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528

  月过中天。
  永宁坊,陈留王府。
  府内大部分区域都已经一片黑暗,唯有后院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
  烛光中,李显站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临摹一份书帖,不过从那不时颤抖的笔尖可以看出,他的心情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
  皇帝遇刺,按照自古以来的传统,本该是他这个监国皇子执掌大权的最好时机。
  可偏偏一干大臣谁也不提此事,要说李显心里一点怨气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天子无恙,以后还能不能有监国的机会,李显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大臣们这次表现出来的态度。
  显然,在那些人眼里,根本就没有把他当成皇位继承人看待。
  如果将来皇帝老爹有个三长两短,指望他们像扶持皇帝老爹那样扶持自己登基,基本没有可能。
  而皇帝老爹那边,也肯定不会选一个不能得到百官元老承认的儿子做继承人。
  ……
  想着这些,李显心情越发糟糕。
  强撑着将最后一个字写完,陈留王殿下一甩手,直接把毛笔扔了出去,整个人颓然坐回椅子里,抬头两眼发直地看着屋顶怔怔发呆。
  正在李显想的入神之际,内侍急匆匆走进书房,躬身拜道:“大王,莱阳县公求见。”
  莱阳县公?他来做什么?
  大唐的莱阳县公,就是当今天子的连襟,贤妃武媚娘的妹夫,李显的小姨夫,是李显在朝堂上为数不多的支持者之一。
  两家平日里来往还算亲密,不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三更半夜跑来求见的先例。
  李显愣了几息,想了想之后说道:“先将莱阳县公请到偏厅,本王更衣之后便去会见。”
  “诺。”内侍答应一声,转身下去安排。
  ……
  一刻钟后,李显在王府偏厅见到了莱阳县公严华。
  例行寒暄之后,严华示意李显把伺候的下人都赶出去,这才凑到李显身边小声说道:“大王,小臣刚刚收到江南传回来的消息,陛下龙体已经快不行了,大王若有什么计划,还当早做筹备……”
  李显猛地一惊,正端着的茶碗「咣当」一声落在地上,砸了个粉碎,接着整个人跳了起来,手指着严华,颤声道:“什么?你胡说!”
  严华神情严肃地回道:“大王,小臣就算有天大的胆子,又岂敢拿这种事开玩笑?”
  “此事乃贤妃娘娘亲自差人来告诉小臣的,圣上已经昏迷数日,整个江都行宫都已经乱了套。”
  “皇后、卢妃、卓妃等人都在各自准备,怕是用不了多久,几位大王那里都能收到消息,大王还当早做决断才是。”
  “不……不会的,父皇不会有事,这……这一定是谣传……谣传!”
  李显身为人子,乍一听自家父亲出事了,心下酸痛难忍,不由地流下泪来,嘴里喃喃念叨着。
  严华等了一阵,待李显心气稍平,接着说道:“大王,圣上重伤的消息瞒不了几天,京中的几位大王还好对付,可若是辽东那边收到消息……”
  “辽东……大兄……”李显从悲戚中回过神来,想到自己那位在辽东耕耘十几年的大哥,心里也有些没底。
  论出身,他是四妃之一的贤妃之子,可李彻不仅是皇后之子,还是长子,仅这一点就狠狠压了他一头。
  论能力,他虽然在朝堂上干的很出色,得到许多人的称赞,可是李彻比他更出色,最近几年户部收取的农工商税,辽东各州都要比其他地方更多,几乎都快赶上关中了。
  如果对方回到长安,凭着嫡长子的身份,加上这些年立下的汗马功劳,李显觉得自己的胜算实在不大。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能阻拦对方回京呢?
  李显抿着嘴,脑中思绪转个不停。
  想着想着,李显的目光落在严华身上,眉头忽的舒展开,温和道:“有劳姨父来告诉小王这件事,不知依姨父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严华没想到李显会问到自己头上,愣了一下,苦笑着说道:“大王,小臣也是刚刚收到消息,立马就赶了过来。”
  “更何况,事关重大,小臣实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切唯大王做主,小臣听从大王调遣就是。”
  李显平静地「哦」了一声,接着说道:“那就请姨父先回去歇息吧,小王没什么好安排的,一切听天由命便是,父皇吉人天相,我等倒也不必过于担心……来人,送客!”
  严华没想到李显突然就端茶送客,一时间有些愕然,直到内侍上前请他起身,才反应过来。
  眼瞅着李显已经起身,摆出一副「不远送」的表情,严华就算还有话要说,也不得不咽了回去,告辞离开了陈留王府……
第711章
:乱、静
  长安,安乐坊。
  “嗯?陈留王这是打算做什么?”缇骑卫秘密据点内,赵真听完手下报告上来的情况,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看向对面的邱聚问道。
  邱聚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笑道:“都督何必明知故问。”
  “《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莱阳县公既然把消息都告诉了陈留王,那他便没什么价值了。”
  “无论接下来陈留王如何抉择,都要避人耳目,自然是不会让莱阳县公插手其中的。”
  赵真伸手在桌子上敲了敲,说道:“那依邱将军之见,陈留王会如何抉择,吾等又该作何准备?”
  “呵呵……都督不都看出来了吗?又何须邱某多嘴多舌。”
  邱聚淡淡说了一句,不过还是回答了赵真的问题:“长安有贤、晋、赵三王坐镇,如今黄内监又携圣谕归来,料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事情的关键,还是在辽东那边。”
  “陈留王若想把控朝政,绝不会让檀王回京,吾等要防备的,不过是他铤而走险,做出不忍言之事而已……”
  听邱聚说起李彻,赵真转头对身边的司马问道:“对了,辽东那边可有消息传来,檀王对此事是何反应?”
  司马回忆了一下,说道:“回都督的话,据辽东传回来的消息,檀王并没有什么特殊举动,除了派人前往扬州问安,其他的一切如常。”
  “哈哈……一切如常?好一个一切如常!”赵真大笑两声,哭笑不得地看着邱聚说道,“邱将军,咱们这几位大王,可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都到这个时候了,一个个竟还如此沉得住气。”
  邱聚淡然一笑,说道:“如此岂不正说明陛下后继有人,国朝大业有望?”
  赵真点头附和:“邱将军说的不错,能有如此储君人选,确实是江山社稷之福,只是却苦了吾等这些做事的人。”
  “也罢,既然两位大王都如此沉得住气,那老夫就给他们添一把火……”
  言罢,赵真将司马招到身边,在他耳边小声嘱咐了一番。
  司马连连点头,等赵真说完,躬身一拜之后退了下去。
  赵真从椅子上起身,伸了个懒腰,看向门外熹微的晨光,懒洋洋地说道:“忙了一夜,老夫也实在是有些累,这便要回去休息,邱将军可愿与老夫同行?”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邱聚从座位上起身,走到赵真身边,并肩出了房门。
  ……
  夜色尽敛,太阳再次升起。
  长安城的百姓还没有从皇帝转危为安的喜讯中回过神来,一夜之间,无数条小道消息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半天不到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不过那些消息的内容和昨天奏报上说的截然相反。
  按照那些消息的说法,皇帝的伤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
  什么「皇帝昏迷了好几天,滴水未进」,什么“皇帝苏醒,下旨传召某某大官和某某皇子扬州见驾,准备来个灵前继位”,什么……
  官场上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公布出来的奏报,很多时候都是烟雾弹,反而是那些看似无稽的市井流言,很多时候才是事情的真相。
  长安城中的这些流言传的活灵活现,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他们不信。
  就算真有人有所怀疑,一番调查之后,也能得到让他们深信不疑的「铁证」。
  如此一来,原本还算平静的长安官场,彻底乱了。
  这一次不只是底下那些小吏,就连六部九寺的头头脑脑们,也都有些动摇,暗地里派出信得过的手下四处联络,沟通消息,以防万一。
  官老爷们按照各自倾向的储君人选,团结在一个个皇子身边,分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派系。
  李显这边刚开始还想着要找什么借口阻止李彻进京,不等他做出决定,那边他那几个好弟弟就已经商量着要怎么造他的反了。
  无奈之下,李显只好暂时把李彻的问题放到一边,调头回来先处理几个弟弟的问题……
  ……
  长安乱了,关中乱了。
  用不了多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都有可能乱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