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7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0/2023

  大明没有了,可天下还是汉人的天下。
  然而鞑虏南下入主中原,那就不是什么亡国了,那是亡了整个汉家天下!
  他崇祯,必然是会被写入史书之中,成为亡天下的罪魁祸首,千百年之后也会被不停的唾骂!
  看着瑟瑟发抖,话都说不出来的崇祯,王霄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己好好考虑清楚,要不要做个反贼重造大明。等李自成破城的时候,我会来找你最后一次。”
  等到王霄离去许久之后,崇祯都是一言不发,傻愣愣的坐在金砖上。
  同样因为得知会亡天下,而震撼莫名的王承恩,回过神来之后小心翼翼的上前“皇爷?皇爷?”
  目中无神的崇祯,侧头看着,目光空洞宛如死人“朕,亡了汉家天下?!”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致北地百姓为奴五百年。面上刺字,头顶秃发蔑为两脚羊。
  “汉儿尽做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北地百姓五百年的屈辱与茫然,全都在这句话之中了。
  一直到徐达常遇春北伐,收拾旧山河,才再闻汉家音。
  这么多年以来,石敬瑭都是备受唾骂的汉奸代名词。
  而他身为大明皇帝,却是导致鞑虏入主中原,再度亡了天下。
  今后千年万载,他朱由检都将是被唾骂的对象!
  看重名誉,做什么事情都是让臣子出头,出事了立马甩锅的崇祯,实在是无法接受这个消息。
  因为打击太过沉重,崇祯甚至陷入了迷瞪状态之中。
  离开皇宫的王霄,继续着自己医治病患,收集粮食去粥厂救济饥民的工作。
  之所以没有主动去阻拦李自成的大军,那是因为王霄必须让那些奸臣贼子们自己主动跳出来。
  别看有明亡的时候有数十家殉国,可投降李自成的勋贵大臣们,却是成百上千!
  王霄没办法将所有人都给斩尽杀绝,想要再造大明只能是让拥有大义的崇祯自己动手。
  不让崇祯手下的那些勋贵大臣们都自己站出来打旗帜,到时候他们必然出来添乱。
  与其日后扯皮麻烦,还不如乘着这次的机会,好好的分辨忠奸。
  反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了。
  京城之中再无人敢于阻拦王霄做事。
  那么多京营大佬和他们的亲信家丁们,都在京营大校场被斩尽杀绝,谁还敢去找死?
  家中有粮的,要么就是藏起来,要么就是急匆匆的运往通州去。
  至于为什么不往江南跑,一方面是漕运断绝,想跑只能是从天津卫出海。
  另外一方面的话,现在跑了就属于弃官丢地,跑到江南也是要被抓起来问罪。
  北地虽然被打烂了,可江南却依旧在大明的手中。
  对于这些人来说,坐等投靠新朝做个从龙之臣,岂不是更香。
  无数的复杂心思之下,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李自成的大军攻陷昌平,前锋抵达京城北门外!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章皇帝从景陵出来了!
  “额们终于是到京城了。”
  戴着毡帽的李自成,看着眼前高大巍峨的京城城墙,心中可谓是感慨万千。
  想当初他还在崇祯皇帝的手底下做过邮递员,可惜却是被强行裁撤了。
  不但被裁撤,甚至就连离职补偿金,还有之前积欠的俸禄都没给。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来武装讨薪了。
  大明的驿站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驿站所达之地就是大明的疆土,就是皇命能够抵达的地方。
  崇祯被忽悠着裁撤了驿站,或许能够削减数十万两银子的开支,可代价却是彻底断绝了皇命直达各地的通道。
  在王霄看来,这种做法那就是典型的脑残。
  然而更可怕的是,之裁撤驿站只是崇祯做过的无数脑残事情的其中之一。
  像是登基的时候干掉了魏忠贤,然后裁撤东厂和锦衣卫,搞了个什么东林党众正盈朝的朝廷。
  后来总算是察觉到了东林党不行,又派太监到处去监军,去收税去开矿等等。
  大臣不值得信任,那太监就值得信任了?
  很明显,太监也不能信任啊。
  原本很多事情只是官吏们贪墨一遍,可加派了太监们过去之后,太监们也要过一手,反倒是增加了百姓黔首们的负担。
  还有什么打仗英勇的将领打光了兵马,反倒是会被下狱治罪。
  而那些保存实力的,因为手中有兵权,反倒是只能拉着哄着。
  反正崇祯十七年来,干过的脑残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大明亡国,乃至于亡天下,他的确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闯王,城内吊下来好多送信的,都是想要投效额们的。”
  虽然李自成已经在西安称帝,可身边众将却是依旧习惯性的称呼他为闯王。
  “有几个?”
  “太多了,拦都拦不住!”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包围京师,并且调集大炮开始轰击城墙。
  当天晚上,驻守广宁门的太监曹化淳投降,打开城门放闯王大军入城,进入复兴门一带,京城外城全部沦陷。
  三月十八,李自成暂停攻城,派人入皇城与崇祯谈判,希望崇祯能够投降。
  持续了一天的谈判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三月十九,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
  随后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往内殿前行。
  在带路党们的帮助下,闯军已经完全占据了京城。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并没有带着王承恩去煤山,而是在焦急的等待着王霄的到来。
  伴随在崇祯皇帝身边的,还有数十家历史上殉国的勋贵大臣以及他们的家人。
  开始的时候,这些人都以为皇帝叫他们全家过来,是要一起殉国。
  大家都有这个心思,所以要么是在写遗书,要么是在喝酒做绝命诗,要么就是和家人依依惜别。
  可等了许久,宫墙外面甚至传来闯军脚步声的时候,皇帝还是没有丝毫动作,这就让人很是疑惑了。
  “陛下。”
  监察御史陈良谟上前询问“柴薪何在?”
  崇祯不解“什么柴薪?”
  “点火的柴薪啊。”陈良谟大声说“臣等决意殉国,家小都已经带来此处。没有柴薪如何殉国?莫不是悬梁?可这地方不够用啊。”
  几十家的人足有数百上千口之多,皇极殿虽然很大,可也挂不下这么多人。
  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了皇帝,大部分的神色之中都带着死志。
  在大明帝国的最后一刻,在所有的一切都即将化为历史的尘埃的时候,这些人大约就是此时此刻大明最后的忠臣。
  崇祯很感动,国破家亡之时还能有这么多人愿意生死相随,他很是感性的落下了眼泪。
  看到皇帝在哭泣,不少人也是跟着落泪。
  几百年传承的帝国,眼看这就要彻底消失了,这种莫名的情绪带动之下,哭泣之声愈发壮大起来。
  远处已经走过承天门,正在走向午门的李自成都听到了这哭声“谁在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0/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