拜师四目道长(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1926


“师父!”
两人躬身施礼。
“坐吧!”
徐君明随手一挥,空空如也的地面上现出两个蒲团。
两人连忙坐下。
“正英,我传你的‘阴阳秘录’你参悟的如何?”
“回师尊,弟子已把本命阴阳符箓参悟到蓝色境界,法力也已经打磨圆融,可以渡天劫了。”
看着他眼神中的渴望,徐君明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位二弟子的天资悟性本就不凡,再加上他的教导,以及足够的丹药,修行速度比当初的他还快。
六岁开始修炼,九岁便进阶先天,十四岁先天圆满,如果不是徐君明压着,这会已经渡劫成就窥真境。
如今打磨了一年,终于忍不住了。
“把你的本命法器拿出来。”
林正英一拍腰间青葫芦,一面清亮如水,背后阴刻阴阳太极图的铜镜飞了出来。
徐君明把自己的阴阳道本命法器祭练成了大磨,而林正英修习阴阳一道,本命法器确是一面镜子。
审视片刻,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已经十二重法禁圆满,可以渡劫了。”
“师父打算让我的阴阳镜先渡劫?”
徐君明颔首。
“只有本命灵器,才能在你渡劫的时候帮得上忙。”
林正英少年心性,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现在渡劫,不过师父素来威严持重,他也不敢反驳。
看了他一眼。
“当年你师兄拜入我门下,我赐给他五件宝物。如今你即将渡劫成就金丹,我也给你五件。”
一听赐宝,林正英脸上露出期待。
“壶天灵符和青葫芦已经赐你。”
右掌一翻,一把古朴的青铜剑出现在掌中。
“这把剑是我十年前斩杀徐福后所得的‘草雉剑’,因杀伐太盛,经我重练,如今更名为‘天英剑’,乃是十二条灵禁的极品灵器。”
现如今徐君明手中,有四把十二条灵禁圆满的剑器。
他自己祭练的斩妖剑。
从赵括手中所得的‘破军剑’。
从龙帝嬴政手中所得的‘太阿剑’。
以及从徐福手中得来的‘草雉剑’。
斩妖剑和太阿剑都是飞剑。
破军剑和草雉剑都是法剑。
不过斩妖剑和太阿剑剑意截然不同。
斩妖剑是斩除天下妖魔,护持天下苍生。
太阿剑是人皇剑器,跟轩辕剑一个路数,蕴含着统御天下,四海宾服的皇者剑意。
剑意是法剑和飞剑最大的不同。
林正英修炼的并非剑道,所以不用把飞剑传给他。
手掌一番,一枚红色玉环映入眼帘。
当初,徐君明斩杀徐福,一共得了三件灵器。
草雉剑、八尺琼勾玉和八尺镜,正对东瀛传闻中的三大神器。
这三件,每一件都是十二条灵禁圆满的极品灵器。
实际上,它们不只是灵器,在天道末法之前,还是法宝,甚至是灵宝。只是长期得不到灵气滋养,品阶跌落了而已。
这玉环便是徐君明用八尺琼勾玉改的。
“这枚玉环,名唤‘赤离’,原本是杀伐灵器,经我重新祭练后,乃是一件集合防护与封印的极品灵器。一经催动,可在体外三丈形成一道光环,不管是道法还是灵器,都会被挡住。”
“今日便赐给你护身。”
最后出现在徐君明掌中的,是一件玲珑有致的小房子。
“此宝名唤‘青松小筑’,是我斩杀白莲教教主黎行芳后所得,乃是一件难得的壶天灵宝,以后你在外行道,有此宝在,也免得露宿荒野。”
“多谢师父赐宝!”
捧着三件宝贝,林正英喜形于色。
紧接着徐君明手中又出现一黑一白,两个拳头大小的丹丸。
“这两枚丹丸中,各有六缕先天阴阳气。当你阴阳境进阶灵器后,可祝其进阶上品灵器,也一并赐你。”
“谢谢师父!”
林正英少年心性,虽然跟徐君明在外行道几年,变得老成不少,但心智仍然不够成熟,看到宝贝便喜形于色。
徐君明暂时没管他,看向旁边正襟危坐,神色平静的大弟子。
心中暗自满意的点了点头。
秦仲虽然资质不算好,悟性更差,但毅力超出凡俗,更兼心性沉稳,实在难得。
“秦仲?”
“师父!”
“天罡三十六变可参悟透彻?”
天罡三十六变是徐君明从龙帝的记忆中得来,这门道家神功无疑比他的盘皇九变高明很多。
所以,便传给秦仲,让他转修这道门功法。
“我参悟多年,又有师父讲解,已经悟透。”
徐君明一挥手,一金一黑两团,散发着强横灵气的血液飞到秦仲面前。
“这朱厌精血和黑龙精血,乃是我从龙帝肉身中剥离出来。这黑龙精血可与你原本祭练的地龙精血合二为一,这朱厌精血可作为你第二变的本源精血。”
“多谢师父。”
秦仲双手接过。
“好了,你们下去吧。”
徐君明挥了挥手。
两人恭敬退出后,任无极从虚空中浮现出来。
“不跟他们说?”
徐君明摇了摇头。
“不必。我此番前往其它世界,生死未卜,说了也不过是让他们平白担心,还是别说了。”
“一定要走吗?天机显示,此界百年后便是否极泰来,灵气复苏之日,以金丹境的寿元,你完全可以等到那时候。而且,万象更新的时候,此界也会诞生不少大机缘。”
灵气复苏的启示,是千三大劫结束后第五年,徐君明偶然参悟命运道法时,明悟的天机。
“不是还有你吗?”
徐君明笑道。
跨界之行风险太大,当然要留下一条后路。
而任无极就是这条退路。
作为徐君明的七魄分身,那怕他死了,也可以借助任无极复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1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