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1175

  “那李苦禅大师的画您这里也……?”刘东试探道。李苦禅是国画巨匠齐白石的徒弟,成就不下于乃师,也是近代国画巨匠,大写意花鸟宗师,跟徐悲鸿一样都是中央美院成立时的教授。
  “诺,边上那个黑色箱子里放的就是苦禅大师的作品!”
  听着李老的话,刘东连忙站起身,从旁边的铁架上把箱子搬下来,打开之后又是一幅幅的画卷。
  看着刘东的动作,李老在旁边说道:“苦禅先生的完整画作我这里有六幅,其他书画小稿,书法、碑帖,有64件!”
  “对了,看完了这些,旁边还有吴作人先生的画作!还有李可染先生、潘天寿先生,傅抱石先生的书画作品……!”
  接下来李老差不多把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说了一个遍。
  “老爷子,您哪来的精力收集这么多名家画作,不会是你打劫了人家吧?”刘东听完后,先是看了一眼摆放在书架上大大小小的箱子一眼后,忍不住看着李老目瞪口呆道。
  闻言,李老没好气的白了刘东一眼后,随即略带炫耀地说道:“什么打劫,净瞎说!老头子我交友遍天下,身在京城的这些名家都是我自己收集的,外面的都是让我的战友帮的忙!为这些我可是欠下了好大的人情呢!”
  “那李老,您这里这些近代名家手笔的画作收集了多少?”刘东紧接着问道。
  “人老了有些记不清了,不过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应该有两千五百多副吧!”老爷子敲了敲头后,皱眉道。
  “咕嘟!”刘东咽了口唾沫。
  虽然这两千五百多副作品大部分都是速写、书法、碑帖,还有书画小稿,但是真正成品的画作恐怕也有两百多副,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最起码也应该有几十个亿。
  也幸亏是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国家实行的是公有制,要是放到现在市场经济时代,恐怕再好的交情,都换不来这么多作品。
  接下来,李老又带刘东看了看他之前收藏的明清古画和书法,不是太多,只有一百六十多副。
  相比瓷器,古画和书法的保存要艰难的多,所以存世的本来就少,这一百六十多幅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小东,这个架子上收藏着我这里价值最高的二十二幅画和三十副书法!”李老说道。
  闻言,刘东点了点头。
  “这是您老收集的唐宋元三朝的名家手笔吧?”
  听完刘东的话,老爷子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看着刘东一头雾水的样子,不禁笑了笑,“等下你就知道了!”
  说完后也没用刘东帮忙,自己伸手把架子上一个木箱抱了下来,打开之后,里面放着三幅卷轴!
  “我收藏的所有书画作品中就它们最为宝贵!”顿了一下后,“来小东,帮我打开,小心点!”
  “知道,李老!”
  李老首先拿起的是左边的一副,两人各自抓住一边后,一副已经极为古旧,泛着黄色的绢画缓缓展开!
  “唐吴道子作!”看到楷体落款,刘东心中大惊。
  “李老,这是……?”
  吴道子,被尊为“画圣”流传上千年,几乎尽人皆知。不过对于这位的画作众说纷纭,有的说他至今已经没有真迹传世,也有人认为现在世上还有吴道子的真迹,其中著名的便是徐悲鸿先生视若性命的《八十七神仙图卷》!
  “先看看再说!”
  听完李老的话,刘东深吸了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惊,跟李老两人缓缓的把图卷展开。
  这幅画虽然已经极为古旧,不过已经重新裱糊过,背衬极为结实,虽然没有桌子作为衬托,但也不予弄坏。
  画卷很长,最后两人站在中间过道上才足以展开,刘东估算了一下,整幅画的长度在五米以上,宽度也有四十多公分。
  画卷中描绘的是一副山水风景,高山、流水、舟楫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感觉就像一笔把整幅画画下来了一样。
  “《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真的是这幅画!”画心旁边的题字,刘东心潮澎湃道。
  这段时间刘东看过不少关于书画鉴定的书籍,对于画圣吴道子并不陌生,对这幅《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前后的故事更是清楚。
  天宝年间,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的体会与感受,便深深铭记在心上,并没有绘制一张草图。
  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问他绘画的情况时,他回答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画。吴道子不是将嘉陵江山水表面罗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胜的境界,即把这一带的山川壮丽优美与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风光跃然纸上,玄宗看了啧啧称赞。
  在此之前,大画家李将军(思训)擅长山水画,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画嘉陵江山水,虽然画得也十分奇妙,但却“数月方毕”,不如吴道玄画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颇为感慨地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可见吴道子画技高超,笔法娴熟。
  “李老这幅画是真迹吗?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呵呵,这自然是真迹,我已经找过很多人做过鉴定,而且碳14鉴定也做过,是吴道子真迹,而且旁边还有提拔!”
  “唐玄宗李隆基,苏轼,黄公望,祝允明!”只是一眼,刘东便在一连串的提拔当中发现了诸多名人的笔迹和印章。
  最后刘东又用自己的异能查了一下,结果耀眼的红光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而脑海中“吴道子真迹”五个字更是让刘东疑心进去。
  “李老,这可是真正的国宝,无价之宝啊!”刘东忍不住感叹道。
  看着刘东的表情,李老也是认同的点点头,这幅画在他手中已经有好些年了,看了不下百遍,但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而这次两人足足欣赏了十多分钟,才重新把画卷起来,放回箱子里!
  “小东,能鉴定出这是谁的书法吗?”当李老把手中的书法打开一半的时候,开口问道。
  “颜真卿的《颜氏家训》!”刘东脱口而出道。
  “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着李老脸上的诧异之色,刘东心中暗叫一声“糟糕”,这可是他用脑海中的异能鉴定出来的,兴奋之下脱口而出。
第269章
三幅油画
  正当刘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时候,突然眼睛一亮,指着刚刚从李老展开的卷轴中露出来的一行文字说道:“‘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这是董其昌称赞颜真卿的名句,我就是从这里猜出来的!而且,颜真卿楷体字笔力雄健,浑厚大气,与这幅字体现出来的风格一样!”
  “呵呵,不错,看来你这段时间的鉴定知识进步不少!这确实颜真卿的真迹,而且是他晚年的书法作品《颜氏家训》!”说完后,李老把剩下的卷轴全部打开,随后一大片名人提拔出现在刘东眼中。
  接下来两人品头论足的鉴赏一番后,李老把最后一幅卷轴拿了起来,对于这副卷轴的内容,刘东已经提前知道了。
  “这副《沁园春·雪》的诗作是72年的时候,主席送给我的!一直保存到今天!在我所有的珍藏中,这副诗作最为珍贵!”说到这里,李老的脸上再次流露出了浓浓的追思之色。
  这时候,刘东并没有去打扰李老,他明白主席在这些老一辈革命者心中神圣的地位。
  良久之后,李老才回过神来,招呼刘东把诗作放好,然后把箱子重新放了回去。
  “书画是我的藏品中最为丰富的,其中玉器最少,我这里只有两百多件!多为古玉,其中有两件最为珍贵,你跟我来!”示意刘东跟在后面,然后老爷子走到一个展架前面,略作查看之后,便从展架上搬下来一个长度大约三十公分,高十五公分的锦盒。打开之后,呈现在刘东眼前是一匹,四蹄飞扬的骏马。
  因为自己也学琢玉,所以刘东一眼就能够分辨这片玉马的材质,和工艺水准!
  “和田羊脂白玉,这么大一块?而且这马也雕刻手法也是宗师级的手笔,刀法流畅,圆雕技艺精绝,虽是死物,感觉却真马还要雄峻!看上一眼,仿佛就能够听到它的嘶鸣一般!真好,太难的了!”
  看着刘东连连赞叹,老爷子笑了笑,“既然你评价这么高,那么能看出这是谁的手笔吗?”
  听到这里,刘东皱了皱眉,历史上的琢玉名家很多,他鉴定水平有限,虽然看出这玉马雕刻技艺高超,但鉴定出它的出处还真有些为难它了。
  “老爷子,我上手看了啊?”
  “嗯!”李老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得到允许,刘东伸手小心翼翼的把盒子中的玉马捧在手里翻看起来。
  “咦!”五六分钟后,刘东在玉马的耳朵里发现了一点痕迹。
  “幸好我本来就学微雕,再加上眼力不错,要不然还真发现不了这刻款!”刘东心中暗道。
  “找到了?”看到刘东脸上的表情变化后,李老在旁边问道。
  “嗯,这是陆子冈的子冈玉!”刘东肯定道。
  “呵呵,还算不错!”
  “来,再看看这个!”说着李老把不知什么时候拿在手中的锦盒朝刘东递了过来。
  见此,刘东连忙把手中的玉马放回锦盒,然后摆回原处后,才把李老手中的盒子接了过来。
  打开之后,一方螭虎钮白色印玺出现在刘东眼前。
  “玉玺!”刘东惊讶出声。
  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可惜传国玉玺自唐代之后便不知所终。
  当然,传国玉玺这四个字,在刘东脑海中一闪就消失了,他不认为这件国宝会出现在这里。
  当刘东小心翼翼的把玉玺翻过来的时候,玉玺上篆刻的字也呈现在他的眼中,虽然玉玺上的字是反得,不过刘东还是从上边一眼看出了“皇帝印玺”这四个硕大的篆字。
  皇帝的六方印玺各有不同的功用,譬如赏赐诸侯王时用“皇帝行玺”;发兵、召大臣时用“皇帝信玺”;向外国发送文书时用“天子行玺”。
  这时候,看着这四个大字,刘东心中震惊,这可不是一般的玉玺,而是“天子六玺”代表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势。
  “李老,这方玉玺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