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175

  而胭脂红色的瓶身上用单线刻画着流畅的缠枝莲纹,瓶口和底足的白釉,虽然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但是依然光洁如新,抹上去光滑细致,没有丝毫揦手的感觉。在古代除了官窑,民窑基本上烧不出这么精致的东西。而且底足“大清道光年制”的刻款,似乎也印证了刘东的判断。
  “刘兄弟,这件瓷器怎么样?”王海涛问道。
  “好东西,看样子应该是道光年官窑的精品!”刘东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手中的瓶子说道。
  “呵呵,刘兄弟果然好眼光。不过,虽然它是官窑精品,可惜却不怎么值钱!要是康熙或者乾隆这几个朝代的就好了!”
  “看来王哥对古玩鉴定也深有研究啊!”听完他的话后,刘东不禁神色讶异的看着这个泉城本地最大的黑帮头子。要是一般人还真不知道瓷器,特别是清朝瓷器里面的这些道道。
  现在国内的瓷器收藏,特别是清代官窑瓷器,上三代,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比后来的清朝其他朝代的官窑,在价格上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比如这件胭脂红轨道粉彩瓷,要是乾隆时期的官窑,就算是四五百万都有人抢着要,但要换成道光官窑,那它撑死也就是个十几万的价格。这就是差距。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后来的嘉庆道光时期的大清朝,无论是经济还是综合国力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呢。这时候的瓷器烧制,自然不能像康熙、乾隆时期那么不惜工本,自然也就造成了瓷器烧制水平的下降,真正的瓷器精品也越来越少。价格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呵呵,刘兄弟过奖了!我这点东西也是道听途说,比不上刘兄弟这根正苗红的人懂行啊!”王海涛摆了摆手手后谦虚地说道。
  听完他的话,刘东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有争论这个的功夫他还不如多看几件古玩呢。
  把粉彩瓶拿在手中又观赏了一阵后,刘东眼中带着不舍之色,小心的把瓶子又重新放回原位。
  “如果刘兄弟喜欢,我做主就把这个瓶子送给刘兄弟了!”
  听完王海涛的话,刘东虽然心里确实喜欢这件胭脂红的粉彩瓶,但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算了,无功不受禄,怎么说这件东西都超过十万,价格不算低,我不能要。不过还要多谢王哥的慷慨!”
  看着刘东连上坚定的表情,王海涛也没有再劝说,这件瓶子是昨天的时候,有人抵押在赌场中的,还是因为价值不算太高也就放在了这里。
  当然,如果能够用这个瓶子继续巩固他跟刘东的关系,那王海涛还是非常愿意的。特别是经过今天下午的接触,他越发觉得眼前这个青年的不简单,虽然年轻,但却丝毫没有年轻人身上的毛躁,反而像是在社会上厮混多年的老油条一样,稳重而又不失机智。
  刚才的赌局上,刘东的表现更是让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他在更看重刘东的同时,也在想着怎么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变的更加密切。
  放下粉彩瓶后,刘东在铁架上众多古玩中扫视了一遍后,伸手从第三层上拿起了一个敞口、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口沿上置桥形耳,高越二十公分,外表呈褐色的铜炉。
  倒翻过来一看,果然不出刘东所料,“大明宣德年制”而且德中间少一横的经典宣德炉款出现在他的眼中。
  其实,宣德炉一般是指大明宣德时期烧制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虽然历史已经不可考,再加上宣德三年的宣德炉没有标准器,但是在有关宣德炉的两种传说当中人们还是更信奉第二种,即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共三万九千斤,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而且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宣德炉用的铜料反复精炼了十二次之多。要知道,在以前的皇家铸造的香炉也不过精炼六次而已,另外,宣德皇帝财大气粗,除了原本的精铜之外,还在其中加入了黄金、白银等几十种贵金属,经过巨大努力,终于在宣德三年,极品铜炉终于铸造成功,这批进口铜料共计铸成三千座铜炉,也有说五千座的,不过从此之后宣德炉便再也没有铸造的记载。
  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铸造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而且,宣德炉的特殊地位,以及它华丽的外表,精湛的工艺,也让它成了历代皇室和高官显贵们欲求之而不得的顶级珍品。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
  甚至,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第83章
鹤画
  虽然初入古玩行,但刘东对于大名鼎鼎的宣德炉也是多有耳闻,不过说到宣德炉鉴定,他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别的不说单说这宣德炉的底款就有“宣”字款、“宣德”款、“宣德年制”款、“大明宣德年制”款四种。其他常见的或不常见的如斋堂款、私人名款,多得数不胜数,有人总结达116种之多,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想要做宣德炉鉴定根本就不可能。刘东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相比一般人,他虽然只能算是初入古玩行,但是他却有着世间无一的异能。暗自心中一动后,眉心轻微一跳,很快一捧并不算浓烈的白色灵光从手中这件褐色的宣德炉上窜起,而芥子空间的黄色宝珠上空也同时浮现了一行字“清朝咸丰玉磬堂仿明朝宣德炉”。
  “玉磬堂”刘东并没有听说过,不过自从宣德炉面世,几百年下来,不论是皇室还是民间,仿制宣德炉的行动,就从来没有停过。除非那些偶有精品出世的名家和各朝皇室,其它大量仿制宣德炉的手工作坊,早就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了。
  “怎么,刘兄弟也喜欢这炉子?”顿了一下后,接着说道,“也对,‘红袖添香夜读书’,又有哪个男人会不喜欢呢?”
  闻言,刘东倒是一笑,“王哥倒是风趣,可惜这个炉子少了盖,否则到真如王哥所说,有几分‘红袖添香’的妙趣。”说到这里,他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了,姿容绝世的王蔷。不过,现在两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比以前亲近了好多,但距离男女朋友却有着一段不短的距离。所以,即使想要王蔷这位“红袖”给他添香,那也不是现在就能够般的到的。
  因此,刘东暗自摇了摇头后,把这件仿制的宣德炉重新放了回去。
  看了两件之后,刘东也不想再这么一件件看下去了。毕竟这里不是自己家,不可能让王海涛这么一个黑虎帮帮主陪自己一直在这里看古玩。
  想到这里,刘东心中一动,立刻身前铁架上所有的古玩文物全都笼罩在了他眉心释放出的灵气之中。
  “嗯?”在他的眼中,这些古玩释放着或浓或淡的白色灵光,这点刘东并不奇怪,但是让他心中吃惊的是,一道犹如烈焰一般的红色光芒,把前边所有的白光都压了下去。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要知道之前他接触到的所有古玩灵光,不论浓淡几乎都是白色的,现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古玩能够具有这么浓烈的红色灵光,而且从灵光的浓艳程度上,几乎与之前他收到手的唐寅《春山伴侣图》和明代王叔远的八角舍利塔还要浓烈几分。
  想到这些,刘东心中的好奇也变得格外浓烈起来。
  当下便弯下腰,在铁架子的右下角,也是最底层的地方,掏出了一卷犹如破抹布一样,卷在一起的东西。
  “刘兄弟,那些东西就算了,根本就不值什么钱!”见到刘东的动作,站在一边的王海涛连忙说道。一般放在最底下的基本上都是有所破损,而且也看不出来历的不值钱的玩意。
  “没关系,我只是看看而已!”轻轻拍打着这件麻布上的灰尘之后,刘东蹲在地上,按住麻布的一边,缓缓的伸展开来。
  看的出来,这件麻布的时间应该不算短,展开的过程中虫蛀和破损的非常严重,不过很快一抹稍显暗淡的黄色出现在他的眼中,让刘东心中一阵。
  “这应该是娟了!”看着麻布中心露出来,虽然已经发黄,但仍然能够看到光滑细腻的质地的布料,刘东心中暗暗猜想道。
  绢帛是古代丝织物的总称,在没有纸张之前,一直作为重要的书写、画画材料。不过虽然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由蔡伦发明了纸张,但是成熟的宣纸应用于绘画领域,还是始于唐朝,如历史上闻名于世,并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的“澄心堂”宣纸,便是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的杰作。并以“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的特点冠于一时。
  不过唐宋时期,虽然宣纸已经出现,但绢帛仍然是绘画领域的主力,直到明清时期,相对廉价的宣纸才真正替代了昂贵的绢帛,被大量应用。
  随着手中的麻布卷一点点慢慢的展开,露出来的明黄色娟面越来越多,陡然一只振翅愈飞,黑爪黑尾白翅红顶的仙鹤陡然出现在他的眼中,画面中的白鹤线条流畅,寥寥几笔的眼神中透露出凌厉,整只白鹤虽然笔墨不多,但是却把白鹤起飞的神态和动作勾画的非常传神,就想活了一样。
  看到这只白鹤,刘东右手一顿,心中忍不住升起浓浓的赞叹。虽然他之前并没有学过国画,但是做雕刻的时候,设计草图却必须有良好的速写基础,所以单纯国画的欣赏,他还是能够看出些门道来的。
  虽然现在这幅画暂时只看到了一只白鹤,但也可以从中看出这幅画的作者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国画大师。
  想到这些,刘东心中想要一睹为快的念头变得更重了,当下便右手用力,把整幅画全都贴着储藏室的水泥地面展了开来。好在这里人来的少,地面上也没有多少灰尘,再加上这里也没有那种专供看画的长桌,否则在看到里面的内容后刘东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还把它放在地上。
  整幅画展开之后,它的全貌也落入刘东的眼中,加上外面破损严重的麻布裱装,整幅画的长度应该在1.5米左右,宽度大约为0.75米,绢本设色,明黄色的画布上或飞、或卧,画着五只姿态各不相同的白鹤。
  白鹤的足部使用寥寥几笔勾画的山石草木,映衬着远处的高大的山川,整幅画的空间立即拉开,更映衬了仙鹤的灵动。
  看到这里刘东心理也同时松了口气,虽然外面的麻布裱装已经破损的非常严重,但是画心除了因为可能是时间太久的缘故,有许多青灰色的霉点,倒是没有什么破损之处,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随即再次打量了一下整幅画之后,刘东不由皱了皱眉头,看着这幅画,他总觉得有些怪异,因为这幅画实在是太满了。一般画家在画完画之后,画的四周都是有一定的留白,除了构图上的考虑之外,还可以供作者盖章提款。一般来说在画进行裱糊的时候,这些留白的地方是要留出来的。但是看这一副,上下左右根本没有留白,整张画都顶到了周围的麻布裱装。这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另外,这么精彩的画作,它裱糊的居然是一块破麻布,就像本来红花配绿叶,但是现在不禁没有了绿叶,甚至插在了牛粪上,真是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感觉到怪异。
  而且,这么出彩的画,却连一个提拔都没有,即使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作画提拔并不流行,但是这么好的画一个提拔,或者款识都没有,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原来如此!”当刘东再次用眉心的异能,对整幅画看了一遍后,心中明白的同时,也忍不住升起了强烈的喜悦和占有欲。
  不过他还没忘记身边站着眼光毒辣,阅历丰富的黑虎帮帮主,所以脸上喜悦的神色并没有表露多少。
  “王哥,这幅画倒是不错,可惜我才疏学浅,看不出它到底是哪个朝代哪个画家的作品!”刘东慢慢的把整幅画重新卷起,神色平静地说道。
  “呵呵,刘兄弟不必妄自菲薄,这幅画刚刚拿到手的时候,我也曾经找人看过,可惜也没有找到它的出处。后来,看它是幅古画,年头应该也不算短,扔了可惜,也就留在了这里。”王海涛笑着说道。
第84章
捡到大漏
  有道是“三分画七分裱”,好的裱装可以为一幅画增光添色,但是这幅画的裱糊水平和用料实在是太烂了一点,所以连带着这幅原本应该是大师之作的古画精品,也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货。被扔在了黑虎帮储藏室的角落里慢慢的腐朽。不过好在它遇到了刘东。
  “既然如此,王哥能不能把它转让给我!”刘东状做随意的把画拿在手中,神色淡然的问道。
  “噢,刘兄弟喜欢?”王海涛心中一动,面带笑意的问道。
  “嗯,王哥应该知道,我之前是在古玩城里,靠做雕刻混口饭吃。这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对古玩有了些兴趣。不过古玩行水太深,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学识,很容易打眼吃亏,所以我有心收几件东西把玩,却一直不敢下手。这件鹤画虽然没有款识,不过画的还算不错,而且看样子也是一副古画,所以我想把它买下来作为我第一件收藏品!”刘东半真半假地说道。
  刘东的眼神很平静,即使王海涛这样的老油条也从他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异样。
  “既然刘兄弟想玩收藏,怎么刚才那件胭脂红的粉彩瓶你看不上,反而看上了这幅没款没识的古画呢?难道刘兄弟就不怕自己买到赝品!”
  面对王海涛的试探,刘东淡淡一笑,“相比瓷器,我更喜欢古画,而且这件粉彩瓷只是只不过是清后期的官窑,收藏价值不是太大。反而是这幅古画还能够让我体会到几分掏宝的乐趣!”
  听完他的话,王海涛审视的眼神再次从刘东脸上扫视了一圈。说实话,经过刚才刘东在赌场上豪赌韩磊,不到一个下午豪赚三千万的场面之后,他就知道现在站在他眼前的这个长相普通的青年,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平凡。所以他不怎么相信刘东购买这幅画只是他说的那些理由!
  “难道这幅古画是历史上那个大画家的遗作?”王海涛心中想道。
  不过当初收到这幅画的时候,他曾经请过不少书画鉴定师,其中还有他花了不少钱专门从故宫博物院请来的书画研究员,但是他们虽然都承认这幅画水平很高,但是却根本无法断定他的作者和具体时间,而且没有款识也大大的影响了这幅画的价值。
  虽然当时,也有人出价五万想要买下来,不过被仍然心存幻想的他给拒绝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也给它一个服众的鉴定结果后,王海涛也就彻底死心了。
  再加上五万块钱,在九十年代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一笔巨款,但是对掌控黑虎帮的王海涛来说那就是可有可无。所以后来他也没有考虑把这幅画卖出去,当然也就懒的再给它换个出彩点的裱装,而是直接扔到了这里。要不是今天刘东把它重新拿出来,他几乎都忘记自己手中还有这幅画了。
  “好,既然刘兄弟喜欢,这幅画就送给你了!”相比这幅在他心中价值并不大的古画,跟刘东较好无疑更符合他现在的目的。
  “谢谢王哥了,有道是无功不受禄,更何况在赌场的时候,你已经给了我10万块钱的筹码,现在也没收回去,所以我要是在白拿这幅画那可就有些贪得无厌了。所以你这幅画你还是开个价吧!”刘东摇了摇头后说道。
  如果这幅画真的不值多少钱,那王海涛送给他,刘东也就接着了。可是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手中这幅画的分量,说是中国古画的传世佳作,古今名画都不算过分,甚至其价值都不能用钱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刘东自然要钱货两清,免得后来这幅画露出原貌之后,双方之间再出现纠纷。
  看着刘东脸上坚定的表情,王海涛知道他决心已下,所以也就没有再劝。说实话,能够掌控黑虎帮这个泉城第一大帮,并且把它经营的有生有色,身为帮主的王海涛居功甚伟。而且其察言观色的能力也是非常人所能及。而且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也颇知进退,所以他知道自己该怎么跟刘东这种外表风轻云淡,但内心刚毅果决的人交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