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28

  “噗!”
  李承乾正喝到一半,听到李恪报出来的数字,一口茶全都喷了出来,呛得连连咳嗽,苏薇连忙给他顺气。
  擦了擦嘴边的水渍,李承乾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多少?”
  他还以为自己刚才听错了。
  “嘿嘿,五十金,大哥是不是要给小弟把这钱出了?”李恪有点幸灾乐祸。
  五十金是个什么概念,长安城里的房子,靠近皇城的,除了修仁坊那些是官家的,没有价格之外,其他的那些也就不到百金的样子,至于像安乐坊这种长安城边上的房子,一套不过十几二十金。
  五十金,在长安城中心都快能买套房子了,如果在长安周边,这五十金能买上一套两进两出,还带一个小花园的别苑了。
  再举个例子,长安城周围这些庄户,一年的纯收入也就三四千钱左右,按照如今金子与制钱之间的兑换比率,一金能换一万左右的制钱,这些庄户要干好几辈子才能攒下五十金。
  “这摆明了就是黑钱的,你不会不给啊。”李承乾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我也想不给啊,可是他们说我要不给钱,他们就去长安令报官。你说我要是被带进了长安令衙门,家里的脸面还要不要了?”李恪满脸的委屈。
  李承乾窒了一下,转过头看着李治:“到底是什么花?怎么这么贵?”
  李治郑重的从怀里拿出一束花,倒不是孤零零的一朵,而是整个一株都被李治给薅下来了,根茎上还带着不少的泥土。
  看到花的样子,李承乾终于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贵了。
  李治拿出来的是一株牡丹,不过不是一般的牡丹,这株牡丹上总共开了三朵,每一朵都是不同的颜色,而且还不是那种相近的颜色,三朵花一朵花色鲜红带有一圈金边,一朵花色深蓝花蕊却是白的,剩下那一朵色呈淡紫。
  三朵花各具风采,摇曳生姿。
  看到这花的样子,李承乾就知道肯定便宜不了。
  前世李承乾也从网上看到过有人培育出这种好几个颜色的牡丹,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一株的价格,让那个时候的李承乾感叹自己还不如一朵屁用没有的花值钱。
  “嗯,这花倒是不俗。”李承乾点点头。
  “大哥你知道这种花怎么弄的?”看李承乾的样子,李治觉得自己这个大哥好像并不觉得这一花三色有多神奇的样子。
  “略微知道一点。”
  “怎么弄的?”李治一脸的好奇,如果不是为了弄清楚这花怎么会这个样子,他也不会摘了。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李承乾这个时候还卖了个关子,看着李治要发飙的样子,李承乾才继续说道,“你手里这其实根本不是一株牡丹,而是三株。”
  李治连忙把花凑到眼前看起来,李承乾当然知道他在找什么:“别找了,这不是拿鱼胶粘起来的。”
  “那是怎么弄的?”李恪也有点好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种名为「嫁接」的方法,就是把一株花上的枝条剪下来,接到另一株上面,等到长好了,便有了两种花的风姿。”
  “这牡丹估计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将三株牡丹嫁接为一株。不过这种手法的风险很高,极容易失败,何况是用在牡丹这种娇贵的花种上面,为了培植出这么一株,浪费掉的牡丹也不知道有多少,这么算下来五十金倒不算贵了。”
  李承乾话音刚落,就有个声音叫好:“好,这位仁兄果然有见识,林某这株牡丹放在这里这么久,只有兄台一个人看出了根底。今日得遇知音,当浮一大白。”
  李承乾等人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穿着华贵的公子站在一群仆役的前面,正鼓掌赞叹。
  “大哥,问小弟要钱的就是他,这块地方也是他布置的。”李恪在李承乾耳边说了一句。
  看到李承乾等人看过来,那自称姓林的年轻人向李承乾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姓林,名木,字培森,洛阳人士,见过兄台。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李承乾站起身来,回了一礼:“林兄无须多礼,小可唐庶,草字书仪。”
  “不知唐兄从何处得知这「嫁接」之法,不瞒兄台,小弟对于这嫁接之法也只是初窥门径,烦劳兄台斧正。”
  【我又不是种田的,怎么知道嫁接是怎么回事,难道要我回现代找度娘问问再告诉你?】
  李承乾心里吐槽了一句,说道:“在下也只是在一本古书中知道有这么一门学问,只是年深日久,古书多有散佚,具体如何施为,在下也是不知。”
  “哦。”林木语气中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说道:“无妨,今日得见兄台,实在三生有幸,不如便由小弟做东,你我二人畅饮一番如何?”
  李承乾摇了摇头:“内子身怀六甲,恐怕有些不方便。”
  林木看了看苏薇,说道:“如此林某便先告辞了,唐兄什么时候有时间,尽可来东市的「百宝阁」,林某一定扫榻相迎。”说完,便带着一群手下走了。
  对于这种萍水相逢的遭遇,李承乾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可是他没想到,就在不久之后他就再次见到了林木。
  ……
  自从上次和林木分开,李承乾带着几人直接回了宫里。
  过了没两天,李二陛下把他叫去,说是因为去年雪灾,闹的百姓不安,李二陛下准备办一场花会,来个与民同乐。
  李二陛下日理万机,这种事当然是没有时间去亲力亲为的,可是六部的人听说皇帝要搞什么花会,一个个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死活都不同意,李二陛下也没办法指望他们去做。
  想来想去,李二陛下觉得这事还是李承乾来办最好,就让人把李承乾找来了。
第97章
:承包
  听完了李二陛下的想法,李承乾实在是无语了。
  难怪那些朝臣们不肯答应呢,按着李二陛下的设想,这个花会要足够长安城和下面的几个县所有的百姓欣赏,要不然怎么能叫与民同乐呢。
  他的这个想法是挺好的,可是有些不切实际。
  长安城有多少人?根据去年长安令衙门的统计,长安城现在有居民十万多户,近六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周边的几个县,估计没有一百万也差不多了。
  要让一百万人赏花,这个花会得至少也要能够容纳十万人才堪堪够用。
  先不说到哪找那么大的地方,光是花会的布置要花费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民部去年赈灾支出了不少,今年的税还没收上来,国库里的钱本来就不多,如果拿去办花会,万一接下来有什么事发生,国库可就拿不出来钱了,因此也难怪百官不同意。
  百官可以找借口拒绝李二陛下,李承乾可不行,谁叫他是李二陛下的儿子呢。
  父母有事,儿子服其劳。
  李承乾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答应下来。
  答应是答应了,不过李承乾手下的那些商号去年赈灾也损失了不少,如果真把这件事扛下来,只怕要好一阵子才能恢复元气。
  所以,李承乾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
  “父皇。”李承乾轻施一礼,说道,“儿臣有个想法,不如我们干脆就将这件事承包出去如何?”
  “何为「承包」?”李二陛下对于这个从没听过的词有些迷茫。
  “所谓「承包」,其实很简单。以眼下这件事为例,朝廷想要举办花会,但是国库没钱,所以朝廷自己办不了。”
  “既然朝廷办不了,那么我们不如就把这件事交给有能力去办的人。他们承接了朝廷这个差事,就要负责把这件事办好。”
  “那这钱该谁出?”李二陛下最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自然是承包者出。朝廷就是因为没钱才办不了这件事,怎么可能让国库出钱。”李承乾一脸的理所当然。
  “真的有这种倒贴钱还帮你办事的人?”
  李二陛下有些狐疑,在他的理解里,除了自己下圣旨,否则要让人办事的话,总要付出点什么,不可能人家帮你白干吧,别人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李二陛下平生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他还以为李承乾是准备假借自己的圣旨强迫那些有钱人担下这件事,顿时有些不快。
  李二陛下的神色都被李承乾看在眼里,他可不想被李二陛下误会,连忙解释道:“父皇且听儿臣解释。朝廷因为没钱,才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去办,那么自然是要找钱多的人了。”
  “在这长安城中,最有钱的无非就是那些商人。朝廷把这件事交给他们,朝廷省了钱,他们虽然花了钱,但是朝廷可以答应他们,给他们卖的货物做宣传。”
  “有了朝廷的宣传,他们的货物肯定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日后的收益自然能弥补这次的损失,而且我们还可以规定,参与承包的商家可以在花会中售卖自己的货物,那可是全长安的人都要来的,那些商人肯定乐意之至……”
  李承乾还有不少的想法,不过此时倒是不用介绍的那么详细,只要能让李二陛下同意这么办就行了。
  李二陛下考虑了一下,说道:“这么说来这倒是一件双方都有好处的事了?”
  “是的,父皇。”李承乾点头。
  “那就按你说的这么办吧,不过那些商人要是不同意,你也万不可用强。”
  李二陛下还是有些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因此特地嘱咐了一句。
  “儿臣遵旨。”李承乾躬身拜道。
  ……
  有了李二陛下的首肯,这件事就好办多了,李承乾从天海商号调了几个人到自己身边专门负责招标的事。
  民部根据李承乾的要求把告示贴了出去,不到半天功夫,整个长安城的商号都知道了朝廷要举办花会,不过因为朝廷事务繁忙,所以准备把这件事承包给长安城中的商号去办。
  虽然所有人都不明白告示里说的那个什么「承包」是什么意思,但是朝廷的打算众人还是清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