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8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6/2023

  “可。”
  时间来到十月末,这段时日里大唐最红的人不是因为抗拒清查而被查封的寺庙,也不是挥舞尚方宝剑,压的宗室勋贵们敢怒不敢言的窦怀贞,而是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力士。
  主管华清宫修缮事宜的高力士,化身善财童子。
  以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购买各种原材料,而且还不是专门在大户商家里购买,而是分散成数十上百份的采购,让几乎所有做这些行业的商家都能得到订单。
  之后以直接翻倍的价格大量雇工,雇佣那些在秋收之后,春耕之前无所事事的百姓们去华清池做工修缮行宫。
  不但钱给的足够多,而且还包吃包住堪称良心包工头。
  大量农闲之中的百姓们赚上一笔,等到年节的时候自然可以让家中过个富裕年。
  正因如此,高力士在民间的名声那是急速攀升,人人称赞。
  而在民间之外的朝堂上,高力士也是声名鹊起,臣工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因为高力士引入了表格制作法,可以清晰条理分明的将数据展现出来。
  这种新颖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朝堂的文案工作。
  尤其是对于负责各种统计的户部来说,绝对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
  户部的那些文案们,甚至将这种统计方式称之为高氏统计法。以此来表达对高力士的赞美。
  这可真是把高力士给吓到了,他费尽口水的解释说,这是陛下发明的,与我无关呐。
  对于这种解释,大家都是相视一笑。
  认为高力士的确是个好太监,知道归功于上,难得啊。
  高力士欲哭无泪,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跟王霄解释去了。
  王霄当然不在乎这种小事情了,他有的是办法增加自己的名望。
  相较于这种小规模的改进,王霄更加看重大方向足以名垂千古的变革。
  随着清查的不断进行,大量的田产被抄了出来。
  数量之多,用姚崇宋景等人的话来说就是,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勋贵宗室,世家高门还好一些。毕竟前些年备受打击早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霸气。
  可佛门那边,查抄出来的田产数量,仅仅只是现在关中等地清查出来的就已经高达近千万亩之多。
  这还是在关中,等完全推广到了全国范围的时候,数字绝对极为惊人。
  不是所有寺庙都甘心吐出肚子里的肥肉的,各种抵抗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负责清查的官吏已经被袭击许多次,死伤数十人之多。
  对于这种事情,姚崇在王霄的支持下那是丝毫不会手软。
  已经平定幽州叛乱回来的郭子仪,在他表哥葛福顺的带领下,领着北衙精锐甲士将那些活腻味了的寺庙全都是一扫而空。
  其中清查出来的海量财货,王霄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全都分发给负责清查的官吏与禁军将士们。
  而对于那些田产,王霄的打算是用来作为学田!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要做就做真正青史留名的事
  学田指的是由国家拨付土地交由学校,然后由学校租赁给附近的农民耕种。
  从学田之中收取的粮食税款,则是用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和生计。
  其真正形成制度是在大怂,从那之后儒门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自己的后继人才来。
  以王霄对待儒门的感官来说,他当然不可能是为了儒门安排经济基础了。
  “朕准备在全国每一个县都开设学堂。”
  华清宫内,王霄对着一众朝中重臣说道“各地清查出来的那些寺庙田产,留下一半作为学堂的学田。”
  朝中重臣们都是儒家出身,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非常支持。
  这种场合得身为文官老大的姚崇先说话,他不先说话,别人抢着说那就是不给他面子,不懂朝廷里的规矩。
  “陛下如此重视儒学,实乃我儒门之幸啊。”
  其他人纷纷附和,笑容满面的表示恭贺与赞赏。
  王霄神色古怪的看着他们“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些学堂是用来教授儒学的?”
  姚崇等人瞬间傻眼,这学堂不教儒学还能教什么?
  诸子百家早就完蛋了好不好。
  “朕所立之学堂,一不读四书,二不研五经。”
  当即就有大臣喊道“那还学什么?”
  “一学文,懂得识文断字。二学算,懂得数字算数。三学地理历史,懂得什么是家国天下。”
  王霄站起身来,目光环顾四周众人“这学堂,乃是开启民智,教授生而为人的基本知识。”
  大唐的儒门,还没有宋以后那么变态,容不得丝毫不同的声音。
  王霄要搞基础教育,儒门的大臣们虽然觉得别扭,可还没到以死相谏的地步。
  姚崇想了想问道“敢问陛下,何人可上此学堂?”
  “大唐子民皆可上。白天为正课,主要以教授孩童为主。晚上为夜课,任何人都能去上课。”
  当年我兔虽然被称为土,可实际上白天训练晚上学习,几乎没有文盲存在,在当时来说是妥妥的高素质队伍。
  反倒是某个天天说人家土的,自己队伍里文盲无数。
  在王霄看来,当年我兔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都能坚持教育,没道理他在这里坐拥大量资源却做不到。
  姚崇再问“陛下,何人可谓师范?若是推广天下,所需师范之人数巨大,哪里来的这么教授?”
  从儒门本心来说,王霄要教授的这些,他们是要反对的。
  可这毕竟是一件大好事情,当然不能在明面上进行反对。
  而且王霄与之前的皇帝们不同,不能当着他的面驳斥他。
  所以,姚崇就转了个方向,从没有足够的老师这一点上来入手。
  这个问题并不刁钻,因为这就是现实啊。
  没有足够的老师,学堂建的再多也没用。
  “这个简单。”
  王霄看了他一眼“建普通学堂之前,先建师范学堂。专门用来培训师范。”
  不等姚崇发话,王霄跟着说“只要能从师范学堂毕业的,皆列入朝廷吏员名册,享受吏员待遇,俸禄参照相应档次给。”
  华夏的铁饭碗情节,那是不必细说。
  将师范纳入朝廷的体系之中,自然是有着超强的吸引力。
  有了足够多的人来报名,那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看到姚崇还要说话,王霄干脆直接摊牌。
  “不必多说,朕知道你们想要说什么。此事朕意已决,谁说也没有用。谁要是想要阻挠的,想要为儒门张目的。现在就可以放下官印走人。”
  如果是大怂的文官,这个时候估计得咆哮朝堂,与皇帝对喷。
  如果是大明的文官,这个时候估计得各种哭谏死谏撞柱子拍宫门啥的。
  如果是某清的文官……这个时候直接就跪了喊万岁爷圣明~~~
  而大唐这里,大家伙互相看了看之后,都没有人说话。
  这个时代的儒门大儒们,基本上还延续着儒皮法骨,融合百家的传承。
  所以对于王霄弄出来的这些,并不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
  而且再说了,大家好不容易才能做到身穿朱紫,怎么可能会为了这种事情轻易放弃一切。
  “此事由礼部负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6/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