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7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2/2023

  这一连串的圣旨,让底层百姓们欢呼雀跃,可在中上层却是被视为‘此乃乱命!’
  晋商之中,人在京师的已经被抓,送进了北镇抚司给大师傅们磨砺手艺。
  而那些还在晋地的,一个个都有着巨大的能量与号召力。
  整个晋地都拒绝执行皇帝的圣旨,然后就陷入了一种左右不靠的尴尬境地。
  大明也不管他们,只是接送那些从晋地逃亡去北直隶的人。
  李自成那边得知晋地叛乱,自然不可能再重新收纳他们。
  一时之间,晋地反倒是成了没人要的不管之地。
  各处府县都是由当地士绅组建的民团把控,形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割据藩镇。
  崇祯下令征收练饷,并且允许各地士绅自行组建地方武装,正是导致明末乱世的根源所在。
  至于各地官府,大明朝廷是流官制度,本地人不允许在本地为官。
  所以各地官府都是外地人,失去了朝廷大义之后,面对当地士绅毫无应对的办法。
  要么就是弃官回家,要么就是奔走京师长安,实在不行那就和当地士绅合流。
  这种畸形的古怪环境,却是在大明不管不问,李自成考虑留着这里作为缓冲带的关系,反而在乱世之中出现了难得的安宁。
  再加上这两年天灾逐渐减弱,晋地百姓至少能吃上饭了。
  当然了,这都是虚像。
  晋地的土地依旧是掌握在士绅们的手中,甚至直接对抗皇帝之后,他们干脆撕破脸把能抢的田地都给抢了。
  普通百姓们,依旧是做牛做马的奴隶,顶多是能多吃些糙米稀饭。
  在这种环境之下,时隔两年之后,朝廷的大军终于是来了。
  说的大军有些过了,实际上加上后勤辅兵也就是不到两万人马。
  不是王霄不舍得派兵,而是北地逐渐安顿下来,各地流民分田分房都要吃喝。
  在收粮之前,实在无力出动大规模的兵马。
  这支新军的统帅名为卫时春,乃是当代的宣城伯。
  宣城伯源于土木堡之变,当时于谦力主作战,调动各地备倭兵入京勤王。
  时任济南卫指挥使的卫颖就是被调动的兵马之一。
  之后他立下不少功勋,一路升至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在那场昏君打倒了明君的夺门之变的时候,卫颖站在了昏君这边,因此功而获封宣城伯的爵位。
  他们卫家的世袭爵位是伯爵,不过卫颖死的时候因功追封了侯爵,这个是荣誉爵位,不世袭的。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卫颖他爹是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名字叫做卫青。
  嗯,同名同姓的那个卫青。
  到了卫时春这里,已经是第八代了。
  此人在历史上,李自成破城崇祯上吊之后,带着全家一起投井而亡。是勋贵之中为数不多的殉国之人。
  之后王霄搞分田,搞释奴的时候,卫时春也是积极配合。
  所以王霄也比较看重他,打仗的时候带着他分领一路兵马磨砺,到现在已经是有了独自领兵的资格与能力。
  卫时春很清楚自己这次的任务,并非是收复晋地,而是抓捕那些私通鞑虏的晋商们。
  攻陷沈阳城之后,在城内查找到了许多有关这些晋商的记载。
  有互相之间交易的记录,有鞑虏给晋商们的赏赐与表扬信等等。
  所谓铁证如山,莫过于此。
  他卫时春要做的,就是按图索骥,一家家的去抄家抓人。
  可一路上的经过,却并非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自从通过井径道入晋之后,卫时春就陷入了一种非常为难的处境。
  不是说到处都有人袭击,他的兵马打不过。
  而是一进晋地,就有无数百姓闻风而来,哭嚎拜地大喊陛下终于来拯救他们这些子民了。
  晋地多山少田,在各处矿产被挖掘出来之前,实在是难以养活如此之多的百姓。
  所以这两年有不少晋地百姓去了北直隶,然后在那边分田分地免税种粮。
  等到第一次的秋收过后,朝廷真的没有来收税抢粮食,反倒是拿着银钱来买粮,彻底安下心来的晋地百姓,急急忙忙的就回家接亲朋。
  很自然的,消息就在整个晋地风靡开来。
  一边是当佃户农奴,生死都操控在士绅之手,只能是勒着裤腰带喝粥度日。
  另外一边则是有自己的田地房舍,不但不收税,朝廷还高价买粮。
  对于淳朴的华夏百姓们来说,哪边才是自己想要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失,晋地的士绅们急忙行动起来,封锁道路禁止百姓离开。
  百姓们都跑了,谁来给他们家族种地干活,谁来服侍他们衣食起居倒马桶?
  面对高压,晋地百姓选择偷跑。
  被抓住鲨了,还连累家人。可这样却愈发激起了百姓们的怒火与不满。
  现在朝廷大军终于打回来了,自然是一入晋地就激起了连锁反应。
  而且,卫时春带来的这支兵马,本就是驻扎在北直隶南部地区,大部分都是从晋地来的百姓之中招募的。
  他们也想要帮助自己的家乡。
  军心不稳之下,无奈的卫时春只能是给京师送信,询问究竟该怎么办。
  接到军报的崇祯,几乎下意识的就要派遣援军去横扫晋地。
  可他毕竟是接受了王霄两年的培训,终究是在下令之前冷静下来。
  随后亲自策马出宫,跑去了王霄的行宫。
  所谓的行宫,实际上就是之前王霄强占的龚鼎孳宅邸。
  这种上了贰臣传的叛贼,没人会为他说话。
  马背上的崇祯,有些自我解嘲的想着‘朕策马行天下,也算是马上皇帝了。’
  守卫行宫的锦衣卫,看着马上英姿勃发,龙行虎步的皇帝,都是心生感慨‘大明终于有了武皇帝,大明有救了。’
  问了王承恩派来服侍的太监,得知王霄此时正在后花园,崇祯急忙就跑了过去。
  来到月亮门前,就听到里面有人抚琴,还有女声唱和。
  崇祯心头苦笑‘自己整天忙的脚不着地,可这位祖爷爷却是惬意的很呐。’
  想自然是这么想的,不过若是王霄真的跑去宫中占了他的位置,整天代替他处理各项政务,估计崇祯就得急眼了。
  “祖爷爷~~~”
  在外面喊了一嗓子,等到琴声与唱和之声都停了,崇祯这才整理了下衣袖,迈步走进了花园之中。
  “拜见陛下。”
  抚琴的是顾眉,唱和的是陈圆圆。
  她们见到皇帝走进来,急忙行礼。
  崇祯摆摆手,目不斜视的不看她们。
  不过此时崇祯心里却是在想‘真没想到,祖爷爷居然好这一口。这岂不是与那曹贼一样了?’
  他若是知道,王霄曾经在其他世界里做过曹贼的继承人,自然就不会感觉到惊奇。
  迈步走到躺在摇椅上,闭目嗮太阳的王霄身边,崇祯恭敬行礼说“见过祖爷爷。”
  “哦。”
  王霄睁开眼睛“你来了?何事?”
  他知道崇祯很勤劳,一回到京师就整日里埋首在文案政务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2/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