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6/2023

  “陛下。”朱买臣上前行礼说“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等人在外求见。”
  正在处理公务的王霄,头也不抬的挥手“谁也不见。告诉他们,不把心思用在为朕做事上面,那就都滚蛋。”
  越来越多诸子百家的人汇聚长安城,千方百计的想要影响到王霄的抉择。
  主父偃和董仲舒他们,都是来为自己的学派做说客的。
  “喏。”
  暂时出任中侍的朱买臣,告退出去把王霄的原话转告几人。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是看到王霄不停的打量着他。
  “陛下?”朱买臣下意思的检查了一下自己的仪容,没什么毛病啊。
  “你前妻的丧事,已经办完了?”
  朱买臣面色一红,急忙回应“有劳陛下关心,已经办完了。”
  王霄跟着追问“你真的把一盆水泼在地上,让你前妻全都收回去?”
  朱买臣低下了头“是。”
  他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其妻受不了这种苦逼的日子,要求与他和离。
  朱买臣说,自己发达的日子就在眼前,你可别在这个时候放弃啊。
  他妻子不听,与他和离之后另嫁他人。
  后面的事情就是王霄开考试,朱买臣咬牙卖掉了家中的祖屋和田地,换了盘缠一路风尘仆仆的走到长安城参加考试,随后一举被录用,成为了吃皇粮的大人物。
  这个时代的信息交流极差,朱买臣封爵都好几年了,他家乡的人对此事依旧是一无所知。
  之后还是王霄弄出来了报纸,分发到了朱买臣的家乡。
  他家乡人听念报纸的人说了报纸上朱买臣的名字,这才让当地人震惊之余开始去打听。
  这一打听,还真是那个他们认识的穷小子朱买臣!
  然后就有人把这事儿告知了朱买臣的前妻。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朱买臣的前妻犹如被人当头一棒,肠子都要悔青了。那叫一个悔不当初,早知道当年就该听朱买臣,再坚持一段时间才是。
  之后不甘心的朱买臣前妻,一路风尘仆仆的从老家找来了长安城,一路找到了朱买臣那奢华的大院子去。
  面对前妻表示想要复合的意思,朱买臣拿来了一盆水,然后泼在了地上说‘你若是能把这些水原样装回去,那就复合。’
  泼出去的水,自然没办法原样回来。
  他的前妻又羞又愧,最终选择了自杀。
  而这件事情,就是著名的‘覆水难收。’
  王霄对于这件事情没有看法,那是人家朱买臣自己的家事。
  他只是好奇这个故事的过程,这就是真正的见证历史了。
  朱买臣很是尴尬,天子居然关心这种事情,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不好还在王霄看完热闹就转回了正题“你喜欢说‘春秋’解‘楚辞’,这么多人都在为走门路想要说服我,你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朱买臣恭敬行礼“陛下乃是天下至尊,想用哪家学派就用哪家。我等自然不可置啄。”
  “你倒是挺会说话。”
  对于朱买臣的话,王霄自然是不会相信的。
  大汉的这些大臣们,其实大体上都是差不多。
  没出头之前,那叫一个勤奋能干,真心是把自己的本事给用到了最大。
  可是一旦出头了,那心思立马就不一样。
  历史上的张汤,朱买臣等人都是如此。出头之后就陷入了争权夺利的阶段,自己内斗的厉害,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不再纠缠这些事情,王霄转而谈论正事“新五铢钱的事情,弄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话,新钱已经出炉。少府那边说,已经铸好了数千万钱。”
  “不错。”王霄满意点头“质量如何,是否是严格按照比例来做的?”
  大汉的货币非常混乱,开始的时候继承秦国的半两,后来刘邦搞了个小半两,吕雉的时候又搞了个八铢钱,可实际上质量奇差,而且因为价值太高,对于小额贸易极为不方便。
  这个时代哪里来的那么多大宗贸易,更多的花费用处都是日常生活的小开销。
  吕雉当初弄面值这么大的八铢钱出来,本质上是想要进行经济掠夺。
  只不过大汉的百姓们虽然淳朴,可却不是傻子。
  开头吃亏之后,立马就不认这粗制滥造的玩意了。
  吕后为了搞钱,在百姓们不认八铢钱,又弄了个五分钱出来。可惜换汤不换药,本质上还是属于货币掠夺的一种。
  文景时期,又弄出来了四铢半两。
  这次稍微良心了一些,可架不住诸侯与刘氏诸侯王们一起开炉子铸造私钱。用劣钱驱逐了良币。
  等到王霄上位,天下间流通着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钱币。
  这些钱币的大小,轻重都不一样。不但交易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生产与物资交换。
  所以王霄非常干脆的选择抛弃前边的这些脱胎于秦半两的半两钱,另起炉灶搞了五铢钱出来。
  他让少府做的这些五铢钱绝对是良心制作,最起码铜的份量十足。
  古代铜钱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含铜量的多少。
  因为铜在华夏这儿,属于稀缺资源。而且越是稀缺,还越是被制作成各种铜器,用来祭祀与陪葬。这就更进一步的增加了缺铜的困扰。
  钱币含铜量高,那就是良币,有良心的货币。
  而钱币含铜量低的话,那自然就是劣币。专门用来坑人的劣币。
  大汉从立国开始到现在,历朝历代从天子太后到刘氏诸侯王与勋贵们不停的开炉铸币,几乎都是劣币。
  倒不是说他们的心都是黑的,而是因为缺铜啊。
  华夏历来缺铜,铁矿石倒是不少,哪怕含铁量不高,可总量实际上却是很大。
  缺铜的事情,对于王霄来说并不算什么困难。
  因为他知道哪里是铜矿,哪里有露天铜矿,哪里有比较容易开采的铜矿。
  早在上位之初,王霄就安排少府的人去那些容易开采的铜矿建矿修路。几年下来,那些地方已经开始大规模产铜。
  当然了,这里说的大规模是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
  要是和后世相比,那真的是连人家手指头缝里露出来的渣滓都比不上。
  王霄从未想过拿这些铜去做什么铜器用来祭祀,或者是送进陵墓之中。
  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铜,他全都拿去铸钱了。
  王霄已经下定决心,要重整大汉那混乱的货币市场。
  大汉这里没人能比他更加清楚,经济体系是多么的重要。哪怕大汉只是小农经济,也得首先把货币市场给整顿妥当。
  至于说有人收集大量铜钱,融了之后做铜器赚取差价什么的。
  早早收回全国铸币权的王霄,早就有了应对方式。
  “融钱者斩,举报者奖励一半!”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扯淡的与民争利
  “议定粮食收购保护价的事情,你们做的怎么样了?”
  王霄弄出新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即将到来的秋收之中,为大汉百姓们的农产品保驾护航。
  华夏古代的农民太苦了。
  土地欠收的时候,他们只能是咬着牙从地主和大商家那儿借贷买高价粮食,用以维持全家人能活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6/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