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28

  “这个倒是问出来了。据他们交代,他们都是些身背命案的江湖游侠,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接受了这个神秘组织的邀请,成为死士。”
  “这个组织大概有六七百人,结构很严密。这些人平常没事的时候只能待在「总坛」里,每次执行任务都被被要求吃下迷魂药,然后等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外面。
  等到任务完成,再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服下早已准备好的迷魂药,被人抬回总坛。”
  “根据他们的交代,出发的地点大都集中在紫金山一带,因此据臣推测,这些人的嘴里所说的「总坛」,一定隐藏在紫金山中的某个地方。”
  “紫金山……”李承乾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紫金山好像离金陵城不远吧?”
  “殿下圣明,紫金山便是金陵周边最有名的一座大山。”
  “这么说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金陵城中某个世家暗地里培植的势力喽。”
  “确实如此。”
  “能培养这么庞大而严密的组织,这个幕后黑手的势力必然不小,那么以张大人看来,金陵城中有这种实力的有多少?”
  张孙都不用考虑就有了答案:“左右不过是王谢那几家。”
  “谢家如今已经投到了孤的手下。这样一来,这些人后面站着的,必然就是王家无疑了。”
  “殿下圣明。”张孙拍了个不大不小的马屁。
  其实哪里是李承乾「圣明」,只要有点脑子的,在知道这些人的来历之后,八成都能猜到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不过既然为人臣子,有时候还是「笨」一点比较好,如果什么事都让你做了,那还要上位者有什么用?
  混迹官场这么多年,张大人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这么点小聪明还是有的。
  对于张孙的马屁,李承乾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的思绪早已经飞回了金陵城:“没想到啊没想到,王盛这个老匹夫居然有这份胆识,敢私自蓄养武士。本来我还想着逼你们造反,我才好有机会动手,可是现在貌似用不上了。”
  李承乾的想法很简单,他就不信这么庞大我的一个组织,王盛就真的敢一个心腹也不往里派。
  只要自己带人捣毁了他们嘴里说的「总坛」,拿到王盛安排的人,不怕找不到王家的把柄。
  ……
  自从大唐立国以来,特别是李二陛下登基之后,明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私蓄家将,一旦被朝廷认定有私蓄家将的行为,罪同谋逆!
  就是那些带兵的国公爷,家里的护卫也不敢多过三百,这还是李二陛下格外开恩的结果。
  以往的几个朝代为什么世家实力那么强,就因为这些人手里不仅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家里还养着不少的私兵。
  当年李家从太原起兵的时候,同为太原门阀的太原王家就支援了五千的人马,这几乎都赶上李家自有人马的六分之一了。
  要知道当时的李渊可是隋炀帝亲封的太原留守,手里掌握着太原附近的官军,王家一家之力就能赶上整个太原六分之一,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遍观天下,像王家那样,甚至比王家强盛的世家还有数十个,这如何能让李渊的皇位坐的安心,所以才有了后来禁止私蓄兵马的政令。
  大唐为什么敢对这些世家下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世家手里没了兵马,面对朝廷的连番逼迫,只能逆来顺受。
  纵然有人想狗起跳墙,面对朝廷的严防死守,也是有心无力。
  大唐初年,直到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的户籍制度是很严格的,就连出个远门,都要到官府去报备。
  那些世家若是打算招兵买马,还没等他们形成规模,朝廷的大军就已经到了。
  人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囤」,没想到王家居然能想出这么一招,专门找那些犯了案的,衙门里也没有他们户籍的游侠儿组成这么一只私兵。
  只要找到了王家的罪证,李承乾就能以平乱的借口率兵踏平王家。
  王家灭了,江南世家群龙无首,到那时候,还不是任由李承乾拿捏。
  说干就干,李承乾也不啰嗦,直接下令:“传旨扬州都督府,马上准备五千人马,随时听候孤的调遣。”
  “遵旨。”
  张孙领命出去了,李承乾这边也没闲着,连忙吩咐赵元茂一干人等收拾行囊,准备回金陵。
  李承乾只要了五千人马,不是他不想多带点,实在是大唐的军制坑爹。
  前文说过了,大唐的军队分为卫府两级,卫军就是李元吉带去打突厥那些,其中大部分都是常备军,少部分由各地的府兵充任。
  至于府兵,其制度和劳役差不多,就是到了时候就去报到,当两个月的兵,任务就是些驻守城池,防备战争,性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地方部队。
  等到服役期结束了就回到家乡,像普通的农夫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些人平时分散在各地,由各地折冲府管理,只有战时或者每年训练时才会集结。
  虽然李承乾早已下达了让府兵待命的钧旨,可是为了凑齐五千人马,都督府上上下下使出吃奶的劲,依然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吩咐都督府继续召集兵马,李承乾带着已经到手的五千人马连夜赶回了金陵。
第124章
:愤怒
  刺杀李承乾的行动失败,暗棋已经暴露,谁也说不好王家会不会来个毁尸灭迹,斩草除根的把戏。
  好不容易逮到这么好的机会,李承乾可不想轻易的放弃,这才坚持连夜赶回金陵。
  大军的行进速度当然不可能和单人匹马相比,五千人马紧赶慢赶到了紫金山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午后了。
  看着一天多没有合眼,穿着全套甲胄奔波了数百里的兵士,李承乾心里也有些不忍,虽然有心想让他们休息一下,可是眼下的情况实在是不允许。
  李承乾狠了狠心,说道:“将士们,孤知道你们很累。可是贼人就在这紫金山中,对方已经收到了消息,如果我们去晚了,这群祸害江南的乱臣贼子就要逍遥法外了。作为大唐的战士,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
  “殿下,我们不累,速速发兵吧!”
  “殿下,可不能让这些恶人跑了!”
  众军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李承乾点点头,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众军听令,贼人藏匿于紫金山中,具体位置不明,诸军以队正为统属,分散搜索,不得有误。”李承乾铿然下令。
  “得令!”众军应了一声,在队正的率领下分散开来,沿着山路搜索了过去。
  以校尉为首,那就是一百五十人一路,五千人马,总共不过分了不过三十多路,对于绵延近百里的紫金山来说,人手还是有些不足。
  李承乾在后世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一起来紫金山玩过,不过唐朝的紫金山和现代的肯定过没办法相提并论。
  因为金陵还没发展起来的缘故,紫金山如今也是荒无人烟,很多地方都没有路。
  这样一来,搜索的速度就更慢了。不过好在王家这个秘密据点的人数也不少,虽然隐藏的很深,但是仔细观察还是很容易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等到太阳西斜的时候,终于有人传回了讯息,李承乾连忙带人赶到现场。
  当看到那座隐藏在山里的总坛的时候,李承乾忍不住骂了一句娘。
  这所谓的总坛修建在一片隐秘的河谷中,所有的屋子外壁都爬满了各种藤类,离的远了真不一定发现的了。
  跟着领路的士兵到了河谷中心的一座大厅,略显低矮的屋子里摆着数条长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和燃烧殆尽的烛台。
  桌子两边坐着不少人,只是这些人此时都趴伏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的,显然已死去多时了。
  李承乾走到大厅最里面,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趴在桌子上,右手的食指血迹殷然,桌上还有几行鲜血写就的字——
  「太子殿下终究还是来迟了一步,不知对本王这个礼物还满意否?隋零阳王杨业(此人为杜撰)」。
  也不知是因为功亏一篑,还是因为被一个死人调侃,李承乾的眼角跳了几下,强压着怒火说道:“将此人乱刀分尸,丢到山中喂狼。留下一些人手找找还有没有线索,其余人等,随孤回金陵。”
  既然对方还有心情调侃自己,恐怕证据早就被处理干净了,李承乾让人找,也不过是尽人事而已。
  将厅中的尸体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安排人手继续搜索,李承乾带着剩下的人回到了金陵。
  太子殿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金陵城的风雨要来了。
  ……
  金陵城因为太子殿下的再一次到来而沸腾了。
  虽然很多人不明白太子殿下分明好好的待在馆驿里,这里怎么又蹦出来个太子殿下,不过这丝毫不影响那些喜欢看热闹的百姓争先恐后的跑来瞻仰太子殿下的尊容。
  日头西斜,很多人都准备回家休息了,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殿下驾临金陵的消息传到了刺史衙门。
  在去馆驿求证了一番之后,由江南道节度使岳功泽传令,一直到现在都留在金陵城内的江淮两道的大小官员和各个世家的族长全部都到金陵城西门待命,等着迎接太子殿下。
  和那些平头百姓不同,这些人可都是见过馆驿里面那个所谓的「李承乾」的,这回又蹦出一个太子,很多人心里都有些嘀咕。
  他们不会怀疑这个新出现的太子的真实性,他们考虑的是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太子乔装改扮,微服私访,到底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
  至于那几个从王家收到了风声的世家,早就知道了李承乾的下落,对于李承乾的出现,丝毫不觉得意外,相比于其他世家,他们考虑的就更深了一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