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528

  王府书房。
  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两兄弟相对而坐。
  李愔放下信纸,皱眉看向对面的李恪,问道:“大兄,皇帝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信不过你我兄弟二人不成?”
  李恪瞪了他一眼,训斥道:“你这说的是什么屁话?!陛下若信不过你我,何必同意本王前往扶桑之地立国?”
第701章
:兄弟议政
  兄弟二人马上就要离开大唐,李愔对李承乾的敬畏也少了许多。
  听到李恪的话,依旧不依不饶地说道:“陛下若不是信不过你我,何必让李阙那小儿来与大兄你抢夺扶桑之地?”
  原来,在李承乾写给李恪的那封信里,皇帝陛下一共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自然是皇帝要来亲自给李恪送行。
  至于另一件事,就是皇帝希望李恪能把皇次子李阙也一起带走。
  依着皇帝的意思,是将扶桑之地分为南北两国,由李恪和李阙分别统治。
  至于李愔,从小到大都只是个混人,只要有钱,有女人,再有仗打,他就满足了,建不建国啥的,在他看来根本不重要。
  按理说这件事本来没什么,美洲大陆那么广袤,就算分成南北美洲,两家各自的领土也远比大唐本土要更加辽阔。
  但是在李愔看来,皇帝这么做,摆明了是不信任自己兄弟,这才把李阙派来,想要用李阙来辖制他们两个。
  这让无法无天惯了,除了李恪,谁都不鸟的李愔如何接受的了?
  ……
  看着李愔气呼呼的样子,李恪没有再出声呵斥,想了想之后说道:“依为兄看,此事恐怕是李阙那小子的意思……”
  “嗯……”李愔愣了一下,问道:“大兄何出此言?”
  李恪手里摩挲着一只玉蝉,斟酌道:“陛下如今分封出去的几个儿子,藏王李昆,封国在吐蕃故地;云南王李霭,封国在云岭之南,南诏旧都;宁王李括,封国在葱岭之畔……”
  “十数年间,陛下分封的功臣、宗室、子嗣加起来近百人,除了一个东瀛王李恽,可有一人封地是在神州以东?”
  “故此为兄推断,李阙此番要随你我一同出发,只怕是他自己的意思,皇帝不过是成人之美罢了……”
  听着李恪的解释,李愔皱眉道:“大兄何以如此笃定?或许皇帝之前只是苦于没有海船,这才未曾向东分封。”
  “如今大兄有了能横跨海疆的船只,陛下顺势而为,借大兄之手,向东分封,岂不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李恪摇摇头:“为膺(李愔表字),时至今日,你还是不了解咱们这位皇帝大兄。”
  “今上自登基以来,从来都是谋而后动,步步为营。”
  “为兄虽有跨海劈波之力,然扶桑之地距我大唐何止万里?此番能否抵达,尚未有万全把握,即便侥幸成功,能留下多少人,也未可知。”
  “如今西域大有可为,罗马、突厥、大食等国数万里疆域,王师将士唾手可得。当此之时,以陛下的性子,绝不会将精力浪费在东渡之事上。”
  ……
  见李恪说起西域,李愔眼前一亮,说道:“大兄,既然西域大有可为,为何你还要前往扶桑之地?你我兄弟二人前往西域创立一番功业岂不更好?”
  李恪苦笑着摇头道:“唉……你何时才能让为不为你操心?”
  “西域大有可为,却并非只有你我兄弟。”
  “昔年宗周八百诸侯,尚有春秋战国之乱。眼下葱岭以西方十万里,若皆为封国,何止数千之数?”
  “立国西域,无异于自陷险地,有百害而无一利。反之,于扶桑之地立国,则可以徐图发展,积聚实力。待到他日海疆不为天堑,再踏海西归,岂不妙哉?”
  说到这里,李恪转而夸奖起了李阙:“田修仪(田思)的出身虽不好,但她这儿子却是一时人杰。”
  “如今藏王李昆、云南王李霭、宁王李泉等皆已就藩,李阙年逾弱冠却仍留在长安,日后未必不能进位储君,面南而治。”
  “可他却连皇位都能舍弃,甘愿身冒奇险,随你我前往扶桑,这份决然,换做我在他这个年纪,怕是也要自叹弗如……”
  ……
  听完李恪一连串的分析,李愔也对背后的利害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大兄,既然知道此番是李阙那小子的意思,不如告知陛下,婉拒此事如何?”李愔轻声建议道。
  在他看来,只有自己兄弟二人去扶桑,一家独大,完全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可如果多了李阙这个「外人」,做事的时候难免会束手束脚。
  而且,两家在一起,就没有马勺不碰锅沿的,一旦发展到最后两家打起来,岂不是自找麻烦。
  是以,李愔还是觉得,不要带上李阙比较好。
  不过李恪却不这么看。
  他能用短短十几年时间造出能横跨大洋的舰队,多亏了皇帝在背后源源不断地提供帮助。
  皇帝帮了自己那么多,临了提这么个小要求,如果他还拒绝,未免有些太说不过去。
  再者说了,他只是个大王,而且是没有封国,没有实权的大王,能带多少人去扶桑?撑死了不过七八千。
  这些人到了扶桑,能不能扎下根,能不能征服当地的野人部落,为他建起封国,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皇帝既然同意让李阙去扶桑,就绝对不可能让他孤零零一个人上路,该给的优待一点都不会少。
  考虑到皇帝分封其他几个儿子的大手笔,李阙手里掌握的力量,将会成为他们兄弟两个征服扶桑之地的重要助力。
  因此,早在看到信件内容的时候,李恪就已经在心里做了决定,一定要带上李阙。
  之所以和李愔说这么多,只是担心他抽风,当着皇帝的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而已。
  然而见自己说了半天,李愔居然还想着把李阙撇下,李恪也懒得再跟他解释,直接命令道:“此事为兄心意已决,你就不要再说了,更不可当着陛下的面提起此事。”
  “否则,为兄就把你留下,让陛下将你封去西域为王!”
  看着李恪严肃的表情,习惯了按李恪命令做事的李愔顿时虎躯一震,讷讷道:“小弟知道了……”
  李恪点点头,吩咐道:“陛下御驾过几日便到,你先下去带人准备一番迎驾之事,为兄这几日还有些事要安排。”
  “诺!”李愔答应一声,灰溜溜地走了出去……
第702章
:打脸
  元新十九年八月丙午(十三)。
  杨柳依依,清风浮动。
  时近中秋,天气凉爽了许多。
  一大早,沪州码头就已经戒严,整队的士卒站在码头上,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将码头围得严严实实。
  和平常巡街的郡兵不同,这些士卒每一个都全副武装,神情坚毅,目光锐利的让人不敢直视。
  显然,这些都是真正上过战场,手上沾满敌人鲜血的真汉子。
  日上三竿,一艘艘巨大的楼船驶入港口,从船上陆陆续续开始下来人。
  不过,码头正中的位置始终空着。
  一直到所有船上的人都已经上岸,远处的江面上,一艘金碧朱翠,雕镂奇丽的龙舟才出现在码头众人的视线中。
  看到龙舟,码头上围观的百姓和士绅全都跪倒在地,没人敢抬头。
  龙舟缓缓靠岸,一队羽林卫首先上岸,护持在船舷两侧。
  见此情形,早已安排好的乐队,在当地官员的指挥下,开始演奏起《诗经?南风》,这是养民之乐,也是地方上迎接皇帝驾临时必奏的一首曲子。
  悠扬的乐曲声中,龙舟上的人陆续下船。
  先是羽林卫,再是皇帝身边的秘书郎、侍从官,然后是内侍、女官,再然后是皇帝的几位妃子。
  直到最后,李承乾和苏薇才正式露面。
  看到皇帝皇后的身影,早已等候多时的李恪和狄仁杰连忙带着各自的属官走上前准备接驾。
  李承乾和苏薇刚刚踏上码头,李恪等人正好赶到:“臣吴王恪(臣沪州刺史狄仁杰)参见陛下,恭问吾皇圣安,皇后金安。”
  “朕躬安,诸卿平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