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1175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真正被所有王朝所承认的传国重器,只有两件,一件就是夏禹铸造的九鼎,另一件就是始皇帝嬴政制作的“和氏璧”也就是“传国玉玺”。
  夏禹铸造的九鼎是先秦时期各国争夺的传国重器,皇权的象征。而和氏璧则是封建时代的皇权象征。
  九州鼎传承夏商周近两千年,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仍然尊拥有九鼎的周王室为共主,而九鼎丢失之后,周王室也被秦国所灭。而传国玉玺在宋代遗失之后,后世的皇帝都成了“白板皇帝”。
  而几千年来围绕着这九州鼎和传国玉玺不知道引发了多少战争。
  而关于这两件传国重器的记载在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先不提和氏璧,但是九鼎,司马迁、班固等著名史学家的解释就有区别。
  只不过让刘东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在楚庄王的墓葬中见到了九鼎之一“荆州鼎”。而这个结果很容易就能够想到那个成语“问鼎中原”,也是楚庄王成就霸业的代表。
  不过按照原本历史记载当中,公元前605年,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定王派能言善辩的王孙满前去劳军,楚庄王问周天子鼎之大小,轻重,最后被王孙满所拒。
  但是看眼前的荆州鼎,显然事实与史料不符,楚庄王没有得到九鼎,不过却得到了九鼎之一代表着楚国所在地的“荆州鼎”!而且死后还把它随葬在了自己的墓中。
  “这可真是太出人意料了!”刘东看着大鼎之上冲天而起的浓郁紫色光华,忍不住心生感叹。之前他虽然知道这大鼎肯定是夏商重器,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居然是真正的夏禹九鼎,传国重器!
  而且在这座九州鼎内部也放着大量的竹简,还有一件代表着楚国图腾的青铜凤凰尊。这件青铜尊,是两只对立的凤凰,与象尊的造型相似,只不过形象不同而已。
  围绕着这件大名鼎鼎的九州鼎,还有里面高达一米的凤尊,刘东足足端详了近一个小时之后,才万分不舍的把它们收进了自己的芥子空间。
  ……
第373章
巨大的青铜神像
  ……把国宝中的国宝,传国九鼎之一的荆州鼎,以及铭刻着一篇189字颂文的双凤尊收起来后,刘东又看向旁边的青铜器。
  首先,迎面而来的便是两盏高度达到180公分的青铜灯盏。其中,第一座乃是三条夔龙为足,抬起一个镂空的青铜底座,然后底座之上是一根长锥形,像树一样,带着枝杈的青铜灯盏,整个灯盏分六层,共计十八个由小到大的灯盘。每个灯盘都有一条手指粗的青铜杆连接着中间的主灯杆。
  而且灯盘和灯杆上都刻铸着几何纹饰,而灯盘上还有着一些侍女服饰的青铜俑。
  整座灯盏实用中带着华贵之气,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精品。
  而另一件灯盏也毫不逊色,整体的样式跟这件相同,不过底座之下变成了三个双手高举的青铜俑,这三件俑托起青铜制作的镂空底座,而底座上还有着圆雕的三支凤凰。灯盘和灯杆上有着清晰的云雷纹,以及一些盘绕灯杆的枝蔓,枝蔓上还镶嵌这一些鸟兽。
  两件华丽的灯盏之上都有铭文,刘东看了一下后发现,这两件灯座都是祭祀用的。当然祭祀的不是楚庄王而是楚国崇拜的神灵,天神东皇太一和人神祝融。
  当然按照史载,楚人信封的神灵主要有三类,即天神(日月云雷之神)、地神(山川土地之神)和人神(祖先之神),天神有上神太乙、日神东君等,地神有山鬼、水神、河伯等,人神则是祝融、高辛、轩辕等。
  不过楚国人崇尚红色,即熊熊烈火燃烧之意,图腾则是火焰神兽凤凰,所以最为尊崇的神灵则是太阳和祝融。
  所以,现在出现在刘东眼前,横躺在溶洞中央的两尊巨大的青铜神像,便是太阳神东君,也就是东皇太一,以及人神,也是传授中火神祝融。
  他们一个鸟头人身,身穿华服,手按长剑,做帝王打扮。另一个兽面人身,身穿铠甲,手握长矛,身上带有火焰纹饰,做战将打扮。
  很显然这就是楚人眼中天神和祖先的样子,当然两人都在楚人的心中被神话了。
  不过,刘东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工匠是怎么把这两尊高度达到四米的巨大青铜人像铸造出来的。
  不过很显然,这两尊用失蜡法铸造的巨大青铜神像,已经是当时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
  而这次刘东没有再去尝试掂量一下这两尊神像的重量,因为他们不是实体而是中空的,在地底下埋藏两千多年后,很难讲清楚他们到底还有多少坚固性。
  虽然从黎叔他们把这两尊神像运到这里,而仍然完好无损的情况看来,它们应该足够的坚韧,但刘东还是不敢冒险,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珍贵了。
  除了这两尊巨大的人像,旁边还有一尊直径达到两米,以四只青铜猛虎为支撑的方形大盘,大盘的直径有两米,大盘中央密密麻麻的刻铸着铭文,刘东没数多少字,不过其中的内容却是相当于墓志铭一类的东西,讲述了楚庄王的生平主要功绩,满篇都是歌功颂词!
  除了这青铜大盘之外,这里还有一件高度160公分,口径接近60公分,周身遍布云雷纹、几何纹、蕉叶纹、饕餮纹的大尊缶;以及一件长250公分,宽度120公分的巨大酒禁。
  “禁”古代的茶几我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称“禁”的案形器,是周代贵族在祭祀或宴饷时置放酒器的用具。
  而此刻刘东身前的酒禁之上,便摆放着两件象耳铜壶,三件鸱鸮卣,一件青铜方彝,一件青铜罍,从上面的铭文看,这是楚庄王生前的用具。
  把这些青铜器全都收起后,刘东再次用舍利元光把所有的溶洞探查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遗漏之后,心中松了口气。然后搬了一块石头,看着流淌的地下暗河坐了下来。
  综合算一下,这次黎叔他们从楚庄王墓葬中偷盗出来的青铜器大概有两万多件,除了少量的兵器和占据绝大多数车马器之外,剩下的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大概有三千多件,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带着铭文,而个头超过五十公分以上的大型青铜器有八百多,能够评得上国宝的将近五百件。
  另外这三千多件青铜器中,真正属于楚庄王用器的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他的战利品。
  除了占据绝大多数的青铜器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玉器了。不过玉器中没有大件,除了一张玉琴之外,剩下最大的一件玉器就是全长近60公分的二十四节龙凤玉佩。
  剩下的玉璧只有少量达到四十公分,剩下的三十公分,十几二十公分的占多数。此外还有一些玉人,玉兽,以及一些玉质的首饰之类的玉器。
  而所有的玉器加在一起有六千多件。
  接下来就是金器,当然最大的就是楚庄王的九鼎八簋的金器,剩下的金器虽然有不少仿制青铜器的食器、酒器和水器之类,不过形制都不大,至于首饰、带钩之类的金饰都是小件,所有的金器加在一起大概有一百多件。
  不过就算如此,在现在国内发掘的所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当中,出土的金器无论是从重量,还是数量上来说都是绝无仅有了。
  剩下的漆器、木器、陶器、骨器等加起来有一千多件。
  而这里所有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木器、陶器和骨器等加在一起超过两万五千件。当然刘东相信这些并不是楚庄王墓葬中的全部。
  以黎叔他们这些盗墓贼的个性,破损的青铜器,绝大多数不值钱的陶器,以及价值不高的漆木器,还有骨器全都被他们破坏或者留在墓中了。
  “可惜没有丝织物!”刘东心中有些遗憾。
  楚竹器手工业也相当发达,编织技术水平相当高。竹编织物不仅品种达几十种之多,而且数量达千余件,用途同样广泛。竹器制作技术有锯制、斫制、编织等方法,其中编织图案多样,美观犹如织锦。
  楚国的丝织刺绣工艺也是楚文明鼎盛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过丝织品和皮革制品这些有机物最难以保存,被埋藏在地下两年多年后,一旦空气流通,便迅速氧化,无法保存。而且以黎叔他们这些盗墓贼的个性是绝对不会关心这些丝织品的。
  不过刘东也知道自己还有机会一睹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最为发达的楚国的丝织刺绣精品。因为已经被他收进芥子空间的楚庄王熊侣和他的王后,两人的棺椁并没有被黎叔他们打开,而且密封完好,并没有接触到外界的空气,所以还没有氧化。
  现在,它们被收进芥子空间,那么自然会被刘东的舍利元光慢慢的修复,等到以后开馆,绝对能够完美的再现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楚国最顶级丝织工艺品的绝代风华。
  “不过以后怎么把这些青铜器、金银器合理合法,光明正大的掌握到手中,而且能够拿出来公开展示,还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
  刘东心里很清楚,私人不可能拥有这么多青铜器,除非是盗墓。另外,以楚庄王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虽然还比不上一统天下的始皇帝,不过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陪葬品出世,刘东完全可以想象将来会造成多大的轰动。
  而且,刘东手中还有楚庄王的棺椁,一旦打开它,那就是能够震动整个世界的大新闻。
  如果刘东无法拿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那么这个大新闻对他来说就是大麻烦。
  “真是头疼啊,太头疼了!”刘东敲着脑袋,紧紧地皱着眉头,现在收获大宝藏的喜悦已经完全退去了。
  当然,想要摆脱掉这个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东西再放回去。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刘东千里迢迢的跑到这穷山沟里来为的就是它们,自然不能够放弃。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多想了!”摇了摇头,心中实在没什么好主意后,刘东暂时放下了心思。
  “坏了!”刘东心中暗道。
  刚才只顾着查看庄王宝藏,完全忘记了时间,现在距离他进入阎王洞已经有六个小时了。外面的人不知道有多着急,要是万一有人进来找他而丧命,那可就不是刘东心中所愿了。
  想到这里,刘东只得放弃了继续追查黎叔他们偷盗庄王墓路线的心思,沿着来路快速飞奔起来。
  有舍利元光,刘东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清道路,而当初黎叔他们留下的绳索也让刘东不用担心迷路。所以进来的时候,刘东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崎岖山东,在他全力飞驰的情况下,只花了不到十五分钟就已经隐隐看到阎王洞的出口。
  好在,他当初进来的时候还是中午,现在时间是傍晚七点,九月份太阳直射点还在北半球,白天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等刘东出来的时候,外面的天光还非常明亮。
  而这时候,刘东也听到了从外面传来的争吵声。
  ……
第374章
关于阎王洞的传说
  ……“大明、强子你们都别说了,这阎王洞你们绝对不能够再进去了!”王大石拦住了正准备拿着马灯,腰上拴着绳索的两人阻止道。
  “村长,刘兄弟是为了找我儿子才陷在阎王洞里面的,我必须进去找他。而且咱们关家冲的人虽然穷,但也不能让人戳咱们的脊梁骨。我王大明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王大明言语中带着坚决地说道。
  注意到王大石的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王强连忙道:“村长,刘东是跟我一起来的,要是他陷在了阎王洞里,回去我怎么跟我父亲交代!”
  对于刘东,相处了半个多月的王强深有好感。农村人实诚,朋友就是朋友,特别是在这个淳朴而又封闭的湖北南部的山村里,绝对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典型。
  “站住,听我的!”看到两人又打算往里走,王大石连忙拦住,“刚才你们都进去三趟了,结果仍没有发现小刘的身影,想来他肯定是到了阎王洞的深处,现在凭我们手里的东西,肯定是找不到他的,而且现在天也已经快黑了,进洞更加危险!现在我们先回去,然后立即报警,让警察帮助我们,人多力量大,到时候肯定能够把小刘给找出来!”
  听到他的话,王大明和王强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犹豫之色。就像刚才说得,之前他们已经进洞三次了,结果每次都只能深入两三百米,就不得不退回来。如果能够借助警察的话,肯定能够更全面的搜索整个阎王洞。
  看着两人脸上的表情,王大石连忙道:“再说了,小刘一个大小伙子,身强力壮的,人也挺聪明,肯定没事的。明天警察来了,我们一起进去肯定能够把他带出来。”
  虽然这么说,不过王大石心中也没底,因为一般进入阎王洞后半天不出来,那肯定是到了洞深处,碰上老虎崖和落魂坡的几率超过百分之八十,而遇到这两个阎王洞内最危险的地形,能够活下来的几率几乎连一成都不到。
  “呵呵,还是村长了解我啊!”说着话,刘东从阎王洞里轻笑着走了出来。
  “小刘!”
  “刘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