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528

  按照《百官律》的要求,官员一到六十岁,就自动致仕。
  尽管他身为御史大夫,和三省六部的主官一样享有特权,不需要遵守这一条规定。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太老了。
  王赟是和前任吏部尚书高士廉一个时代的人,二人年少时甚至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同窗。
  如今身为皇帝亲舅爷的高士廉都已经隐退,他这个外人凭什么还占据高位?
  哪怕皇帝本人并没有让他致仕的意思,那些盯着御史大夫之位的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长则一年半载,短则数月,一定会有人以他年纪太大的理由上书,逼迫他告老还乡。
  换做以前,当不当这个清流头头王赟真无所谓。
  可如今随着官制改革和对外扩张的稳步推进,身负监察之责的御史权柄越来越重,颇有要重现秦汉时期「亚相」风采的意思。
  这正是他奋发向上,大展宏图的最好机会。
  更何况,他这几年靠着弹劾大小官吏,一步步升到了郡公,离可以拥有千里封国的国公之位就差一步。
  这个时候致仕,那他就真的要吐血了。
  ……
  下了早朝,王赟直接回到御史台,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想要找出一个破局的方法。
  他并不指望在御史大夫的位子上待满两个任期,只要再给他两年时间,让他再立几份功劳,换来一个国公的爵位。
  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带着王氏部分族人去往塞外立国,做一世袭之祖,启一世代之新。
  如此他也算对得起王氏列祖列宗和后世子孙了。
  只可惜,一直等到黄安去到御史台传旨,他都没能想出办法,这才在皇帝面前露出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李承乾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却也看出王赟的神色有异,不无关切地问道:“王卿何以愁眉不展?莫非遇上什么难事了?”
  王赟幽幽叹了口气,起身拜道:“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三,虽自觉精力尚可,然而毕竟老朽,恐有举措失当之处,有负天子重托……”
  “臣愿于吾皇驾前乞骸骨,退位让贤,伏请陛下允准……”
第628章
:大棒威武(一)
  “嗯……”
  李承乾有些不解地看向王赟,想不通对方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
  王赟对国公之位有多渴望,他心里是有数的。
  正因为有「进封国公」这根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御史台这几年才能在他的带领下干的如此出色。
  同时也正因为御史台的工作出色,李承乾才能不为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浪费精力,一门心思改革内政、编练新军。
  本以为在王赟成为国公前都不会出什么乱子,却没想到突然来这么一出。
  稍作沉吟,皇帝陛下并没有马上表态,反而问道:“御史大夫君之肱骨,国之柱石。自寡人继位以来,对卿素有倚重,何以今日要弃朕而去?”
  王赟当然不是真的为了辞官,如果真的要走,他也就不会说什么「自觉尚可」的话了。
  之所以会来这么一出,不过是在以退为进,试探皇帝的心意。
  只要皇帝愿意让自己继续干下去,那么就算百官那边有什么想法,他也能有回旋的余地。
  ……
  听了李承乾的话,王赟心中一喜,故意挤出几滴「感动」的泪水,再拜道:“陛下信重之恩,老臣感激涕零。”
  “然《百官律》既已颁行,臣身为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风气之责,不敢不以身作则,为天下先……伏请陛下明察!”
  听王赟说起《百官律》,李承乾先是一愣,紧接着瞬间明白了前因后果。
  在心里暗暗笑了王赟一句「恋栈权位」,皇帝陛下一脸严肃的说道:“御史大夫位同六部尚书,不在《百官律》限定之列。”
  “卿身居其职,凡事当以社稷江山为念,岂可因顾惜自身而缩手不前?”
  王赟等的就是皇帝这个表态。
  李承乾话音未落,老家伙便「诚惶诚恐」的拜倒在地,恭敬道:“陛下教诲,如醍醐灌顶,老臣一时昏聩,险些误了家国大事,望陛下恕罪!”
  李承乾右手轻抬:“王卿平身,卿能幡然醒悟,朕心甚慰……眼下正有一事需要卿为朕分忧,若差事办得好,朕不吝重赏,若办砸了,朕便要二罪并罚,卿可有疑义?”
  经过刚才一番对答,王赟的野心再次燃起,一改之前的颓丧,满面春风道:“陛下但有所命,老臣必尽力而为!”
  看着重新恢复斗志的王赟,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朕收到缇骑卫奏报,正议大夫、尚书省礼部司侍郎裴炎收受番邦贿赂,为其在朝中疏通。”
  “卿且连同大理寺察查一番,若果有其事,朕当严惩,若子虚乌有,也好还裴卿一个公道!”
  李承乾既然敢这么说,当然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这件事缇骑卫早就报上来了,之前一直被压在箱底没有理会,直到现在才翻出来。
  裴炎身为尚书省礼部司侍郎,和外国使臣有些来往,完全是职责范围内的正常活动。
  但是官字两张口,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收受番邦礼物,往小了说是正常的人情世故,往大了说,那就是里通外国,出卖国家利益的重罪,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王赟对自己「天子鹰犬」的定位很清晰,加之有皇帝「重赏」的许诺吊着,他也顾不上所谓的「世家情谊」了,立刻道:“臣定会将此事「仔细」调查清楚,还裴侍郎一个「公道」!”
  李承乾「嗯」了一声,继续不咸不淡的说道:“还有太中大夫、澧陵县侯屈突仲,朕听闻其神智有失,御史大夫替朕去看看,若其果然神志不全,告知太医院令,将其收容诊治,莫要害了无辜百姓……”
  ……
  澧陵县侯屈突仲,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蒋国公屈突通的亲族。
  屈突仲的老爹屈突长明当年和屈突通一起投降大唐,在先帝帐下听命。
  靠着屈突通这位同族大佬的不断提携,屈突长明最终也混了个县公的爵位。
  按照大唐爵位代代递减的规矩,传到第二代屈突仲这里,就成了县侯。
  可能是因为爵位得来太容易的关系,屈突家两父子在作死这条路上走的一往无前。
  屈突长明自己当年就经常犯二,时不时就要让身为兄长的屈突通给他擦屁股。
  好在这家伙死在了屈突通前面,否则澧陵县公的爵位怕是撑不到屈突仲这一代就要被废。
  等到屈突仲从他死鬼老爹那里继承爵位,因为有屈突通在上面压着,倒也消停了两年。
  然而屈突通一过世,这家伙就暴露了本性,没用几年时间,就成了长安城中有名的混账。
  都不用出动缇骑卫给他找茬,光是长安令和万年令那里的罪证,就足以堆成两座小山。
  之前考虑到他毕竟是功臣之后,外加犯得都不是什么大案,也就一直放着没处理。
  可现如今他居然跳出来参与到这次的串联中,那李承乾就再也容不得他了。
  联名逼宫,叩阙请命,是任何朝代,任何统治者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哪怕是向来自我标榜M主的约翰牛和白头鹰也是一样。
  「美丽风景线」这种东西,只有出现在其他国家的时候才会「美丽」。
  一旦发生在他们自己统治的国家,那就是「暴T」就是「罪F」,当权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杀鸡儆猴,将「危机」掐灭在萌芽阶段。
  以眼下这件事来说,裴炎和屈突仲就很不幸地成为了被李承乾挑出来的两只鸡,杀给剩下那些猴子们看。
  其中屈突仲更将开旷古之先河,以精神病人的身份登上史书,名流千古。
  毕竟连皇帝都说他「神志有失」,谁敢说他没病?
  可这和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王赟不仅不为屈突仲感到难过,反而觉得皇帝处置得有些轻了。
  类似这种以舆论影响政策,要挟国家的行为,只处置两个人,未免有些分量不够,不足以震慑其他人。
  更重要的是,只处置两个人,这份功劳可不怎么大。
  对于着急立功受赏的王赟来说,这种芝麻绿豆般的小事,简直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第629章
:大棒威武(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