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0/2023

  高筑墙就不用多说了,应天府的城墙那是全天下最为坚固的。
  哪怕是后世鬼子也是用上了现代化的火炮才能轰开。
  可如此坚固的城墙,他们根本就是不用,直接就是打开城门选择投降。
  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人心的崩溃,完全就成了摆设。
  广积粮,在这个时代那就成了个笑话。
  朱元璋时期,江南一带的确是开发成熟的鱼米之乡。
  可问题在于,二百多年来受到海贸的刺激,江南这里原本的良田,已经逐渐转为去耕种棉花桑树等等经济作物。
  这些经济作物可以卖出大量的钱财来,可却是没有粮食。
  以往江南都是从湖广江西等地买粮食,那句俗话怎么说的来着‘湖广熟,天下足。’
  之前湖广的粮食能够满足江南的需求,可现在湖广也有天灾,而且江北几乎都被张献忠给占据了。
  再加上湖广之地的百姓们,在士绅的残酷剥削下也是民不聊生,粮食根本就不够用。
  江南各地缺粮,百姓们蜂起揭竿。
  福王为了收拢民心,之前就调派存粮去赈济灾民。
  当然了,按照旧大明朝廷的习惯,这些粮食经过层层伸手之后,十石粮食之中估计只有一石能落入百姓的手中。
  而且就算是这一石粮食,基本上也都是陈粮或者夹杂了各种杂质的玩意。
  这样百姓们非但没能得到救济,反倒是愈发怨恨江南的这个伪朝廷。
  而最后一个缓称王就更可笑了。
  当地士绅们迫不及待的推福王上位,之后更是宣布崇祯是假的,所有的分田释奴取消贱籍什么的圣旨全都是假的。
  不但失去了大义的名分,更是彻底站在了那些想要摆脱桎梏,期待着美好生活的百姓们的对立面。
  这些百姓可不仅仅指的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应天府里的百工,乃至于秦淮河上的妹子,戴环保色帽子的工作人员,码头上抗包的苦力,城墙上守城的卫所兵,被强征起来的民夫等等都是属于其中。
  皇帝亲征渡江的消息传来,应天府里早就乱了套。
  百工们消极怠工,期盼着守军打败仗。
  秦淮河上的妹子和工作人员,还在做着那些去照顾生意的中上层人士的思想工作。
  码头上抗包的苦力,甚至早早的就驾船投奔王师。
  卫所兵和民夫们目光诡异,不停地打量着各级军将们。
  这种情况下,单单依靠大臣勋贵士绅们,怎么可能守得住。
  历史上鞑虏南下的时候,他们就毫不犹豫的跪下了。
  现在来的是正牌的皇帝,还不是孤身一人,是带着大军过来的皇帝。
  所以最终的投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应天府的皇宫,原本是填湖而建。
  这些年来因为没有钱养护,实际上已经是破败不堪。
  福王登基之后,的确是整顿了一下,可也就是刷刷漆什么的从外面看着好看些。
  当王霄背着手走进这座皇宫的时候,心中也是感慨不已“当年这里新建的时候,是多么富丽堂皇,威武霸气。真是可惜了。”
  跟着一旁的崇祯,却没太多的心思放在皇宫之中。
  他小声的询问“祖爷爷,伪帝该如何处置?”
  福王是被拥立的皇帝,实际上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势。
  江南的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了东林党的手中,而这些东林党则是以士绅为主。
  这些人,也是反对投降最为激烈的。
  不过福王得到了勋贵们的支持,所以才能压制东林党,打开城门出城请罪。
  当然了,勋贵们之所以支持投降,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手下的卫所兵和民夫壮丁们,都是密谋起事开城门接应王师。
  这个时候还不懂得什么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那就真的得全家一起上路了。
  “毕竟是主动降了的。”
  王霄顿住脚步“废其爵位,送至海外孤岛上做个土王就是了。”
  “嗯。”崇祯也不太想对宗室下杀手,哪怕福王是伪帝。
  “宗室的事情也都照此办理。”
  王霄继续吩咐“既然废除了所有人的贱籍,宗室这边也一样。以后所有宗室都去自谋生路,爵位只有一代人。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出海去抢地盘去。海外的世界那么大,随便他们去称王称霸。”
  宗室一向是封建王朝的固疾。
  占据着儒家倡导的天地君亲师里的亲字,哪怕是为了面子,皇帝也得供养他们。
  而王朝存在的时间越长,宗室繁衍的数量也就越多,带来的沉重负担也就越大。
  像是二百多年的大明,现在据说有记载的宗室就高达近百万之多。
  这些人全都严格按照规定发放俸禄的话,朝堂财政能直接破产。
  实际上到了崇祯年间,宗室的俸禄已经逐渐停发,全靠他们自己去谋生路。
  上层的那些王爷们还好,各个在封地都是土皇帝。
  可下层那些宗室,比起寻常百姓来说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明末造反的队伍之中,都有大量的朱明宗室参与其中。
  王霄的意思是,把这群理论上可以讨要欠薪的宗室,都送到海外去开拓土地去。
  打下来的地盘,名义上是大明所辖,可内里却是允许他们自己开发。
  崇祯再问“那城中的勋贵……”
  “什么勋贵。”
  一说到应天府的勋贵,王霄就气不打一处来。
  大明百姓们养了他们二百多年,他们的祖先也的的确确是驱逐鞑虏的英雄。
  可历史上这些家伙的表现,简直就是令人作呕。
  鞑虏还没过江呢,他们就急不可耐的跑去投降。
  之后被废除一切,所有家产也全都被抢走。除了留下了条小命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如此耻辱的表现,不但对不起供养他们锦衣玉食的百姓,也让他们那些驱逐鞑虏的祖先抬不起头来。
  “所有勋贵,全部废除爵位。”
  王霄干脆利落的处置掉这些寄生虫“家产查抄。除了历年俸禄之数外,多余的全部没收。田产也是如此,按照他们家的人口数,每人可分二十亩田地,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
  “对了。”王霄想了想跟着嘱咐“从今往后,大明再无世袭之爵位。所有爵位全都改为荣誉爵位。投胎投的好这种事情,要彻底断绝掉。”
  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在他离开之后,崇祯死了之后估计就会被逐渐荒废掉。
  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如此,理所当然的要照顾自己人。
  可明知道如此,事情也得这么做。
  就像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一样,得给这个世界后人一个遵循祖训的基础。
  “是。”
  说实话,崇祯是不太赞同的。
  因为他可是有好几个孩子,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
  他也想要照顾自己的子孙后代啊。
  不过此时当着王霄的面,自然是什么都不好多说。
  停顿了一下,崇祯接着说“应天府的大臣们……”
  “这个需要区别对待。”
  “马士英这样的,可以留用。阮大铖那样的,抄家送他上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0/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