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528

  否则,很有可能会发生灾难!
  ……
  李承乾倚在御座扶手上,一脸欣赏地看着侃侃而谈的杜构。
  “啧啧啧,能这么早就发现还隐藏在水面下的问题,只能说——真不愧是荀子的门徒啊。”皇帝陛下在心里赞了一句。
  不过可惜的是,在大唐进入工业社会之前,荀子之说都不能大肆宣扬,荀子学派的主张,也只能拿来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不能成为决策集团的一份子。
  之所以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荀子的学说实在太激进了。
  荀子的著作中,满是在如今看来不河蟹的言论。
  比如“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再比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天论》)
  又比如“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荣辱》)
  如果不是因为李承乾是穿越者,深知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换成其他任何一个皇帝,仅凭这些言论,就足以将荀子学派打入另册,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而这也正是荀子学派在荀子死后迅速没落的一大原因。
  不是他的徒子徒孙们不想宣扬荀子的理论,实在是那和作死没区别。
  也就是李承乾这个奇葩的存在,才让荀子的思想有了一片可以生根发芽肆意生长的土壤。
  但是皇帝不怪罪,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接受,杜构一番言论,把在场的诸子百家几乎全都得罪了一遍。
  当他最终结束演讲下台的时候,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如果目光能杀人的话,只怕他顷刻间就要粉身碎骨。
  感受着四周满满的恶意,杜构不屑地撇撇嘴,嘟囔了一句「土鸡瓦狗」,目不斜视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丝毫不把众人的威胁放在眼里。
  ……
  【呵呵,果然,喷子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御座上,李承乾将一切都看在眼里,暗暗调侃了一句之后就不再理会,开始翻看起接下来要上台的学派的资料。
  在荀子学派之后,就轮到了来自洛阳的重民学派。
  作为大唐第一个由商人主导的学派,李承乾对它还是很感兴趣的。
  从重民学派诞生的那一刻起,李承乾就在其中安插了缇骑卫的探子。
  这几年的「跟踪调查」下来,皇帝陛下对重民学派也有了不少了解。
  综合缇骑卫暗档的记载,李承乾对这个学派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奇葩」。
  不仅理论奇葩,言行奇葩,就连人员构成都很奇葩。
  重民学派如今的巨子名为严通,这人很有意思。
  根据缇骑卫的调查,严通出身于商贾之家,却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然拜进了最仇商的鲁儒门下,而且还干的有声有色,在山东、河南一带颇负盛名,被人尊称为「严公」。
  然而元新三年,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突然宣布自逐门墙脱离鲁儒,带着门下弟子加入了刚刚兴起不久的重民学派,而且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逆袭成功,在众人的公推下成为了重民学的扛把子。
  在成为重民学的巨子之后,严通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将自己几十年时间对儒家学说的理解,和重民派的杂家学说相融合,提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
  缇骑卫安插在重民学派里的探子曾经传回过一条情报,在那条情报里,他是这么评价严通的——
  严彦绰其人,能言善辩,机敏无双,常有惊人之语,颇具名士之风。
  这里的名士,可不是指的有名的人,而是「名家士子」的简称。
  名家,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那就是一群「得理不饶人,无理狡三分」的牛皮糖,只要被他们粘上了,就别想轻易甩脱。
  严通能被人评价具有名家之士的风范,足可见他的行事风格是个什么样。
  本来一块牛皮糖那也没什么。
  但如果这块牛皮糖成了学派领袖,而且是重民学派这样特殊的学派,那就有意思了。
  连李承乾都有些期待,严通究竟能在太极殿上说出什么样的言论。
第667章
:言过饰非
  严通缓步走上演讲台,目光环视整个会场。
  对于重民学派和他们背后的商人阶级来说,太极殿之会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显达于天下,让天下人重新认识他们的最佳时机。
  当此之时,严通不免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他出生于商贾之家,从有记忆的那一刻开始,就生活在他人的鄙夷之中。
  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会一脸嫌弃地称他为「无义小儿」「贱民之子」。
  除了家中的仆役和几个同样出身商贾之家的好友,他甚至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为了摆脱商人身份给自己带来的桎梏,严通不惜花费重金,找了个出身孔氏的儒生拜对方为师。
  经过几十年苦学,严通在学术方面有了不小的成就,“严公。”
  之名响彻山东、河南两地,许多外地学子都专门跑到他府上求教。
  看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那些知道他底细的人面前,他依然还是当年那个商人之子,低贱之辈。
  虽然那些人的学问远不如他,但是在他面前,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向他目光始终带着鄙视。
  严通心里不忿,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新君登基,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国策。
  直到家人来信,告诉远在兖州的他,洛阳的商人子弟联起手来,搞了一个重民学派,他才看到了人生的一丝曙光。
  经过几昼夜的权衡,严通最终决定放弃这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一切名望,破墙而出,带着愿意跟随自己的弟子回到洛阳,加入重民派阵营。
  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如今重民派已经成了洛阳第一学派,在整个河南之地都有着相当的声望。
  但是,严通并不满足于此,他要的不只是洛阳人,河南人不再歧视商贾,而是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能正视商贾,肯定商业。
  ……
  朝大殿远处熙熙攘攘的长安市井看了一眼,严通目光平视诸子百家所有人,缓缓开口,坚定道:“史云「天生烝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自古圣王在位,无不以养民,教民为己任!”
  这一句开场白,直接就切入了正题。
  而且,语句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政治正确!
  自从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管他们的真实想法如何,至少表面上都得装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模样。
  所谓「君舟民水」,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都由此而来。
  因此,严通的话根本没人敢非议,更没有人敢质疑。
  就连御座上的李承乾,在听了严通的话之后,也跟着点了点头。
  封建社会的帝王,最大的缺点和最大的优点,都是权力太大。
  遇到有责任心的还好,如果遇上暴君和昏君,往往就会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就比如前朝的杨广,他是真的没能力吗?
  很显然不是,只不过是他太过心急,和秦始皇一样,总想着把几十年,几百年的事,用几年时间做完。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他把自己给玩完了……
  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失去了这个度,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自从李承乾登基以来,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方法,在不动摇皇帝地位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因为皇帝个人因素,给国家带来灾难。
  之前给三省六部放权,让他们去决定一些小事是李承乾做出的第一个尝试。
  如今重民派的话,倒是给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就在李承乾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的时候,严通那边接着说道:“仁者何?二人而已,以亲亲为善,以仁义为本,推己及人,乃至草木禽兽。”
  “故汤网开三面,泽及鸟兽!”
  “故仲尼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矣哉!”
  “今吾辈倡以重民,乃求上下相亲,邻家相爱,闾里和谐,县乡平靖,以至于天下皆太平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