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733


耿弇朝耿纯作揖:“从叔以为,这天下未来形势,会如何?”
耿纯苦笑道:“我若知晓就好了。”
他想起在成昌见到的赤色洪流:“吾等皆身处局中,只知天上是烨烨震电,不宁不令;四处皆是洪流滚滚,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你见过溺水的人么?”
耿纯伸出手作握状:“在水中挣扎求活时,不管抓住什么,都会牢牢攒住。”
而人心不足,拽着小木板,眼睛却对扁舟大船艳羡不已。
乱世中的人,渴求的,都是更多的安全感。茂陵耿氏的根基幽州朔调,就是一叶小而坚固的扁舟,虽然地处偏僻,然民风彪悍,耿况麾下有骑从控弦数千,在乱世中能够自保,这让耿纯颇为羡慕。
虽然同处一族,但身为大宗的宋子耿氏更惨些,昔日富饶的济平已成为赤眉流寇的乐园,听说梁山赤眉董宪已攻城拔邑,逼近定陶,好好一艘船,千疮百孔就要沉没,他们只能另择出路。
父亲自身难保,耿纯只有两个选择:回老家与弟弟们汇合,经营宗族,他家乃郡中显姓,可得徒附私从两千余,足以自保,但格局难免小了点,也更加被动。
另一条路就是留在魏成,帮第五伦一起造艘大船!
“魏地往北四百余里便是宋子,可照应故乡的宗族,往南渡河,六百里可至定陶,万一大事不妙,还有接应父亲的可能。魏成,已是我最好的选择。”
这亦是他这两月积极协助第五伦治郡、练兵、驱寇的原因。第五伦官属将兵法度不与他人相同,亦有野心,倘若天下大乱,耿纯虽然不知道他最终能走多远,但起码也是一方诸侯,耿氏现在的追求是活下来,遂求自结纳。
然己所欲也,亦勿施于人,茂陵耿氏尚有选择的余地。见他思父心切,耿纯也不强留,只用了拖字诀,好让第五伦自己去想办法:“还望伯昭能多留数月,待到开春冰融,赤眉暂时不能渡河后,再走不迟!”
“这是自然。”耿弇笑道:“我绝非负义之人,不管对五楼贼还是赤眉贼,可要打几场漂亮仗,也算回报第五公厚遇了。”
二人正说话间,却有城头吏卒匆匆赶来禀报。
“两位耿君,西北方三十里外的卫家坞,燃起了烽烟!”
……
将新秦中的烽烟制度挪到内地来,却是第五伦的主意,虽然这儿没有成体系的烽燧群和长城,可却有星罗棋布的豪强坞堡啊。
随着匪患日趋加剧,河北的坞堡已经完成了从庭院到壁垒的转变,家家皆加固墙垣,修筑高耸的望楼。
坞堡譬如后世西方的城堡,一般而言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与同乡其他豪坞遥遥相望,就这样一一接力,缕缕信烟可以不间断地传递上百里。
第五伦的作战口号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由他出面,组织寿良豪右们联防。
自从阳平侯遇袭后,谁还敢拒绝?若遇小众抄粮贼兵,让豪强们互救,再让居中的耿弇和马援灵活驰援,耿纯则带着士气较低的更始败兵两千作为后援。
虽然被第五伦耳提面命,还在每个豪强坞堡都派遣了门下吏监督,但寿良著姓们为邻居救火的热情也不高,一般是都是耿弇先至,他们才磨磨蹭蹭的抵达,但亦赢了许多场小仗。
第五伦欲积小胜为大胜,但五楼贼倒是先忍不住了。
等耿弇将数百车骑赶到时,却见今日亦是数百人的抄粮,正将只能容百余人的卫家坞困得水泄不通,以简陋的木梯攀爬攻打。
看上去与往日并无不同,车骑冲杀过去便可破之。
手下跃跃欲试,耿弇却止住了他们,他对战场态势很敏感,有种说不出来的直觉,只让骑从散开搜索方圆十余里范围。
“尤其是北边那片林子,我见有乌鸟久久盘旋半响不落,恐怕有诈。”
过了两刻,陆续有骑从返回来禀报:“参军说了料不差,林中果有贼人大队人马埋伏。”
耿弇顿时拊掌而笑:“区区小计,五楼贼主力大概是乘着早上的大雾天气,绕了大圈子,避开坞堡及斥候视线至此,再乘夜潜入林中,冻了半宿,只怕是冷坏了罢?”
这就是五楼贼想出来的应对办法,集中兵力,伏击来援的坞堡和小队官兵,想法倒是不错,奈何耿弇虽然作战勇猛,却不是连侦查都不做的愣头青。
而天公也不作美,太阳升起后雾气消散,烽烟再度看得清清楚楚。
骑从斥候们靠得近,那批贼人见已经暴露,也不装了,索性开出林子来,足足一刻钟才乱糟糟出来完。耿弇粗略一数,起码有三五千人,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堂而皇之地进攻卫家坞,看来就算附近坞堡来驰援,也奈何不了他们,而县城的步卒抵达,还要半日时间。
“卫家坞撑得住么?”
看那摇摇欲坠的小坞堡,只怕顶不住贼寇们饿极了之后舍命的进攻。
跟随耿弇的众人打了许多天顺仗,都有些膨胀,见对方不过己方二十倍,且分散得很开,都想要炫技掠阵去。
车骑脚程虽快,但魏地的骑手比不得幽州突骑,再练十年都做不到陷阵的程度,加上旁边没有友军,不宜孤军深入。所以耿弇未如武安之战那般直接攻击,而是远远游弋,眼看卫家坞烽烟高升,耿弇却不着急,而是有了一个声东击西、将计就计的念头。
“既然既然五楼贼主力在此,那东边半日路程外的聊城岂不是空虚了?”
贼人以聊城为老巢,若能拔除,那他们在冬日的平原上就无处可依,只能被逐,而这一路往北,随处都可成为魏兵追击的战场!
耿弇感觉,自己已经握住了致胜的时机。
“速速遣人回去,告知第五公,五楼贼半数兵力开出,这正是攻取聊城的大好时机,可速速发兵,勿要迟疑!”
……
第203章
地皇四年
“所以汝等不是五楼贼,而是五幡贼?”
耿弇还是年轻了些,骤见四五千流寇跑到这边来围攻坞堡,以为是聊城五楼出动,惊喜之下,遂遣人告知第五伦速击聊城。
可等到日暮时分,贼兵迟迟未能攻下卫家坞,又见耿弇一直盘桓于侧,耿纯所率步卒也快到了,遂直接放弃攻打,开始向东撤退。
先前抓获的普通俘虏,说的不知是青州何处方言,一问三不知。直到耿弇亲自冒险突进,抓了个掉队的小头领来询问,才暗道不妙。
难怪这群围攻卫氏坞的流寇有点傻!据头目供认,他们居然不是来自聊城的五楼贼,而是得了张文邀约,从北方南下的五幡贼,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确实分属两位首领。
“张文说这小坞堡藏了许多粮食,让我部来攻,他稍后便到。”
上当的可不止是五幡贼,耿弇都着了道,最初以为是那张文也玩声东击西,欲诱官军去聊城设伏。
岂料给第五伦送信的斥候回来禀报,说驻扎在东边的马援,早就发现聊城五楼贼乘着大雾天气撤离,不必耿弇的提醒,马援已经将兵推进到聊城,如今都把旗帜插到城头了!
“好贼子!宁肯便宜马文渊,也不将聊城留着给我。”
耿弇算是明白缘由了,只怕是那张文见聊城粮食已尽,而第五伦又坚壁清野让他们抢不到食,贼众日益饥饿难熬,会战又没信心,就果断骗了五幡贼来吸引耿弇及耿纯这西路军的注意力,张文则带着五楼贼匆匆离开聊城遁走。
虽然张文是被第五伦战略逼走的,但如此一来,他耿弇岂不是被人耍了一遭?
耿弇颇为恼火,但亦记着大局为重,也顾不上溜远的五楼贼了,只盯着眼前被张文蒙骗,还在傻乎乎往聊城撤退的五幡贼猛咬。路上五幡贼数次欲反扑,反耿弇从容拉开距离,玩弄于股掌之中,损失惨重。
行至聊城附近,不见五楼贼来援,却见城头插着马援的旗号,五幡贼顿时大惊。马援已去追击五楼贼了,第五伦带着后军抵达,正好与耿弇及稍后赶到的耿纯三方合战,于聊城附近几乎全歼了这股五幡贼。
人数虽然差不多,但以强击弱,以有序击无序,战斗过程乏善可陈,确实起到了让更始残兵练胆,给第五伦练手的作用。因为听说此役论功,可以在寿良分到田地,流民兵亦十分尽力。
最后贼众小渠帅战死,其余人见敌不过,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共余三千多人。
“大尹,我有过错,请免了我的参军之职。”
战役结束,满地遗尸累累,耿弇红着脸过来告罪,虽然没有酿成大错,但他今日亦误判了敌情,虽说若能被第五伦免官,正好能告辞回家,可说好要打一场大胜,却以这样的失误告终,小耿又有些不甘心。
第五伦却道:“没料到贼人诡计的,又何止是伯昭呢?我的过错更大啊。”
他们猜到张文可能会跑,做了准备,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跑法。这毫不犹豫卖友军的架势,居然较第五伦毫不逊色,不愧是名号里带着一个五字的。
耿纯则指着蹲在地上挤着取暖,双手抱头的俘虏们道:“彼辈该如何处置?”
他旋即做了一个杀的姿势:“寿良经此一难,连本地难民都嗷嗷待哺,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养他们?”
第五伦也难啊,寿良残破,得靠魏郡输血,而魏成的粮食、资源也十分吃紧。就算将这群人带到武安矿上发挥余热,半路也没什么吃食供应,寒冬腊月的,只怕要死一半,那他和拉壮丁的新军官僚有何区别。
最终第五伦决定,先进聊城看看情况再做打算。
腊月初一,也是新历地皇四年(公元23年)的第一天,第五伦在士卒夹道、本地士女的欢迎中,乘车进入这座战国时便落成的古城。
给他引路的,是那位逃出聊城去投奔,被征辟为门下循行的鲁达鲁仲康,他重新穿上了儒服,昨夜他当真仗剑,乘乱杀了一个落单的贼人。
鲁仲康指着这城内满目疮痍,痛心疾首:“上万人的大城,青冀之间的重镇,如今遭流寇之患,竟成鬼蜮。”
城里的人早在流寇进入时就逃得差不多了,熬过这两三个月的也瘦巴巴的,全无昔日大城之民的富庶自信。听鲁仲康说待民宽善的第五公来了,因为年纪大没被贼人所杀的三老来拜见,那叫一个泪涌如注。
诉说起这些日子的遭遇,就一个字,苦啊。
“老朽所在的里,原本有上百户人家,如今只剩下十几户,剩下的要么被杀,要么逃走。贼寇住进空出的宅子,欺男霸女,又胁迫里民为其为奴为婢,我的小妾都被彼辈……”
聊城三老愤恨不已,但第五伦怎么又听人说,这老头儿当初为了保全家眷,很主动地替张文办事,吆喝各里给流寇老爷们提供粮食,没少为其出谋划策,小妾也是主动献出去的呢?
但其他事大体不差,五楼贼在做过流贼的甄军吏口中,已经是纪律”比较好“的武装了,但亦将聊城祸害得不轻,粗略统计后,户口减半,商业、手工业几乎毁于一旦。
本地硕鼠是被除掉了,但百姓头上,却多了更多毫无规矩可讲的贼大人,粮食是不用纳给官府了,可流寇拿的更多,甚至连你本人也要裹挟走。一时间,聊城不少人,竟都开始怀念起大新官府还在的时光。
宁为太平犬,勿做乱世人啊!
损失是难以估量的,逃走的人口会慢慢归来,但焚掠产生的饥荒流毒深远,聊城想恢复战乱前的繁荣,恐怕得一两代人才行。
看过聊城惨相后,第五伦对流寇那点同情心也没了,虽不打算搞大屠杀,但亦不愿在这个冬天对他们的生命负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