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1175


第505章
闷头橱中的宝藏(上)
  ……这张刘东从赵良友家里掏来的闷头橱要比一般的闷头橱大一些,不算已经污秽不堪的桌面,底下的壁橱长度就接近一米二,宽度也有八十公分!
  不过这闷头橱虽然看着老旧不堪脏兮兮的,但用料却是真正的香樟木,凑近后,刘东能够闻到一股淡雅的清香。
  所以,尽管这闷头橱年头不算太长,但还是有些收藏价值的!
  当然,刘东大半夜的起来,舍弃软玉温香抱满怀的美好,可不是为了这个市场价连一万都不到的闷头橱。
  打量一番后,刘东轻轻撼动了一下闷头橱上最主要的两个大抽屉,然后把它们抽出来放在了桌面上。
  没了抽屉后,底下一个长方形的空间露了出来,一般家里有闷头橱的人家,都会在抽屉底下放钱等价值高的东西,因为如果不了解闷头橱构造的人是不会想到在抽屉底下还别有洞天!
  不过,此刻刘东得到的这个闷头橱打开后,并没有找到什么珍贵的东西,放在底下空间中的都是各种版本的《太祖语录》,有关太祖讲话的报纸,以及一些各种类型的太祖纪念章!
  想起赵良友说起他父亲曾经是红卫兵队长的事情,那眼前出现这些东西就不足为奇了!
  一件件把这些书籍拿出来放到旁边,等底下空间全都空了后,刘东伸手在后脚一扣,伴随着一阵轻响,只见原本宽近80公分,长120公分的垫板居然有一半被刘东扣了起来。
  把垫板放到一边,又一个暗藏空间出现了,看着这个空间,刘东眼中流露出一丝激动之色!连忙开始把藏在这个空间中的东西掏了出来。
  其实里面的东西倒也不多,刘东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大小的木头盒子,以及三个大小不同包裹!
  把东西放到书桌上,刘东先把最小的包裹打开,在屋内明亮的灯光下,刘东立即明白“珠光宝气”这四个字的含义!
  在这个大约人头大小的包裹里,全是黄金和珠宝,当然十几根金条值不了多少钱,但是珠宝放到今天就值钱了!先不说其他的珍珠玛瑙,只是一副高冰种阳绿的镯子现在最少也值五百万,而且还有价无市!
  根据刘东对珠宝的认识,这个包裹中所有的黄金、珠宝加在一起的价值在三千万左右!
  虽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不过最终还是让刘东捡了便宜!
  不过得到这些黄金珠宝虽然高兴,但不至于让刘东兴奋,接下来一个包裹中的东西才是真正让刘东感兴趣的!
  这个包裹比刚开始的要大一些,打开后用厚厚的报纸包了三件东西!
  “虎符?”
  等刘东拨开一层层报纸后,出现在眼中的赫然一件错金虎符,虎符上有十二个秦篆,“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海。”
  在古代,虎符是用来调动军队的必备之物,没有虎符,除非是皇帝亲临,否则超过五十人便无法调动。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而这件虎符就是秦代始皇帝给东海郡驻兵将领的铜质虎符!
  得到这件秦代虎符刘东心里还挺兴奋,因为现在真正完整的秦代虎符并不多,每一件出土都是国宝,不过在楚庄王墓中,他曾经得到了不少先秦时代被楚庄王灭掉的二十六个诸侯国的虎符!所以此刻再见到,倒也没有太过兴奋!
  不过,接下来一件东西却让刘东大为振奋!
  “皇帝行玺!”看着底下的阴刻印文,刘东低声呢喃道。
  天子六玺,皇帝行玺位居其首,是发布诏令、册封诸侯王用的!刘东手中这件皇帝行玺长宽10公分左右,高六公分,螭虎钮,通体和田白玉,而且芥子空间的鉴定结果显示这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帝行玺!
  “这可真让人意外!”刘东心中暗道。
  按照历史传闻,朱元璋的天子六玺在朱棣占领当时明代都城南京的时候,就被建文帝随身带走,不知所终!没想到今天刘东在这里见到了!
  拿着这件明代代表着皇帝无上权威的玉玺欣赏了十几分钟后,刘东把最后一件东西拿了起来。
  这最后一件东西在刘东看来才是这包裹中最为珍贵的,当然东西很简单,一件很普通的折边白色瓷盘,盘口的直径在18公分左右,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在圈足上刻着一个简单的“盈”字!
  等刘东把这个简单的白色瓷盘,小心的抬起,与自己视线平行后,陡然发现一股温润的白光从眼前的瓷盘上莹莹泛起!
  “果然是它,果然是它,看来传说是真的,这是世所罕见的君子瓷!”刘东激动道。
  君子瓷号称“瓷器之王”,是中国瓷器史上最神秘的一个品种。相传,只是在中国的唐代武则天时期出现过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就神秘的消失了,从此,历朝历代就再没有人能烧制出君子瓷来。
  世界上已知的君子瓷实物,一共就两件。一件是在大英博物馆里收藏,那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英国人抢去的国宝之一。另外的一件君子瓷,相传是在瓷都景德镇。不过能够见到这两件君子瓷的人却没几个!就连刘东都没见过那怕一张照片,能够知道有这种瓷器,还是在跟李老的一次闲聊中提到的。
  另外,君子瓷难得,除了因为它稀少之外,还有就是,它能象夜明珠一般发出荧光来。
  这个刚才刘东已经验证过了。
  另外,君子瓷出现在武则天时期,而这件瓷盘底下的“盈”款,也表明这确实是唐代的东西,因为任何专攻瓷器鉴定家和收藏家们都知道,唐代的大盈库是皇家贡品的盛放地,进贡皇室的瓷器就放在这里,所以有盈款,而且又是真品的话,那肯定是唐代官窑!
  “这件君子瓷可是比元青花人物大罐还要珍贵的瓷器!”刘东兴奋道。
  他手中唯一能够与这件瓷器的价值相比的就是上次在岛城得到的“元代戗金五彩堆塑龙凤纹梅瓶”,因为那是元代戗金五彩堆塑唯一的完整器!
  “又一件国宝到手了!”刘东兴奋加小心打量着手中的白色瓷盘,直到一刻钟后,才不舍的把它收起来!
  等到打开最后一个包裹的时候,终于出现了刘东最为期待的书画!
  在这个包括中的书画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少,尤其是在与一千多件瓷器收藏相比的情况下,这个包裹中的书画只有4幅的结果,实在是让刘东深感意外!
  不过虽然只有四幅书画,但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相对来说价值较低的是一幅长120公分,宽65公分的行书唐诗书法立轴,这幅书法的作者就是清代鼎鼎大名的康熙大帝。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在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而且,在这幅书法立轴上还有着“康熙宸翰”和“敕几清晏”的压角章,另外在右上角还有一方“我思古人”的印章!而这几枚印章的印文在《康熙宝薮》中也都有记载,并不是伪造!
  在接下来就是曾经吴门画派的代表,与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的文征明真迹《溪山对弈图》!
  有了这幅纸本设色的文征明《溪山对弈图》,再加上已经被刘东收藏的唐寅《春山伴侣图》真迹,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和仇英《松泉论琴图》真迹,明代“吴门四家”的书画真迹,刘东也算是收集全了,对他短暂的收藏生涯来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成绩!
  在书画界,唐宋元包括之前南北朝时期的书画作品是最为珍贵的,因为相比瓷器、青铜器而言,书画实在太脆弱了,一个保存不善,也许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一幅本来可以称为国宝的书画就损毁了!所以,能够跨越千年保存下来的元代之前的书画真迹每一幅都是国宝!
  而刘东手中这幅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浅绛山水”风格的《关山秋霁图》显然也是国宝之一!而且这幅画上还有吴镇自己的提拔和款印,特别是一方“梅道人”的闲章,几乎就是他的代表!在画史上,吴镇爱梅是出了名的!
  当然吴镇的《关山秋霁图》真迹虽然珍贵,但还比不上最后这幅!
第506章
闷头橱中的宝藏(下)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整个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为古今绝笔”,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而且,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第59位。
  由此也可以想象范宽在画史上的巨大影响力,而且因为时间跨度太大,他的画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并不多,数遍世界,已经明确踪迹的也只有四幅,分别是原属圆明园旧藏,现在收藏在天津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故宫旧藏,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的《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和《临流独坐图》!
  现在刘东手中这幅长325厘米,横110厘米,绢本水墨《万里江山图》应该算是已知的第五幅!
  当然这世上肯定还有范宽的真迹存世,不过具体在哪里就不知道了!
  一一欣赏完这四幅价值连城的书画后,不知道为什么,刘东总有种心有不甘的感觉!或许是相比庞大而且丰富的瓷器收藏,这些书画、青铜杂项和玉器的藏品太少了的原因!
  摇了摇头,把脑中贪婪的想法驱除出去后,刘东打开了最后一个很普通的黑色木盒子!本来盒子上还上着一把小锁来着,不过被刘东直接暴力的破坏了!
  “嗯?”看清楚盒子里的东西,刘东拧紧了眉头。
  在这个长二十公分,宽15公分,高十公分的盒子里,并不是之前刘东想象中的古玩,而是两个很普通的灰色硬皮本,看上面有些地方已经破皮的情况,显然这两个笔记本之前经常被人翻动!
  拿出两个笔记本暂时放到一边,底下一摞厚厚的,颜色已经发黄的纸张出现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香樟木闷头橱的保护,总之在这些纸上并没有明显的虫蛀,但汗渍和磨损的痕迹非常严重!
  很显然,它们也是经常被主人翻动的东西!
  不过把这些纸拿出来一看,刘东差点笑出来,因为上面的字实在是太丑了!用小时候父亲经常教育他的一句话,简直就像是狗爬一样!
  不过看了几张后,刘东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很快,刘东把书桌上所有的古玩全部收起,然后把多余的杂物搬到一边后,按照纸张上的编号,一张张小心的铺在书桌上。
  “这是一幅地图!”等刘东把所有的纸张摆放完后,一看就明白过来。
  而且从上面标出来的地名来看应该就是泉城附近的地形图,而且还是泉城南部的地形图,因为刘东在上面发现了卧虎山、黄花山、鸡冠山等熟悉的地域名称!而且在这幅地图上还有着“×”和“√”等不同的符号,刘东并不了解这些符号代表着什么!不过旁边的两本日记很快告诉了他。
  日记的笔迹同样不怎么耐看,不过刘东关心的是它的内容。而通过这本日记刘东也知道了赵良友老爹的名字:赵荣成!
  把前面没有价值的琐碎内容翻过去,等时间走到1966年的时候,刘东快速翻动日记的手陡然停下了,因为在这里赵荣成记录的内容陡然变得激昂起来,通篇都是保卫伟大领袖太祖的句子!而后面,也记录了文革十年中赵荣成几乎所有的行动,从这里刘东了解到了自己得到的这些文物的来源。
  刘东之前猜测的并没有错,当初他得到的一千多件瓷器,全都是“抄家物资”!
  从日记记录当中看,高中毕业的赵荣成虽然不懂文物鉴定,不过他隐约能够明白这些东西的价值!
  所以几乎每次抄家后,赵荣成都会把玉器、金银这些一看就值钱的东西大部上交,而瓷器、书画等这些被定为四旧的东西,都会偷偷留下一部分。
  当然,去抄家的不可能只有他自己,所以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赵荣成也奉行利益均摊的原则,他自己留下自己比较喜欢的瓷器,而书画则是给了当时跟他在同一个红卫兵小队,名为马卫国的副队长,剩下的青铜器响应国家号召,卖了废铜,支援国家建设!另外的笔墨纸砚,牙木角雕等让小队里的其他人分了!
  十年文革,赵荣成积攒起了不比任何陶瓷收藏家逊色的丰富藏品!
  至于为何闷头橱中还有书画、君子瓷和玉玺等东西,赵荣成也有交代,那是他父亲传给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