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341

  这个时代是装甲部队最为辉煌的时代。在没有精确制导手段也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里,装甲部队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来至于空中轰炸和地方的装甲部队。而空中轰炸在双方航空兵势均力敌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装甲部队面对着的是一群步兵,那他们简直就是在屠杀。不要认为步兵真的可以抵抗装甲部队。无论是反坦克炮还是反坦克火箭筒。这些实际上都只是防御性的武器而已。双方火力差不多,但是一方有着坚固装甲,一方几乎就是肉身面对。
  这种时候不说士兵们的心情和士气,单单是力量上的不对称就足以使得步兵们崩溃。而部队一旦崩溃,那战斗就结束了。
  因为将附近的军队几乎都调集到了圣巴巴拉附近去抵抗明军的攻势。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明军北上军团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在已经没有了大批部队驻防的地带快速前进,攻占了一处又一处的大小城镇,一直到他们抵达旧金山近郊为止。
  美军的指挥官们都是军校毕业,他们并不傻,都是真正的精英军官。而且他们也不迂腐,对于新式战术吃的很透。而美军的士兵们都是在新兵训练营之中接受了长时间的训练,并不是什么乌合之众。他们缺少的只是战场经验而已。再加上美军能够配备上几乎与明军不相上下的机械化装备,他们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
  美军实际上是知道此刻在加州北部地区的部队无力抵抗明军的装甲兵团。他们也知道强行命令军队坚守各处城镇是一种自杀式的作战模式。可是许多时候作战战术并不是以军事需要为第一要素。
  就像之前的圣巴巴拉一样,为了守住轴承厂,美军不得不在占据劣势的情况下被迫投入战斗。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不但丢失了城市还损兵折将。
  但是,对于美军来说他们必须服从来自白宫的命令。美国现在不能失去旧金山和萨克拉门托一线地区。那里是他们重要的工业基地,甚至于现在至关重要的核武器研发计划之中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器械都是在这里的工厂内生产的。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美军高级将领们一再强调这里实际上无法坚守下去也不能阻止白宫的命令。
  换成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洛杉矶和整个加州南部都已经丢掉了。如果再丢掉了旧金山和加州北部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美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大州。这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为一旦失去了整个加州,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宣传上来说对于整个国家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而且美国政府现在也需要军队用生命来为他们的核武器计划拖延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不得不悲观的再次将大量兵力投入到了对旧金山到萨克拉门托一线的防御中去。而这种作战是毫无意义的,原本美军可以用空间来换取时间,在旧金山等地放置少量部队来拖延明军的步伐,然后他们可以整合从各处源源不断开过来的援军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拳头向着明军挥去。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点点的投入战场,最终被明军消灭,人地两失。
  旧金山实际上位于一座半岛上,一边是太平洋,一边是圣弗朗西斯科湾。明军首先攻击的是圣荷西,这里是通往旧金山的必经之路。在攻占这里之后,明军才能够继续向着旧金山地区进发。
  而为了更好的完成作战任务,明军在新近登陆的部队之中抽调出来一支援军开赴前线支援北线军团。这支援军拥有两个装甲师和四个机械化步兵师。当明军北线军团主力全面攻击圣荷西的时候,援军部队则是从利弗莫尔谷地出发,一路攻击北上。
  增援军团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攻击安条克,费尔菲尔德一线沿着圣弗朗西斯科湾前往米尔谷,截断金门大桥从而将旧金山半岛上的美军部队彻底包围起来。
  美军数次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击退这股明军,但是全都失败。这些一个师一个师赶往前线的部队完全就是在使用添油战术,根本无法对规模庞大的明军构成什么像样的威胁。
  增援军队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成功攻占了米尔谷地,切断了金门大桥从而将大约十七万的守军封死在了旧金山半岛上。
  然后,明军北线军团从圣荷西北上出击,沿着逐渐变窄的旧金山半岛北上相继攻占了帕罗奥图,圣玛特奥,戴利城等地。于十二月二十日的时候攻入了旧金山市区。
  旧金山之战持续了接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守军打的极为顽强,她们甚至是逐个街区,逐个房屋的进行抵抗。在给明军带去巨大的杀伤的同时也大大迟缓了明军的前进步伐。只不过,这些努力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明军不计伤亡和损失的将大批装甲部队送入城内进行巷战,虽然损失巨大却大大加快了战斗的进程。到了1944年一月五日的时候,明军第117机步师的官兵们成功的登上了金门大桥,与对岸的增援军队会师。旧金山之战宣告结束。
  十多万守军被全部歼灭,至关重要的旧金山一线也全部落入了明军手中。虽然明军的伤亡很大,但是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整个四四年一月份里,明军北线军团不断攻击再攻击,将圣罗莎,萨克拉门托等地全都纳入囊中。强大的明军机械化军团几乎是横扫了整个加州北部地区,一直打到了雷丁地区才暂时停下了攻击的脚步。
  至此,整个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的地区都已经落入了明军的手中,他们夺取了足够多的海港从而得到了大规模的补给支援。
  从大明本土横渡太平洋的船队络绎不绝,甚至有一支快速运输船队创下了二十二天就从松江府横渡整个太平洋的壮举。
  在整个加州战役中,明军歼灭,俘虏的美军总数高达近一百二十万之多,被直接取消番号的师级部队至少在三十个以上,各种武器装备不计其数。而明军虽然自身的损失同样不小,但是他们很快就补充了损失并且还大大加强了力量。
  随后,当四面八方的美军向着加州一线进发的时候。从欧罗巴出发的明军部队也正式开始向着美洲大陆前进。
第594章
同化
  自从明军横扫了欧罗巴大陆之后,这片纷纷攘攘喧嚣了数年土地终于安静了下来。战后的欧洲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那些数百年来不断鼓吹着要求欧洲人崛起,从大明的手中夺取生存空间的人此刻基本上都已经销声匿迹。大部分都是死在战争之中或是逃亡去了美洲大陆,少部分潜伏在了民间正惶惶不可终日的躲避着明军的追捕。这些反抗大明最为激烈的人被抓住之后不是被送往遥远的西伯利亚砍木头,就是被送上绞刑架。
  在经历了一场残酷至极的战争之后,欧洲各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面费尽千辛万苦,拼命压榨着自己国家平民们用血泪积攒出来的家底在这场战争之中被一扫而光。那些工厂,那些矿区,那些凝结了无数欧洲人心血与期盼的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全都在这场战争之中化为了灰烬。
  战争过后,满目疮痍。
  欧洲诸国几乎是当即就回到了农业时代。所有的工业都没有了,大批的年轻人进入军队不是战死残疾就是进了战俘营成为明军的苦力。而剩下的那些在失去了工业之后也全部失业。没有钱,没有任何物资,绝望的生活在这片被战火炙烤过的土地上。
  张诚对于战后的事情进行过非常缜密的思考。亚洲地区,或者说是黄种人生活的地区都还好说。凭借着强大的中华文化以及这场席卷全世界的战争胜利的大势,张诚有信心和能力在数年之内就将所有黄种人的聚集地完全融合进来。
  未曾开化的非洲向来都不是大明的重点,缺乏工业和教育的非洲也没有任何抵抗和摆脱大明统治的可能性。唯一麻烦的就是白人聚集区。
  扶持傀儡国什么的肯定是不行。虽然短期来说傀儡国是最好的选择,一切都是由大明做主。可是长期来看任何一个能够被称之为国家的存在必然是会想要拥有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意识。而这对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好不容易打服了全世界的大明来说简直就是无能饶恕的罪行。
  或许数十年之后,当张诚最终老去,那些国家说不定就会再次崛起,从而将他们这一代人付出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局面彻底摧毁。
  许诺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全面融合整个欧洲。因为欧洲国家基本上都是正规的开化国家,拥有较高的国民教化和素质。为了融合这些国家,除了大量鼓励大明移民们前往欧洲定居之外,对欧洲的压制也很重要。
  许多大明的军人们直接就在欧洲各处的驻地退役,成为当地的总督区警卫队。这些官兵们都免费得到了大片的土地和房屋,不少人都娶了当地的女人。因为大明推行的是允许娶妾制度,因为战争而导致失去大批青年的欧洲,女人极多。不少明军官兵们都娶了数个当地女人。
  这项政策最先执行的地方就是欧洲国土面积最大的俄罗斯。因为皇室贵族还有政府官员等等几乎都在战争之中被一扫而空。大批的神职人员和高级知识份子在战争之中也损失惨重。底层民众基本上都是文盲的俄罗斯是最好同化的。
  俄国在战争之中损失了超过两千万的男人。十八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青年几乎损失殆尽。大批的女性嫁给了移民过来的大明人之后,计划宏大的黄俄罗斯计划正式展开。智囊团们推测认定最多只需要一代人,二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个宏大的黄俄罗斯计划。
  新生代的孩子们都将接受最正统的华夏教育,他们也都将拥有正式的大明一等公民的身份。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是大明人,而不可能去做一个早就已经亡国了,就连皇族都没有的国家的子民。
  有不少的俄国学者们都能够看出来大明这个计划的险恶,他们痛心疾首,但是却毫无办法。对于那些就连字都不认识的底层平民们来说,他们现在就连饭都吃不饱了,哪里还会去关心什么俄罗斯不俄罗斯的?
  俄国是最好进行同化的。因为他们损失大,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占据绝对优势的大明可以非常轻松的就搞定这些人。许多时候明军官兵们甚至只需要使用一袋面粉就能够换回来一个小妾。
  相比于俄国,东欧各国的情况就要复杂一些。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比较浓厚,而且在战争之中的损失并不算是多么的惨烈。这就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不过张诚可不愿意将这些麻烦事情留给后人去解决。
  现在大明刚刚扫荡了欧洲,正是说一不二的时候。所以他下令对东欧各国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大部分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们都被以战争罪的名义逮捕,随后被送往遥远的西伯利亚砍木头。而那些东欧各国底层的居民开始被一船船的送往遥远的太平洋上的各处岛屿以及非洲各地。
  这些人都是被强制迁徙的,因为他们是战败者,所以除了一些随身物品之外什么都没有带。而他们的土地和房屋都被大明充公用来奖励给那些参加了这场战争的官兵们。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迁徙工程。数以千万计算的各国民众被迁徙去了世界各地的荒凉偏僻角落。那些地方别说是什么教育,工业了,就连最为基本的生存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要不了多少年,这些被迁徙去的人群就将成为毫无文化可言的土著,也没有任何的国家民族观念,只能是为了生存而在条件恶劣的地方苦苦挣扎。
  当然了,张诚也不是说将所有的人都给迁徙走。还有许多人都被留了下来。那些老人们都被留了下来,因为他们要不了多少年之后就会死去,没有迁徙的必要。大部分的年轻女人们也被留了下来,因为退役的明军官兵们需要妻妾。
  所有被占领土地上的名字全都被更改,换为纯粹的汉化名称。官府语言被强制执行,被发现说之前民族语言的人都会被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之下,智囊们给出的时间是在三十年左右就能够让这片土地完全汉化。
  情况最为复杂的就是西欧地区了。这里的国家相比于欧洲其它地方要开化的多。国家民族的概念也很强。而且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低。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在战争之中受到的损失并不算太过严重。主要是人口方面依旧保留着大量的青壮年。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夺取这片土地将所有人同化起来可不容易。
  张诚首先是将各处占领地细化成为一处处的小型总督区进行军事管理。接着对各地执行去工业化。所有的工厂不是被搬迁走就是被直接拆毁。在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手段,同样是进行迁徙。
  为了将可能的抵抗将至最低,张诚命令各处总督区接济所有的当地人,保证他们拥有可以活下去的口粮。然后大规模的进行武器清剿工作,将所有的武器都收缴起来,就连菜刀都不放过。
  接下来就是迁徙,首先被确定迁徙的是那些拥有青壮年劳动力的家庭。他们的迁徙目的地是俄国以及东欧地区,因为张诚允许这些家庭保留他们的财产,这就使得他们对于背井离乡的迁徙抵抗意志并不强烈。
  可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手段而已。看起来不错,可是最多五年之后这些家庭就将被再次分散迁徙。再过数年之后再次迁徙。等到数次之后,这些家庭就将完全消散在茫茫地球村内。
  随后是没有青壮的家庭,他们都将被迁往冰岛,北非和中东地区。因为缺少青壮年,他们的抵抗并不激烈,因为无力反抗。大部分的老人和女人都被留了下来,数量众多的退役官兵们和从本土迁徙而来的移民很很快就会将整个欧洲全都填满。
  去工业化,完全的农业地区。大量的民族迁徙和人口融合,完整的汉化教育和高压统治。最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来自大明本土的人口迁徙填充。张诚的智囊团认为最需要大约五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将整个欧洲都给完全同化成为与大明本土相同的程度。
  对于智囊们的推测,张诚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现在的身体状态不错,很是健康。再活五十年还是有可能的。张诚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活着看到整个欧洲都被染成了黄色的那一天。
  被传了多年的黄祸将会成为真实存在的事情,这颗星球将会真正做到书同文,车同轨,语同音。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个地球都将是黄色的。
  张诚对这个计划非常有信心,这也是他在战后最重要的工作。为此他大规模的进行军事动员,将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的青壮年们征召入军队之中再送往各处的占领地。
  在占领地这些明军官兵们将会得到大量的土地和房屋等财产。然后这些带着武器退役的军人们就将在当地落地生根,成为大明统治各处最好的屏障。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来一步一步的进行。在当前,更加重要的事情是要在美国人的核武器研制完成之前打败美国,结束这场战争,将日月金龙旗插满全世界!
第595章
世界第二海军
  大明最高统帅部之前确定的从欧洲出发登陆美洲的首要地点是在纽芬兰岛。这里从位置上来说是非常合适的,距离美国核心地区不远,而且面积宽广,适合大规模部署远程轰炸机部队将美国核心的东海岸沿线全都炸成废墟。
  此外,这里因为地方偏僻没有太多守军的驻守,对于登陆作战来说有着非常有利。只不过,这处作战方向却被张诚直接否决了。
  张诚拒绝了纽芬兰岛登陆作战的计划原因非常简单,现在是冬季。
  位于接近寒带地区的纽芬兰岛在冬季的时候不仅气温寒冷,而且海港还会结冰。这种情况下发起登陆作战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而且张诚也完全不能接受推迟几个月等到气候合适的时候再登陆的建议。
  张诚可是想着在六月份之前就结束战争的。他哪里能等那么久?双线攻击,两侧同时开花是现在明军的主要作战目标。因此,明军必须重新选择自己的目标。
  北方的加拿大一带就不用多想了,都是冰封万里,哪里都无法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而南边靠近美国本土的地方也不行,因为那里的美军太过集中。
  明军在加利福尼亚登陆打的热火喧天,可是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都没有动用部署在东海岸的重兵前往加州去支援。无论是地面部队还是航空兵部队都是如此。为的就是抵抗明军在其东海岸的攻击行动。
  海军航空兵突袭可以,在没有卫星监控的时代里,明军航母集群可以不断的空袭美国东海岸。可是,大规模的登陆就完全不一样了。
  登陆作战是要将大批的部队集中到一处地方去的。而不是像航母编队那样能够轻松的打了就跑。编队集中也就意味着会遭遇密集的攻击,无论是天空之中的还是地面上的密集攻击都将给明军登陆部队带去巨大的损失和挫折。
  美国东海岸可不是西海岸那样有着落基山脉作为保护的地形。这里几乎都是平坦的平原,美军也拥有着强大的实力和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将大量兵力调集到登陆点附近。明军的登陆作战有极大的风险会以失败而告终。
  一圈看下来之后,最终张诚将登陆地点选择在了加勒比海上的诸多岛屿上。
  张诚非常清楚自己要在这边攻击的主要目标究竟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