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341

  在天亮之后,盟军的前线机场基本上都已经无法使用。大明陆航不仅仅是炸毁了跑道,他们还大肆投掷子母弹用来延迟跑道修复时间。不过明军这次的算盘有些失算了。
  俄国军队毫不在乎人命,他们强制要求士兵们去布满了子母弹的跑道上去清除未爆炸弹。用人命换来了抢修跑道的时间。等到天亮之后明军再次前来轰炸的时候,已经有不少的盟军战机起飞迎战。
  大明在航空方面的优势是全方位的。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再加上张诚的帮助。大明航空力量的科技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活塞式发动机能够达到的极限状态。想要再次提升性能,那就得上喷气式发动机了。
  而在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生产能力上,大明的生产能力同样冠绝天下。1942年的各型号战机预计生产能力已经接近十万架之多。这还是在没有全面爆发产能的情况下。
  而且大明生产的飞机基本上都是性能先进,拥有高程度科技水平的新式飞机。其实际价值远远超过像是俄国用木头生产的那些不带涡轮增压、无线电等重要设备的简陋战斗机。
  再加上大明飞行员们全都是用弹药和燃料喂出来的精锐之师,其作战能力完全不是盟军能够相提并论。
  在战役爆发的第一天,被明军战机部队击落,摧毁在机场上的盟国战机数量就迅速攀登上了一千五百架以上!而到了第二天的时候随着盟军从后方深处调派增援的战机部队不断抵达,双方之间的激烈交战继续爬上。到了第二天日落的时候,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盟军就已经战损了超过二千四百架各种型号的战机!
  如此惨烈的伤亡相对于地面战场,却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第432章
燃烧的莫斯科
(二)
  在装甲部队兴起并且统治战场之前,大明军队之中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既不是已经被淘汰进了历史的骑兵部队,也不是规模庞大的步兵部队,而是他们的炮兵部队。
  战争之王的名声可不是随便得来的。火炮的强大威力在战场上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世界军事最强国家的大明,对于火炮一直都是极度重视,因为他们就是依靠着船坚炮利才得以横行天下。大明军队的炮兵部队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
  在这次张诚所推动的超大规模战役之中,整个中央集团军群总计集结了超过三万三千门口径超过一百毫米的身管火炮投入作战。如此之多的火炮被部署在战线上,当他们开始猛烈射击的时候,那种恐怖的威势足以毁天灭地!
  明军炮兵部队使用独立炮兵部队,集团军属、军属、师属以及团属的各口径榴弹炮、加农炮甚至是88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向着盟军阵地倾斜弹雨。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将数以百万计的炮弹打了出去。
  盟军的战线几乎被长达数个小时的猛烈轰炸和炮击给完全摧毁。因为空中力量被压制,凶猛的明军陆航用铺天盖地的猛烈轰炸几乎完全摧毁了盟军部署在一线的炮兵阵地。在失去了火炮反制和空中支援之后,盟军的战线在猛烈的攻击之下很快就变得摇摇欲坠。
  到了上午十点,超过两万辆的坦克装甲车带着大批的步兵宛如潮水一般冲出了出发阵地,向着漫长的盟军战线发起疯狂攻击。
  在作为主要突击方向的舒梅尔利亚地区,明军在不过数十公里宽的口子上集结了超过一千五百辆的坦克。在数万名步兵的配合下铺天盖地般猛扑向盟军阵地。采取线式防御部队分散展开在战线上的盟军却只能使用步兵师和一些火炮在野地上挖掘的阵地之中绝望的抵抗恐怖的装甲洪流。
  在猛烈的炮火和数以千计的轰炸机猛烈攻击战线后方三百公里范围之内的盟军机场和集结阵地的时候。明军的装甲部队开始出击。
  进攻的坦克后方散热箱附近放置着外挂油箱,旁边的装甲板地方悬挂着口补给袋和附加油桶。在尽可能的加装了油料之后,成千上万辆的坦克向着盟军的阵地缓缓的开了过去。
  盟军部署在前线的哨所很快就被清扫干净。这些以班排为单位。只拥有重机枪,反坦克炮的单个阵地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明军的钢铁洪流之中。哪怕这些军队进行了最为绝望的抵抗,但是他们却丝毫无法阻挡明军的猛烈攻势。
  至于那些战壕铁丝网地雷区等等防御手段在绝对的威力之下全都失去了其作用。
  到了6月24号下午的时候,盟军战损的各型号飞机已经接近四千架!巨大的损失和大量前线机场无法使用直接导致盟军失去了对战场上空的管制。而拥有强大空中力量支援的明军开始全面突破盟军的防御阵地。尤其是在舒梅尔利亚这个主要攻击点上,整整五个装甲师的千余辆坦克碾压过三个俄国步兵师的防线,顺利冲过了苏拉河。并且成功的在河对岸建立起了坚固的桥头堡阵地。
  虽然在进攻发起之后盟军就已经摧毁了明军进攻路线上的所有桥梁。但是明军的工兵部队们依旧顶着盟军发起的凶猛夜袭成功的在24号晚上在舒梅尔利亚以西的苏拉河上架设起来多座能够通行重型坦克的钢铁浮桥。
  为了抵抗明军的凶猛攻势。俄军在24号夜间的时候向着明军在苏拉河西岸的桥头堡阵地发起了决死突击。一整个步兵师的部队在四十多辆坦克的掩护下猛烈攻击了明军的桥头堡。但是最终却在明军的机枪弹雨以及对岸的炮火轰击之下以失败而告终。在俄军被打溃散的时候,桥头堡阵地内的明军发起反击,生生俘虏了超过三千名的俄军士兵。
  当时间来到6月30号的时候,从舒梅尔利亚突破口杀出来的明军前锋部队已经快速进抵阿尔扎马斯附近区域。
  张诚之所以要将主要攻击目标选择在舒梅尔利亚作为突破口。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舒梅尔利亚以北区域就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这些地形都是难以大规模通行机械化军团的地方。只有沿着舒梅尔利亚,阿尔扎马斯,萨索沃一线的铁路线在宽阔的平原上才能够快速推进到梁赞附近区域。
  而梁赞,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就是莫斯科。梁赞确切的地理描述就像是通州的位置。明军沿着铁路线和铁路线旁边的公路前进虽然有些绕弯并没有走直线拉长了行军距离,但是却能够一直让机械化军团行进在平原地区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作战能力。
  至于北边的森林沼泽地带,自然是交给步兵们去清理。装甲部队的目标就是快速突击。杀到梁赞附近从而兵进莫斯科。
  很明显,盟军是不会将主要的阻击地点放在梁赞附近的。那里是从莫斯科南下前往察里津的重要铁路枢纽。明军如果能够靠近梁赞也就是意味着明军已经能够直接威胁到从莫斯科向南的主要交通要道。这种巨大的风险是盟军不愿意承担的。
  已经看出这一次明军气势汹汹的攻击并不简单的各国经过紧急磋商之后决心放下成见,不再继续为了保存实力而让自己的部队打酱油。现在已经是到了必须要同舟共济的时候了。一旦明军真的势如破竹将俄国人给打垮掉,那接下来就该是轮到他们了。
  只要一想到数百年来这些东方人在欧洲的耀武扬威,想到那些骑在他们的脑袋上面做了这么多年上等人的东方人就要再次带着数千万的军队杀回来。没有哪个欧洲国家会对此无动于衷。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说的就是现在!
  上一次可怕的黄祸从海上袭来导致欧洲数百年来都生活在黑暗之中。而现在他们再次杀向欧洲,只是这一次走的是陆路。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一旦在地形宽广的俄国战场上没能抵抗住明军的攻势,那等到明军的钢铁洪流冲到中欧草原上的时候。还有谁能够抵挡的住?
  在经过战役初期的混乱之后,已经与明军激战数年的盟军们很快就回过神来。经过一番紧急商讨。德国参谋们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集中部队在阿尔扎马斯与萨索沃之间的重要城市萨罗瓦进行抵抗。并不要求他们能够将实力强大的明军完全阻挡下来,在这里进行阻击的目的是为后方的部队集结并且构建阵地提供时间。
  俄国境内的交通状况是非常糟糕的。哪怕是本土作战的俄军调动起来都非常困难,更别说一直以来都是以打酱油为生的盟军们。
  俄军主力现在几乎全都被牵制在了各处前线上,后方大都是城市守备部队以及训练营里面的新兵。想要抵抗数百万明军的攻势,必然是要由那些驻扎在俄国境内的盟军们去抵抗。而这些盟军所装备的各种运输设备对于俄国战场上糟糕的地形极度不适应,最为显而易见的就是盟军的履带式车辆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窄式履带。
  较窄的履带在路况良好的地方使用起来有较好的机动性能。因为大明在殖民欧洲各地的时候为了掠夺更多的利益向各国进行大量投资,在各国都建立起来了非常完备的交通运输线路。这就使得各国在研发自己使用的各型号车辆的时候大都选择了窄履带。
  而俄国因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利润点,再加上俄国一直都与大明纷争不休,所以俄国并没有得到大明的投资用来改善自己的交通状况。糟糕至极的道路对于盟军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而明军方面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
  张诚在设计坦克装甲车等装备的时候早就已经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了。实际上装甲部队基本上就没有在交通状况良好的城市中作战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战场都是在地形糟糕的野外。窄履带只是那些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在装甲战术诞生的初期才会使用。而大明所有的履带式车辆都是宽履带。
  为了争夺时间,盟军决定在地理位置极佳的萨罗瓦抵抗明军的攻势。
  萨罗瓦。位于阿尔扎马斯与萨索沃之间。连接两地的铁路线与公路从城内穿行而过,城外则是萨托河环绕。在萨罗瓦的北部和南部都是面积庞大的沼泽地与森林,这就从地形上限制了明军必须攻占这条狭窄的走廊才能够继续向着萨索沃出击。而盟军则是将附近能够集结的部队全都投入到了这里用以抵抗明军的攻势。
  时间来到了七月三号,当明军第六装甲集团军的前锋威力搜索部队进抵萨罗瓦外围地区的时候。驻守在萨罗瓦城内外的俄国军队已经接近十五万之众。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从前线溃退下来的败兵,他们士气低落的同时也缺乏各种武器补给。不过他们的溃退之路也只能到此为止。
第433章
燃烧的莫斯科
(三)
  俄军坦克第一集团军在其指挥官朱可夫上将的指挥下进驻了萨罗瓦,这也是俄军在附近能够调集的最大规模的成建制部队。他们将承担守卫萨罗瓦的主要作战任务。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上将,出身于卢加附近的一户普通人家。十九岁时就加入了俄国军队,因为表现出色而不断获得赏识与晋升。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是一位步兵师的师长。这在俄国军队之中也是非贵族出身的军官所能够达到的极限。
  随后,俄军在战争之中因为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再加上指挥机构的无能直接导致俄军损失惨烈,与明军作战屡战屡败,丢失了大片的国土。战争开始之前的俄军常备兵力几乎都已经被完全打光,剩下的全都是重新征召的新兵。
  都说战争是军人们最好的试金石,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当那些贵族出身,在众多的军校之中拥有着傲人资历,一个个的头上都挂着耀眼头衔的军官们不断的倒在明军面前的时候。俄国军队内部的大规模改变也就成为了必然。无能者被大浪淘沙所淘汰,有能力的人开始出头上位占据重要位置。
  无论那些之前霸占着位置的人如何的不愿意,俄军之中大批出身普通的军官们纷纷开始在战争之中崭露头角。而朱可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实际上俄军之中的这种情况在大明军队之中也有,甚至于其表现比俄军还要强烈。各种依靠关系上位的军官们几乎遍布在明军的各处角落。只不过因为明军的整体素质很高,军校什么的培养也非常到位,只要不是天生的蠢货至少能够被培养成为一个普通的军官。所以虽然是同样的情况,但是明军之中出身好的军官们能力要比俄国人强的多。这种事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之中都普遍存在。这是很正常都是事情。
  明军也是等到张诚上台之后才逐渐好转起来,军队内部经过不断是调整以及数次大规模的整编。现在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得到出头的机会。这也是张诚在军队之中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之多的支持的原因所在。
  因为张诚所推行的政策符合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毕竟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占据大多数的依旧是普通人。而张诚给了普通人出头的机会,作为普通人的代言者,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朱可夫在进驻萨罗瓦之后立刻就派出宪兵部队四处设置卡哨,封锁交通线,拦截所有从前线退下来的军队。无论其之前属于哪支部队。全都被送进补充营进行整编。除了伤员们被后送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逃避作战,哪怕是将军也毫不例外。
  朱可夫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重新整顿了溃退到萨罗瓦附近的俄军。极大的扩充了自己手中的实力。他所指挥的第一坦克集团军编有坦克第13和第28军、步兵第131和第399师、坦克第158旅以及若干炮兵、工程兵和其他部队。不过因为长时间的作战导致这些部队全都未能满员。虽然收编了溃兵以及接受了从其它地方接受了援军,但是其总兵力依旧不过只有十余万人。
  朱可夫将自己手中的部队沿着萨托河一线部署,前线大量构建铁丝网堑壕和雷区,手中的装甲部队则是被部署在了萨罗瓦后方用作机动力量。而炮兵们则是被安排在了萨罗瓦城内。
  至于为什么要把炮兵放置在城内,主要原因是盟军失去了制空权。面对着强大明军陆航的攻击,无论是将炮兵放在什么地方,只要开火必然会被发现。与其被消灭在野外。不如直接安置在城内。或许明军陆航会因为平民伤亡而有所估计。当然了,如果明军毫无顾虑的狂轰乱炸,他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处于劣势的军队的无奈。
  盟军虽然已经开始大规模调集空中力量前往前线作战,只是面对着强势的大明陆航,他们依旧无法将制空权从明军的手中给夺回来。
  大明陆航果然没有让朱可夫失望,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是不是城镇,只要发现目标立刻就是一通狂轰乱炸。在整个萨罗瓦防御战时期俄军的炮兵几乎都没有发挥出什么像样的作用。大部分的炮兵都还没有来得及发挥力量就已经被摧毁。现代化的立体作战在一方掌握着制空权的情况下另外一方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被动挨打。
  朱可夫并不是被动挨打的性格,他也知道消极防御在强大的明军面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面对着潮水一般的明军攻击。消极防御的下场就是被无穷无尽的压力消耗完所有的力量,然后全军覆没。
  在接到前线部队接触到明军的报告之后。朱可夫立刻派出了自己手中的坦克第13军下属第32坦克师。该师编有两个坦克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摩托化炮兵团以及众多的后勤补充部队,总兵力一万余人。
  虽然俄军大部分的部队都是补给困难而且不满编的,但是对于精锐的坦克部队还是能够提供优先供给。毕竟在国破家亡的危机之下,哪怕是贵族们也知道要齐心协力抵抗敌人。一旦最终战败。那所谓的贵族或许下场比那些平民们还要凄惨。
  俄军第32坦克师拥有大约七十辆的kv坦克以及大约一百二十多辆的t34型号坦克。此外这个师还拥有包括bt系列在内的四十多辆轻型坦克。别的不说,第32坦克师至少在数量上面还是挺强大的。
  朱可夫将第32坦克师派过萨托河去准备对明军前锋侦查部队进行一场快速有效的反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趁着明军前锋部队刚刚抵达立足未稳的时候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获胜那就能够极大的提升此刻消沉的战斗意志。毕竟朱可夫手中有许多官兵都是从前线溃退下来的溃兵。他们的战斗意志不能仅仅依靠宪兵来提升。
  当然了,朱可夫可没有想过就此发起凶猛反击从而将明军打垮。经历了数年残酷战争的洗礼之后,朱可夫早就已经非常明白双方之间的差距。他给第32坦克师的命令也很简单。打败明军先头侦查部队之后立刻撤退。他会将这场对付一支侦查部队的战斗宣扬成打退了明军一个装甲师,从而极大的提升士气。
  而担任明军第六装甲集团军前锋的是明军第29装甲师的部队。这支装甲部队从阿尔扎马斯出发之后就一直担任整个军团军的前锋先导任务。
  明军第29装甲师一路上因为战损以及机械故障失去了不少的车辆。当他们进抵萨罗瓦附近之后,手中还能够使用的坦克只剩下了大约一百七十辆左右。不过其中却拥有大量的虎式与豹式坦克。
  俄军第32坦克师很快就通过浮桥渡过了萨托河,稍稍休整之后就向着不远处的克列缅基村开过去。在那里,已经接到侦察机通知的明军第29装甲师早已经准备就绪。
  为了配合第32坦克师的反击,朱可夫将附近区域划归他指挥的飞机部队全都给派了出去,竭尽全力的为第32坦克师提供空中支援。虽然实力依旧不足,但是短时间内的空中掩护还是能够做到的。双方之间的坦克对决都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成为了一场短促的纯坦克决战。
  双方在坦克数量上是俄军占据优势,不过说到质量的话,明军却是完胜俄国人。
  此时的俄军已经从数年的战争之中用鲜血和生命作为学费学到了许多经验。俄军的装甲部队从美国盟友那里得到了大量的无线电设备,已经不再是开战之初那支坦克兵们还要用旗帜来进行交流的部队。
  七月四号下午一点半,俄军第32坦克师以kv坦克为核心,t34为辅助组成了装甲集团向着克列缅基村附近开了过去。
  克列缅基村在萨托河东岸,距离萨罗瓦大约十五公里的路程。这点距离对于装甲部队来说不算什么。第32坦克师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杀到了克列缅基村附近。而已经整装待发的明军第29装甲师也在此时对俄军部署好了致命的陷阱。
  相对于俄国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经验丰富的明军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在克列缅基村附近部署师部直属的反坦克炮营和防空营用来缠住俄军装甲部队,同时将自己的装甲力量隐蔽集中在克列缅基村以南的一座小树林里,准备在俄军深陷村庄的时候从侧翼向着俄军装甲部队发起侧击从而包围歼灭敌军部队。
  实际上俄国人接到的情报是在克列缅基村只有少部分的明军先头部队,坦克装甲车不过才区区数十辆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朱可夫会迅速下令发起反击的原因所在。
第434章
燃烧的莫斯科
(四)
  只是,让俄军没有想到的是,之前在昨天夜里的确是只有一个威力搜索营和部分坦克营的官兵攻占了克列缅基村,但是仅仅一个晚上和半个上午的时间,几乎整个第29装甲师的部队都已经抵达了这边。等到俄军发起攻击的时候,第29装甲师已经集结起来了自己全部的力量。这就是装甲部队的一大优势,他们的机动能力非常强大。
  大明陆军装甲部队的反坦克营与步兵们不同,他们使用的可不是牵引式的反坦克炮,而是使用了坦克底盘的反坦克歼击车。这种专门用来对抗坦克的歼击车其机动能力非常强大,足以跟得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而且统一装备有88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威力惊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