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528

  李承乾不置可否,转头看向李阙问道:“仲甫(李阙表字),你姑父的话你也听到了,如何?现在回头还来得及,若真到了海上,可就没有你后悔的余地了。”
  李阙跪倒在地,目光坚定地说道:“儿臣心意已决,恳请父皇成全!”
  李承乾手指在座椅扶手上敲了敲,说道:“既然如此,你先退下吧……趁着这几日,跟你母妃好好说说,莫要让你母妃伤心……”
  “谢父皇!”李阙郑重再拜,起身朝李恪三人各自一礼,缓步退了出去。
  看着李阙挺拔的背影,李承乾笑了笑,“无奈。”地冲狄仁杰耸耸肩:“怀英,你也看到了,「儿大不由爹」。李阙这小子从小就有主见,如今他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朕便干脆遂了他的心意。不过你这话倒提醒了朕……”
  说着,李承乾转头看向李恪二人,继续道:“你二人此番举动不同以往,横跨万里海疆,实乃前人未有之功业。究竟能不能平安抵达扶桑之地,朕也不敢作保。”
  “以防万一,你二人还是留下子嗣在大唐较为妥当,朕会替你们看顾,日后为他们在西域挑选一个封国,也算延续你二人的香火……”
  如果是一般人说这种话,李恪两兄弟肯定会暴跳如雷——麻蛋,老子还没上路,你就咒老子去死,不把你翔打出来,你怕是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不过说话的人换成皇帝,那就真的只能当做皇帝体恤兄弟来看待了。
  李恪想了想,觉得多一条退路也不是什么坏事,索性点头道:“陛下厚恩,臣弟感激不尽。然而事发突然,臣弟一时间也难以决断……”
  “恳请陛下给臣弟一点时间,容臣弟跟家里几个不成器的小子商量商量再奏与陛下……”
  “如此大事,确实是该好好商议。”李承乾点头同意了李恪的请求,转而问道,“老三你打算何时出发?”
  李恪拜道:“臣弟尚未决定,陛下可有圣意?”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过两日便是中秋,天下百姓阖家团圆,此时上路,多有不便。”
  “再者,你我兄弟多年未见,此番一别,今生还不知能否再见,朕心实不忍……”
  “依朕之意,尔等不如多留几日,与朕一起过完中秋再出发如何?”
  听到皇帝这么说,李恪心里也有些感动,躬身拜道:“伏唯陛下之命是从!”
第704章
:鲲鹏
  怀远港,可以说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也是大唐南洋水师的母港。
  整个港口气势恢宏,规模庞大,港口附近的聚居区,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比一般的府城还要繁华。
  至于港口本身,更是常年停泊着数百艘来自天下各国的通商船只。
  有时候,巡弋在海上的南洋水师也会集体入港休整。
  每到那个时候,遮天蔽日的风帆,都会迎来无数人的惊叹。
  元新十九年秋八月辛亥(十八)。
  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吴王李恪的船队就要启航了。
  怀远港内,李恪站在一艘怪物般的巨舰舰首,伸手抚摸着还有些粗糙的船舷,吴王殿下心里充满了激动之情。
  在他脚下的这艘巨舰,是他手下的船厂,在捕鲸船和楼船的基础上,根据海洋远航的需求,重新设计改造而来。
  全舰身长超过四十丈,宽有十六丈,用最好的深山巨木作为龙骨,共有九桅十二张帆,顺风时航速极快。
  舰体本身也运用了多种抗风浪和平衡设计,更用上了墨苑刚刚研发出来不久的分舱水密技术,大大加强了船体结构的同时,也增强了船只的抗沉性能,避免在海上因为船舱漏水导致沉船。
  可以这么说,这艘船,就是目前大唐帝国最适合海洋航行的舰船!
  同时,这还是第一艘,专门为了远洋移民而设计的船舶。
  为了尽可能的在海上多待一段时间,船舱内部的设计进行了多重优化,不仅有着生活区和娱乐区的划分,甚至还专门开辟出了一片舱室用来培育豆芽,以便在海上获取充足的新鲜蔬菜供应。
  经过李恪手下前期的实验,这艘船,在一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足可以带上两千多人,在海上漂流三个月而不用靠岸补给!
  而这样的船,他一次性准备了六艘!
  “有此神器,扶桑之地必为本王囊中之物!”李恪在心里得意洋洋的想着。
  然后,他就看向了港口岸边,前来观礼的地方官吏和各国使者,对身边的幕僚问道:“华亭府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回大王的话,据斥候传回的消息,天子銮驾一早就出了华亭府,大约巳时一刻便可抵达。”幕僚慎重答道。
  李恪微微颔首,吩咐道:“传令下去,时刻关注,本王要亲迎天子法驾。”
  尽管马上就要离开大唐,从此以后都不用再看天子的脸色行事。
  但是皇帝既然这么给面子,亲自来送他,出于投桃报李的考虑,他也得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表现出一个「忠臣」该有的操守。
  “诺!”幕僚躬身一拜,郑重应道。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吴王府亲军来报,皇帝仪仗已经到了怀远港外十里的位置。
  李恪一声招呼,带着手下文武和一众观礼嘉宾匆匆出了辕门。
  不多时,李承乾那极其骚包的天子卤簿就出现在官道远处。
  李恪带人迎上前,跪地拜道:“臣吴王恪参见陛下,吾皇万福金安!”
  众人跟着一起说道:“臣等(草民等)参见陛下,吾皇万福金安!”
  金碧辉煌的御辇缓缓停下,李承乾走下车,亲自上前扶起李恪,微笑道:“吴王免礼……诸卿免礼……”
  “谢陛下。”众人躬身再拜,起身退到一旁等着皇帝训话。
  李承乾拉着李恪的手,亲近道:“老三,朕离得老远就看见你那新式海船了。如何?领朕登船见识一番吧?”
  “唯。”
  李恪答应一声,带着李承乾往港口走去。
  不多时,一行人便都登上了这艘被李恪命名为「鲲鹏」的巨大舰船。
  这艘巨舰的规模,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巨大的桅杆,庞大的舰身以及那让人望而生畏的风帆,让众人好奇不已,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四处抚摸。
  就连李承乾也没想到,在这个前工业化的时代,仅仅用木头和铆钉,居然能造出这么庞大的船只。
  【只怕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宝船,也不过如此了吧?】
  皇帝陛下在心里感慨一声,转头看向李恪问道:“老三,你这船的造价,怕是要过千万了吧?”
  不怪李承乾会这么说,实在是这艘船从上到下都透露着一股「壕」气,连特么甲板都是用厚实坚固的榆木铺就,而不是寻常所用的柚木。
  这么做诚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船体的坚固程度,但同时花费的资金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恪点点头,肯定道:“陛下圣明,此船每艘造价一千三百二十万钱!”
  “嘶……”
  李恪的话一出口,四周传来一片吸气声。
  眼下大唐的船只,最贵的当属捕鲸船。
  然而最大的捕鲸船,一艘也不过才堪堪一百万钱。
  这一艘远洋舰,就等于十几艘捕鲸船。
  这还仅仅是造价,如果是卖价……
  夸张的价格,顿时就让几个刚刚还打算买一艘用来装逼的土豪缩了卵。
  他们缩了,李承乾却不能缩。
  皇帝陛下略作沉吟,问道:“这船的图纸你可有备份?”
  李承乾当然不会想着现在就移民美洲。
  但是,这船的作用可不仅仅能用来移民,运兵也是可以的。
  虽说现在吐蕃和云南都成了大唐的属国,中亚通道也即将打开。
  但是要进攻印度次大陆,不管是从喜马拉雅山进军,还是从中亚绕路,都会很麻烦。
  相比之下,从海上发兵,反而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至于这种船只高昂的造价,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毕竟,从大唐去印度,远没有去美洲那么危险,完全没必要用这么好的木料,普通柚木就够了。
  因此,李承乾就打算把船只的建造图纸拿到手,让墨苑和少府的人加以改进,为将来进攻天竺做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