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528

  况且,裴炎并不认为天子能把自己怎么样。
  中国自古就有法不责众的传统,百余位官员联名,数十个世家暗中支持,就算是天子,也得慎重对待。
  更何况,大家又不是谋反,只是想跟天子商量商量,给个面子而已。
  至于上升到「天子震怒,流血千里」的地步吗?
  “公虽寿,然其胆轻矣……”
  裴炎轻笑一声,还待再劝,崔秉却已经重新闭上眼睛,下起了逐客令:“老夫乏了,诸位若无其他建议,先请回吧……”
  裴炎表情一僵,想要说话,却又不敢违逆崔秉,纠结半晌才拱手一拜,什么都没说,转身拂袖离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也走了大半。
  原本拥挤的大堂,只剩下寥寥十几人。
  这些都是崔氏分支,或者和崔氏有姻亲关系的家族,没有崔秉的首肯,他们不敢贸然做决定。
  ……
  等到该走的人都走完,崔秉转头看向一旁自顾自饮茶,从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的孔颖达,问道:“冲远兄不在曲阜逍遥,大驾光临寒舍,想必也是为封禅一事而来吧?”
  “怕是要叫冲远兄失望了,我崔氏眼下并无插手此事的打算……”
  因为局势还不明朗,崔秉也没有一下子将话说死,不过言语间的婉拒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孔颖达摇了摇头:“彦平兄误会了,老朽今日冒昧登门,非为封禅一事而来。”
  “武夫当国,非长远之道,更非治国正道。”
  “当今天子英明睿智,虽偶有出人意料之举,却仍不失为一代明君圣主。”
  “以陛下之能,断不会行此乱命。裴公等人所虑,实在是杞人忧天……”
  听到孔颖达这么说,崔秉不免有些疑惑:“那不知冲远兄今日所为何来?”
  孔颖达将茶碗放下,没有直接回答崔秉的问题,反而问道:“老朽在乡间听闻,彦平兄曾婉拒陛下为令孙崔孟辅指婚,未知可有此事?”
  听了孔颖达的问题,崔秉神色微微一暗。
  拒绝皇帝给崔明赐婚这件事,是他近些年做的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谁也想不到,一个弱冠之年登基的少年天子,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将国家治理成现在这样。
  如果当年他同意了那门婚事,今天的崔氏也就不用如此左右为难。
  皇亲国戚的身份,至少能保证崔氏在今上和下一任皇帝这几十年时间里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可惜事已至此,就算他肠子都悔青了也于事无补。
  苦笑一声后,崔秉不无遗憾地说道:“陛下美意,为人臣者本不该推辞。”
  “然小儿辈早有婚约在身,纵使天子垂青,亦无可奈何……”
  当年崔氏就是用崔明有婚约在身的理由拒绝了皇帝,可如今崔明已年逾二十却还未婚配,明眼人早就看出所谓「婚约」,不过是崔氏的托词。
  崔秉还现在把这句话拿出来说,纯粹只是抹不开面子,强行挽尊而已。
  孔颖达明白自己这位老友平生最爱面子,没有点破他话里的不实之处,转而问道:“若天家有意再与崔氏结亲,彦平兄又当如何?”
  崔秉寿眉一挑,斜眼看向孔颖达,疑惑道:“冲远兄此话怎讲?”
  孔颖达身子往前凑了凑,在崔秉耳边小声说了起来……
  ……
  随着孔颖达的陈述,崔秉的神色不断变化。
  等到孔颖达说完,崔秉一时陷入沉默,并没有马上发表意见。
  半晌,老狐狸才涩声问道:“冲远兄所言属实否?”
  孔颖达笑容满面地捋了捋胡子:“先祖曾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老夫苟活七十余载,虽无甚建树,但却从未曾做过虚言诓骗之事。”
  “老夫既然敢与彦平兄说起此事,自然言之有物,兄长尽可放心。”
  听孔颖达这么说,崔秉不仅没有丝毫放松,神色反而越发复杂,再次陷入沉默,许久后方才回道:“事关重大,还望冲远兄容我考虑几日。”
  “理当如此……”孔颖达点了点头,拱手道:“老朽要说的事也说完了,先行告辞。”
  “老朽还要在长安盘桓些时日,彦平兄若有决断,可自派人寻我,此事还需你我好好谋划一番。”
  崔秉答应一声,拱手还礼道:“冲远兄慢行……”
  说完,对身边侍候的长子崔篆吩咐道:“大郎,你替为父送你孔叔父一程。”
  崔篆躬身领命,引着孔颖达向外走去。
  ……
  等孔颖达和崔篆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崔秉的面色一沉,对剩下的人吩咐道:“曲阜县公的话,尔等也都听到了。”
  “封禅一事,非我等所能置喙。裴氏无人,裴炎不过跳梁小丑而已,尔等切莫与之走得太近,以免日后受其牵连。”
  众人纷纷起身应命,一个和崔秉关系比较亲密的崔家晚辈小心问道:“敢问伯父,孔老大人方才与您说了什么……”
  这人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崔秉一个眼神吓了回去。
  崔秉环视一圈,冷声道:“今日曲阜县公过府一事,尔等只当没发生过。”
  “若谁敢出去乱说,老夫认得你们,崔氏族法可不认得你们!”
  被崔秉满是威胁的话一吓,众人同时出了一身冷汗,连忙点头称是。
  崔秉摆了摆手:“行了,尔等且先回去,时机到了,老夫自会与尔等明言……”
  众人如蒙大赦,躬身再拜后迫不及待地退了下去。
  崔秉手指在座椅扶手上敲了一阵,对身边陪伴自己多年的老管家崔福说道:“崔福,你亲自去一趟中山王府,让崔明回来一趟,老夫有事要问他。”
  崔福也不多话,答应一声之后匆匆向外走去,只留下崔秉一人留在堂上,久久不语……
第626章
:大唐热武器发展规划
  大明宫,麟德殿。
  早朝后,李承乾换了身燕居之服,命人在麟德殿摆下酒宴,招待从北方前线归来的墨家一行。
  与西突厥一战,墨家虽算不上居功至伟,却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他们研发出来的各式先进装备,唐军也不可能在人数只有敌方四分之一的情况下做到一城不失。
  如果不是炸药包和火炮的巨大威力,和铁勒人的战争也不会结束的那么快。
  秉着赏功罚过的原则,李承乾专门从太府划拨了一百万金通宝,用作给墨苑众人的赏赐,领头的几人更是直接受封爵位,成为勋贵集团的一员。
  一阵推杯换盏后,宾主尽欢,李承乾安排羽林卫送众人出宫,他自己则带着墨苑此番北地之行的负责人、新任墨家巨子张怀恩朝后宫走去……
  ……
  紫宸殿上,李承乾斜靠御榻,看着下方正襟危坐的张怀恩,温和道:“眼下不在朝上,张卿无需拘谨,随意些就好。”
  “谢陛下。”张怀恩拱手一拜,不过却没有丝毫松懈的意思,依旧坐得笔直。
  对于墨家这些人的死脑筋,李承乾早已见怪不怪,端起面前的茶碗喝了一口,问道:“张卿,朕近来有些忙,也没工夫去墨苑,令尊季公可还安好?”
  张怀恩躬身再拜,答道:“劳陛下挂念,家父一切安好,前些日子还曾去往百工苑为学子们授课。”
  李承乾微微颔首:“如此朕便放心了。季公有大功于国,朕素敬之。前几日建王(李欣)进贡了一批上好人参,卿出宫时带上一些,给令尊做调养之用……令尊若有什么其他需求,亦可奏报于朕,不必忌讳。”
  见皇帝如此看重自家老爹,张怀恩顿时感激涕零,伏地拜道:“陛下隆恩,小臣谨代家父谢之!”
  李承乾摆摆手让张怀恩起身,开始说起正事:“卿与墨苑诸君回朝也有些时日,朕吩咐尔等的事情做得如何了?”
  ……
  北地之战,是大唐新式火器第一次参与实战,战果固然很辉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因此早在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李承乾就给墨苑下令,让他们总结此战的经验,为火器接下来的发展确定方向。
  而他今天召众人入宫,就是来要结果的。
  张怀恩从袖子里掏出一卷奏疏捧过头顶,郑重道:“陛下,此疏乃小臣与墨苑诸君共同草拟,伏请天子御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