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28

  尸体扔进山,意思就是说不许家里人收尸。这在重视入土为安的古代可以说几乎是最严厉的惩罚了,就算是凌迟,虽然行刑的时候很可怕,行刑之后还要曝晒三天,可是三天之后,还是会允许家人收尸安葬的。
  连下葬的机会都不给,这在古人看来简直比最可怕的刑罚还恐怖。
  这代表着他们无法立碑做坟,无法进入宗祠享受后世子孙的香火祭祀,甚至连名字,都会消失在所有的记载中,成为彻彻底底的孤魂野鬼。
  听到李承乾对自己的处置,苗方顿时愣住了,直到有卫士上来拖他才反应过来,连忙伸手抠住砖缝,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喊道:“殿下开恩哪,殿下开恩哪……”
  李承乾没有说话,那两个卫士看到苗方这死乞白赖的样子,心中火起,手上也加了几分力气。
  苗方的手指在地上拖出了几道血迹,看的众人一阵心惊。
  苗方一边喊一边挣扎,眼看着就要拖出门了,也不见李承乾有反应。
  众人都已经开始为苗方默哀了,就听见苗方喊道:“殿下,微臣还知道有人和王家勾结,微臣愿意检举,求殿下开恩,求殿下开恩。”
  听到这话,李承乾心里一松,其他人心中却是一紧。
  众人还巴望着李承乾不理会苗方,却听李承乾说道:“把他带回来。”
  两名卫士把苗方拎了进来,此时的苗方披头散发的,衣服也在挣扎的时候破了好几块,看上去无比的凄凉。
  为了自己能有个全尸,苗方也顾不得所谓的同僚之谊了,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内幕都和李承乾兜了底。
  从苗方的嘴里吐出一个人名,就有一个人跪在地上,那些还坐着的官员一个个颤颤巍巍的,谁也不知道从他嘴里蹦出来的下一个会是谁的名字。
  看着苗方的嘴开开合合的,众人都恨不得拿针线把它缝上。
  随着苗方爆出的人名越来越多,跪着的人也越来越多,本来还在一边看好戏的王盛突然觉得情况好像有些不对。
  还没等他细想,苗方已经说完了,在他身边,大大小小的江南官吏几乎跪了一地。
  至于高坐上首的李承乾,好像对这种情况并不在意,他的目光没有看向跪着的那些官员,反而是看向了一边几乎被众人遗忘的王盛,嘴角挂起了一丝弧度。
  看到李承乾的笑容,王盛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野外被猛兽盯上的路人,脊背有些发凉……
  ……
  庄严肃穆的金陵刺史府大堂变成了菜市场,大大小小的官吏都在忙着推诿扯皮。
  对于这些人,李承乾一点搭理的想法都没有,他的目光始终一瞬不瞬地看着王盛。
  王盛额角滑落一滴冷汗,李承乾的这一手的确很出乎他的预料。
  他手里握着那些官员贪污的证据,本来是打算用作自己的保命符,让那些想要落井下石的人有所顾忌,没想到反而被李承乾利用,成了他整顿官场的助力。
  本来他还兴致勃勃的看着李承乾惩治这些贪官污吏,看着朝廷窝里斗。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人被苗方检举出来,王盛的心里也有些困惑:这么多官员被揭发,太子殿下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心的样子?
  难道他不知道如果这些官员最后都被定罪,江南的官场几乎都能为之一空吗?
  没等王盛想明白,李承乾那边就已经开口了:“嗯,苗卿知错能改,本宫心中甚是欣慰。既然苗卿有所悔改,孤便饶了你这一次,改为流放岭南,你可有意见?”
  岭南虽然在南北朝时期经过了初步的开发,可是依旧十分落后,别说在唐朝,就是到了宋代,流放岭南的官员和罪犯也大多都客死异乡,不过和五马分尸,尸骨弃之荒野相比,这个处罚已经轻了很多了,苗方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眼看着苗方就要死无全尸了,转眼间就变成了流放岭南,这一下众人的心思就活泛了,都争先恐后的告发起别人。
  因为要审理王盛,李承乾几乎把江南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都召到了金陵。
  这个时候,不管要检举谁,当场就能验证。这样一来,本来就闹闹哄哄的场面,一下子更混乱了。
第133章
:投降
  和堂上的热闹相比,王盛的心就好像坠入了冰窖。
  这些人相互之间揭发,其中很多事都和王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只要是把这些人的罪定下来,那么作为「同案犯」的王家,还能落下好?
  【好手段啊。】
  从两人交手以来,王盛这还是第一次对李承乾的手段生出赞赏之情。
  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处置王家,王盛处心积虑的要在气势上压倒李承乾,就是为了让李承乾在审理他的时候束手束脚,王家就能找到机会度过这一劫。
  如果不能在法律上定王家的罪,就算最后李承乾恼羞成怒,带兵平了王家,百姓那里也不会接受,朝廷就要面对失去民心的危险。
  王盛相信,朝廷肯定不愿意走到那一步,皇帝陛下也肯定不会允许太子那么做。
  假如李承乾真的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靠着王家在江南百姓中的名望,王家也不难传承下去。
  王盛千算万算,却万万没有想到李承乾根本就不和自己正面交锋,反而开始处理起了江南大小官员贪赃枉法的事情。
  为了一个王家,李承乾竟然不惜让整个江南官场给他陪葬!
  在场这些人同在江南为官,相互之间了解颇深,就算想否认也没那个机会。
  只要这些人的罪定了下来,王家不攻自破。
  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到了那个时候,王盛就算浑身都是嘴,也说不清了。
  看着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李承乾又多找了几个书吏来记录这些官员的举证和供词。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审讯的成果也越来越多。
  李承乾悠然自得的喝着茶,形势已经很明朗,王家的覆灭就在眼前,现在该着急的可不是自己了。
  堂下的王盛看着众人一件件的把自己的丑事抖出来,心中的怒火越来越盛:“够了!”
  王家在江南积威已久,王盛这么一嗓子还真有些效果,争吵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往王盛那边看过去。
  李承乾把茶碗放下,饶有兴趣地看着王盛,他也很好奇王盛这个时候还能说些什么。
  一直跪在地上的王盛在身边管家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规规矩矩的行了一个儒礼,说道:“草民有要事向殿下禀报,烦请殿下屏退左右。”
  听到王盛的要求,众人顿时就炸开了锅,说什么都有。
  对于这些人的话,王盛就好像没听见一样,维持着行礼的姿势,不发一言。
  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吩咐道:“你们都先下去吧。”
  众人愕然的看着李承乾,刚逃过一命的苗方一脸诚恳说道:“殿下,此举恐怕有些不妥吧,要是王家心怀不轨,危及殿下的安全,微臣等人就是万死也难恕其罪啊。”
  他哪里是担心李承乾的安危,不过是害怕王盛说出什么不利于他的话而他不知道罢了。
  李承乾摇摇头:“无妨。”
  既然太子都说没事了,这些人也不敢违背,一个个不情愿的在卫士的看管下一步一回头的走了出去。
  等到人走的差不多了,王盛让自己那些家人退了出去,接着看向坐在椅子上不动的李恪,说了一句:“请蜀王殿下和杨公公也一起出去吧。”
  李恪没想到就连自己也要出去,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上座的李承乾一眼,在李承乾点头之后,站起身来往外走。
  杨林倒是有些担心李承乾:“殿下……”
  还没等他开口,李承乾就直接说道:“无妨,一个老匹夫,孤还不放在眼里。”
  李恪和杨林走了出去,李承乾转过头看着王盛,说道:“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吧。”
  王盛直起腰来,平静地看着李承乾,说道:“殿下此次下江南,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些和朝廷作对的世家来的吧?”
  “哦?那你觉得孤是为何而来?”李承乾好奇的问了一句。
  王盛摇了摇头,说道:“这一点我也不知道,只是隐约间有这种感觉。如果仅仅为了我们这几个世家,殿下最近的动作,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特别是今天,殿下为了处置我王家,竟然不惜以整个江南官场陪葬,实在太看得起王某了。”
  王盛看了李承乾一眼,继续说道:“又或者说,我王家和江南官场,都只是殿下手里的棋子,惩治江南官场,是为了扳倒我王家,对付我王家,是殿下澄清江南吏治的一步棋。
  这两件事,哪一件在旁人眼里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可是在我看来,殿下似乎另有所图。”
  李承乾眉毛一挑,有些意外地看着王盛,赞许道:“王公果然厉害,孤自认已经藏得够好了,却没瞒过你的眼睛。”
  王盛谦虚道:“殿下谬赞了,不知殿下到底打算做什么,可否对老朽这个将死之人明言?”
  李承乾矜持地笑了笑,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王盛先是一愣,接着很快明白过来,感叹道:“殿下真是好算计,老朽佩服。只是你既然为此而来,又为何要将这江南之地搅动成这副模样,老朽以为,殿下应该也知道,这并非最好的选择。”
  李承乾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自从东汉以来,世家崛起,对朝廷多有掣肘。孤可不想以后自己登上皇位的时候,还要成天想着怎么对付你们这些国之蠹虫。
  孤就是要用你王家的血,给天下的世家提个醒,千万别和朝廷作对,要不然没你们好果子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