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1

  都灵城南方的重镇布拉镇外萨丁尼亚人的阵地上此刻已经被弥漫的硝烟所覆盖。残破的尸首,四散的零件,纷飞的泥土还有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奏响的生命之歌。这里就是战场,生命绞肉机。
  萨丁尼亚人在布拉镇外的防御工事做的很完备。几道深深的壕沟构建坚固。内壁挖有防炮洞,地面上铺着坚实的木板。阵地前方拉出了几道铁丝网,而且明显有着雷场的痕迹。各处的支撑点和机枪点安排的既隐蔽又合理,足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这条堑壕好似一个半月牙一般将布拉镇围在身后。死死的阻挡着大明帝国军队的前进步伐。
  在没有装甲部队的时代,对付堑壕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重炮轰,一直轰,轰到彻底垮掉为止。可惜张诚手里现在没有大口径的重炮,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都被调派去了刘岳那边。他那里才是主力部队。
  张诚自己手里有六门分发给第三团,以及自己掏腰包买的二十四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而练清林上校麾下除了张诚的第三团之外还有七个团。一个正规米兰驻守军的步兵团以及六个雇佣兵团,再加上一些辅助部队。此刻还能继续使用的火炮大约在五十门左右。前几天作战的时候与萨丁尼亚人的炮兵对轰损失了一部分。
  那么此刻,应张诚的强烈要求,近八十门火炮被集中起来从天色刚刚放亮的时候开始就对着萨丁尼亚人的阵地发起了残酷的炮击。
  别的部队炮兵们或许只是意思一下,但是张诚自己麾下的三十门火炮却是按照张诚的命令大肆倾斜炮弹。大有把一百多辆卡车上装的炮弹全都打光的意思。
  这种完全不在乎身管寿命也不在乎炮弹的作战方式让练清林上校和其他部队的军官们目瞪口呆。这一炮出去就是几十块银元啊!
  其他各个团的炮兵们为什么不大力支援,原因就是这次作战每一门火炮都只配备了两个基数的炮弹。两个基数的炮弹能做什么?战斗打的激烈起来很快就会被消耗干净。至于为什么强大的大明帝国只给自己的军队配备两个基数的炮弹?哪怕只是雇佣兵部队?当然是因为种种原因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简单的贪腐。
  殖民地嘛,监管方面肯定没有本土严格。军用物资的倒卖活动异常猖獗,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握有实权的人通过做假账等方式让物资留在账目本上,而实际的东西早已经不知道被卖去了什么地方去。甚至有可能还流到了萨丁尼亚人的手中也说不定。帝国承平日久,这种事情自然就无法避免。
  而等到真正要打仗的时候,那些上下其手的人全都傻了眼。远在本土的陆军司令部按照账面上的数据下令拨付武器弹药,可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不仅仅是炮弹,其他像是步枪等等什么物资都缺。最明显的就是除去张诚的第三团之外,其他的雇佣兵团全都有不少的徒手兵。
  这些事情所有人都懂。但是却不会有人多嘴多说些什么,哪怕是张诚也不能说。做这件事情的人太多,从中分取好处的同样很多。谁捅了出去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利益链。
  为了弥补漏洞不被发觉,整个利益链条全都动了起来。费尽心思的掩盖。就连张诚都收到了三万银元的遮口费。在所有人看来,这一切只要等到战争胜利结束就可以宣告结束,甚至还能大赚一笔。只要战争打赢了,那想要报销多少损耗都行。陆军司令部总不会专门派人去数弹壳吧?
  张诚当然也是默默的收下了钱。别的不说,他首先也是希望大明能赢的。毕竟是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其次就是,这种事情如果输了,那该负责的人一个都别想跑掉。
  因为早就知道了会有这种事情,所以张诚自己掏钱购买了大量的装备,子弹炮弹这种装备自然是重中之重。他带来了二百多辆卡车,至少有一半的卡车上装的都是炮弹。战场上火炮为王,这一点张诚可是清楚的很。
  张诚得知其他团的火炮因为缺少炮弹而渐渐停火之后,当即派人开着卡车将炮弹送去。“往死里轰,用多少都算我的。”
  数十门火炮狂轰乱炸了近两个小时。当然了,也不是一直不停的开火,中间也是控制射速,并且泼水降温的。而且现在还是寒冷的冬天,要不然两个小时一直维持高射速的话火炮早完蛋了。
  张诚知道七十五毫米口径的火炮不足以摧毁萨丁尼亚人的堑壕,炮弹的威力小了。他把主要目标选择在了毁掉雷场与铁丝网上面。
  萨丁尼亚人的军队都是接受法兰西教官训练的,他们的防御体系非常完备。不把雷场和铁丝网摧毁就让步兵出击那就是在犯罪。之前几个团轮番出击却损失惨重,最终一无所获。就是因为他们的炮击力度太小,压根就无法完全摧毁守军的防御体系。
  “重机枪进入阵地。”前进指挥部里,举着望远镜的张诚冷静的命令“不要畏惧损失,没有命令谁都不许撤退。”
  “是!”已经逐步取代了张涛工作的杜风抬手行礼,转身离开。至于原本的团副张涛,此刻已经去后方协调物资去了。
  数百名戴着制式钢盔,背着工兵铲,胸前挂着弹药夹,腰间插着长柄手榴弹,手持汤普森冲锋枪和温切斯特m1897的士兵们安静的拥挤在出发阵地上。大部分的士兵都在抽烟聊天,也有不少人在检查自己的装备。
  这些士兵们基本都是张诚自己招募的退伍军人,他们在三个多星期的集训中重点演练了堑壕突击战术。虽然是临阵磨枪,但是终究还是有用处的。
  张诚之所以要通过张家买来冲锋枪和散弹枪,为的就是对付让人挠头的堑壕防守。至于战术,张诚直接翻抄了风暴突击队的战术。简单来说就是精兵渗透战术。
  传统意义上的人海作战在铁丝网和重机枪的面前就是自杀。张诚不认为自己麾下五千名士兵能消耗多久。想要在突破敌军阵地,那自然是使用被证明过的有效战术。
  看了眼手表上的指针,张诚眯了眯眼睛“开始。”
  一直都在反复蹂躏萨丁尼亚人战壕的残酷炮击突然开始向后延伸封锁增援道路。等到炮火刚刚转移,那些躲在防炮洞里的萨丁尼亚人迅速开始进入各自的战位。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守军都知道,炮火延伸就意味着敌军的进攻即将开始。
  前面就已经说过了,萨丁尼亚人非常穷。不过四百多万人口的小国能够有多少经济实力?他们在使出吃奶的劲武装出数万正规军之后,还能有多少钱去装备重型武器?更何况守卫这里的守军还不是主力正规军。
  守军仅有的一些火炮早在前几天的对射之中就已经被摧毁。他们手中的重型武器也就只剩下了重机枪。之前持续两个小时的炮击同样摧毁了一部分的重机枪,此刻一线堑壕里的守军重型武器并不多。
  ‘咚咚咚……’进入阵地的守军惊恐的发现,对面大明军队的阵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了数十挺重机枪!
  这些重机枪的枪口喷射出长长的火舌,将泼水般的子弹倾泻在了守军的阵地上,密集的弹雨压制着守军抬不起头来。尤其是那些暴露出位置的重机枪,这才是进攻方士兵们的最大的噩梦。张诚的想法就是炮火封锁援军,重机枪压制火力,突击队突击堑壕。
  ‘嘟……’随着军官吹响哨子,数百名第三团的士兵们顿时纷纷从出发阵地上冲了出去。分散着向着守军的阵地摸去。
  “咦?”同样在观察着战场的练清林上校非常惊讶的举着望远镜,他看到了一支作战战术与他的认知截然不同的军队。雇佣兵第三团的士兵们分的很开,而且前进的速度并不快,不时就会借助着各种掩体弹坑的掩护匍匐在地。这让练清林上校非常惊讶。
  风暴突击队战术说白了就是突击士兵们交替掩护跃进配合。冲锋枪开路,重机枪提供火力支援。远距离释放烟雾弹,近距离扔手榴弹。快速清理铁丝网等障碍物,然后利用近距离作战武器肃清堑壕里的守军从而夺取堑壕的战术。
  在没有装甲部队的年代里,这是最好的战术。
  数百名大明士兵又蹦又跳的弓着腰跑着之字不断靠近守军的战壕。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上千名手持步枪的士兵趴在地上等待着冲锋的号令。
  而被数十挺重机枪的密集火力所压制的守军也顾不上别的事情了,只能是硬抗着重机枪的子弹去阻击突击队。
  一线堑壕里的千余名守军拼命的射击,尤其是那二十多挺马克沁更是狂暴的喷吐着长长的火舌。面对守军的猛烈抵抗,突击队的攻势顿时为之一顿,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士兵一头就栽倒在了地上。其他的士兵们顿时全都扑倒在了地上。
  张诚紧了紧拳头,死死抿着嘴角一言不发。战场就是如此,生与死只是在一线之间。
第31章
堑壕突击
(下)
  如果有可能,张诚宁愿用数百门重型火炮将萨丁尼亚人的阵地连同那座镇子一起抹平。但是他暂时没有这个实力,那就只能是忍着。
  爆豆般的枪声响彻四野,弥漫的硝烟笼罩在大地之上。流星一般的子弹嗖嗖嗖的来回飞奔,无论是打在泥土里还是打在了人的身上全都是噗噗的恐怖声响。
  进攻方在重机枪数量上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数十挺重机枪毫不吝啬子弹,枪口射出长长的弹链集中攻击守军威胁最大的重机枪,很快就将守军的重火力压制住。不过,突击队的前进依旧艰难。守军打的很坚决,攻击与防守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
  “命令炮兵分出一半的火力轰击守军堑壕,直到突击队靠近为止,注意不要误伤。”张诚看着突击队的伤亡越来越大,迅速作出了战术调整。
  真正上了战场之后张诚才发觉自己的不足。突击队现在根本就靠不上堑壕,重机枪的火力压制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强大。他忘记了重要的步炮协同。
  战场之王的称呼可不是吹出来了。强大的火炮足以摧毁战场上的任何东西。张诚花费大价钱招募来的这些退役炮兵们表现出色,经过紧急调整之后,密集的弹雨很快就落在了堑壕之中的萨丁尼亚人的脑袋上。
  尘土被掀起,炙热的泥土漫天飞舞着。锐利的弹片流星一般四面八方的飞射而出。不管是谁,只要挨上了就必死无疑。虽然口径不大,但是炮弹威力对于步兵们来说已经足够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同样能够杀伤士兵。如果没有堑壕的保护,萨丁尼亚人早就崩溃了。
  驻守在这里的是萨丁尼亚边防军的两个团以及部分警察和地方民兵部队,总兵力不过七八千人。但是他们全都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部队之中也有着大量的法兰西教官存在。加上堑壕的才能阻挡大明军队的进攻。不过这一次攻击就不一样了。
  萨丁尼亚人的确是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行动,目标也的确是刘岳统率的主力部队。他们的主力部队已经调集到位。
  因为萨丁尼亚人打不起消耗战,这个世界上谁也耗不起拥有广阔殖民地的大明帝国。萨丁尼亚人只能孤注一掷的投入全部力量来一次震撼世界的大行动,从而获得与大明帝国和谈的机会。
  就是和谈。虽然萨丁尼亚人的口气很硬,可是实际上大明帝国本土随便拉出一个府来都不是萨丁尼亚人能够对抗的。更不用说那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了。
  萨丁尼亚人想要在正面战场上彻底打败大明帝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全世界都站在他们这边。实际上至少在这个时候不可能。为了不被愤怒的大明帝国灭国,萨丁尼亚人只能选择打疼大明帝国然后立刻主动求和。
  为了尽可能的集中力量,伊曼纽尔三世就连自己的皇室卫队都给派出去了。对于南边的这支大明军队只能要求布拉镇的守军尽可能的坚持再坚持,而最终的时限就是明天凌晨!
  之前几天还好说,大明军队的进攻虽然猛烈,但是守军们依旧可以坚持下去,甚至还感觉那些大明军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强大。但是现在这种想法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人家之前只是没有拿出全力而已。
  位于后方掩体中的萨丁尼亚指挥官面色铁青的握着望远镜。之前几天积攒下来的信心与士气迅速消散。猛烈的炮击,强力的火力压制让他的额头直冒冷汗,大明军队的强大果然不是吹出来的。
  “长官。”一名面色慌张的军官冲入掩体,大声喊道“敌军炮火封锁非常猛烈,增援部队损失惨重!”
  “继续!”指挥官头也不回的命令。
  “可是长官。”一旁的副手焦虑的应声“部队的损失太大了啊。”增援部队从后方赶往一线阵地的路上此刻正在密集的落着弹雨,试图通过的部队几乎要躺下一半!
  “我说继续!”双目之中泛着血丝的指挥官厉声吼道“阵地如果被突破,那我们就全完了!你明不明白?!”
  到了这个时候,萨丁尼亚人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轰击下,一旦阵地被突破,那整个防线都将全线溃散!
  遭到炮火压制之后,堑壕中的萨丁尼亚人的抵抗瞬间消弱下来。被压制住的突击队迅速出击,快速逼近了堑壕。在进逼到了三十米之内的时候,前线军官们大声吼叫着命令士兵投弹。
  数以百计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半空中划出弧线落在了守军的堑壕附近,或者直接就被扔进了堑壕之中!
  ‘轰轰轰……’
  密集的爆炸换来的守军的火力瞬间沉寂了片刻。硝烟还未散尽,突击队的指挥官就吹响了口中的哨子。瞬间,数百名突击队的士兵们齐声高呼着从地上爬了起来,举着手中的武器就冲过残破不堪的铁丝网,飞奔着跃入了堑壕之中!
  “好!”密切观察着战况的张诚用力的拍着手,大声命令“炮兵火力延伸,预备队全线出击!”
  步炮协同这种战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取得成效。也就是张诚麾下的炮兵都是退役老兵,这才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哪怕如此也依旧是有一些炮弹落在了自己人的头上,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命令下达之后,一直都在紧张做着准备的千余名士兵顿时一跃而起,与前移的重机枪一起呐喊着冲向远处的守军阵地。
  加装了弹鼓的汤普森冲锋枪精度不高,但是停止作用异常明显。在堑壕这种近距离作战之中,连射火力的冲锋枪将那些举着步枪准备肉搏的守军打蒙圈了。萨丁尼亚军队都是接受了法兰西教官的严格训练,他们的单兵肉搏刺杀技术异常强悍。可惜,大明士兵们一梭子子弹过去,什么都结束了。
  如果说汤普森还只是威力强悍的话,那5加1发弹仓作为供弹方式和射击泵动式的设计让温切斯特m1897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堑壕扫荡器。
  ‘砰砰砰!!!’的连响声中,12号霰弹完全就是一扫一大片!枪口对着方向不管你有几个人,一枪过去全都放倒在地。密集的霰弹就像是泼水一样将守军放倒在地。
  随着大批突击队冲入堑壕,在密集的枪声中,守军的抵抗迅速被击溃。堑壕之中到处都是残破的尸首和废弃的武器零件,整个堑壕里一片狼藉。
  虽然只是边防军和民兵,但是萨丁尼亚人保卫自己国土的决心异常强烈。守军完全就是前仆后继的涌上来试图将大明军队赶出去。甚至不少守军纷纷拉响手榴弹与大明军队同归于尽。壮烈是壮烈了,但是却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数以千计的士兵们拥挤在了一起。头盔、枪托、刺刀、手榴弹、工兵铲。一切能够用上的东西全都成了夺命的武器。
  巨大的武器差异在堑壕这种特殊环境之中就像是二战时期美军打日军一样让守军无奈。他们手里的步枪打出一发子弹还要拉动枪栓重新上膛,这时间都足够一柄冲锋枪放到一个班的人了。
  勇气无法代替身体来对抗无坚不摧的子弹。上千名萨丁尼亚人守军很快就被密集的弹雨清扫一空,整个一线阵地全都落入了突击队的手中。至于萨丁尼亚人的援军,在猛烈炮火的封锁下,一个连过去也只有一个多排的兵力能够来到一线堑壕。面对着数百支冲锋枪和散弹枪,这么点人能够做什么?
  占据了一线战壕之后,端着汤普森和温切斯特的突击队就开始沿着交通壕四处渗透,很快就将整个防线搅的一塌糊涂。
  眼看着局面崩坏,萨丁尼亚人的指挥官扔下望远镜,拎起一支步枪就亲自带着人发起反突击。他无法承担战败的后果。因为他知道在布拉镇的后面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抵抗力量。萨丁尼亚人的主力军队已经开始准备发起一场浩大的攻势!
  除去布拉镇内的守军来不及通知,以及伤员后勤人员之外。近三千名萨丁尼亚人在略作整顿之后就迅速发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攻。他们如果不能夺回阵地,那一切就全完了。从这里到都灵城已经没有了抵抗的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