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时空的商人(校对)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743

  这场兵变在天亮之后彻底结束。
  以陈珪父子为首,参与其中的十余家门阀全都被连根拔起。陈登被溃兵所杀,首级献给高阳。陈珪得知兵败之后,仰天长叹一声之后便自尽身亡。其余十多家参与其中的门阀之人更是无一逃脱。
  陶谦因为见机的早,拿下了自己的两个成年儿子交给高阳处置,还主动跑来帮忙。这才得以举家脱身。这次直接就是连洛阳城都不去了,慌忙交出手中最后的一支丹阳兵,同时向高阳祈求辞官回乡。
  至于他的两个蠢货儿子还没来得及表现一番就踏上了不归路。陶谦虽然对这两个蠢货气愤不已,不过也并没有太过伤感。毕竟,他还有好几个未成年的儿子可以继承家业。
  糜氏和几家没有参与其中的豪强算是躲过一劫。夜间激战的时候,他们紧闭大门,保持中立。虽然得不到高阳的重视,但也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胜负已分之后,看着满城的尸首和无处不在的血腥味道,这些硕果仅存的豪强们再也没有了一丝和高阳对抗的想法。对于高阳的任何命令全都是言听计从。
  高阳也不是杀人狂魔。他对于诛人九族没有什么兴趣。在将为首之人处决之后,他们的家人全都被流放去了遥远的荆南四郡。
  接受现代时空教育的高阳,是非常尊重生命的。当然了,前提是华夏的生命。
  至于那些数以万计的仆役和参与兵变的郡兵们。曹豹等人自然是死定了,那些胁从之众高阳也没有打算放过。
  除了战死的和伤势过重,没法救回来的之外。其他参与兵变的人全都被编入了军中敢死营。他们只有在残酷的战争之中活下来,并且立下了功勋才能洗刷身上的罪名,重新获得新生。
  一场兵变,来的快,去的也快。只不过是一夜的功夫而已,整个徐州就彻底的改天换地。再也没有任何势力胆敢阻拦在高阳的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尸首就是最好的威慑。
  高阳在徐州清理叛乱的时候,他麾下大将张辽则是带着大军去讨伐北海的孔融。
  和陶谦不同,作为门阀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孔融的抵抗尤为激烈。
  青州现在大部分的区域都在黄巾贼的控制之下,高阳还在积蓄实力,暂时没有对方黄巾贼的打算。张辽的主要目标就是孔融。
  威望极高的孔融得到了大量的帮助。周边的世家门阀几乎全都将力量集中在了北海城内。
  小小的北海城内守军过万,粮秣军资无数!而且这些人打的极为顽强。
  张辽带来的兵马大多是骑兵以及弩兵。真正能用于攻城作战的也就只有刚刚从陶谦那里划拉来的数千名丹阳兵而已。只是,时间上太短,这些丹阳兵暂时还没能形成战斗力,而且心思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
  这就导致张辽的进攻显得有些无力。
  北海城虽然小,但是却隐藏着大能。就连高阳麾下的猛将张辽都险些中招。
  那是一名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容姿俊朗的年轻军将。张辽在北海城下挑战的时候,整个北海城内寂静无声,无人有胆应战。一直到一名年轻小将出马才震撼了所有人。
  这名小将自称为奏曹史,只是一个微末小官,压根就无法和征东将军张辽相提并论。因此,自从跟随高阳之后就一路顺风顺水的张辽免不了有些自大。却险些被人被掀翻在地。
  斗将之时,两人激战十余回合不分胜负,成功的激起了张辽的战斗暧昧。当那员小将看似不敌,调转马头逃向北海城的时候。张辽也没有多想,顺势就追了上去。
  哪里想到,那员小将居然是一个弦不虚发的善射神箭手!
  猛然转身的一箭三矢差点就要了张辽的小命。如果不是高阳送给他的现代时空出品的甲胄做工质量极为精湛,硬生生的抵挡住了致命的一箭。那张辽估计就要不明不白的死在北海城下了。
  单挑落败之后,张辽军的士气有些低落。而北海城方面则是顿时就高涨起来。张辽也终于认真的记下了这员年轻小将的名字,太史慈!
  北海城的欢呼并没有持续几天。当高顺带着休整补充之后的陷阵营护卫着大批攻城器械来到北海城下之后,这场攻城战就没有了任何的悬念。
  太史慈再厉害,他还能一个人对抗数百名装备着现代时空的精工产品,士气与勇气全都是顶尖之选的陷阵营不成?
  数千名丹阳兵推着盾车、楼车、巢车、云梯等等大型攻城器械。在众多弓弩手的掩护之下扑向城墙。随后数百名精锐陷阵营沿着攻城器械登上城墙厮杀的时候,北海城也就再也没有了坚守下去的勇气。高阳军甚至就连投石车和火油都没用上。
  当陷阵营攻占了一处城墙之后,绝望的孔融很快就选择了投降。豪强们的家仆奴婢,加上一群没什么用处的郡兵是无法抵抗这些虎狼之师的。
  高阳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杀孔融。
  对于这种人,高阳早就已经有了规划。等到日后夺取印度和西方世界之后,像是孔融这种人就会被高阳送去那边做教化工作。消除西方人的血性,奴化他们。
  孔融投降之后,太史慈自然也只能是选择归顺。没办法,四面八方到处都是数不清的大军,他就是想跑都跑不掉。更何况他的母亲还在城里。
  得知这件事情之后,高阳对于收服太史慈很有信心。先是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太史慈为军将,然后派遣生化战士以御医的身份去为太史慈的母亲治病。
  在这个时代堪称绝症的病状对于先进的医疗水平来说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出意料的,在母亲的病被彻底治好,而且孔融也没有被斩首的情况下。太史慈顺利成为了张辽的麾下大将。
  北海,平定。
  
  第1012章
定天下(上)
  
  黄巾起义是一场规模与声势都极为庞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些头裹黄巾,为了活下去而奋起反抗的普通百姓们,在面对大汉朝廷残酷镇压的时候,几乎被全部杀绝!
  以百万计的黄巾虽然战败,但是依旧有着大量的实力残存下来。天底下吃不上饭,即将被饿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人全都是黄巾们的后备兵源。天下大乱的时候,都不需要人鼓动就会有着大批失去一切的人主动投奔黄巾们。
  青州,是此时大汉天下黄巾们聚集人数最多,势力最为强大的地方。这里的黄巾们粗略估计至少也有数十万之众。
  当然了,和华夏历史上所有的流民军队一样,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青壮实际上不多。这些人也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已。
  高阳暂时并没有攻打这些黄巾的打算。他派遣张辽攻占北海,主要是为了击溃拥有极强号召力量,一直都是反对高阳的一面旗帜的孔融。他的危害可要远远超过那数十万之众的黄巾们。
  高阳原本的打算是等到从各处而来的大军集结的差不多之后,才对黄巾下手的。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青州的大部分黄巾们居然主动派人来拜见高阳,表示愿意臣服!
  “文和,奉孝。”将手中信函扔在身前案几上,一脸疑惑的高阳看向恭敬应声的两人,好奇问道“你们看这事是真的吗?”
  郭嘉是在接到了荀彧的亲笔信之后才动身前来投效高阳的。
  郭嘉出身普通,他的家里可没有什么田地可以征收。此刻天下大势渐渐开始明朗,高阳的快速崛起已经完全无法阻挡。像是荀彧郭嘉这种聪明人自然能够看的出来。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高阳现在虽然还不是帝王,但是意义是一样的。不愿意一身的才华就此被埋没,郭嘉借着荀彧推荐的机会顺利成为高阳的幕僚之一。有才华的人总是需要展现舞台的。
  贾诩郭嘉闻言之后互相看了一眼。贾诩笑着拱了拱手,示意郭嘉先言。
  贾诩的处事之道就是如此。他现在已经不需要依靠争抢功劳在高阳的面前讨好。像是现在这种展现才华的机会,他一般都会让给同僚。为人低调,不愿意主动去出风头,这就是贾诩的处事之道。
  “主公。”刚刚二十岁出头的郭嘉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锋芒毕露说的就是他这种人。意气风发的郭嘉大声说道“某以为,此事必然为真!”
  郭嘉用绝对肯定语气说道“盘踞青州的黄巾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大部分都不过是一些老弱而已,他们的战力并不强。之所以能够占据这么多的地方,除了作战勇敢之外,就是因为这边地形复杂,不适合大军展开。”
  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这些黄巾之所以要起事,原本就是因为家中无田无地,生活无以为继。这才被那张角蛊惑,做下了叛逆之事。现在主公发起土地重新分配的政策,这些早就已经打够了仗的黄巾们希望能够得到主公的宽恕,下山过安稳日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嗯。”高阳抬手捏了捏下巴,微微点头。沉吟片刻之后,出声询问道“那要不要接受他们的投降?”
  “回主公。”这次还是郭嘉主动躬身行礼,应声说道“某以为,应当接受这些黄巾们的归顺。此刻黄巾之乱已经过去数年之久,普天之下也就只有这青州左近还有如此规模的黄巾们在活动。一旦收服了他们,那为祸大汉这么久的黄巾之乱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结束了。主公即将成为天下人,自然是要收拾这些反叛的。此外,各处零散的一些黄巾们,不过是一群无根的贼寇罢了。”
  高阳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还有汉中的张鲁,他也算是黄巾一脉,而且做的也不小。不过,不足为虑。你继续说。”
  “是。”郭嘉恭敬行礼,接着说道“其二就是主公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取青州左近。这样一来,我军就等于是从两边将整个河北给完全包围起来,战略优势极大。而且主公还能够得到数十万之众的人丁。”
  “嗯,不错。”高阳微微点头,站起身来,沉吟片刻之后,沉声说道“那就接受他们的投降。让张辽加都督衔,统领青州,徐州事务。黄巾的事情也都交给他去做。”
  高阳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接着说道“给张辽留下三万精兵镇守二州,其余兵马,随我去邺城!”
  当高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了整个中原腹心之地,轻而易举的就将兖、豫、青、徐等地收入囊中。同时接连迫降消灭了诸多割据军阀之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高阳走向天下人道路的脚步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了。
  高阳用一种让所有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方式,在这个交通条件异常恶劣的时代打出了一场又一场酣畅淋漓的闪电战。
  高阳完完全全都是一战就能奠定胜负的基础。这种作战模式让他的对手们完全无法适应。上溯到黄帝大战蚩尤时期也没见过这么打仗的!
  实际上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高阳使用随身携带着的储存空间为麾下军队提供各种物资补给。这一点才是最为逆天的所在。
  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实在是太差,运输工具也是极为原始。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有百万大军,在没有解决物资供应的情况下也无法远征。
  而使用民夫向着前线供应粮草。距离越远,路上消耗的越多。很多时候一车粮食运到前线之后只剩下了十分之一。这才是困扰大军作战的主要原因所在。
  对于那些打仗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诸侯们。步步推进,攻占城池,储备粮秣,建立前进基地才是正途。而像是高阳这样的闪电战打法,没有随身携带的存储空间的诸侯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实现。
  高阳的闪电战几乎击溃了所有人继续抵抗下去的信心。
  当他带着大军重新返回邺城之后,原本还在不断内斗的袁家三兄弟全都争先恐后的派出使节,向着高阳乞降。
  这几人虽然只是犬子,但是最基本的事务判断能力还是有的。原本袁绍的实力在邺城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那些在三兄弟争权夺利的时候内斗又消耗了很大一部分。
  此时此刻,高阳在邺城集结十余万精锐之师,青州那里还有一支偏师在虎视眈眈。而内部无论是武将团还是幕僚们全都损失殆尽。剩下的那些兵马军将们士气低落,几乎没有什么战意。在这种情况下,三兄弟压根就打不下去!
  “有意思。”高阳挠了挠头发,笑眯眯的说道“怎么一个两个的全都来投降了?之前不是叫的挺欢的吗?”
  “主公,这表明天底下还是识时务的人多一些。”贾诩笑眯眯的说道“恭贺主公,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要不了多久之后,主公就能平定天下了。”
  “恭贺主公!”军帐之中的郭嘉、黄忠、徐晃、曹操等人全都恭敬行礼,向着高阳道贺。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他们之前是怎么想,是怎么成为高阳麾下军将的。此时此刻,他们的命运都和高阳捆绑在了一起。高阳眼看着就要一统天下,那他们自然而然的也能跟在后面吃香喝辣。
  “嗯,不错。”高阳也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已经决定要用心经营这个时空,当做自己的后备基地。那高阳自然不会允许这里长时间的处于动乱状态。结束乱世,一统天下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奉孝。”微微思索片刻之后,高阳出声喊道“你与公明一同领兵前往南皮去接受投降。要是他们胆敢有什么异动,那就直接杀掉。如果一切顺利,那就给公孙瓒去一封信,问问他准备何去何从。”
  “领命!”郭嘉和徐晃同时应声领命。
  袁家三兄弟之所以主动投降高阳,实际上还与公孙瓒有点关系。
  在击灭了刘虞之后,公孙瓒没有想着休养生息,好好消化吃到肚子里的好处。反倒是不顾兵马疲惫,强行征伐因为邺城之战落败而陷入绝境之中的袁家势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7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