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528

  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这些商人呢?
  更何况,他们又没有必要亲自跑去草原冒险,这些危险的活计,自有下面的人代劳,他们只用安安稳稳躲在家里,拥着娇妻美妾,享受佳肴美酒,静等着数钱就行了。
  想到这里,众人的呼吸便都粗重起来,眼珠也有些发红,纷纷转头看向一旁的欲谷设。
  此时唯一能够阻拦众人的也就只剩下他了,毕竟欲谷设是皇帝刚刚册封的昆陵可汗,那些草原部族,从名义上来说,已经是他的部下。
  众人这么做,其实就相当于在挖他的墙角。
  因此在付诸行动之前,众人必须先搞清楚他的态度。
  ……
  欲谷设也明白众人看向自己的意思,脸上露出一个苦笑。
  他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事先不肯直接告诉自己要怎么做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买卖人口」这种事实在好说不好听。
  一旦传扬出去,会严重破坏天子「仁德」、「圣明」的形象。
  而像现在这样做,背锅的就成了他和这些商人,天子的手上一点血都没沾到,依旧是那个明明如日的明君圣主。
  在心里些微感叹了两句之后,欲谷设拱手对众人说道:“诸君若有能力拯救草原各部,尽可任意施为。”
  如果可以的话,欲谷设并不愿意让这些人去草原上「胡作非为」,毕竟那些牧民是他日后在草原上立足的根基,如果损失过多,很可能会动摇他的统治。
  只是考虑到如果不让他们这么做,自己根本就没有上任的机会,欲谷设也就只好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
  再加上这件事背后有朝廷和皇帝的影子,他自然就更不敢违背了。
  ……
  见欲谷设答应下来,众人神色一缓,纷纷喜笑颜开,拱手赞道:“可汗高义!”
  林木也在一旁说道:“可汗高义,下官钦佩之至。”
  “既然此间事了,诸公不妨安坐,不才府中乐师新近谱了一曲,还请诸公指教一二……”
  说完便拍了拍手,让花厅外等候的舞姬和乐师重新登场,献上歌舞,宴会继续进行。
  至于买卖奴隶的事,这些久经商场的商人们自己就能做好,不需要他来多费口舌。
第599章
:空手套白狼
  元新六年冬十一月癸酉(初十)。
  因为担心草原灾情,欲谷设领受册封诏命之后,只在长安待了三天,便向李承乾告辞,带着一众亲信随从赶往边关。
  与他同行的还有各大商号这两天紧急调拨出来,要和草原各部用来交易的粮食、食盐、布帛等商品,加起来足有数百车。
  这还只是第一批,沿途各商号的分号都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只等欲谷设的车队经过,便会加入进去。
  给侯君集的班师诏书,李承乾也已经派了快马六百里加急送去西域。
  等欲谷设要出塞的时候,侯君集差不多能够抵达庭州,到时候便由玄甲军护送欲谷设前往草原。
  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来是为了防备饿疯了的草原各部打劫商队,二来也是要用他们来清理草原上的反抗势力,给欲谷设这个新任可汗站台。
  将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承乾召见了来到长安的西突厥使者。
  其实也没什么好见的了,拔和那在国书里的那些请求,大唐朝廷都已经做了,甚至做的比拔和那期望的要更好。
  召见使臣,也不过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皇帝陛下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接受了西突厥称臣的诏书,并按照惯例册封拔和那为濛池可汗,和欲谷设毗邻而居,统领瑶池以南,直至昆仑山北麓的广袤草原。
  至此,大唐外部的不稳定因素被全部拔除,李承乾终于可以开始推进他筹划已久的内部改革了。
  ……
  元新六年冬十一月丁亥(二十四),冬至。
  因为王师连番大捷的关系,今年的冬至格外热闹。
  除了例行的祭天以外,朝廷还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来自天下各地的杂耍班子齐聚长安,为长安百姓带来了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
  整座帝国神京都笼罩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喧闹声和欢笑声彻夜不息……
  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了三天。
  第四天清晨,意犹未尽的百姓们刚刚走出家门,就发现各个里坊的大门口都贴上了告示。
  当他们从识字的人那里得知了告示的内容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
  告示的内容说起来很简单,不过是朝廷要进行第二次军制改革,外加募兵而已。
  只是这第二次军制改革的内容,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按照告示上的说法,以后的大唐王师,将会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一支,就是现在的七卫大军,专责对外征战,开疆拓土。
  另外一支,便是由各州郡尉、县尉协作,以州为单位组织的地方部队,承担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
  ……
  乍看上去,第二次军制改革,似乎又回到了以前府兵制的老路子上,可是真说起来,却又截然不同。
  因为在这种新的军制下,地方上那些被命名为「郡兵」的人群,是没有军饷的!
  也就是说,一旦某人加入了郡兵,那么除了一日两餐和随身的兵器甲胄,他将再也得不到任何报酬,等于是给朝廷打白工。
  无耻吗?
  简直找不到比这更无耻的事情了。
  堂堂皇帝,堂堂朝廷,居然想着让平头百姓来给他们「无私奉献」,没有比这更不要脸的事情了。
  可是百姓们会闹腾吗?会抵制吗?会去大明宫外敲登闻鼓吗?
  不好意思,并不会。
  因为和他们得到的东西相比,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
  按照告示上的说法,自此以后,七卫大军将会设置一个所谓的「服役年限」。
  自进入七卫的那一天算起,五年之内,或三十五岁前,不能升到校尉以上,就要被强制「退役」,回到地方上生活。
  像之前那种四十多岁还混在军队里的老兵油子,以后不会再有了。
  而这些「退役」士卒空出来的名额,将会从各地郡兵中选拔优秀者接任。
  从现在开始,七卫大军不再从普通百姓中募兵。
  这意味着想要成为七卫的一员,想要征战沙场,想要获取赏赐、爵位、美人,就必须先成为郡兵,给朝廷白干活。
  ……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这个新军制大概也就只能吸引那些对自身勇武极具信心,又衣食无忧的「良家子」,大多数百姓还是会对之嗤之以鼻的。
  真正让所有人愿意接受它的原因,是因为郡兵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新的军制下,郡兵也是有「服役年限」的,不过和七卫不同,郡兵的服役年限只有三年。
  三年内,如果不能被七卫挑中,就要「退役」。
  「退役」后的郡兵,会由地方上统一安排,划分到各自户籍所在的州府、县衙中担任捕快、典签、缉私等职务,成为胥吏阶层的一员。
  如果这些职务满了,还可以去和那些举子一起争夺地方上乡正、里正等职务。
  即便连这些职务也安排不上,那这些郡兵也不会吃亏。
  因为按照告示上的说法,成为郡兵之后,每天定时定点,都会有来自地方官学的先生教授他们读书识字,学习文化。
  ……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识字。”是一个十分牛逼的技能。
  一个人只要识字,哪怕他穿的破破烂烂,也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可惜并非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进学的费用,往日里如果要供一个子嗣脱产入学,购买书本、给先生的束脩、笔墨纸砚等等花费加起来,可能会让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家庭瞬间回到赤贫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