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9/2023

  因为带着大量的匈奴向导,霍去病寻找目标非常准确。路上的水源地也是从来都没有错过。
  一连半个月的强行军之后,霍去病所部越过了焉支山,在皋兰山下与河西走廊的匈奴主力遭遇。
  这个时候天上的王霄看的很清楚,因为连续长时间的强行军,哪怕每个骑兵都是带着三四匹马轮换骑行,依旧是有至少数千人掉队。而且人马俱疲,急需要休息。
  可霍去病压根就没有整顿兵马修整,而是在遭遇了匈奴人的主力军团之后,立刻督促全军直接冲杀过去。
  匈奴人压根就没想到汉军骑兵军团会出现在这里,而霍去病不修整直接冲杀,更是让他们心神大乱。
  两天之内双方激战的战场绵延百里,几乎都是霍去病将一股股的匈奴人打垮,然后像是驱赶鸭子一样,赶着匈奴人溃逃。
  一旦战场打成了击溃战,那骑兵的优势就会发挥的淋漓尽致。
  打垮了这些匈奴人之后,霍去病依旧是没有休息,完全不顾自己所部掉队战损等原因,只剩下了不足一半兵力的紧迫,死死咬住匈奴溃兵死命的追。
  这一追,就直接追到了祁连山下黑河岸边。
  这里有多个匈奴部落在放牧,是他们的核心牧场区之一。
  那些溃逃的匈奴人本想逃到这里示警求援的,可没想到却是把霍去病这个杀星给引了过来。
  猝不及防的匈奴各部落,匆匆忙忙的集结牧民想要迎战。
  可他们的数量虽然很多,却是慌乱之间没时间聚集起来。
  结果就是被霍去病各个击破,然后驱赶着溃兵冲击下一个部落,接着再击破。
  匈奴人完全都被打疯了,他们好不容易集结起来了牧民想要迎战,可人都列好就被前边的溃兵冲散。然后霍去病的精锐骑兵跟着过来就是冲杀驱赶,结果只能是被打垮之后自己也成为了溃兵,好似牛羊一样被驱赶往下一个部落。
  这一场惨烈的激战足足打了三天三夜,祁连山下的诸多匈奴人部落全都被霍去病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给一扫而空!
  至于最后的战果,从霍去病突入河西走廊开始,到最后彻底打垮这里的匈奴人诸多大部落。
  从头到尾阵斩接近五万之众,俘虏的数量更是远超于此。
  甚至于,匈奴八大部落之一的浑邪王部落,都被霍去病给吓的肝胆俱裂,几万人的部落甚至都没干抵抗,在霍去病策马抵达的时候,干脆利落的选择了投降。
  都说霍去病打的匈奴人尿裤子,这真心不是吹捧。匈奴人是真的被霍去病给打服了,打怕了。
  策马奇袭数千里,打垮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匈奴人的部落。干掉俘虏的匈奴人超过十万之众,哪怕是以十击一,匈奴人都打不过霍去病。
  这种恐怖的战绩,哪怕是百余年前蒙恬击垮匈奴人的时候,都没有如此辉煌过。
  河西走廊的匈奴人是真的被打怕了,霍去病的大旗所到之处,匈奴人不是溃逃就是直接投降,已经完全没有了与霍去病交战的勇气。
  他从焉支山打到了祁连山,彻底打垮了河西走廊的匈奴人。
  那些被俘虏的匈奴人悲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此战霍去病以两万骑兵打垮了十余万的匈奴牧民,俘虏的人数超过十万之众。
  至于牛羊马匹帐篷什么的,实在是没办法数清楚,反正漫山遍野的全都是。
  众多的俘虏之中,有许多的匈奴高层。
  那些有名字的王,那些王子贵人,那些相国都尉,那些阏氏将军什么的足有数百之众。
  实际上死在霍去病刀下的更多,已经是多到懒得去统计的程度。
  在众多的战利品之中,有一些战利品是霍去病一定要带回长安城的。
  那就是匈奴人的祭天金人。
  皋兰山下是匈奴人的祭祖之地,那些金人都是用来祭祀祖先的。
  或许现代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在这个为‘唯名与器不可假人’的时代里,祭祀用品那就是所有人的根。
  霍去病缴获了匈奴人的祭天金人,就等于是断了匈奴人的宗祀社稷,断了他们的香火传承。
  这要是在春秋时代,那国家就等于是灭亡了。
  毫无疑问的,这份功勋在这个讲究祭祀的时代里,是前所未有的大。
  “河西之地划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设置军屯,修建城池直道。再移民五十万口于此四郡之中实边。至于移民条件,与河南地相同。”
  未央宫内大朝会,王霄嘱咐主父偃“别的事情可以慢一慢,但是直道一定要尽快修通,还要修的好才行。”
  主父偃并未对威势愈重的王霄唯唯诺诺,而是直接抱怨说“陛下,修直道这种事儿,哪里有来得快的。只能是慢慢的修,真要是修到敦煌那儿,少说也得十年八年的功夫。”
  王霄自然不会虎躯一震,散发王八之气的大喊‘别废话,让你做你就去做好’云云。
  他认真的询问“困难在哪里?说出来,看看能不能有解决的办法。”
  修路是为了便民,所以王霄从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乱来。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王霄说的直道,实际上就是秦直道。也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祖龙被称为千古一帝,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书同文,车同轨什么的自不必多提。这秦直道在交通条件恶劣的古代,那就是真正的工程奇迹。
  这个时代的道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
  除了长安城这样的大城市会有石板铺就的道路之外,外面乡野之间,乃至于小的城池市镇里,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土路。
  晴天的时候还好说,到了下雨天说不得一脚下去踩到了深坑,整个人都没了。
  要想富,先修路。
  无论是为了便民行走还是行商方便,又或者是便于运兵。道路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秦直道这里修建的时候,用的都是煮熟的熟土,先锤在碾之后夯实,就成了古代的高速公路。
  而且为了避免生杂草导致道路损坏,还要在那些熟土之中嫁入大量的碱,避免生草。
  因为质量足够好,秦直道甚至一直沿用到了两千年之后。
  “陛下。”
  主父偃当即说“别的都不缺,就是缺人手。修路这种事情,人越多越好。”
  朝臣之中有人喊“大汉每年的徭役那么多,怎么会人不够的?”
  主父偃当即转头过去呵斥“你懂个屁。这是修陇西至敦煌之地的直道。那么远的地方,关东的徭役走过去役期都过了。”
  “那关中的呢?”
  “关中的徭役都已经用尽了。修作坊,采矿,烧窑,修补城池边墙,随军运粮,牧马养羊修船开渠修路架桥……”
  主父偃掰着手指头数了一大串的工程出来,表示哪怕是距离近的关中民力,也是已经被用到了极限。
  而且关中还一项必须要做的大工程,那就是给王霄修陵,这可是数以十万计的民力。
  “陛下勤政爱民,这些年来从未动过大工。要不然的话,天下民力那就更不够用了。”
  主父偃这句话有拍香屁的嫌疑,不过说的也的确是实话。
  所谓大工,说的就是大兴土木的盖宫殿什么的。
  这种单纯只为满足皇帝个人需求的工程,那才叫真正的百害而无一利。
  真要是盖宫殿,不但花费无数还需要数以十万计的人力才行。
  动不动就说数以十万计,这并不是夸张的修饰,而是真正的事实。
  因为这个时代做工都是依靠双手,没有机械可以提供帮助。依靠一双手来做大型工程,那就只能是用人数来硬推了。
  修建一条从长安城到敦煌的直道,没有十万起步的民夫,你还想能修通?
  朝臣之中又有人提建议“可让迁徙之民做,他们离得近。”
  此话一出,四周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王霄之前说的很清楚,迁徙过去的人全都免除徭役赋税三年。
  现在让人家去修路,那打的就是天子的脸面。
  “行了。”
  王霄直接摆手说“霍去病这次不是俘获了十多万的匈奴人吗。挑其精壮用来修路,命驻屯将军李息派兵监管。少府这边再安排一批工匠过去跟着。”
  “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9/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