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341

  这些殖民地军队中的官兵们参加军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钱。毕竟大明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钱社会。没有钱在这个时代是很难有什么好日子过的。为了钱去犯罪都不算是大不了的事情,参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520章
铁血德意志
(十六)
  这些来自于殖民地的军人们在军纪方面甚至还不如那些附庸国的军队。至少附庸国的军队知道害怕,知道违反大明的军纪会受到处罚。而这些来自殖民地的军人们却仗着自己身为大明人的身份肆意妄为,在柏林城内犯下了许多罪行。
  虽然说战争时期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正常的。毕竟这是战争,是胜利者拥有一切,失败者失去一切的战争。在战争之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但是这些来自大明殖民地的军队们却在柏林成组织,成规模的对普通市民进行大规模的犯罪行为,这种事情就非常严重了。
  柏林城内的抵抗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毕竟守军的手里面并没有什么强大的重武器装备,而且守军大都是些战斗力不强的老弱残兵。在上百万优势明军天上战机,地面坦克装甲车,后方强大炮火支援下柏林守军仅仅坚持了半个月的时间而已。
  到了七月十四日,明军最终攻陷了夏洛腾皇宫之后,整个柏林都落入了明军的手中。
  大约七十万的德国守军大部分都成为了明军的战俘。明军还缴获了数百门的火炮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同时夺取柏林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点。
  然而在总参谋部送来的柏林战役报告文件之中最为让张诚关注的并非是德国皇帝成功逃脱了德国首相派出来‘劝说’他为国尽忠的卫队的抓捕并且随后投降了明军的事情。而是一份厚厚的关于明军在柏林的犯罪行为的报告文件。
  战争时期的军人犯罪行为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哪个时代都是无法避免,前线指挥官们基本上也不愿意去严厉控制的事情。古代还经常有为了鼓励士兵们英勇作战而许诺屠城数日的事情。
  所谓的屠城,就是允许士兵们无视任何规则和军纪法律,可以肆意妄为的做任何事情。而通常在有屠城许诺的时候都会激励士兵们的作战意志。
  到了现代社会,像是屠城这种残暴的事情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销声匿迹。可是士兵们在战争时期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却依旧是屡禁不止的事情。
  但是那些基本上都是少部分士兵们自发的行为。可是张诚此时手中拿着的作战报告上却明明白白的说,在柏林战役时期有过大规模的集体犯罪行为。
  大明军队的强大并不是其数量众多。作战的时候悍不畏死。而是大明军队拥有强大的军事纪律和统一的作战信念将军队凝聚在一起成为强大的作战力量。
  无论是什么样的军事科技都是由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们来使用才能够发挥出其真实实力。而职业军队和散兵游勇们的差距就在于双方之间的军事纪律的不同。
  大明陆军宪兵司令部提交的这份作战报告中明确表示有大量的殖民地军队的官兵在柏林进行了抢劫,纵火,肆意杀戮,强歼甚至是集体屠杀等严重罪行。而且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严重的犯罪行为都是有着明确的组织和计划。并且拥有着明确的领导阶级。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柏林战役之中甚至还发生了对抗和袭击执法宪兵的事件。这在军队之中简直就是和叛乱没有什么分别。宪兵司令部在报告之中表示希望能够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处理。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张诚有些头痛的放下手中的文件。抬手用力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军队之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不过这种有组织的犯罪还是很罕见的。军队之中出现这种状况是让张诚无法容忍的。
  普通的事件张诚不会追究,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但像是这次这样的情况却让张诚很是看重。因为这就像是一种传染病,一旦这次这些人没有得到什么惩罚,那这股风气很快就会在整个军队之中蔓延开来。
  没有严格军纪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这种事情会毁掉整支军队。军纪这种东西想要建立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想要破坏掉的话却异常简单。
  张诚很快就给出了新的命令,由大明陆军宪兵司令部派出专门的惩戒部队前往柏林地区抓捕所有他们认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罪行的军人。不论其军衔高低,职务大小,有没有立下过军功。在这次的清查之中都不能得到赦免。
  张诚要给所有人一个明确的信号。做这种事情是没有出路的。
  一场大规模的整顿风波很快就在柏林地区的明军之中展开。众多证据确凿的明军官兵被纷纷抓捕。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殖民地的军队,还有少部分是来自大明本土和附庸国的军队。
  相对来说,附庸国的军队在这个时候却显得极有军纪。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大明常年积累下来的威望在阻吓着这些附庸国的士兵们,让他们非常明确的知道做了这些违反军纪的事情必然是会受到大明的惩罚。这反倒是在不经意之间解救了他们。
  宪兵们横冲直撞的在各处抓捕那些犯罪的官兵,不过这些来自殖民地的明军官兵们却与和来自本土的官兵不同。他们更加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也更加目无法纪。
  许多来自殖民地的明军官兵在遇到宪兵抓捕的时候进行武装抵抗。因为来至殖民地的部队绝大部分都是来至于同一个地方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包庇行为。就像是一个来自印度的步兵师,其军队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兵都是来自同一个土邦。只有少量的军官是从本土调派而来。
  这些人对于大明很难有什么认同感,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除了命之外什么都没有的最底层的贫穷人士。他们对于大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畏惧之心。
  在这些人的人生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和认知都是在自己村庄的附近而已。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盲,想要让他们在手中有枪的时候乖乖的被宪兵带走可不容易。
  当接连发生了多次袭击宪兵的恶性事件之后,愤怒的张诚直接命令陆军副总参谋长亲自前往柏林负责这件事情。柏林附近来自本土的军队全都被动员起来将各支殖民地部队包围,并且随后动用军队将众多敢于反抗的殖民地部队直接消灭。
  张诚没有想到这些殖民地的军队居然如此大胆,居然敢于和军队对抗。后来听过王阎的分析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是真正的无知者无畏。这些贫穷的人并不明白大明的强大。他们只相信自己手中的枪,认为有了武器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之前就是被拿着这种武器的大明人给征服的。
  这些人之前在各自家乡的时候当然老实的很,可是来到了生命犹如草芥的战场上之后立刻就放开了自己,铸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在这场大规模的行动之中,至少有超过六千名被抓捕的犯事官兵被执行了枪决。送往西伯利亚流放的官兵也高达数千人之众。而因为此事受到牵连的官兵则是高达数万之众。
  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被下达了封口令。而有关这件事情的任何消息都被严密封锁。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在事件渐渐平息下来之后,张诚下令遣返了少部分祖上是明人的殖民地军人返回各自的原籍。剩下的部队则是被送去了各处前线,张诚的命令就是尽可能的消耗掉这些人。
  来自世界各处殖民地的军队开始走上他们作为炮灰的道路。原本这个角色应该是属于那些附庸国军队的,张诚一直认为殖民地的军队也算是大明的人,对他们还是很照顾的。
  不过在柏林发生的事情深深的让张诚明白,现行的这种殖民地政策是一种单纯的掠夺,大明从来没有将殖民地当作自己的国土,而殖民地上生活的人对大明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可言。
  王阎和肖宏宝给出的情报表明在多处殖民地内都有大明的反大明势力出现并且在暗中活动。虽然因为大明的强势使得他们很难形成什么气候。但是这些苗头已经是正式出现。而且这些人暗地里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发展。
  不过对于殖民地的改造任务肯定是要等到战后的。毕竟现在对于大明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打赢这场战争。
  为了加强在战争结束之后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度,这些上过战场见识过真正战争的殖民地军队就不能放他们离开了。因为他们一旦活着返回各自的家乡就会成为最大的不安定份子。哪怕是战争结束之后这些人或许依旧会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
  张诚秘密给前线的指挥官们发去了电报,暗示他们要将这些来自殖民地的军队全都消耗干净。留下这些人就是留下了霍乱的根源。
  之前在宪兵们抓捕凡事官兵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表示出了自己对大明的敌视态度。因为这些人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并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张诚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过这些人!
第521章
铁血德意志
(十七)
  而此时明军的装甲军团们在经过大规模的追击之后已经从北到南的将众多德国军队包围在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包围圈内。一些包围圈内的德军趁着明军封锁线不严密的时候成功突围。也有一些德军在外部军队的接应下也成功冲出了包围圈。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有规模庞大的德国军队被明军合围在了德国各处的包围圈内。粗略估计至少有近三百万之众的德国军队被包围。而这些德军大部分都是此时德国最后的能战之军。
  到了八月上旬的时候,明军已经基本上肃清了莱茵河东岸各处大小包围圈内的德国军队。最后剩下的就是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地区的一支规模不小的德军部队。
  实际明军是可以提前结束这些包围内的战斗的。只不过明军要遵照张诚的命令尽可能的去消耗那些殖民地的部队才拖慢了进军的速度。
  而此时德国本土大部分都已经落入了明军的手中,从汉堡,不莱梅到慕尼黑以及更加靠近南边的奥地利等地都已经落入了明军的手中。进攻德国的明军已经与亚平宁半岛上的明军在威尼斯附近取得了联系。
  现在德国人的手中仅仅只剩下了莱茵河西岸以及部分东岸的国土还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而德国军队此时也已经大都已经溃散灭亡,仅仅是在之前刚刚结束的慕尼黑战役之中,包围圈内的德军向明军投降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十万之众。
  现在已经迁往伦敦的德国流亡政府手中还能够指挥的军队已经不足百万,这其中还包括了被包围在斯图加特附近的月二十多万的德军部队。
  一路高奏凯歌的明军在北边已经近抵了马斯河畔,而中路正在围攻斯图加特。南边的部队正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中艰难行军,将山地地区一一征服。
  所有人都知道德国人现在已经败局已定,可是盟国却不愿意让德国就此投降。虽然在柏林战役之中被明军俘虏的德国皇帝已经发表了正式的投降公告(这份公告在明军消灭多处包围圈内德军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盟国也坚决不予承认。他们依旧要求德国军队继续坚持作战。
  现在所有的盟国高层都将希望寄托在了美国人研发的超级武器身上。所有人都知道常规作战已经彻底失败了。想要挽回败局只能是等待美国人的进度。
  美国人现在需要时间,需要自己的盟国们拖住大明的脚步。因此,哪怕此刻已经打到了国破家亡的程度,德国人依旧没有选择投降。当然了,真正没有投降的只是那些掌权者们。普通的德国国民们则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对于那些生活在早不保夕的战争岁月之中的德国国民们来说,他们现在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已经战败了。他们现在真正想要的就是能够活下去。只要能够吃饱饭,别的事情都不再重要。
  至于德国政府的那些宣传在此刻对于这些德国普通国民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那些宣传远远比不上明军手中递过来的面包和糖果。活下去才是他们现在唯一追求的事情。
  德军之所以如此之快的就大规模溃败,除了明军的追击和包围之外,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德国已经战败了,那他们在无力继续抵抗的情况下选择投降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从明军攻占布拉格到此时,德国军队投降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之众。
  而此刻被包围在斯图加特附近的德国军队总共拥有三十多个师级番号,其中装甲师就高达十个。拥有二十余万官兵和七百多辆坦克。各种型号的火炮也足足拥有上千门之多。只是,他们不但缺乏必要的弹药物资,就连粮食都已经不足以继续维持消耗。
  斯图加特城内原本就不算多的储备早在之前一波波的德国逃亡的时候就已经被消耗殆尽。等到由隆美尔指挥的部队被合围在斯图加特附近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了什么能够供给二十多万大军吃喝用度的东西。
  城区此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德国人基本上都已经逃亡邻国或是乡下的村庄去。现在整个斯图加特城内只剩下了众多的德国军人。在城内的一处教堂之中,数十名德军高级军官们正在进行一场事关这支军队生死存亡的激烈讨论。
  这支由多支德军部队组成的临时军团名义上的指挥官是隆美尔陆军上将。他在从意大利返回德国之后因为在意大利战场上的失败而暂时失去了实权,成为一名战场巡视员。不过作为德国首相的心腹之人,他在明军打垮俄国,兵进波兰之后就立刻重新回到了前线掌握兵权。
  小胡子的德国首相是平民出身,他在德国军队之中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力可言。而德国军队一向都是由容克贵族们在控制。虽然德国首相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自己的在军队之中的控制力度,不过他本人既没有参加过军队。也不是贵族和容克的代理。想要控制军队就只能是提拔好似隆美尔这种出身不高但是却愿意主动投靠于他的军官们来掌握军队。
  而像是隆美尔这些因为不是贵族出身很难在军队之中出头的人在得到德国首相的赏识和提拔之后,对于德国首相的忠诚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而这些受到德国首相鼎力支持的军官们自然就和那些容克贵族出身的军官们格格不入。虽然有部分纯粹的军人向来都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大部分的容克军官都未曾真的对德国首相心悦诚服。
  尤其是在德国皇帝宣告投降,并且发出通电要求各地的德国军队投降之后,许多容克贵族出身的军官们都找到了主动投降的理由。他们是在遵从德国皇帝的命令。
  虽然在之前德国皇帝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傀儡。可是因为符合自身利益,因为限制了皇权对于容克贵族阶级也有好处,所以这些容克贵族们也就对皇帝的遭遇视而不见。
  不过现在这些几乎所有身家都是在德国本土的容克贵族阶层们已经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了,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往国外继续作战。他们想要结束属于自己的战争生涯。反正现在继续打下去也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屈从于强者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实际上此刻明军在斯图加特附近的兵力并不是多么的强大,他们在德国南部的主要兵力刚刚结束了慕尼黑战役,还都集结在慕尼黑附近地区。
  在斯图加特这里的德军如果全力向着莱茵河对岸突围的话是有很大希望成功逃脱的。只不过因为以隆美尔为代表的首相派和容克贵族派之间的巨大分歧导致他们迟迟未能进行突围行动。
  而明军在德国南部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向着斯图加特附近靠近。如果他们还在继续磨叽的话,要不了多久谁也别想离开。这才有了这次在教堂之中进行的激烈争吵。
  “我们已经战败了,现在继续抵抗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赫尔曼·霍特将军拍着自己面前的桌子大声高呼“我们身为军人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现在还要逃亡国外继续作战没有任何的意义!”
  “德国国防军是用来保卫德国的,现在本土都已经全部失陷了。我们应该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了。”曼施泰因接着说道“逃亡国外的方案无法执行。我们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去往国外作战算什么?雇佣军吗?德国国防军的荣誉不允许我们去做这种事情。”
  “不错,作为光荣的德国国防军,我们绝对不能在自己本土陷落的情况下去国外作战。”
  “德国国防军绝对不能成为雇佣军。”
  “现在已经战败了,那就应该有接受这个事实的勇气。”
  “国防军绝对不会离开德国本土!”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