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341

  金刚号舰桥内,之前那种狂欢式的欢呼已经不见了踪影。舰桥内的军官们看着那些熊熊燃烧着逐渐下沉的大明战舰默然无语。许多人的目光之中都涌起一抹畏惧之意。
  四艘轻型驱逐舰面对一整支的战列舰编队没有丝毫的畏惧,勇敢的发起决死冲锋。这种海军精神极大的刺激了日军军官们。许多人的心中都不约而同的升起了这样的对手该怎么对付的念头。
  这还只是四艘驱逐舰而已,接下来面对大明的战列舰编队,他们还能够取得胜利吗?
  “诸君。”高须四郎中将出声打破了舰桥内的沉默,沉声开口“为了皇国的未来,还请诸君奋力作战!”
  “嗨依!”
  四艘大明驱逐舰的决死攻击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所有的鱼雷都被闪避开。不过他们的鱼雷攻击却打乱了日军之前的阵形,迫使日军舰队为了躲避鱼雷攻击不得不四处散开。重新集结浪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就给了大明海军战列舰编队以迎战的时间。
  大明海军战列舰编队拥有八艘战列舰,十二艘重型巡洋舰,一艘轻型巡洋舰和超过五十艘的驱逐舰。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对岸炮击支援,不过在此时此刻这种敌方战列舰编队主动杀过来的夜战之中,他们的迎击责任也责无旁贷。
  负责指挥这支大型战列舰编队的指挥官是王海波海军中将。这是一位传统的老派海军军人。一辈子都活在了战舰上。精通炮击战术和航海术,一生都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场决定性的海战。
  可惜随着航母战术的兴起,原本作为海洋霸主的战列舰迅速沦落为边边角角的角色。现在更是沦落到了要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浮动炮台,这种巨大的落差让王海波将军这样的老派军人感觉非常不适应,同时内心也是难免悲哀。只不过,科技的发展和战术的更新不是一部分人的不愿意就能够改变的。
  原本王海波就是在默默等待着走完自己的军事生涯,却没有想到居然会在此时此刻遇上一场如此规模的战列舰对决!这让王海波这位老派军人感觉胸膛都在燃烧。一生的等待,终于得到了!
  庆良间水道南出口处,大明海军的战列舰编队已经开始在这里设伏准备伏击日军舰队。至于第12特混舰队和那些运输船。此刻都已经纷纷开始从北出口逃离这处锚地。
  笼罩在琉球群岛上空的浓密雨云非但没有消散的迹象,天空之中的雨势反倒是越来越大。海面上的能见度下降很快,哪怕是那些天天都吃鱼肝油的瞭望兵们也很难在这种天气状况下观察到太远距离之外的景象。这种时候的作战就需要依靠大型光学瞄准器了。
  日本人的科技水平在这个时代也能够算得上是二流水平。毕竟离大明很近,许多日本人都曾经在大明留学和工作过。他们在返回日本的时候自然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都给带了回去。而且以之前大明和日本的关系,大明也不会对这些技术和人有什么限制。
  现代时空的人很难想象这个时代这些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基本上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毕业之后除了想要继续深造进行实习之外,其它人基本上全都会选择回国。
  哪怕大明的条件再好,也极罕见的会有留学生选择永远留在大明。不论强弱贫富,每个国家都是如此。没有全球化之前。许多人愿意为了国家付出一切。
  日本的光学瞄准器技术师承于大明,但是他们绝对比不上大明。不仅仅是在光学瞄准器上是这样。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同样,不仅仅是日本,其它国家也是一样。
  或许各国在某些方面能够和大明持平,甚至于是超越大明。但是整体上的技术实力没有人能够与大明相提并论。这实际上也是张诚为什么能够顺利开发这么多技术的原因所在。各个方面的基础已经打的非常牢靠了,张诚只需要提供一些方向性的点拨就足以完成科技上的突破。
  如果张诚穿越的是现代时空历史上的民国时代,就算是给他能够直接生产武器的设备也没有人会生产会使用。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就在于教育和人口素质。
  这场依旧没有任何消散迹象的大雨带给双方的影响是公平的。日本人的夜猫子们在这种雨夜之中很难和平常一样发现远距离的情报。而大明装备的第一代火控雷达在这样的夜雨之中也会大打折扣。谁都没能在老天爷那里占到便宜。
  “高须君。现在该怎么办?”三十海里的距离对于高速行驶的战舰来说不过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已。当时间来到八月四日凌晨一点多钟的时候,日军舰队已经来到了庆良间水道南边外地岛与渡嘉敖岛之间的入口处。作为舰队参谋长的近藤信竹中将上前几步来到高须四郎中将的身旁出声询问。
  按照常规编制来说,舰队参谋长一般只能是少将军衔,而且在等级森严的海军之中很少会出现这种参谋长直接询问主管指挥官的事情。参谋们一般都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只不过,近藤信竹的身份有些特殊。他除了是第一舰队的参谋长之外,还是整个联合舰队的参谋长。因此,他不但是中将军衔,而且在理论是还是高须四郎的上司。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战关系到了整个日本海军甚至是整个日本的前途命运。山本五十六本人堪称是一位帅才,可是他的前线指挥能力非常一般。他长于战略,战术方面就远远比不上那些前线指挥官。
  将整个国家和海军的希望与最后的家底都交在高须四郎的手中。别说山本五十六了,任何一位日本海军高层都难以接受。但是高须四郎作为日本海军之中最优秀的炮战指挥者,在山本五十六不会亲自前往的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山本五十六决定让只是挂职第一舰队参谋长,实际执行职务是整个联合舰队参谋长的近藤信竹一同前往。
  高须四郎身子微微一顿,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之后开口道“近藤君,明军那支战列舰编队必然已经在内里埋伏等待我们,这里水道狭窄,不适合战列舰队展开宽大的战列线。而且,贸然冲进去的话可能会被明军的轻型战舰发动鱼雷攻击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高须君所言极是。”近藤信竹点了点头,应声开口“不过我们的时间有限,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杀进去才行。”
  虽然之前就已经派出第六和第七战队带着一票驱逐舰去堵庆良间水道的北出口,可是对于日军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时间。
  谁都不知道这场大雨还会持续多久。气象部门说可能会持续到明天晚上,也可能明天白天就结束。这种不确定的报告让海军气愤的想要杀人。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他们最大的不确定就是他们没有制空权。一旦天亮之后云消雨散,那成群结队的大明战机群就会用无穷无尽的弹雨将整支舰队全部淹没。所以对于高须四郎来说,哪怕要被伏击也必须抓紧时间冲进去才行!
  日本海军对于自己的炮战非常有自信,日常的残酷训练可不是白来的。他们认为哪怕是处于劣势之中也能够击败敌人,更别说他们此时还是以十一比八占据优势。
  “命令第九战队带领第六第十七驱逐队先遣进入,其它各战队排列成战斗队形准备出击!”高须四郎并没有将自己的司令旗在大和号或者武藏号上升起。那两艘超级战舰与长门陆奥一样向来都是联合舰队直接管辖。高须四郎不愿意在即将开战的时候将司令部放在不熟悉的战舰上。因此,他依旧选择了跟随多年的金刚号作为自己的旗舰。
  “高须君,既然已经准备开始,那我就先离开了。希望我们能在东京共庆胜利!”大决战即将开始,近藤信竹上前与高须四郎告别。
第248章
琉球
(九)
  近藤信竹当然不是准备坐船划回东京去。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哪怕他位高权重也一定会被军事法庭以逃兵的罪名审判。
  这次日本海军的行动规模非常庞大,单单是战列舰就有十一艘之多。高须四郎作为总司令是无法一个人全部指挥的。
  因此,山本五十六将十一艘战列舰编组成了两支炮击编队。一是由高须四郎亲自指挥的第二战队和第三战队,拥有伊勢、日向、扶桑、金刚、榛名、雾岛、比叡七艘老式战列舰。
  另外一支就是由超级战舰大和号与武藏号,以及新锐战舰长门号与陆奥号组成的第一战队。第一战队将由近藤信竹负责指挥。近藤信竹与高须四郎告别是要返回自己的旗舰大和号上去。
  高须四郎的双目之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抿了抿嘴角,抬手用力的行了个军礼“祝君武运长久!”
  “全舰队加速前进,各炮位鱼雷舱随时准备开火。”北上号轻型巡洋舰舰长兼任第九战队司令上野正雄大佐在北上号的舰桥内沉声下令。
  前方就是庆良间水道南入口,漆黑的雨夜之中必然会隐藏着敌军的战舰。上野正雄的谨慎无可厚非。
  看着远方被黑夜笼罩的渡嘉敖岛,上野正雄心中涌起了一抹紧张的情绪。虽然日军高层并不畏惧大明海军的战列舰编队,因为他们拥有着多达十一艘的战列舰。可是上野正雄害怕啊。
  他的北上号只是一艘普普通通的老式球磨级轻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也不过才七千吨。别说是遇上大明海军的战列舰了,就是重型巡洋舰的一顿炮击都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那些躲在战列舰厚重装甲保护下的海军将官们,上野正雄心中一阵不满。不就是提前几期进入海兵学校吗?他们能躲在后面等待获取战功,自己却要冒着风险来探路。这种反差待遇真是气死活人。
  “炮击!!”上野正雄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阵撕心裂肺的高喊声让他猛然间打了个激灵。急忙抬眼望去。远处昏暗的海面上突然亮起了一连串的火光。
  作为一名在海军服役多年的资深军官,上野正雄非常清楚那些看似化火柴的光点实际上是战舰舰炮开火时候激射出的炮口火焰!
  “转舵,规避!”上野正雄厉声大喊“开火!”
  北上号与大井号两艘轻巡打头,第六和第十七驱逐队的七艘驱逐舰跟随的编队迅速开始转向试图躲避攻击。同时各舰不断开火反击。各舰舰长都是资深军官,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去做谁都清楚的很。
  一顿铺天盖地般的炮火很快就落在了日军先头舰队的附近,火力密度之高让上野正雄的眼皮直跳。从炮弹飞行时间上来看。双方之间的距离并不算遥远。而从炮弹落下的密度来看,自己对面至少是一打以上的战舰!
  强行按捺下心中的恐惧,上野正雄大声嘶吼“给旗舰发报,我们遭遇敌舰队主力攻击!命令各舰加速准备雷击作战!”
  为了应对大明海军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日本海军一直都非常重视对鱼雷这种本小利大的武器的使用。像是北上号与大井号,这两艘老式轻巡在战前都进行过改装,拥有惊人的四十个鱼雷发射管!
  而且日本人秘密研制了一款酸素(氧气)鱼雷,此型鱼雷射程远并且隐蔽性极好,在海面下航行的时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速度极快。不易被发现而且威力非常强劲。被日本人视为决胜武器。
  九艘日军战舰开始加速向着水道内冲去。舰上火炮不停轰击,各鱼雷发射管已经准备就绪。只等着逼近到一定距离之后就开始发起雷击作战。
  随着日军舰队不断前进,落在他们周围的炮弹密度也在急速飙升。如果说之前是春风细雨的话,那现在就是冰雹闪电了。炮弹轰击密度之高,从空中看上去几艘日军战舰就像是穿行在巨大水柱形成的森林之中一般。
  “浦风号大破!”
  “雷号失速!”
  “晓号起火!”
  “谷风号爆炸!”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九艘日军战舰就已经损失近半,而且剩下的战舰也各个带伤。上野正雄的脸已经是寒若冰霜。
  上野正雄倒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通过自己的牺牲将大明海军的位置给暴露了出来。可是这种牺牲是需要用巨大的损失来填补的!
  “大井号爆炸了!!”一声惊呼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与北上号同型的大井号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炙热的火焰伴随着恐怖的猛烈爆炸将这艘满载排水量近七千吨的巡洋舰撕裂成碎片。熊熊烈火腾空高达百米,后方的整个日军舰队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像是北上号与大井号这种专门改装的雷击舰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们装备的鱼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么多枚装上了引信的待发鱼雷完全就是不定时的炸弹。一旦被炮火击中。那瞬间就会让整艘战舰变成殉爆的废墟。倒霉的大井号就是如此。一枚2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击穿了他的鱼雷舱,诱爆了鱼雷。大井号上440名日本海军官兵无一幸免。
  “发射鱼雷!”再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压力的上野正雄厉声喝令战舰释放鱼雷。
  北上号开始像是下饺子一样疯狂发射鱼雷,随后急速转弯准备撤离战场。其它几艘还没有被击沉的驱逐舰也纷纷跟随自己的旗舰在距离敌舰队数千米之外就纷纷射出了鱼雷,随后就开始转向逃亡。
  夜幕之下这种氧气鱼雷基本上是不可能被发现。不过大明海军还是通过日军战舰的动向推断出他们已经释放了鱼雷。顾不上继续追杀日军战舰,一阵手忙脚乱的躲避之后,还是有一艘重型巡洋舰肇庆号被命中一枚鱼雷起火。威力巨大的氧气鱼雷让肇庆号战舰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黑暗的夜幕之中非常显眼。
  没等躲过了鱼雷攻击的大明舰队去为肇庆号报仇,半空之中就传来了让人心碎的凄厉呜鸣之声!日本海军战列舰编队的重型炮弹打过来了。
  “炮击!”凄厉的警报声响彻了整个舰队,原本用密集炮火肆虐日军先导舰队的大明重巡编队此时反倒是成了日军战列舰编队的目标。成群结队的重型炮弹呼啸着划破天际落在重巡编队附近的海面上。重型炮弹激起的巨大水柱甚至比战舰的桅杆还要高!
  夜战,远距离的夜战。而且还是了望哨与雷达都会受到影响的远距离夜间雨天作战。日军无法判断之前开火的大明战舰究竟是什么类型。再加上之前上野正雄慌乱之下不停的嚷嚷遇到敌方重型炮火袭击。还有就是肇庆号起火燃烧之后在夜幕之中是那么的显眼,肇庆号还是一艘万吨级的大型战舰。
  种种原因综合起来。高须四郎很自然的就将已经暴露目标的大明重巡编队当作了打击目标。
  七艘日本战列舰拉出一字长蛇阵,集中火力于侧舷,十分钟之内就打出了多轮重炮轰击。
  除了目标异常明显,本身起火燃烧的肇庆号之外。涪陵号与承德号重巡被大口径穿甲弹直接击中。其中涪陵号被打爆了弹药库,瞬间就被摧毁。而承德号则是舰首位置被撕裂导致大规模进水,航速降低,同时引发大火导致在夜幕之中暴露目标很快就遭到集中轰击而沉没。
  短短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大明海军就接连有肇庆号,涪陵号和承德号三艘重巡沉没。其它数艘重巡也遭到近失弹与小口径炮弹的攻击受损。整个编队都陷入了危机之中。
  日本海军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取得这样的战果。除了此时双方距离较近,命中率大幅度提高。之前肇庆号起火燃烧不但点燃了自己的行踪更是让周边的战舰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涪陵号与承德号就是分别位于肇庆号的前后两端。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军的运气来了。
  海战之中很多时候都是讲究运气的。能不能命中,命中了能不能击穿,击穿了之后会不会爆炸!这些没有人能够肯定,所有的都要看运气。毫无疑问,这段时间幸运女神站在了日本人的身后。
  只不过,运气这种东西都是比较虚无缥缈的。日本战列舰编队抓住机会用凶猛的炮火给大明重巡编队以重创,却完全没有察觉到大明战列舰编队已经悄然从外地岛与久场岛之间的海域从日军舰队的侧翼杀了出来!
  庆良间水道南部实际上是两个出入口。以外地岛为中心点与右边的渡嘉敖岛形成了主航道,这是能够通行大型船舶的主要出入口。而另外一边与久场岛之间的航道平时只有渔船出没,很少有大型船只航行。
  与繁华热闹的主航道相比,这里是默默无闻的所在。可是今天夜里,一场注定将会载入史册的海上决战必然会让这条航线名扬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