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3/2023

  这也是为何之前出城作战的总指挥是阿巴泰,而不是他这位摄政王。
  豪哥等人乘机想要夺权,对于多尔衮提出的明军不可正面相对,必须要撤走去辽阳,甚至是撤到赫图阿拉去的提议,那叫一个冷嘲热讽。
  这要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他们没有亲眼看到王霄那宛如神迹的实力,而且这年来几乎都是顺风仗,打心底里瞧不起大明。
  吵闹夺权之间,王霄就带着关宁军过来了。
  出战浪战也是豪哥等人所坚持的,可等到亲眼见识到王霄那宛如神迹的实力之后,他们想跑都来不及。
  跑路这种事情,不是说上了马开城门出去就行了。
  谁家里不是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多少口人的,这些人怎么办,都扔给明军?
  还有这些年来的各种财货,无数的粮食,武库里的各种甲胄箭矢兵器火炮药子什么的,全都不带了?
  而且外面的是关宁军,有着大明数量最多也是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
  逃亡的时候被骑兵一路追杀,十个人里有九个都走不掉。
  当他们还在争论要不要走,该怎么走的时候,新军赶到封锁了城门城墙,想跑都跑不掉。
  自从皇太极死后,鞑虏就是去了一个能够一言定乾坤的掌舵者。
  多尔衮和他八哥比起来,那是差得远了。
  现在城墙被破,关宁军直接杀进了城里来,之前还在争吵的鞑虏勋贵们,终于是不吵了。
  已经被逼上了绝路,那就只能是拼死一搏。
  “等什么呢?”
  看到绝大部分的关宁军都已经入城,王霄侧头看向一旁的吴三桂等人“进去啊。”
  吴三桂闻言身子一颤。
  他能够察觉出来王霄那仅仅只是略微隐藏了一下的敌意。
  原本以为关宁军奋勇作战可以赎罪,可现在看来王霄根本就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
  鞑虏绝大部分的人丁都集中在了这城内,加上城内的蒙兀人与汉军的话,能拿得动刀枪的起码也有近十万丁口。
  就凭他们这三万出头的关宁军……
  “嗯?”
  王霄挑了挑眉“等什么呢,要不要我送你们一程?”
  吴三桂打了个激灵,急忙应声“是,我等现在就入城。”
  说实话,吴三桂很害怕看到王霄对自己笑,因为那笑容看着真是心里发抖。
  尤其是王霄的那双眼睛,哪怕是面带笑容却是非常冷漠,宛如看着蝼蚁一般。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吴三桂等关宁军的将领们,带着各自的亲信家丁走进了城内。
  至于万一打不过怎么办,吴三桂暂时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却是打定了主意,说什么都不能和王霄起冲突。
  因为之前王霄战场上演无双的时候,他可是全程目睹的。
  跟这样的剑神枪神去打,那可就真的是脑子有问题。
  等到关宁军都进了城,王霄干脆就在原地坐了下来,默默的看着城内不断升起的浓烟与火光。
  关宁军是早上入的城,王霄一直坐到了吃晚饭。
  崇祯本来是要过来的,可却是被王承恩死活给抱住了。
  “皇爷。”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国兴声泪俱下的劝说“章皇帝那是神仙降世,自然无所畏惧。可战场上刀枪无眼,流矢横飞。若是皇爷有个……我皇明可怎么办呐。”
  王霄就坐在距离护城河不远的地方,几乎可以说是直面缺口了。
  他是不害怕的,可崇祯过去的确是有风险。
  最后是王国兴端着酒菜过去,陪着王霄吃过了晚饭。
  “王指挥使。”
  吃饱喝足的王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出京的时候,让你带来的人,现在在哪里?”
  “臣把他们都带来了,就在营中。”
  王霄微微点头“那几个人,手艺如何?”
  王国兴小声的回应“都是家中祖传的手艺,其中一人的祖上,还动手送刘瑾上路。”
  刘瑾,正德年间的大太监,正德皇帝的八虎之首。
  后来被同伙和外臣联手干掉,被判处凌迟之行,据说挨了三千三百多刀。
  王霄对这个数字持保留态度。
  正常情况下,人是扛不住这么多刀的。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只要有专业人士就行。
  “我已经嘱咐过关宁军了,尽量抓获鞑虏的高层。等送出来之后,就在这里让那几位大师傅上手。”
  王国兴倒是没什么惊讶的,从王霄让他把那几位擅长玩小刀片的大师傅带过来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来做什么的。
  天空之中彻底被夜幕所笼罩。
  可眼前的城池之中却依旧是一片明亮。
  冲天的火光点亮了黑夜,尖叫声厮杀声怒吼声不绝于耳。
  王国兴带着锦衣卫在一旁设置好了台子,几位大师傅也是拿出了自己的成套工具开始用磨刀石轻轻磨着。
  等到戌时过半的时候,豁口这里终于是出现了人影。
  一个关宁军的千总,带着几十个军士押解着一个缺了条胳膊的身影走了过来。
  “这是哪个啊?”
  “此獠乃鞑子正蓝旗旗主豪格。”
  王霄满意点头,转身看向那几位大师傅“几位师傅,准备开工了。”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心疼舅舅的吴三桂
  这一夜,豪格是第一个被送出来的,却不是最后一个被送出来的。
  王霄早在开打之前就开出过格赏,活捉的鞑虏地位越高,得到的奖赏也就越大。
  当然了,不是财货奖励,而是提升军职乃至于赐予爵位。
  明末的时候上升通道早已经固定,普通人想要提升阶级实在是太难了。
  别说科举,真正能够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贫寒子弟,能有几个?
  真正大部分过关的,都是从小就被家族投入巨资所培养的家族子弟。
  别以为科举的时候就没办法作弊,用句老话来说就是‘只要投资到位,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钱有势的大家族,自然可以打通各种关节,为自己家的子弟出头铺平道路。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特定的字体和书写格式作为联络暗号。
  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当然是世家子弟中科举的可能性更大。
  连号称最为公平的科举都这样了,那向来是重灾区的军中自然更加无需多提。
  不是出身世家子弟,把总就是立下大功的普通士卒的天花板了。
  在往上的千总,都司,游击,参将,副将乃至总兵。那些都是被世家子弟所垄断,或者是被大人物所看重才有机会。
  至于爵位,区区小兵还敢奢望爵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3/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