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8

  他完全不相信自己儿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眼光和心计,未来的太宗皇帝这个时候已经认定,自己儿子背后绝对有一只黑手。
  “那你是怎么猜出为父想要在玄武门动手的?”李世民神情凝重的问道。
  看到老爹的表情,李承乾心里一惊,吓得他差点就把自己是穿越来的这件事和盘托出。
  好在话还没出口,他就已经反应了过来,硬着头皮继续编故事:“孩儿刚才说了,孩儿知道尉迟将军已经投了父王,可是伯父他们却不知道。”
  “虽然他们未必能猜出父王的用意,可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是会趁着宵禁刚开的时间进宫请旨,夺了父王的兵权。”
  “为防止父王半路设伏,他们宁可绕路,也肯定会选择禁军驻地的玄武门。更何况即使他们不走玄武门,想必父王也有办法逼他们走吧?”
  听李承乾说话的功夫,李世民心中的猜忌被他自己强压了下来,虽然没有放弃对李承乾的猜疑,不过已经不指望靠着强硬的手段威逼了,他打算私下里查查,到底是哪个不开眼的王八蛋,把算盘都打到皇家头上来了。
  尤其是当听到李承乾夸赞自己的布置,颇为自得的捋了捋唇边的胡须:“不错,为父在其他城门安插了亲信,假造声势让他们以为本王在那里有埋伏,逼他们走玄武门。
  不过你为什么要救他?难道你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吗?若为父一意孤行,或者侯君集的箭在快上一分,你就见不到你的母妃了。”
  李承乾歉意地看了一眼长孙王妃,愧疚地说道:“孩儿自知此举对不起娘亲,可是孩儿不忍看到父王和伯父兄弟相残。孩儿尝读古书,闻曹植七步成诗,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
  后面的话李承乾没有再说,他相信李世民肯定能理解。
  李世民叹了口气:“是啊,兄弟相争,曹魏霸业乱自此始,最终被司马氏夺了天下……”
  一直在一旁听着的长孙王妃这时候恰到好处的劝道:“行了二哥,承乾还小,做事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二哥就别太责怪他了。昨晚一夜没睡,早上又被二哥捉来罚跪,想必早就又累又饿了,先让他下去反省,回头再教训不迟。”
  “哼,我哪是怪他做事不周到,只是怕他小小年纪,不分善恶,被人利用罢了。”
  李世民向长孙王妃解释了一句,对李承乾说道:“既然你母妃为你求情,便先饶了你,你先回去休息吧。”
  李承乾拜过父母,由内侍搀着回了寝宫。
  看着李承乾一瘸一拐的背影,李世民不无感慨的对身边的长孙王妃说道:“观音婢,你给本王生了个好儿子啊。”
  长孙王妃笑道:“承乾也是殿下的儿子啊。”
  “哈哈哈……”李世民高兴的笑了起来,惊起了树上的几只小鸟。
  ……
  之后的几天都没什么事。
  罗飞虽然被李世民叫去好好敲打了一番,不过最终还是留在了宫中,做了李承乾的亲卫。
  至于李世民进位储君的事,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六月癸丑(初十);
  皇太子李建成上书言身患恶疾,请辞皇太子之位,帝不允。遣太医为太子诊治。
  六月己酉(十六);
  太子李建成再次上书,言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不慎,自己难以再以病体支撑,请求陛下另立贤良。帝不受……
  六月丁巳(二十四);
  太子李建成上书,说自己病体支离,秦王李世民文韬武略,俱为上选,可入主东宫,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再次请辞皇太子之位。
  帝允,降太子李建成为贤王,邑十万户,立皇次子李世民为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
  经历了传统的三请三让程序之后,李世民终于达成了多年来的夙愿,成为了大唐的太子,住进了东宫,李建成一家则搬进了西宫李世民一家以前住过的地方,听说太极宫外在修一座新的宫殿,是给他准备的王府。
  李建成自从玄武门那夜之后就一直没露面,说是患了恶疾,不便见人。
  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站在承庆殿门口,看着西宫的方向矗立半晌,不知在想些什么。
  ……
  自从入主东宫之后,李世民的工作越发忙了,据说是因为皇上突然生了病,百官的奏折现在都是直接送到东宫来,由李世民处理。
  李世民每天就是批阅奏折,召见大臣,忙的不亦乐乎,对于他来说,权力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兴奋剂。
  看着东宫来来往往的人群,李承乾知道,李渊的皇帝已经做到头了。
  听说当晚李建成和李世民入宫的时候,李渊还趴在新纳的美人肚皮上。
  估计也是对这个糊涂的皇帝老爹失望至极,李建成默许了李世民这种夺权的行为。
  李世民也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为了防止自己那个满肚子坏水的老爹又想出什么办法折腾自己,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终于,八月甲午(初一);
  宫里传出诏旨,皇帝自觉年迈,精力不济,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
  这道圣旨到底是老皇帝的意思还是新皇帝的意思,已经没人关心了。才两个月的时间,李渊已经在帝国的权力中心没了身影。
  八月癸丑(二十);
  李世民继位于东宫显徳殿,大赦天下。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李世民的登基典礼也十分简单,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李二陛下的壮志雄心,看着御阶下跪着的文武百官,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大唐成为万邦来朝的天朝上国!
  十月癸亥(三十);
  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正式成为这个国家的储君。
  东宫,显徳殿;
  册封典礼之后,李世民遣散众人,只留下了李承乾。
  李世民高坐上首,看着阶下的李承乾,沉声问道:“承乾,你可知道太子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儿臣知道。”
  李世民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说,点了点头:“朕知道你很聪明,甚至超乎朕想象的聪明。可是作为太子,不是聪明就够了,你要学的还有很多。
  朕给你找了几位老师,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几位老师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李承乾恭敬拜倒:“儿臣遵旨。”
第012章
:太子的生活
  自从当了太子,李承乾的好日子就到头了,除了原本就是他中山王傅的陆德明和孔颖达等几大学士,李二陛下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一班人也扔给了李承乾。
  几个老家伙每天倒着班的在李承乾耳边念叨,还动不动就上书给李二陛下告状,搞得李承乾隔几天就会被李二陛下叫去训一顿,心里郁闷的不行。
  为了不再被李二陛下叫去训话,李承乾只好静下心来应付繁重的课业了。
  每天上午学习琴棋书画、先贤经典,下午学习弓马骑射、排兵布阵,只要有一点懈怠,就会有人告到李二陛下那里去。
  于是,李承乾幻想中的悠闲生活很不幸的破灭了。
  在忙成狗一样的日子里,时间很快就到了新年,大唐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
  朝臣们上书请求陛下更改年号,都被李二陛下以太上皇在世为由拒绝。
  几次三番之后,百官直接在太极宫外跪请,李二陛下很「无奈」的接受众臣的建议,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正月甲巳(初六)。
  (注1:中国古代大多数用的都是干支纪日法,今人读起来实在有些难受,后文若是再提及日期,除非是借用的某些史书上的文字,否则一律改用现代初x的说法。)
  年假还没过完,突厥犯边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李承乾正陪着长孙皇后招待进宫问安的长孙家母子,李二陛下身边的内侍总管黄易找了过来:“殿下,陛下召见。”
  李承乾向长孙皇后告罪一声,跟着黄易前往显徳殿,路上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突厥人再次犯边,十万大军沿灵州,原州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如今兵锋已直逼泾州。
  长孙皇后的宜春宫离显徳殿并不算远,片刻之间就到了。
  李承乾拜见过了李二陛下,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静静地听着众人讨论。
  自从册封了太子,李世民便有意识的开始让李承乾接触政务,每次有事商议的时候就让李承乾在一边听着,偶尔也会考校一番,问问他的意见。
  等到李承乾坐下,刚才正在说话的李靖继续说道:“陛下,往年突厥袭扰我大唐,多在秋天,彼时牲畜膘肥体壮,正是突厥战力最强的时候,可是今年却一反常态,选择在新年之际进军。”
  “料想去年朝廷曾收到河东河北诸道各州呈送上来的奏疏,北地大雪,压毁房屋,堵塞交通,百姓死伤上千。突厥在我大唐的北边,情况只怕更加严峻。”
  “突厥这个时候来犯,肯定是大雪之中,牛羊损失惨重,企图掠夺大唐,弥补损失。”
  “据此,臣以为此番突厥必然不想与我大唐纠缠,可令各州府坚壁清野,再遣一良将抵挡突厥,另派一军断其归路,突厥自退。”
  李世民皱了皱眉:“难道不能灭了他们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