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341

第493章
芬兰
(上)
  整个三月份里,繁忙的苏伊士运河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数不清的船只在这里来来往往将苏伊士运河的运输能力使用到了极致水平。上千万吨的粮食被紧急运送去了俄国,从而成功的缓解了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
  毕竟人每天都需要吃粮食。刚开始的时候明军被迫动用军队的口粮供应来维持占领区的安定。一直到大规模的粮食被运输过来这种情况下才得到了有效缓解。
  张诚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可不仅仅是在向前线运送粮食。与粮食同时运输过来的还有大批量的机械化农业设备以及大量的化肥和种子。张诚的心里清楚的很,单靠救助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且这么多的俄国人也不能天天都让他们等着吃饭没事干。这些人如果闲下来的话极有可能会成为不安定份子,也都是潜在的游击队员和抵抗力量成员。
  给他们工具让他们在田地里面去忙活,不但能够解决粮食问题还能够将潜在的抵抗力量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这些世代耕田的农民们来说,相比于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做游击队,还不如在新近分发的田地之中忙碌干活过好日子。祖祖辈辈多少世代过去了,他们终于拥有自己的土地了。
  这些什么文化都没有的俄国农奴们虽然称呼沙皇为爸爸,但是沙皇却从来都没有给他分过田地。而被宣传成无恶不作,恶鬼转世的大明却给了他们世代渴望的土地。当这些人得到分封的土地的时候,沙皇爸爸彻底的从他们的心中消失掉了。
  众多原本只是农奴的俄国人得到了大明分发的田地以及各种机械工具和化肥种子等等物资。他们欢天喜地的回到各自的田地之中去进行耕作。对于这些原本一无所有的俄国人来说,拥有自己的土地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无论是国家的更替还是沙皇爸爸的命令都比不上土地。
  大明并不缺乏土地,这一点从千年鱼米之乡的江南一亩上等好田也不过才三十银元就能看出来。已经全面进入工业时代的大明更加注重的是工业生产和金融衍生。而不是千百年如一日的在田地之中劳作。做生意才是这个时代大明人最为追求发家之道。
  拥有海量殖民地的大明对于土地非常慷慨,许多地方的土地都被分发给了当地的土著们去耕作。因为大明本土的人很少会有谁到这些地方去做农民。但是土地荒芜在那里的话又无法收取赋税和获得大量物资。分给土著们去耕作就成为了长期执行的一种策略。既能收税又能安定当地局势,还可以获得巨量的各种物资。这种事情何乐而不为。
  俄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平定下来。各处的土地庄园等等全都被张诚宣布收归国有,然后租给那些底层的俄国人去耕作。失去了作为主力的普通人的支持,那些残留在各处的俄国贵族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占领区掀起什么波浪的。
  甚至于许多时候那些失去了一切的贵族们咬牙切齿的准备搞破坏的时候,却很快就会被自己手下人去给出卖掉。给出了实际好处的大明与世世代代都骑在脑袋上面作威作福的贵族。俄国底层的百姓们会选择哪一个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在彻底安顿好了占领区的事情之后,张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指挥他的部队继续向着欧洲腹地进发。
  时间来到四月初。大明军队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附近击溃了盟军部署在罗马尼亚的主力部队,彻底解除了盟军对普利耶什帝油田的保卫力量。一个星期之后,明军顺利夺取了这座被盟国军队在撤退的时候破坏殆尽,每一口油井都冒着熊熊火焰与黑烟的重要油田。
  富裕的明军并不缺乏油田,他们夺取这座油田是为了深刻的打击自己的敌人。
  在失去了油田之后,盟国的日子变得更加难挨了。仅仅依靠德国本土的产油量以及煤化油技术得到的油料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各国的工厂和油矿都是大明陆航的重点打击目标,许多煤化油工厂都已经在明军的轰炸之下化为废墟。
  作为盟国获取油料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从美洲运来的油料因为大明海军在大西洋航线上的疯狂杀戮导致数量锐减。被逼入绝境的盟国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开源节流。盟国之中几乎所有的民用油料配给都已经被取消。所有的油料都被用于军队和工业生产,这自然就会引起巨大的不满和恐慌。
  在俄国崩溃之后。盟国的形势愈发困难起来。但是各国却没有放弃抵抗,对于各国来说在这个时候放弃抵抗也就意味着亡国的危机。
  各国之前在俄国败亡之前就已经秘密向大明派出了使者,试图能够体面的结束战争。但是张诚的回答很简单,投降可以,但是必须是无条件投降。而且国家必然会被肢解,只能保留下来极少部分的国土。
  没有哪个国家会接受这种结局。对于各国的高层来说,无条件投降和国家被肢解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在大明关上了和谈的大门之后,盟国只能是坚持到底。
  明军南线部队在占领了罗马尼亚之后很快就与从乌克兰方向杀过来的明军会师。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再次重新改组成了大明陆军南方集团军群。而结束了斯摩林斯克会战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杀入波兰境内的大明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四月中旬与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卢布林地区胜利会师。
  北线的明军在攻占了圣彼得堡之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整。随后他们就兵分两路开始了攻击行动。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从圣彼得堡附近地区出发,沿着波罗的海海岸线扫荡已经没有了什么抵抗力量的波罗的海地区。并且在四月中旬的时候顺利杀入了东普鲁士。
  而另外一支部队则是从圣彼得堡地区北上越过卡累利阿地峡杀入芬兰境内。他们的任务是夺取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从而从北方切断盟军的战线。
  大明进攻芬兰的军队的规模并不算太大,由步兵第29集
团军作为主力攻击部队,从第六装甲集团军之中抽调出来的第17装甲军以及从后方运送前来的众多支援部队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北欧集团军群。这支拥有约四十万兵力,一千两百辆坦克,九百门重炮的部队在一千余架战机的掩护下非常顺利的就突破了被称为天险的卡累利阿地峡。
  俄国人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工事群落因为没有什么兵力驻守而成为了摆设。明军毫不费力的就越过这处天堑,浩浩荡荡的杀入了芬兰境内。
  芬兰实际上并不是俄国的固有领土。虽然属于俄国。但是芬兰只是承认他们的国王是沙皇而已。当沙皇逃亡伦敦之后,芬兰人认为沙皇已经自行放弃了作为芬兰国王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当沙皇在伦敦组建流亡政府之后,芬兰人就发布了正式的独立通电。芬兰人在宣告独立之后向大明发去了正式的外交公函,表示自己已经退出了战场战争。但是张诚对于这份外交公函根本就不屑一顾。一个只有数百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自己说自己退出战争就能够退出?把大明当什么了?
  张诚感觉芬兰或许有些难缠。但是他们绝对无法抵抗大明强大的兵锋。在此时这种世界大战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之下,张诚说什么也可能放过任何猎物。芬兰人想要脱身,那就只能是想想而已。
  大明对于芬兰人的外交公函没有任何回应。他们甚至都没有把这当作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毕竟国际社会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芬兰这个国家,士气正旺的大明自然也不可能低下高傲的头颅去看一眼渺小犹如蝼蚁般的芬兰人。
  在连发数份外交公函都没有得到回应之后,芬兰人很快就明白了大明的心思。虽然双方之间的力量完全不成正比,实际上就是蚂蚁与大象之间的对抗。在这种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绝望的情况下。芬兰人却决心用鲜血保卫自己的国家。
  在曼纳海姆元帅的指挥下,进行全国总动员的芬兰军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拉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总人口数量还不足五百万人的芬兰居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拼凑出来了近十五万的正规军,而且他们还拥有近四十万人的后备部队,其中有不少的女兵。
  以芬兰的人口基数而言,他们几乎已经是全民皆兵。这种征兵比率超过十分之一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军人可是脱产人口,他们消耗的一切都需要其它人去供养。一般想要在战争时期供养一名军人至少也需要十多个普通劳动力才行。
  要知道虽然十分之一看起来并不多,但是一个国家至少有一半的人口是女人。另外一半的男人之中十八岁以上和四十岁以下的适龄兵源在男性人口总数之中所占的比率并不大。
  而且这些人之中还有许多包括病人,囚犯,工人,政府工作人员,各行各业必须的技术人才,身体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等等将各个方面的影响全都抛去之后,真正能够拿起武器上战场的人并不多。
第494章
芬兰
(中)
  如此规模的征召力量已经是工业国家的极限了。再多的话那就是即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什么都不需要去顾虑,集结一切力量拼死一战。而现在的芬兰就是如此。
  芬兰人利用俄国之前在这里建设的各处军事基地之中的武器物资以及盟国运输到芬兰的各种武器武装了自己。同时他们还得到了各国的援助。从各国开过来的货船借助着夜幕的掩护将运输船开到芬兰人控制的港口之中,卸载下来大批的军用物资。
  而且芬兰人并不是孤军作战。除了芬兰之外,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还有另外两个国家,挪威和瑞典。同样加入了这场残酷战争之中的挪威和瑞典在这个时候也无法保持沉默。他们尽可能的向芬兰提供任何援助。从援军到军用物资,从面包到飞机。为了避免亡国危机,所有人都爆发出了强大的潜力。
  与为了国家存亡而决心拼死一战,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爆发出了强烈哀兵气势的芬兰人相比。越打越顺的明军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在由大明一手绘制的世界版图上,芬兰这个国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甚至于有许多的大明人都没有听说过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就连芬兰人的宗主国俄国都被自己打的落花流水,大明军队在面对芬兰人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明军根本就没有将芬兰人放在眼里,在明军的心中芬兰人的武装力量不过就是一群民兵而已。尤其是当他们轻松越过卡累利阿地峡之后,明军对于芬兰军队的轻视达到了最高峰。
  明军的情报部门并没有派出专人去收集芬兰的情报。他们只是非常随意的将从俄国总参谋部收集到的关于芬兰的情报直接转交给了陆军。
  大明情报部门还认为芬兰人只有不足三万人,装备极差,基本上没有什么作战能力的地方民兵部队。他们根本就没有将精力放在芬兰人,或者说是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大明情报部门的眼光都盯在了德国还有波兰人的身上。
  而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官兵们同样并不重视芬兰人。他们整天讨论的都是什么时候能够拿下华沙。什么时候能够攻占柏林,什么时候能够在英吉利海峡游泳。官兵们的心中全都是一副异常轻松的心情。
  至于强大的大明陆航,他们例行公事般的将成吨成吨的炸弹仍在芬兰人的各处城市之中,并且报告已经摧毁了目标。无论是地面部队还是陆航都对芬兰境内那茫茫林海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派出部队去仔细侦查这些森林。以至于他们压根就没有发觉到那些隐藏在森林之中的芬兰军队。
  芬兰人之所以主动放弃了卡累利阿地峡的有利工事地形,主要的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芬兰人非常清楚自己无法抵抗明军的攻击。坚守卡累利阿地峡的话必然会引起明军的重视,从而将战争演变成从残酷的消耗战。以芬兰人的国力来说,与大明进行消耗战,哪怕是处在有利地形的防守之中也是一种找死的行为。
  芬兰人的战略很简单,那就是以打促和。采用诱敌深入的方式将明军的部队拉入茫茫林海之中,尽最大可能的削弱明军的机械化威力。在拉长明军补给线的同时在森林地带伏击明军。这也是芬兰人唯一可行的作战方式。打阵地战消耗战的话,芬兰人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大明陆军哪怕只是用火炮和轰炸机也能把他们全都给消灭掉。
  只有采用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成功的伏击明军部队,将明军打疼之后才能够取得有利的谈判位置。毕竟明军的主要目标是西欧强国和美国人。只要重创了明军部队并且大量获取俘虏,那或许就能够达成付出一部分的土地和利益从而换取和平的机会。
  没错。芬兰人认为自己就算是打赢了也要以失败者的身份去于大明进行谈判,尽可能的保留下来自己的国土和利益。这就是弱国的悲哀。进入芬兰的大明军队就算是全军覆没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明军拥有充足的实力可以卷土重来。而芬兰人一旦战败,那就是亡国的下场。
  至于主动放弃卡累利阿地峡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很简单,芬兰人试图做出一种顺服的姿态让大明明白自己的想法。不过好像大明并没有理解芬兰人的良苦用心。他们依旧浩浩荡荡的将部队开入了芬兰境内。
  四月下旬,当明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在布列斯特要塞附近与盟军激烈交战的时候。北方的芬兰境内同样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惨烈战役。当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部队深入芬兰境内长达近二百公里的地域之后,一直都在苦苦忍耐着的芬兰军队突然间开始出动出击,在茫茫林海之中给予了明军重大打击。
  芬兰境内真正工业化的城市很少,规模也很小。至少与这个时代其它强国的城市相比而言。芬兰人的城市更像是一种小型城镇。完全机械化的明军在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可言的芬兰境内只能是沿着狭窄的公路穿过林海奔向赫尔辛基。但是他们在距离赫尔辛基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却遭到早就已经隐藏在公路两旁森林之中的芬兰军队的突袭。
  幽暗的森林之中冒出了无数条火舌,长长的机枪曳光弹链将为数众多的明军官兵们打死在了卡车上。而一门门隐蔽的非常好的反坦克炮用精准的炮击将一枚枚的穿甲弹从侧面射入明军的装甲车辆之中。将那些威力十足的装甲部队变成一堆堆燃烧着的火炬。
  遭到突然袭击的明军开始疯狂反击,整个森林都变成了巨大的战场。无数纷飞的弹雨将众多参天大树打成粉末,密集的弹雨几乎将幽暗的森林给映照的一片通红。紧急赶来支援的大明陆航却根本就发现不了敌军目标。因为芬兰人的军队都隐藏在了森林之中。
  而明军部队在质量极差的公路上拉出了长长的队列,在遭到袭击之后首畏难顾,甚至于就连调集兵力都变得异常困难。而轻装的芬兰军队则能够在森林之中快速移动行军,从不同的地方打击明军漫长的行军队列。
  芬兰人的战术取得了空前成功。行动不便的明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装甲部队难以进入森林之中作战,而步兵们在进入森林之后就会遭到芬兰人的狙击手和隐蔽火力点的密集攻击。伤亡惨重的明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中。
  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数十万军队散布在漫长的行军路线上,在遭到袭击之后他们甚至很难将部队集中起来。陷入混乱的明军损失开始直线上升。
  道路上的明军匆忙将还能动弹的装甲车辆围拢在一起组成钢铁方阵来阻挡芬兰人的攻击。因为找不到目标而像是无头苍蝇一般在天空之中乱转的大明陆航的部队则是胡乱的将炸弹丢在森林之中,却很少能够取得什么成果。
  密集的森林和厚实的落叶层极大的阻碍了炸弹的威力,往日里让盟军官兵们闻风丧胆的空中攻击变得异常无力。
  面对着地面部队的不断求援。陆航战机部队紧急更改了携带弹药。他们放弃了加挂高爆弹,而是选择了使用燃烧弹来攻击森林里的芬兰军队。虽然这种武器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熊熊燃烧的大火也极大的危及到了明军部队。
  无奈之下,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指挥官只能是命令部队全面撤退。让人震惊的是,许多芬兰军人硬生生的顶着燃烧弹的攻击不断逼近紧急撤退之中的明军行军队列。用猛烈的射击不断扩大明军的伤亡数字。
  整整三天之后,当一场豪雨将森林大火浇灭的时候,狼狈不堪的明军部队在急速后退了上百公里之后才终于稳住了阵脚。但是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面至少有近五万名明军官兵以及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二百余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卡车吉普车和各种军用物资战损在了芬兰人的这次袭击之中。
  当战损报告送到张诚手中的时候,原本并没有怎么太过在意芬兰战场的张诚大为震惊。被认为只是民兵武装,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的芬兰军队居然成功的将数十万精锐的大明机械化部队击退,并且给予其重创。这可是俄国主力军团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
  张诚对芬兰的重视程度瞬间就被提升起来。他敏锐的察觉到依靠传统方式进行攻击很难在占据着优势地形的芬兰人的手中占到什么便宜。而张诚同样也不愿意就此结束在芬兰的战斗,给这个小国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追求将整个世界都归拢在大明日月金龙旗下的张诚说什么也不愿意放过芬兰。因为他担心一旦开了这个头,那其它国家都会有样学样的和明军死磕到底。哪怕他麾下的精锐军队在芬兰的茫茫林海之中遭到了沉重打击,张诚也决心一定要拿下这个小国。
  再次拒绝了芬兰人主动提出的支付部分领土和各种权益作为条件的停战请求之后,张诚开始收罗部队重新投入战场。虽然芬兰人的表现让人感觉很意外。但是明军的实力可不是他们能够真正撼动的。
第495章
芬兰
(下)
  芬兰的茫茫林海的确是个巨大的麻烦,但是张诚却不认为仅仅凭借这个就能够阻挡明军的攻击。装甲部队和正规军们很难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环境之中取得突破,那就调遣专业部队前来作战。森林作战并不可怕,大明同样拥有擅长在森林之中作战的部队。
  自从数百年前大明军队北上击灭了北方蛮族之后,整个广袤的西伯利亚都逐步落入了大明的手中。数不清的大明百姓为了得到肥沃的田地和山林而举家迁徙去了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生活。这些从温暖的南方移民来到这里的大明子民们长年累月的在森林之中砍伐树木或是打猎,世代相传下来就成为了一大批优秀的森林战专家。
  规模庞大的大明陆军之中拥有专门的丛林部队,就是用专门用来进行丛林作战的。
  与山地师的官兵们大多出身山区一样。这些丛林师的官兵们大多都是来自于猎户,护林员以及常年在森林附近居住的大明百姓。这些人长年累月的在森林之中行动打猎,拥有丰富的森林作战经验。而且他们在加入军队之后接受了专业的丛林战训练。几乎每一位官兵都是精锐。对于他们来说,在森林之中作战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大明的丛林部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南方热带雨林之中的部队,专门负责在热带地区的森林之中作战。另外一部分则是北方西伯利亚森林中的部队,他们负责温带和寒带森林作战行动。同属于寒带的芬兰境内的森林相比于漫无边际的西伯利亚大森林,根本就不值一提。
  五个师西伯利亚丛林师,近十万名官兵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通过大明强大的运输系统被送来了芬兰前线。盎然了,这也和他们都是轻装步兵师有关系。如果是重装部队的话,除非是全面优先保障。否则的话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到位的。
  这些丛林老手们的到来极大的改善了明军机械化军团在这里遭受的窘境。芬兰人的好日子到头了。
  大明机械化军团空有强大的实力却无法发挥出来。装甲部队面对着那些躲藏在森林之中的芬兰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而且他们也无法绕过这些森林前往自己的目标。毕竟这里的森林面积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这种处处被动的战斗让明军感觉非常憋屈。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装甲部队并不是在任何地形环境下都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实力。在特定条件之下,其强大的作战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削弱。
  不过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部队很快就被从窘迫的处境之中解救出来。随着丛林战部队的抵达,明军所面对的局面立刻就得到了改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