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528

  这样一来,既能避免半路迷失方向。同时,路上的一系列小岛,也能为船队提供必需的物资给养。
  这也是他这个做大哥、做父亲的,最后能给予二人的帮助,剩下的,就只有看天意和他们自己的能力了……
  李恪和李阙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这么肯定,不过天子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有他的倚仗。
  二人躬身一拜,同声应道:“唯,臣弟(儿臣)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微微颔首,让人将火枪全都交给李恪的属官验收,自己则带着众人走下船。
  片刻后,跳板收起,李恪站在船头,跟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做最后的告别。
  李承乾一挥手,布置在附近的教坊司乐师奏起象征送别的《折柳》之乐。
  “呜——”
  如泣如诉的号角声中,鲲鹏舰上的风帆升起,一阵风来,庞大的船身缓缓挪动,出了港口,向北方而去。
  李承乾背手站在码头,久久不语……
  ……
  直到鲲鹏舰庞大的船身消失在海平线的尽头,皇帝陛下这才开口:“狄卿……”
  狄仁杰上前一步,躬身拜道:“陛下,臣在。”
  李承乾没有回头,语气低沉地说道:“卿可知,这世上什么东西最可贵?”
  狄仁杰想了想,拜道:“臣不知,伏请陛下赐告。”
  李承乾目光看向天边,幽幽道:“千金易得,知己难寻。在朕看来,这世上最难得的便是知己。”
  “《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吴王既去,朕失一知己矣……”
  狄仁杰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一般人很难理解吴王李恪对皇帝究竟有多重要。
  并不是说政治上的那种重要,而是思想意识领域的重要。
  外人评论,总喜欢说檀王李彻「类天子」,临山王李阙有其父之风。
  可在狄仁杰看来,李氏宗亲之中,跟皇帝最像的,恰恰就是吴王!
  无论是对工商业的态度,还是处理事情的办法,又或者是学术观点,这两兄弟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对于李承乾来说,李恪不仅是他的兄弟,不仅是他的臣子,同时也是他的知音——
  一个能完美理解他所有想法,所有政策,并将之付诸实践的知音。
  如今,这个知音没了,李承乾的心情可想而知。
  和吴王相处了这么多年,狄仁杰也被对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面对此情此景,他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
  沉默半晌,皇帝陛下收拾好心情,换了个话题:“狄卿,你离京也有十多年了吧。”
  狄仁杰躬身一拜,说道:“陛下圣明,臣自元新四年离京,迄今已一十又五年了。”
  李承乾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如此啊……此番朕回朝,你跟朕一起走吧,这沪州刺史你就不要做了,朕给你在六部安排个职守。”
  外人虽然还不知道,但李承乾自己清楚,他马上就要退政,新君很快就会登基。
  因为李阙自请前往美洲,李钰又一门心思扑在墨苑。
  眼下有能力,有希望争夺皇位的,只有李彻和李显。
  他们两个,无论最终谁登上至尊之位,都需要大量人手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功业。
  狄仁杰作为武周朝最出名的宰相,这一世又成了皇亲国戚,正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而对于狄仁杰来说,他来到沪地,本来就是下放锻炼来的。
  如今十几年时间过去,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官场雏鸟,也是时候回到长安,回到那个真正属于他的舞台上去了。
  “唯,小臣谨遵陛下之制。”狄仁杰躬身再拜,郑重应诺。
  ……
  李承乾在怀远港待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皇帝陛下亲自检阅了从海上巡航归来的南洋舰队,这才在沪州大小官吏的簇拥下回了华亭。
  在华亭休整几天之后,御驾就要回京了。
  不过,原本要和皇帝同行的狄仁杰最终没能和南巡的队伍一起走。
  皇帝陛下专门下令,让羽林卫护送晋阳公主一家和卢照辞提前出发,而他自己则带着其他人落在后面。
  皇帝多此一举的安排,让本就心怀疑窦的卢照辞更觉古怪。
  不过虽然心里充满怀疑,但最终卢照辞还是遵照王命,上了李承乾专门划拨出来一艘楼船。
  一行人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经邗沟,淮水转进大运河。
  就在楼船进入大运河之后不久,一道「噩耗」沿着官道,飞速传往关中……
第707章
:乱起
  元新十九年秋八月庚申(二十七)。
  关中各地已经半个多月都没有下雨,明明已经过了中秋,但天气却热得邪性。
  白天即便打着赤膊,躲在阴暗处,依旧会被热得满身大汗。
  大明宫,尚书省衙门。
  尚书左仆射褚遂良一身朝服,端坐在书案后,面色如常地批复六部和天下各地送来的奏疏。
  四周的郎官每一个都汗湿衣襟,可褚遂良脸上却光洁白皙,看不到一滴汗水,这份养气功夫着实了得。
  太阳逐渐升高,正当褚遂良奋笔疾书之际,已经成为尚书左丞的张柬之匆匆走进大殿,沉声说道:“阁老,扬州六百里加急!”
  “什么?!”
  听说奏报来源,首辅大人手一颤,笔没拿稳,将正在批写的奏疏划拉出一道粗大的墨迹。
  顾不得多问,褚遂良一把从椅子上跳起来,几乎是蹿着冲到张柬之面前,也不说话,一把将奏报抢了过去。
  深呼吸了几次之后,褚遂良用颤抖的双手撕开加了火漆的奏报,飞快扫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指一松,几张薄薄的信纸飘摇着落在地上。
  宦海沉浮多年,褚遂良向来以严谨方正闻名,鲜少有如此失态的情况发生。
  张柬之在尚书省干了五六年,还从没见过首辅大人如此慌乱,心知不妙,也没敢多问,刚想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奏疏,褚遂良突然厉声喝道:“莫动!”
  ……
  褚遂良的声音之大,吓了张柬之一激灵,刚弯下去的腰重新直了起来,站在一旁有些手足无措。
  褚遂良蹲下身将奏报收好,在殿中不断踱步,脑门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渗出。
  不过几个呼吸的工夫,朝服后背就已经湿成一片,和之前的气定神闲完全是两个模样。
  张柬之看了半天,实在忍不住,上前小声问道:“阁老,可是江南发生了什么变故?”
  褚遂良猛地转头,鹰隼般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张柬之身上,后者被吓得退了两步,连忙低头垂手,讷讷无言。
  褚遂良看了片刻,目光稍微缓和了一些,咬着牙,语速极快地吩咐道:“孟将,传本相钧令,羽林卫即刻戒严,所有接触过此奏报的人,尽数控制起来,不得与他人交流,违者,杀无赦!”
  “此外,派人去将故太尉、司徒、晋王、陈留王、梁郡王、英郡王(李绩)、卢郡王、陈郡王、崔侍中、房中书请来此处!”
  时至今日,老一辈的功臣,除了褚遂良这根独苗,其他的都已经致仕,除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朝会,平常根本看不到他们的人影。
  朝堂上的事情,大家也都默契地很少与他们沟通。
  张柬之明白,如今褚遂良点名找他们出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敢迟疑,躬身应诺之后,飞也似地跑出宫门,就近找了个羽林卫哨卡,将褚遂良的命令传递下去。
  不多时,一千多羽林卫分头行动,将所有接触过奏报的人都控制起来。
  ……
  三省衙门乱成一片的同时,长安市井间也是鸡飞狗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