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四目道长(校对)第1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4/1926


离开都里镇后,时间不长,远方出现了一片金黄。
还未靠近,一股淡雅的香气沁入肺腑。
伏羲瞬间停了下来。
细细观察,这是一种高达三丈,叶片宽大,荟穗长达三尺的灵根。
虽然这灵根的等级不高,但如此大面积种植的灵根,他还是第一次见。
“防风执事,此为何物?”
“这是黄粱灵米。”
“可是果腹之物?”
“正是。”
伏羲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华胥氏内部也有种植,但不成系统,果腹仍然依靠狩猎和采集。
“这黄粱灵米可否容我品尝一二?”
“圣皇要品尝,当然没问题。不过此地这些黄粱灵米,都是有主之物,我们到前面县城饭庄内享用不迟。”
“任凭防风执事吩咐。”
“请。”
伏羲跟随而去,一路上看着周围的黄粱灵米。
整整齐齐的样子,显然种的时候,有严格的法度。
田地间野草稀疏,如果不是经过专门的清理,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这是一片经常被照顾的田地。
其背后引申出来的意义则是,不周山人族已经放弃了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转而成为耕种为主。
比起渔猎,耕种的危险性更小,收获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能带来人口的急速增长。
在防风藏山的带领下,时间不长,一个九十里的方形城池出现在面前。
建造坚固的城池,抵挡敌人或者野兽,几乎是刻在人族骨子里的基因。虽然徐君明并没有强调,但不周山人族各部,仍然在每一个人族聚集地,修建了高大坚固的城池。
伏羲简单的打量了一下,从进出城池门口众人穿着打扮和神色来看,他们生活很富足。
而且,出于他预料的是,人人都有修为在身,只是不怎么高而已。比起华胥氏的部民,弱了很多。
“因为安逸的生活,所以懈怠了修为吗。”伏羲心道。
进了县城,周围的一切,对经历了现代生活的徐君明而言,古风古韵,相当于秦汉时代。
但对于习惯部落生活的伏羲而言,却透着一种难言的先进性。
事实上,现在的人族虽然是部落制度,但并不意外着他们原始。
毕竟上古时代人族发展了亿万年,已经建立起了文明。
虽然后来全部被妖族摧毁,但多少也保留了一些下来。
这也是伏羲能建立起‘三正六事’官制的原因。
“房子倒是比华胥氏精巧了很多。”
四人随意找了家饭庄走了进去。
因为不是饭点,周围的食客不多。
随意点了些饭菜,防风藏山掐了个法诀,隔绝内外后。
“圣皇,请吧。”
微微点头后,看着碗里微黄色,透着清香的食物。
“这就是黄粱灵米?”
“不错,用水加火煮上一刻钟就好。”防风藏山笑道。
当年,他还没跟着老师修行之前,在族里也种过黄粱灵米。所以,对它很熟悉。
伏羲拿起筷子,很快就学会了用法。
“此物到是甚好,可以避免疫病入口。”
“圣皇果然不凡,一眼便看透了此物的妙处。”防风藏山赞道。
淡然一笑后,夹了一筷子黄粱灵米放入口中,略一咀嚼后,点了点头。
“甘甜可口,不错。”
太皓也随之吃了一口,脸上并没有太多喜悦。
也是,以他的身份,身边自然不缺宝物。
黄粱灵米对普通人是好东西,但对修为已成的人,其中的灵气太过于寡淡了。
不过桌子上其它菜口味到是不错。
“防风执事,不知此物产量如何?”
伏羲身为人族圣皇,管理华胥氏在内的无数大小部落,味道如何还在其次,关键是产量。
产量高,才能养活人。
人多了,才会出更多人才,部落才能壮大,人族才能壮大。
“一年,一亩中田可出九石。”
不得不说洪荒的灵气就是浓郁,黄粱米产量暴增。
即便不周山人族都是人人练武的大肚汉,也能吃得饱。
“一亩?九石?”
伏羲为之困惑。
华胥氏仍然是渔猎为主,采集为辅,加少量种植,自然没有这种来自后世的计量单位。
“成人三百步约为一亩。石的话。”
防风藏山一指伏羲手里的碗。
“这一碗约为一斤,十斤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十斛为一石。”
“如此说来,一石就是一千斤。”
“然也。”
伏羲看着桌上宽一尺,高半掌的瓷碗,心中为之震撼。
这一碗黄粱灵米只是半满,却也足够一个未曾修炼的壮汉饱餐一顿。
按照华胥氏中最常见的五口之家来计算,一日五斤足够了,再多也不会超过十斤。
就算按照十斤来算,一年下来也不到四千斤。
但三百步土地,一年成产九千斤。
“怪不得此地如此富足,原来是有如此神物。”伏羲心中激动。
迫不及待想要把这黄粱米引入华胥氏。
“防风执事,此物可否容我带回华胥氏?”
太皓此刻也睁大了双眼,他跟着父亲管理部落,当然知道一年时间,三百步的田亩,产量达到一石是什么概念。
把两人目光看在眼里,防风藏山笑了笑。
“此物乃是老师亲授,圣皇若想带回防风氏,还需得到老师允许。”
伏羲站起身。
“我现在就去拜见圣师。”
“圣皇不继续游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4/1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