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1175

  所以,在这时候,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就算刚开始对刘东态度还算不错的江姓老者,也是神色淡然的站在了一边。而梁玉林面对众人的齐心合力,也不敢有所动作,要知道四位书画鉴定专家,三位在国内有相当地位的画家合在一起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他这个荣宝斋的经理。
  荣宝斋的经理可以随时换,不过有真本事的书画鉴定家和画家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第414章
石涛真迹
  ……看着几人都不说话,而且脸上一副看好戏的神情,刘东就明白自己被孤立了。虽然之前也曾经经历过这种情况,不过一下子面对这么多人还是让他感觉到有些意外。
  “看来以我现在的年纪想要在收藏圈内立足,还需要更努力才行!”刘东心中暗道。他相信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像今天这种情况肯定还有更多次。毕竟人都是有嫉妒心的,尤其是他这种年纪。
  看着刘东不说话,韩姓老者讥讽道:“怎么?害怕了?……害怕了,也没关系!我们这些行里的前辈也不会为难你一个小辈,而且还可以教一教你书画鉴定的本事,也免得你年纪轻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小子,齐老我不敢多说,你还不是任我揉搓!另外,要是能够把张僧繇的真迹《五行二十八宿真形图》,从这小子的手里搞过来就好了!”韩姓老者,看着刘东紧绷的脸庞,心中嫉妒万分的想道。
  “在下身为晚辈,自然不敢拒绝韩老相邀!”被对方三番五次的出言讥讽,刘东心中也有些火气,不过他虽然年轻,但为人稳重,自然明白这个时候自己要是口出不敬的话,立即就落入了下乘,而且难免在行里落下一个不尊前辈的坏名声。
  要知道在古玩行,收藏和鉴定行业内,仍然保持着老辈留下来的传统,尊师重道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旦刘东今天在这里口出不逊的话,相信这里没有人会给他一个小辈说话。到时候他不敬师长的罪名恐怕是坐实了,这将大大不利于他在行内的发展。
  刘东的回答让韩姓老者,以及周围众人小小的惊讶了一下,面对韩姓老者的一再出言讥讽,按照年轻人自尊心强,脾气暴的性格,对方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言语中还带着尊敬,这种隐忍的个性出现在一个刚过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确实让人有些意外。而见识到刘东的表现之后,众人对他的神情俨然比刚才正经了几分。
  原本几人都当刘东属于运气好点,刚刚入行的小辈。现在倒是相信他鉴定的本事应该有点水平了。
  “好啊,画在这里你鉴定一下吧!”说着,韩姓老者让开了身体,露出了此刻摆放在八仙桌中央,已经伸开一节,但大部分仍然卷在一起的纸本画卷。
  听完后,刘东也没客气,大步走到桌边,朝着中央展开的画卷中看了过去。而只是一眼之后,刘东心中为之一震。
  “《海晏河清图》,石涛的画作!”刘东心中暗道。
  手中已经有弘仁真迹《枯木竹石图》在手的刘东,对于同为“清初四僧”之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石涛并不陌生,而且这位还跟四僧之一的朱耷一样,同为明朝末代王孙。
  而且《海晏河清图》也是石涛的精品之作,根据画史记载,康熙二十三年清圣祖玄烨第一次南巡到南京,曾至名刹长干寺巡幸,当时石涛正挂锡该寺,欣逢其会,即与长干寺僧众一起恭迎接驾。5年后,康熙28年,石涛再次于扬州平山堂恭迎圣驾,康熙帝居然还当众呼出石涛之名,这不能不使石涛受宠若惊,倍感荣幸。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石涛特作《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七律二首,而《海晏河清图》也为这时所作!
  “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看着这首跟这幅画一起为刘东所熟悉的诗句,刘东心中颇为兴奋。
  这时候,他倒是忘却了刚才被讥讽时的不快,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年轻画家,亲眼见识到名家真迹时兴奋和激动。
  刘东一点点的延伸着画卷仔细的看着,在这幅宽度接近五十公分,长度近三米的画卷上,清晰的展现了石涛在扬州平山堂获得康熙帝接见时的场景。
  居中而坐的康熙皇帝,两侧侍立的大臣,以及门外等候接见的官员士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站在康熙帝身边的那个和尚,也就是石涛。
  单在这一幅画中出现的人物就超过百个,而且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每个人物的表情和衣褶都勾勒的非常清楚。
  而且在这幅画中迥异于石涛往日笔墨厚重的画风,倒是颇显的有几分俊秀飘逸。不过尽管如此,这幅《海晏河清图》一如既往的体现了石涛大师手笔,是其画作中少有的精品。
  不过让刘东意外的是,这幅画居然没有落款,只有寥寥几方籍籍无名的鉴赏章和闲章。不过在他用舍利元光一看之后,心中一阵恍然。
  “怎么样?看出什么来没有?”看到刘东站直身体后,早就等得有些不耐烦的韩姓老者,迫不及待的问道。
  闻听此言,梁玉林看着刘东不禁暗自摇头,这韩姓老者平时在荣宝斋的书画鉴定师内部,就以心胸狭窄,自视甚高而扬名,要不是他本身拥有过人的书画鉴定水平,恐怕身边根本不会有什么朋友。
  现在刘东被他盯上,恐怕要被狠狠地折损一下颜面了。
  而且在梁玉林的心中,那怕刘东手中拥有众多让他眼馋的国宝级藏品,不过他也不认为刘东的书画鉴定水平能够比得过韩姓老者。毕竟他的年岁太轻,虽然年纪很多时候不能够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不过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下,这个标准还是适用的。因为,在这个世界天才都是少数,而成功却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
  “当然看出来了!而且鉴定这幅画也并不算太难!”面对韩姓老者的发难,刘东神色依旧淡然。
  “好,那你说吧!这幅画的作者是谁?”韩姓老者连忙问道。现在的他最迫切希望看到刘东出丑。想他从事书画鉴定多年,到现在手中也没有什么国宝级的书画藏品,刘东不过二十郎当岁的年纪,手中已经拥有了张僧繇真迹、薛稷真迹、赵孟頫真迹等等国宝重器,这种对比,如何不让他心中嫉妒。
  如果碰不上也就算了,不过今天既然在这里遇上了,那他自然要好好的折损一下刘东的颜面,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听完韩姓老者的话,周围几人的眼神也同样朝着刘东看了过来。而这时候,刘东也没卖关子,直接答道:“这是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真迹《海晏河清图》!”
  “石涛的《海晏河清图》?哈哈……老江,老王,他说这是石涛的《海晏河清图》!!”虽然韩姓老者这样肆意张扬的嘲讽一个年轻人,让其他人心中有些不太满意,不过刘东的回答再他们看来确实是错了!
  “小伙子,这是《海晏河清图》没错,不过却不是石涛的真迹,而是大千先生的仿作!”最开始跟刘东说话的江姓老者摇头道。
  只要是书画界和鉴定、收藏界的人都知道,张大千是大名鼎鼎的“石迷”,一生当中曾经大量仿制石涛的画作,而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且凭借着大千先生本身过硬的书画水平,他的很多仿作价格甚至还要超过了石涛的原作。
  “不错,虽然大千先生仿石涛的画,几乎堪比真迹,辨别的难度非常高。不过两者的画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石涛的画笔墨厚重,而大千先生的线条处理要光滑圆润不少,而这幅画的笔触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说话的是一位身穿白色半袖衬衫,精神矍铄,大约六十多岁的老者。
  想来他应该就是韩姓老者口中的“老王”了!
  听完他们的话,心中有底的刘东自然不认同,而且无缘无故被韩姓老者讥讽了这么长时间,刘东心中早就压抑着火气准备给他一次难忘的教训。所以在两人说完后,刘东很干脆的摇头道:“笔力的厚重和线条的差异确实是区分石涛和大千先生画作方法,但却不是绝对,我仍然坚持这幅画就是石涛的真迹。”
  刘东的话,让周围的人皱了皱眉头。
  刘东的年轻,让这些年过半百,而又颇为自视的书画鉴定专家们,一开始就把他放到了子侄弟子辈,而不是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身份,所以言语当中难免有几分教导之意。站在他们的角度,自己用半辈子积累的知识自然是对的,刘东只有听并按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不是现在公然反抗,甚至怀疑。
  所以,在刘东话落的瞬间,众人心中都给他按上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标签。
  众人的神色变化,刘东自然看在了眼力,不过他也没想过跟这些人过多的交集,而且同样经营沉香阁的刘东,未来还是荣宝斋的竞争对手,自然没有讨好这些人的想法和心思。
  ……
第415章
海晏河清图
  ……不过刘东的话,却让韩姓老者心中高兴坏了,连忙落井下石的呵斥道:“刘东,难道我们这么多人的鉴定水平,还比不上你一个黄毛小子吗?你眼里还有没有我们这些行里的前辈?……真是的,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什么样子,比我们当初年轻的时候差远了!”
  世界上总有一种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韩姓老者很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韩老大可不必急着往我身上泼脏水……!”
  “泼脏水,你说我往你身上泼脏水?刘东,你不过就是运气好,捡漏得到了几幅名画而已,还值得我往你身上泼脏水,别自视太高了!”韩姓老者呵斥道。
  “好了,韩老,您消消火!刘先生刚才只是一时口误而已,您别在意!”看着双方有吵起来的架势,梁玉林连忙劝道。不过他这个架拉的有点偏,几句话就把错误归结到刘东的身上。当然他这只是按照惯性使然,倒是没有刻意偏低刘东的意思。
  “好,既然梁经理说话,那我也不为难你。刘东,既然你说这是石涛的真迹,你可拿的出证据?”
  看着韩姓老者处处以长辈自居,高人一等的样子,刘东心中冷笑。
  “证据我自然是有,不过我拿出证据的话又如何?”
  “哈哈,如果你能够拿出证据表明这是石涛的真迹,那我就把这幅画无偿送给你!”韩姓老者大笑道。他才不信刘东能拿出证据呢,就算是他自己的鉴定结果可能出错,但是集中七位荣宝斋鉴定专家拿出来的鉴定结果总不可能出错吧?
  “好啊,这可是你说的!!”刘东紧跟着确认道。
  “是啊,我说的!”
  听到这里,刘东脸上流露出淡淡的笑容,随机道:“在场的各位都是古玩行内有头有脸的前辈,刚才你们也都听见了,韩老答应,如果我能够拿出证据证明这幅画是石涛的真迹,而非大千先生的仿作,那他就要把这幅画无偿送给我!”
  “好,我们都听见了,你就开始吧!”江老道,其实他也想看看这个刚才冒犯自己的小伙子,是真的有本事,还只是虚有其表。
  而这时候,看着刘东浓墨重彩的宣告,以及脸上淡淡的笑容,韩姓老者心中突然闪过一丝不安。不过已经被嫉妒心蒙蔽了理智的他,很快便把这丝不安丢到了九霄云外。
  “梁经理,麻烦你拿一支毛笔和一碗清水过来!”
  “好的!”略带惊疑的看了刘东一眼后,梁玉林很快便叫过一个服务员把刘东的要求吩咐了下去。
  时间不长,刘东要的毛笔和一碗半满的清水,被漂亮的女服务员端了上来。
  东西准备好之后,刘东也没客气,拿起毛笔在清水中浸润了一下,随后在展开的书画上仔细端详了几秒钟后,便在画面的左上角选了一个地方,用毛笔轻轻刷动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众人看着刘东的动作,还不知其所以然,不过就在刘东刷动不过一分钟,被打湿的宣纸上露出一些模糊的黑色痕迹后,所有人都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而韩姓老者更是心中“咯噔”一声,暗道:“坏了!”
  随着刘东手中毛笔不断刷动,宣纸的表面充分浸润之后,“臣僧元济顿首”的落款和四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红色印章痕迹,已经依稀看的到。
  而这时候,周围所有人都明白,虽然刘东还没有把这幅用“现隐法”隐藏起来的石涛传世真迹完全清理出来,不过韩姓老者这次丢人是丢大发了。而且,很可能还会丢掉这幅价值上千万的《海晏河清图》!
  想到这些,周围几个跟韩姓老者关系不怎么样的老头看向他的时候,眼中不禁带上了几分幸灾乐祸的神色。
  对于这些嘲讽的眼神,韩姓老者看在眼中,心中都要气炸了,偏偏此时他却发作不得。而且相比他人的讥讽,韩姓老者更为心疼的是此刻桌子上的这幅石涛的真迹!
  要知道石涛可是中国画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画家之一,他的传世真迹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主流,而且成交价不菲。在1995年,嘉德拍卖的一幅石涛《竹石图》手卷水墨纸本,成交价便达到了473万!
  虽然这幅画的篇幅(40×517cm)要比《海晏河清图》大出不少,不过考虑到这是五年前的成交价,换到现在这个价格就算不翻一番,不过六七百万还是有的!
  “六七百万啊,我所有的存款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啊!”韩姓老者想到这里,心疼的直滴血。
  “要不要拉下这张老脸……!”相比一张价值达到六七百万的石涛真迹,豁出这张老脸不要好像也不是不行,想到这些韩姓老者心思便活泛起来。
  就在韩姓老者心中纠结的时候,刘东已经把毛笔放下,然后用手在宣纸上轻轻搓揉了一会后,慢慢的把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张从画卷上揭了下来。
  而底下石涛的提拔和钤印,以及“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瞿绍基,以及大名鼎鼎的石迷张大千的鉴赏章和提拔也清晰的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果然是苦瓜和尚的真迹,我们刚才真是看走眼了!”等到刘东把原本画卷上的伪装揭去之后,江老第一个凑上前,仔细打量了一番后,不禁感叹道。
  而其他荣宝斋的鉴定师和签约画家也纷纷凑了上来,能够亲眼见识石涛真迹的机会可不多,更何况还是《海晏河清图》这样的大幅精品!
  “盛名之下无虚士!小伙子,我们真是小看你了!”江老看着刘东年轻的脸庞,心中颇有一种“钱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
  “您老过奖了!”对于这位江姓老者,刘东心中还有几分好感,所以话语中带着几分客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