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4/2023

  这个时代的战争目的,变成了占夺土地,杀死敌人为首务。
  战争之中的失败者,下场就是亡身灭国之恨。
  面对如此惨烈的结局,没人敢于不拼命。所以战场上寸土必争,哪怕一个人也是绝对不放过。
  以前打仗都是约定好时间地点,而现在能偷袭的话绝对不会多和你说一句废话。
  为了避免被人兵临城下杀个措手不及,长城边墙与堡垒,也就应运而生。
  而这种长城边墙,绝非影视剧之中那种塑料模型的玩意。
  首先选址很重要,一般都是建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上。
  然后城墙的质量很高,城墙又厚又高,还挖有又深又宽的壕沟。拒马鹿角与陷阱,更是数不胜数。
  再有就是城墙外的所有树木,全都被砍的一干二净。放眼望去,光秃秃一片。
  这在古代的守城战之中,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不单单是树木,甚至就连大一些的石头也被收干净。不给敌人留下丝毫可以用来作为攻城原材料的东西。
  最后城墙内守卫森严,不但有大量服兵役的军士驻守,而且内里各种兵器弓箭无数,还有应对火攻的水与砂石,听挖掘地道用的水缸,用来浇灌沸腾金汁火油的火灶大釜等等。
  另外还储存有足够守军食用数月的粮食,以及冬天过冬用的木材等等。
  当然了,至关重要的水井也是必不可少。
  长城边墙绝对不只是一条长长的城墙,而是一条完整的防御体系。
  在这个时代能够修建出来这样的防御体系来,祖先们的智慧与力量,的确是让人为之敬佩。
  几百正规军行走在赵国境内,安全方面自然是没问题。
  没有什么活腻味了想要为大赵节约粮食的山贼来捣乱,不过等到了魏国那就不一样了。
  交接关防,验明身份之后,王霄带队进入魏国境内就一改之前什么都不管的姿态,开始全面接手队伍指挥权。
  之前几个百人将还曾经质疑过王霄的军事能力,在他们看来王霄不过是因为剑术了得而被大王看重的幸运儿而已。
  像是这样的武士,面对真正精锐军士组成的战阵的时候,从来都是只有死路一条。
  可王霄一接手,立马就让他们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因为从行军安排到住宿露营,王霄都是布置的妥妥当当,所有的命令没有一个字是废话。
  这种表现,毫无疑问只有多年的老行伍军官才能有。
  以王霄的年纪来说,难道大赵这又是出了一位绝世将才?
  赵国名将其实是很多的,后世的人或许只记得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
  可实际上除了廉颇与李牧之外,赵国还有赵奢,庞煖,乐毅,乐乘,司马尚等。
  此外赵国能力出众的文臣也是有许多,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毛遂自荐的毛遂,胡服骑射的肥义,出奇制胜的田单等等。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之多的名臣猛将,再加上接连出了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赵国这才有了与秦国一争天下的资本。
  可结果却是秦国能奋六世余烈,而赵国到了赵孝成王这儿却是直接拉稀摆带。
  长平之战后,赵国被打断了脊梁,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也正是因为白起的强势与赵括的失败,让全天下都在渴求强大的将才。
  否则的话,几十万大军也不够败的。
  这天投宿在一座魏国城中的时候,有来自乌家的人找上门来。
  来人是一位壮汉,目光有神。
  见到王霄之后,立刻上前行礼“乌卓,拜见孙姑爷。”
  这个时代没有姑爷这个称呼,纯粹是行文方便,勿究。
  “不必多礼。”王霄抬手示意他坐下“何事?”
  “乌卓奉家主之命,特来相助孙姑爷。”乌卓坐下之后沉声开口“某打探到了消息,特来禀报。”
  “什么消息?”
  “在魏赵境内活动的几股凶悍马贼,都开始集中起来,意图对孙姑爷的车队不利。”
  王霄挠了挠下巴“这是官方车队,还有赵国公主在这里。他们疯了?就不怕赵国和魏国的报复?”
  “他们是马贼,眼睛里面只有财货与美人。大不了事成之后逃去其他国家就是。”
  乌卓回应说“而且,有可能这些马贼的背后有魏王的支持。所以魏国当地守军,或许会见死不救。”
  “小股的无所谓,大股马贼背后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在别国境内捣乱这种事情倒是可以理解。”王霄对此并没有惊讶“你知道魏王为何要这么做吗。任何事情,都得有他的理由才是。”
  “是。”乌卓点头应声“具体原因不知,不过应该是与魏王和信陵君之间的矛盾有关系。”
  的确是因为这两人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原因其实很简单,信陵君知道秦国势大,而关东诸国之间却是勾心斗角难以形成合力。
  再这么继续下去的话,各国最终的命运必然是被秦国逐一吞灭。
  所以信陵君就设计了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三晋归一!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反派在这儿,肯定有阴谋啊
  春秋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霸主,其实是已经没了的晋国。
  当年的晋国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强国,当时的秦国在晋国面前只是一个小不点,从未在战场上讨过好处。
  而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晋国,最后却是毁灭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历史上一直说三家分晋,而实际上是六家。只不过其中三家被灭掉了,最后剩下瓜分了晋国的就是赵魏韩三国。
  整件事情要从遥远的晋文公时代说起。
  说晋文公可能有些陌生,不过说他的名字那肯定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重耳。
  像是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竭泽而渔,危如累卵什么的说的都是晋文公重耳。
  这位历尽磨难才回到晋国的猛人,做了一件导致日后晋国灭亡的事情。
  那就是他重整了晋国的军队,作三军设六卿,给了六位重要的大臣以兵权。
  有兵就有权,晋国的军政大权逐渐就被这六家所掌握。
  之后多年倾轧之下,赵氏先后灭了范氏与中行氏,之后又联合魏韩灭掉了晋国实力最大的智氏。最终这三家瓜分了晋国。
  也正是三家分晋,成为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从这其中可以看出,赵氏的确是猛的一塌糊涂,这其中几乎都是他们在做主导。那赵氏遗孤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赵氏也不是无名之辈,他们的祖上是商纣王的宠臣飞廉。
  飞廉的次子季胜,就是赵氏的祖先。
  而飞廉的长子,季胜的哥哥恶来,则是赢姓赵氏的祖先。
  没错了,秦国历代君王都是恶来的后人。
  说赵国与秦国的国君是亲戚,也没有说错。他们都是赢氏一族的人。
  由商朝重臣的后代灭亡了周朝,这也算是历史的一个轮回了。
  现在三晋分开来都不是人家秦国的对手,所以三国的有识之士就想到了三晋归一的办法,重整三晋国力用以对抗秦国所带来的毁灭性威胁。
  这其中的有识之士可不仅仅说的是信陵君,他只是一个带头大哥。
  除了信陵君之外,还有许多三晋的人选择加入其中。而且这些人还以三晋的王室成员居多。
  不是说这些人都是叛徒,不想为自己的大王效忠。
  而是这些人很清楚的知道,那些将军大臣,甚至普通百姓们。在秦国来灭国的时候,都可以选择转身投效秦国,依旧是可以过的美滋滋。
  可他们这些王室成员怎么办?
  就算是他们愿意土当舔狗,可人家秦人也不会相信他们。
  到了那个时候,很大概率是男的被杀,女的被抓去做营X。就算是秦国不杀他们,也是会活的不如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4/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