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41

第103章
军工扩张
  张诚之前的履带式装甲车设计蓝图就是大名鼎鼎的汉诺马克251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也就是sdkfz251ausfc装甲车系列。
  这是一种从二战前一直用到了二战后的经典装甲车系列。以相同底盘进行改装之后可以拥有二十多种变型车,足以满足装甲部队的全部需求。
  当然了,只是参考了设计蓝图,一些被总结出来的缺陷张诚都进行了修正。他只需要指出来哪里需要改进自然有的是专业设计师们开动脑洞结合现在大明拥有的成熟技术去为张诚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突飞猛进与细化,各种复杂的子系统集成导致新式发明早就过了一个人包打天下的年代。没有庞大的团队合作,单单只是画图纸就能画死人。这可是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的。
  张诚现在手握大笔资金,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时刻扔钱出来扩充改建生产线,招募大量熟练工人简直就是在做大善事。招工的消息刚刚放出去,就立刻出现了连夜在外面露宿等候的情况。现实很简单,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全家就没有饭吃!
  在赤果果的生存威胁面前,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有工作能够赚钱养家更重要的事情了。
  张诚忍不住的开始出手了。
  在经济危机之中损失惨重的财团们开始出售手中的核心资产用以换取宝贵的流动资金度过寒冬。虽然还不到最佳时机,不过已经不愿意再等下去的张诚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带着圣光和洁白的翅膀开始收购优良资产。
  实际上此刻大明使用的是一种特殊金本位。之所以说是特殊,主要是因为大明的重要流通货币包括了同样是贵金属的银币。这种金银混合体使得大明的财政体系总量更大,但是对贵金属的需求量也更大。
  这个时代是没有开动印刷机拼命刷钱的事情的。没有相应的贵金属,拥有发钞权的银行是无法多印制钞票的。尤其是在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贵金属的大明。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可不是说说的。张诚早就计划好要去世界上最庞大的金矿赚上一大笔钱。
  原本各大财团手中根本就不会被出售的一些核心产业,原本被估值极高的工厂在现实面前很快就自降身价。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了给手握大量资金的张诚。哪怕是这样,张诚也尽可能的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拖延付款。好东西太多了,他想要的也太多了。看似庞大的资金也无法买下所有他看上的东西。
  实际上陆军已经传出来消息,因为经济不景气,朝廷正在考虑削减军费的问题。如果不是张诚为陆军赚取了一大笔外快,陆军航空队和装甲部队的换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张诚需要开拓新的财源。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军队。就算是二战时期的蝗军也是要发工资的。没有钱的话军队是维持不下去的。
  张诚首先做的就是收购实力强劲的发动机厂。其中就包括张诚眼馋许久的京西第一机械制造厂。
  这家工厂生产的发动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而且他们拥有非常丰厚的技术底蕴,可以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原本卖家知道张诚对这间工厂很是看重,所以要价很高。可惜的是张诚根本就不为所动。
  这种发动机制造厂的客户面实际上很窄。大规模的订单几乎只能是来自军队和大型汽车公司以及飞机公司。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汽车公司和飞机公司的大规模订单就别想了,至于军队的订单可是抓着张诚的手中。实际上的主动权还是在张诚的手里。
  卖家在看到事不可为之后,很快就主动降价将工厂出售给了张诚。因为现在愿意出大价钱购买的只有他一个。或许这间工厂日后非常值钱,可是现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没有办法。一旦张诚停下购货合同,那这间工厂就会因为缺少资金而倒闭,那个时候更不值钱。
  拥有了核心发动机生产厂之后,张诚很快就收购了几家大型的汽车厂和拖拉机厂。在这个分类还不明确,技术大部分都能通用的时代,生产线稍加改装扩建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装甲车辆。
  不过张诚却没有像其他公司工厂一样大幅度削减工人的工资和裁员以节约资金。他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工人们也非常感谢他的慷慨。这真的是救命的事情。张诚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钱多的没有地方去花。他是明白一旦这么做了会给数不清的家庭带去无尽的痛苦!张诚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做重要的事情而已。
  同样的收购还发生在其他一些工厂和实验室之中。张诚仅仅花费了数亿银元就完成了初步的生产链,这在股灾之前完全是难以想像的事情。这场浩劫为张诚节约了大笔的资金。
  底盘生产线的改造扩建实际上并不困难,说白了就和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线差不多,这能有多难?
  “现在初步的装备已经有了。”张诚看向史钦中将,应声开口“现在提供给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主要都是用来训练的。先让士兵们熟悉这些新式武器的性能,最多几个月之后所有的装备都能够到位,那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术训练。”
  笑了笑,张诚轻声解释“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去扩充产量。毕竟下一批的订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得到。养着这么大的生产线可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我明白。”史钦中将用力的点了点头,目光之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陆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大明陆军采用的是军备外向采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和平时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维持庞大的工厂。他们只需要拥有充足的军费去私人工厂购买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将重要的军工安放在军队的手中。主要原因就是数百年前大明工部那些被当做奴隶一般使用的工匠们的产品质量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在战场上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军队再也受不了了。他们开始从私人手中购买武器装备,这也间接的促进了资本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皇室还是财团和朝廷都不能接受军队太过强大。什么都有,自己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军队还有谁能制约?将军用物资的供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可以压制一下军队。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爆发,出身于军队却开始逐渐掌握重要武器供应的张诚早就遇上打压了。而军队高层对于张诚这种特别的信任和重视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让张诚负责采购制定的同时还做着最大供应商?军队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势下,大明陆军的下一批订单什么时候会下达,谁都不知道。张诚贸然扩充产能的话,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这种军事用途的先进东西肯定是不能对外出口的。那就等于是张诚自己扛下亏损。
  除了张诚之外,谁都不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
  海军上个月向张诚下达了第二批飞机的订单,不过数量非常少,只有区区六十架的单子。这批飞机主要是用来给海军的航校教学使用。
  这段时间海军又接连进行了好几次的实弹试验,每一次的试验都狠狠的刺激了海军的自信。坚定了他们转型的决心。不过,和陆军一样,拥有长达数百年历史的海军同样也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蹴而就。海军的保守势力同样无比强大。
  而且,现在经济形势异常恶劣。削减军费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哪怕是向来财大气粗军队也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张诚的东西虽然好,可是他们也不敢买太多。
  实际上维持军队才是最大规模的开支。人员的薪水,服装,武器装备,吃饭,医疗等等。各种装备的采购,维护,保养,使用,磨损等等。军队的规模越大,维持的费用就越高。购买新式装备不仅仅要考虑价格,更加要考虑今后的维持费用。
  在完成了海军的订单之后,张诚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陆航的身上。
  在陆军之中并不受待见的陆航现在规模非常小,全部飞机加起来也不过才二三百架,人员不过万余。这样一支弱小的力量已经开始受到军队的极大重视。陆军的高级将领们通过演习亲眼所见在新式战机的威胁下,以往被视为军队核心的炮兵是如何的不堪一击。
  张诚为陆军赚取的这一大笔资金牢牢的掌握在杨卓元帅的手中。在此时此刻军费被削减,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杨卓元帅依旧拿出了一大笔资金交给张诚用以重组陆军航空队。这就足以说明军队对于航空兵的重视程度。
  张诚肯定不可能自己出钱去补贴军队那么二。他完全是按照正常价格出售各种武器装备给军队,而决定要买什么买多少的还是他本人。军队高层必然有着特别的想法,否则这种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在这件事情上张诚是绝对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借口。
第104章
接手陆航
  陆军航空队的指挥部并不在陆军司令部那几座早已经破败狭小的楼房之中,而是被安置在了最靠后方的一处双层小楼里面。
  这里除了陆航的办公室之外还有陆军档案处的一处存放档案的资料室,一层的几间屋子里面全都装满了厚厚的文档。张诚路过的时候透过加装了铁栅栏的窗户看了眼,那摞满了屋子的文件让张诚异常怀念现代时空的存储硬盘。
  当张诚走进陆航办公室的时候,仅有的几只小鱼小虾们已经等候多时。
  “长官。”张诚推开办公室门之后,几名尉级军官就迅速站起身来行礼。就算不知道张诚是什么人,但是那一身的校官军服和肩膀上的上校军衔足以证明他的身份是需要行礼的。
  “嗯。”张诚回了个军礼之后出声询问“司令在吗?”
  张诚问的司令并不是杨卓元帅,而是陆航的司令。
  “司令已经正式转任去了三十一军,昨天就已经走了。”一名中尉急忙应声回答。
  陆航现在真心是没有什么前途,作为司令也是非常悲催。在得到前往部队任职的调令之后,兴高采烈的陆航司令很快就收拾好行装匆匆离开了这里。至于为什么要将他调走,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给张诚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省得张诚的脑袋上面有个人指手画脚。别的不说,无论是杨卓元帅还是史钦中将都对才华横溢的张诚非常看重。
  “调走了?”张诚皱了皱眉头,疑惑出声询问“那新任司令是谁?”
  “没有具体命令。”那名中尉摇头应声。
  “算了。”张诚不愿意再纠结这个事情,扫了眼狭小办公室内的几人之后,自我介绍“我叫张诚,是新任陆军航空队总监。从现在开始,在新任司令没有上任之前。陆航的事情我说了算。”
  “是!”几名军官迅速行礼应声。
  “有没有我的办公室?”张诚看了眼四周,皱眉询问。
  “这个……”中尉一脸为难的看了看四周。
  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不受重视的陆航在原本就空间就狭小的陆军司令部的办公场所非常寒酸,这位新任的总监大人还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
  “算了。”张诚摇了摇头“我暂时借用司令的办公室好。”顿了顿,目光看向这几名尉官“把陆航的所有资料。包括人员,飞机,机场,基地,物资,编制,训练计划什么的全都给我拿进来!”
  “是!”
  ……
  张诚对于陆航非常看重。因为来自于现代时空的他深刻的知道空军对于未来战场的重要性有多么的无可替代。
  从早上开始坐在办公桌后面详细了解陆航现有实力,一直到夜幕降临都没有离开这栋二层小楼。就连中午吃饭都是让尉官帮忙去食堂打的饭菜。
  等到窗外已经被夜幕笼罩的时候,一直仔细翻阅各种资料的张诚大大的伸了个懒腰无意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的时候才愕然发觉,居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张诚脑门上的汗水瞬间就流淌下来。现在已经不是没有吃晚饭,肚子开始咕咕叫的事情了。重要的是张诚终于想了起来,自己和林润娥越好去看戏剧的,而现在已经迟到了许久!
  抓起外套就冲出了办公室,看到几名尉官还没有下班当即就匆匆喊了一声下班,随即就跑着离开了陆军司令。肖宏宝和关阔等人的车一直都停在外面等他。
  “快快。”匆忙上车之后张成有些慌乱的催促着肖宏宝快点开车。约会迟到,而且已经迟到这么长的时间,张诚无奈的抬手轻揉着额头。原本林润娥就有些敏感,现在又发生这种事情,张诚有些无奈了。
  “抱歉,我来晚了。”张诚下车之后立刻来到站在剧院门外的林润娥身旁,一脸愧疚的握住她白嫩的小手轻声抱歉。
  “嗯。”已经等候许久的林润娥微微一顿,随即抬手别过头发,微微点头。面上带出一抹干涩的笑意“没关系,我也没有来多久。”
  张诚轻叹口气,眼神之中闪过一抹自责之色。抬眼看了看已经开始散场的剧院,在与不远处王阎的手下对视一眼之后牵着林润娥的手上车去吃饭。这么晚了就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内心感觉愧疚的张诚决心要好好补偿让他心疼的姑娘。
  ……
  当张诚进入陆航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开始为陆航进行大规模的重整。
  至于第一坦克师那边暂时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张诚将装备送过去之后部队按照他编写的训练大纲直接训练就好。无论是彭阔少将还是正式抽调过去的路之缘和君墨都是职业的军人,整顿部队和安排训练这些事情他们会完成的非常好。
  杨卓元帅给张诚批下了一大笔的军费用以陆航的重整工作。张诚使用这笔钱在自己的工厂里面购买了200架飞机,主要是用于飞行员训练。张诚的心里非常清楚,陆航现在需要的不是成千上万的新式飞机,而是急缺的飞行员!
  没有优秀的飞行员,再多的先进飞机也发挥不出强大的作战效能来。虽然军队已经开始推行民间的航空俱乐部发展,但是以现在的经济状况短时间内是别想见到成效了。
  至于飞行员的培训方式,熟知二战历史的张诚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首先绝度不能和德国一样让飞行员们不停的在战场上玩命,战死了拉到。其次也不能和日本人一样集中力量培训一批非常优秀的飞行员用在开战初期获取优势上。
  虽然这些方式在刚刚开战,对手还没有发挥实力的时候以及一些小型战争之中作用和好处非常大。但是,一旦遇上大规模的消耗战争,那很快就会自己玩死自己。
  张诚最终决定选择批次训练。首先在眼下这种经济情况下,只能是首先集中培训出一批优秀飞行员。等到经济情况好转,军费增加之后再以优秀飞行员为核心进行大规模培训。
  实际上对于活塞发动机飞机来说,一名理工科的大学生从菜鸟到成手的培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上几次战场活着下来立马就成了老油条。二战时期轴心国缺的是时间和油料,他们并不缺少高能力的人才和飞机。
  张诚准备选用的这种方式与海军现在使用的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比起财大气粗的海军,张诚的规模要小上一些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