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528

  拜托,这些东西都说了几百年了,累不累?
  哪怕你说点「民贵君轻」,俺们也不至于这么无聊啊。
  听着孔宣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陈词,诸子百家摇头不已。
  【鲁儒,这次是真的完了……】
  无数人在心里这么想着,将目光看向御座上的天子。
  他们很清楚,鲁儒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跟皇帝脱不开干系。
  表面看上去皇帝好像根本什么都没做。
  但是……
  曾经强大的儒家,铁板一块的儒家,就这么在皇帝润物无声的手段下分崩离析。
  曾经执天下牛耳的鲁儒,就这么被皇帝挂在大庭广众之下「鞭尸」。
  一时间,很多人都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让鲁儒第一个上场了。
  天子就是要用鲁儒来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学派——谁要是不听话,就要有成为鲁儒第二的觉悟!
  诸子百家,顿时都有些心有戚戚然。
  兔死狐悲,不外如是……
第660章
:义利之辨
  诸子百家的反应,被演讲台上的孔宣尽收眼底,顿时让他心里一沉。
  鲁儒是迂腐,是不知变通,是嘴炮大过实际,但他们不是白痴。
  只是在心里转过几个念头,孔宣就已经明白,自己和鲁儒一脉,这次是被皇帝挖坑给埋了。
  但明白了又如何?
  事已至此,就算他想退也来不及了。
  看着法家等派脸上的嘲弄之色,孔宣一张老脸涨的通红,搜肠刮肚地想要找出一个新的论点。
  不求技惊四座,至少也得先把场面撑下来。
  只可惜,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头绪。
  鲁儒这几百年在舒适圈里待的太久,久到他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一旦踏出熟悉的领域,他们就成了瞎子聋子,两眼一抹黑。
  勉强想要讲出新意,结果就和孔宣现在一样,言辞混乱,逻辑不清。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又怎么能说服其他人?
  最终,孔宣踉踉跄跄地起身,在旁人或惋惜,或嘲弄,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黯然退场。
  这个由孔子一手创立,延绵一千多年的学派,终于在今天走到了末路。
  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鲁儒的典籍、思想和理论都还在,鲁儒的门人弟子也还有一些。
  只要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将来未必不能重振旗鼓。
  ……
  看着鲁儒一脉掩面而走,御座上的李承乾目光没有丝毫波动,平静道:“下一个。”
  “唯。”杨师道答应一声,瞟了眼面前的案卷,高声道:“有请新儒贤达上台讲义!”
  人群中,孔颖达收回看向鲁儒派系的目光,和身边的苏亶对视一眼,起身朝百家众人作了一揖。
  人的名,树的影。
  面对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纵然大家理念不同,但该给的尊重还是得给。
  诸子百家的学者,除了几个和孔颖达同时代的老人,其他人纷纷起身还礼,站着目送对方缓步登上演讲台。
  一直等到孔颖达在演讲台上坐下,众人这才重新落座。
  孔颖达目光巡视全场,在鲁儒们身上停留了一瞬,娓娓道来:“《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孟子释之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是故圣君在位,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夫利者,合义则善也,其害义则不善也,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言尔!”
  孔颖达的话传到李承乾耳朵里,顿时惊的他瞪大了眼睛。
  虽然李承乾已经提前看过各家各派的论述简介,也知道孔颖达搞出的这个新儒,主要就是针对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做出改进。
  但他没有想到,孔颖达的步子居然迈得这么大!
  诸子百家或许认为孔颖达的理论很陌生,但李承乾却觉得有些耳熟,因为前世的他接触过类似的学问——孔颖达说的这些,分明就是程朱理学的内容!
  ……
  后世网络上提起程朱理学,基本上都是骂骂咧咧,认为它腐朽不堪,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不可否认,程朱理学在思想方面确实是在开历史倒车,不管是「存天理、灭人欲」,还是过分强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是在帮助统治者奴役百姓。
  但如果程朱理学真的全都是腐朽,又怎么可能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清末?
  要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可是很聪明的,他们或许会被蒙蔽一时,但只要时间长了,什么好,什么坏,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自己就能分辨。
  真正促使程朱理学一直传续数百年的原因,一方面是这种学问能够满足统治者控制民众思想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它的先进性,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程朱理学肯定了「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否定儒家传统义利对立的价值观,提出了「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理论。
  大概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能坚守住道义,不唯利是图,那你就可以尽情捞钱,不用背上「无义」的骂名。
  正是有了这个理论的加持,南宋才能放开手脚,毫无顾忌地大力发展经济,开展海贸,以半壁江山,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如果南宋之后的统治者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以中国的体量,最多只要一个世纪,中国就能领先西方几百年,提前进入工业社会。
  只可惜不管是蒙元,还是大明或者满清,都没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三朝的统治者,不约而同地将资本力量牢牢按在国内。
  资本都是嗜血的,没办法从外人那里吸血,那就只能从自己人身上吸了。
  于是,明清时期的百姓要比程朱理学出现以前过的更苦,受到的压迫更重,肥的只有那些地主和商贾而已。
  而这些地主和商贾,既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程朱理学最坚定的拥趸。
  在他们的支持下,程朱理学就这么不伦不类地延续了几百年,直到清末一场运动天翻地覆,乾坤再造,才打破理学对阶级的固化,对百姓的压迫。
  ……
  这一世,因为李承乾的穿越,捕鲸业和海贸双管齐下,让华夏民族第一次认识到海洋有多富庶。
  禁海令,将再也不会成为阻碍华夏民族的绊脚石。
  李承乾现在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帮助他让大唐资本冲向世界的契机。
  而今孔颖达提出的这个理论,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
  他又岂能不高兴?岂能不为之鼓掌?
  天子鼓掌了,其他人岂能无动于衷。
  于是,整个太极殿掌声雷鸣,有些人更是忍不住喝起了彩。
  整个会场,唯一不高兴的恐怕也就只有鲁儒了。
  看到孔颖达的言论如此受欢迎,鲁儒们一个个都变成了柠檬精,嘴里反复念叨着「离经叛道」、「数典忘祖」之类的话。
  只不过以他们现在的地位,也就说给自己听听,根本没人会把他们当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