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341

  沙锦在一周之后抵达了珍珠港,随后坐上飞机一路经过中途岛,威克岛,关岛,吕宋府,松江最终抵达了帝都。张诚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并且为他授勋。
  在之后的岁月里,沙锦再也没有重新回到蓝天上。他在陆航训练总监的位置上随着陆航转入了空军之中,先后历任空军作战部部长,总参谋长长达近十年的时间。并且在他四十三岁那年正式成为了空军总司令。一直到其六十岁退休为止。
  退役之后的沙锦回到老家种花养草,下棋钓鱼。终其一生都再也没有返回蓝天。而沙锦所保持的航空兵击坠数字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打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绝唱。
  ……
  “将军,我们现在去什么地方?”智利南部小镇莫宁顿的港湾内,一名美军参谋来到斯普鲁恩斯的身旁出声询问。
  “我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吗?”满脸憔悴的斯普鲁恩斯站在舰桥上看着四周不过区区五艘驱逐舰组成的微型舰队,心头满是悲哀。原本规模庞大的主力舰队在与明军进行生死搏杀之后最终只逃出来了这几艘小虾米。稍微大一些的战舰都已经永远的留在了南太平洋的海底。
  而且更让斯普鲁恩斯感觉到不满的是,在自己连续三次更换旗舰之后,最终却是到了这艘原本属于日本海军的雪风号驱逐舰。
  日本在被大明全面击败,并且丢失了本土被改为十一区之后。他们有一部分的残存战舰搭载着权贵们和大量的贵重金属前往美洲。这些战舰数量不多,而且都是一些轻型战舰,当时力量强大的美国根本就看不上眼。所以一直将这些日本海军的残部作为海岸护航反潜舰来使用。
  一直到美国海军与大明海军全部爆发连串海空大战之后,在大明海军的打击之下损失严重的美国人看着大批战舰被除籍,战舰的补充速度远远比不上损失速度。随后她们就将众多的其它国家海军战舰都编入了自己的舰队之中,十一区的舰队也不例外。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残酷海战之后,原本数量就不多的如果海军最后的舰队也损失殆尽。在南太平洋大海战开始之前,逃亡美国的日本海军仅仅剩下了雪风号与时雨号两艘驱逐舰。
  时雨号此时已经沉入了南太平洋的海底。现在只剩下了最后的雪风。
  “有哈尔西的消息吗?”已经没有任何想要继续更换旗舰意思的斯普鲁恩斯回到舰桥之后看着舰桥内一票亚洲人面孔,微微皱起了眉头。随即出声询问哈尔西的下落。虽然分属于不同的人群,不过得益于大明在全世界范围内数百年不断的殖民,双方都能够熟练的使用华夏语进行交谈。
  “没有收到有关哈尔西将军的任何电报。”雪风号的舰长,因为缺乏战舰而被日本流亡政府以一个驱逐舰舰长的身份晋升为少将的寺内正道少将急忙应声回答“我舰已经连续发出联络电报。”
  “继续联系。”斯普鲁恩斯摇了摇头离开了这艘在几乎参加了大部分太平洋上大规模作战行动,但是却在历次海战之中就连个皮毛都没有伤到的驱逐舰登陆去了海港。有时候斯普鲁恩斯都忍不住的在想,如果当初知道这艘驱逐舰如此神奇的话,直接将旗舰设置在这艘驱逐舰上会不会更好?
  最终,哈尔西还是被联络上了。只不过比起斯普鲁恩斯的舰队,哈尔西的损失更加惨烈。等两天之后哈尔西带着两艘驱逐舰来到这处小渔港的时候,所有的海军官兵都知道,这场战争他们已经没有了取胜的可能。
  这几艘盟军残存的几艘战舰在这处小渔港内稍作休整,补充了燃料之后就出港南下绕过德雷克海峡前往美国东海岸。盟国海军的力量自此完全退出了这场战争。
  大海,是属于大明的了。
第590章
席卷加州
(上)
  “你们快看那边!”一辆四轮长城牌轻型卡车上,一名年轻的明军列兵半趴在车厢护栏上伸出手指向不远处的一大片空地,招呼着同伴们大声喊道“好多被打坏的坦克!”
  这辆卡车上的十多名明军步兵们纷纷探头探脑的看向那处巨大的坦克墓地。各式各样,有明军的也有美军的坦克残骸被随意的推挤丢弃在了靠近海岸线的一处巨大空地上。粗略看过去,少说也有上千辆之多。
  不仅仅是这辆卡车,在其前后长长的车队上几乎所有的明军官兵们都在看着这边。那些被熊熊烈焰燃烧过的废墟残骸极大的震到了这些昨天才下船的明军官兵们。
  这支车队是属于大明陆军第152机械化步兵师的。他们数个月之前就从本土去了夏威夷,一个多星期之前上了运输船,然后昨天在洛杉矶地区登陆。随后就被派往圣迭戈前线参加作战。
  这里就是之前明军与布莱德雷指挥的明军进行激战的战场。现在虽然硝烟早已经散去,可是那场惨烈的激战所留下的痕迹却依旧被保留在了这里。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之中,双方损失了近十万名官兵,数以千计的坦克飞机大炮变成了废铁。战争遗留下来的场景让人看的触目惊心。
  “这可真是够惨的。”一名明军士官用力的吸了口香烟,摇头叹息说道“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听说有好几万。”一旁的明军应声说道“我听138师的老乡说打的老惨了。他们过来的时候战场上到处都是死人,光是清理战场就清理了三天。”
  “咱们这次去打不会也是这么强的美军吧?”一名明军士兵忧心忡忡的问道。
  “这里可是美国本土啊。”抽烟的明军士官沉声开口说道“不要指望他们会放弃抵抗。你们只要想一想如果美国人在咱们的家乡登陆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就知道他们会怎么做了。”
  “干死他们!!”车上的士兵们几乎同时怒吼出声。
  “就是这样。”士官点了点头说道“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小伙子们,好好的去战斗吧。”
  圣迭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美国在其西海岸最大的海军基地。不过此时美军已经没有了什么像样的战舰,太平洋舰队也早已经名存实亡。
  在明军正式登陆一个多月之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数百万美军几乎已经将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给围拢的滴水不漏。但是明军的力量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不但抗住了美军的不断围攻,而且还不断的扩展着手中的占领区。明军登陆部队此时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圣迭戈。
  实际上明军能够在数量庞大的美军围攻之下坚持下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有着庞大的落基山脉做在阻挡。
  从加拿大一直绵延到新墨西哥州的落基山脉面积非常庞大,而且拥有很多的分支。这些高耸的山脉或许无法阻挡空中力量的攻击,可是却能够有效的阻挡地面上的大规模行动,尤其是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行动。
  机械化部队的行军对于道路条件的要求很高。因为时代科技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各方面机械技术并没有达到顶级,各种车辆包括装甲车辆在内的摩托化小时并不长。而且这里地形复杂,会加剧摩托化小时的消耗。
  再有就是,山地作战很难让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施展开。没有足够的作战空间,其作战能力和效率都会被大大打上折扣。明军在许多地方只需要使用部分兵力死死封锁住一处处的山口和交通要道就能够将大批美军给隔绝在外。这对于明军来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地形环境。可以使得他们集中兵力在需要的地方。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之后,明军在登陆地区的官兵数量已经超过二百万之众。如此之多的官兵们加上海量的各种物资拥挤在狭小的区域内可不是个事情。前线指挥部很快就按照预定计划向着南方的圣迭戈地区发起了凶猛攻击。
  圣迭戈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线附近地区。这里距离大明登陆部队的主要登陆点洛杉矶并不遥远。而且这里的地形比较平坦,适合大规模进行作战。同时,这里也是连接南部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最好的交通要道。
  美国军队想要向着明军登陆地区投放大规模兵力的话,这里是主要的中转线。毕竟他们要从新墨西哥州南下墨西哥境内,然后通过几条铁路和公路从加利福尼亚半岛进入这边才行。其它地方基本上就无法大规模通行机械化部队。
  明军向着圣迭戈推进的每一步都是无比艰难的,美军的抵抗非常激烈。
  美军并不缺乏兵力,也不缺乏各种物资和作战意志。他们是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作战意志还算强烈。明军也没有丝毫能够取巧的地方,只能是不断的去硬拼消耗。
  相比于登陆前期,明军最大的改善是在于他们的控制区域变大了,工兵们日夜奋战修建的机场也多了起来。那些从遥远的本土运送过来的新式战机终于逐渐多了起来。
  美国人拥有很多很多的飞机。哪怕是除去这些年在战争之中的损耗以及转交给各个盟国的那些飞机,现在美国人手里拥有的战机数量保守估计都至少要在十万架以上!这是一个足以布满整个天空的数字。
  只是因为得到喷气式飞机技术时间上的关系,美国人生产出来的喷气式飞机的数量却并不算多。而且美国人在他们的东海岸还需要部署有大量的战机用来抵抗大明海军航空兵的突袭。毕竟现在因为失去了舰队和制海权,大明海军随时都可以去突袭轰炸美国东海岸。
  美国人在东海岸沿岸地区拥有其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被大明海航不断轰炸的话,那他们的生产能力就会急速降低。所以,他们必须在东海岸保持足够强大的抵抗力量。
  美国人在欧罗巴大陆上的情报机构已经非常明确的知晓大明即将对东海岸地区发起攻击行动。大批的舰队和陆军部队都已经整装待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力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加州这边来。
  明军不断扩充的航空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抵抗了美军的数量优势。从而得以勉强控制着制空权。这就为地面作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现在整个加州都陷入了猛烈的战火之中,圣迭戈就是重中之重。
  布莱德雷不断的将一支支从后方开过来的部队投入到对明军的反击之中,试图阻挡明军的攻势。而明军部队则是凭借着质量上的优势来消耗美军,一步一步的推进着自己的战线。
  到了十二月初的时候,明军终于成功的攻入了圣迭戈的市中心地区。同时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从印第奥地区出发沿着索尔顿湖快速南下,击败了美军装甲部队的阻击之后冲进了墨西哥境内,并且成功占领了边境重要城市墨西卡利。而这支由四个装甲师和十二个机械化步兵师组成的庞大部队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在佩尼亚斯科港。
  明军的外线突击部队如果能够成功的攻占佩尼亚斯科港的话,那他们就能够将至少五十万以上的美军装入圣迭戈附近的包围圈中。这成为加州南部作战的决定性战役。
  至于明军在圣迭戈的攻击行动,更大程度上是在牵制住美军的兵力,使得他们无法从容撤退或者是离开。
  位于圣迭戈港内的科罗纳多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不过此刻这里已经没剩下多少海军人员。他们都已经提前离开了这里前往西海岸。当然了,离开的都是大人物们,当地驻守的海军陆战队并没有离开,而是接到了坚守阵地,捍卫海军荣誉的命令。
  科罗纳多拥有港区,仓库,营房,通讯中枢,船坞,工厂等等诸多的建筑。不过作为其核心的却是那栋雪白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大楼。这是一栋十二层高,拥有着宽大面积的大型建筑群,四周拥有许多辅助建筑。驻守在这里的都是海军陆战队。
  明军攻击部队在十二月三日的时候攻占了与科罗纳多隔着不足一公里海面的洛玛。第二天的时候明军又占领了因皮里尔滩,从而彻底的将科罗纳多变成了一座孤岛。
  此时驻守在这座孤岛上的守军主力是五千名海军陆战队以及数千名其它美军部队的残余力量。当布莱德雷在十二五日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之后,这里就成为圣迭戈城内最后一处抵抗据点。
  明军派出了信使向驻守在这里的守军送去了劝降信件,因为他们的抵抗现在没有任何的意义。附近的美军都已经全面向着加利福尼亚半岛上撤退了,整座城市现在除了这座孤岛之外基本上都已经落入了明军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抵抗除了增加伤亡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
  只是,守军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明军的劝降。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是海军陆战队!”
第591章
席卷加州
(中)
  “把前面那辆坦克给推开!”一名拎着冲锋枪的明军士官爬上一辆豹式坦克的炮塔,伸出手指向前方不远处道路上一辆被击毁的美军m26潘兴坦克,向着探出半边身子的车长大声高喊“这条路太窄了,必须把它挪开!”
  “我知道了!”战场上各种各样的枪炮声,发动机轰鸣声还有其它乱七八糟的声音实在是太多,哪怕两人相距如此之近车长也要大喊才行。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七日,整个圣迭戈地区的战斗大都已经进入了尾声。明军与美军主力部队此时正在圣迭戈南部加利福尼亚半岛交汇处进行激战。布莱德雷试图直接冲出明军的包围圈,通过墨西卡利前往亚利桑那州。不过明军却死死的缠住布莱德雷的部队准备将他吃掉。
  不过外线的这些规模宏大的战事对于驻守在科罗纳多岛上的美军官兵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此刻已经没有了任何突围的希望。距离他们最近的成建制的美军是在南边二十多公里的提华纳,那里有大约两个美军步兵师的残部在驻守。只可惜,那里的美军和他们一样都是在包围圈里面自身难保。
  想要指望已经跑到墨西卡利为了突围正在与明军激战的布莱德雷返回头来拯救他们,就算是美国总统下命令都不可能,除非是上帝。而在失去了舰队之后,茫茫太平洋已经成为了守军不可逾越的障碍。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或许除了战死与投降之外并没有别的选择。
  已经坐飞机连夜逃亡诺福克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高级军官们给驻守在科罗纳多的陆战队发来了电报,通篇都是华丽的赞扬词汇,而且许诺了一大堆的勋章。
  然而对于这份电报,驻守在这里的守军指挥官,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埃德加·戴维当着所有守军的面将电报给烧掉,并且回复了一封电报“逃跑的人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负责进攻这处圣迭戈城内最后一处大型守军据点的部队是登陆没多久的明军第152机械化步兵师。这支部队刚刚登陆没几天,是一支满编的生力军。而且他们拥有着强大的火力支援,对于守军来说是一支无法抵抗的力量。
  科罗纳多岛连接主城区的地段到处都是人造大提,外侧是浩瀚的太平洋,内里是众多仓库,工厂和军营。当然了,还有必不可少的原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泊位码头。
  “看那边。”十多名明军官兵们进入一栋双层建筑之中在靠近窗口的位置上建立了火力点。一名士兵有些惊讶的伸出手指向不远处的内港。
  “什么?”他的同僚们纷纷转头看了过去,居然是一处巨大的泊位码头。
  “这么长的泊位,不是战列舰的就是航母的。”有经验的士官开口说道“而且这里的数量这多,至少能够停下一整支的主力舰队。”
  “主力舰队?”有年轻的士兵疑惑询问“主力舰队是多少艘船?”
  “笨蛋。”士官笑骂着说道“想想咱们的太平洋舰队主力舰队是多少?”
  “啊?”年轻的士兵一脸惊讶的开口“居然那么多!?”
  “好了!”士官大声喊道“别在意那边了。现在原本停靠在里面的美军战舰都已经被咱们的太平洋舰队给送进海底了。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好好作战!”
  “是!”士兵们大声回应。
  这群士兵很快就架设好了机枪火力,从二楼窗口处向着前方的守军阵地倾泻弹雨。而在他们这栋房子旁边的主道上,一辆明军豹式坦克正轰轰隆隆的将发动机马力开到最大,死死的挤着前边一辆被击毁的美军m26坦克,试图将其推下主道。
  守军的抵抗很激烈,甚至是有些残酷和歇斯底里。不仅仅是海军陆战队,那些从圣迭戈城内其它阵地上溃退回来的美军士兵们也非常强悍,面对着强大明军的攻击,许多地方的守军都做到了全员战死。这种激烈的战斗完全出乎了明军的预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