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528

  ……
  杨师道将圣旨念完,重新交给内侍收好,一挥手,跟随钦差队伍一起来到庭州的金吾卫们就将早已准备好的御酒和各种美味佳肴流水价搬了上来。
  与此同时,庭州的百姓也都赶到现场,将自家的吃食拿出来供将士们享用。
  程咬金适时上前,下达了大军解散的命令。
  一阵欢呼之后,大军将士纷纷向着自己看中的美食冲了上去。
  在这种欢庆的时刻,就连杨师道和程咬金等人也都放下架子,加入了狂欢的人群中。
  ……
  庭州城的欢庆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才终于散去,杨师道一行也到了要返回长安的时候了。
  随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此番大战中阵亡的将士骨骸。
  原本按照战争的规则,胜利一方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一般会将双方的尸骨都收拢起来,就地掩埋,以免出现疫病,祸乱一方。
  只不过这一次却是不同,皇帝特别关照,一定要把将士们带回长安。
  皇帝要做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不过皇帝既然下了命令,做臣子的就只有老老实实干活的份。
  因为正值盛夏,想要将这些人尸身完整带回长安是肯定不行的。
  众人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采用火葬,将有功将士的遗体火化,将骨灰交给杨师道带回长安。
第573章
:大灾征兆
  唐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战后的各项收尾工作,相比之下,作为战败方的西突厥人就要混乱得多。
  睢合水王廷。
  肆叶护统领的点密部骑兵从庭州城下离开之后,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这里。
  然后,所有点密部族众就得到了来自可汗的命令——收拾好家当,准备西迁!
  虽然肆叶护无法预料各部有多少人马能够回到草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些逃回来的人,一定会来点密部要个说法。
  尽管点密部的实力冠绝草原,可是要以一族之力对抗整个草原的围攻,肆叶护觉得还是没什么指望。
  因此早在做出独自逃命的决定时,他就已经想好了,只等回到草原,立马就带着部众西迁。
  只要能够迁徙到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凭各部损失惨重的现状,向要追击,基本上等同于白日做梦。
  ……
  草原民族本来就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迁徙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整个点密部数十万人,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已经打点妥当,开始向西方迁徙。
  在这几天时间里,肆叶护在陇右的所作所为也开始在点密部中流传。
  身为引弓之民,他们并不觉得肆叶护这么做有什么错。
  不过本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原则,一路上凡是进入点密部视线的部族,都被王廷骑兵夷灭,所有反抗的人都被诛杀,剩下那些则都被贬为了奴隶。
  别看这些人在唐军面前屡屡吃瘪,可是对付这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牧民,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不过半个多月,就有大小十几个部族被王廷骑兵攻破,这些部族仅剩的牛羊牲畜,都成了点密部反哺自身的战利品。
  等到其他部族千辛万苦躲过唐军追击,饿着肚子回到草原的时候,留给他们的就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只是这些人的灾难到此还远远没有完结。
  就在他们纠结是应该先安定内部还是应该先追杀肆叶护的时候,八月上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所有草原民众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
  因为海拔和地形的关系,草原要比内地更早进入冬季。
  往年到九月下旬左右,寒潮就会从漠北一路吹到赤岭,所有牧草会在短短十数天的时间里迅速枯萎。
  以往这个时候,草原各部会趁着寒潮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在部族内部储存干草,用来在冬天万物凋敝之时供给牲畜使用。
  可是今年不行了,寒潮提前一个多月到来,根本不给众人准备的时间。
  加之肆叶护在草原上一阵乱来,将各部搅得人仰马翻,即便众人想要趁着最后这几天时间做些准备,也找不到可用的人手。
  ……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让各部俟斤头疼,那么真正让他们欲哭无泪的,则是几个月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寒潮的提前南下,无疑说明了一个问题——草原民族最恐惧的白灾,即将发生!
  白灾,是草原民族对于雪灾的别称,但并非所有雪灾都能称为白灾。
  只有那种范围极广,温度极低的雪灾,才会被冠以「白灾」之名。
  在信奉狼神的突厥人看来,白灾是狼神震怒降下的惩罚,因此又有人将之称为「白狼王」。
  在草原上,一旦发生白灾,意味着将有成千上万人死于灾害,牲畜损失以十万计,甚至有些部族会因此整个灭绝,从草原除名。
  而这还不是结束,来年的草原,一定会发生瘟疫,更多的人将会死在病痛的折磨下。
  整个草原,数年之内都没办法缓过劲来。
  ……
  以前草原民族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选择进攻中原王朝,依靠从中原王朝身上吸血,让自己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
  可是现在么……
  想到留在陇右境内的那十几万尸首,没有人再敢生出去找大唐麻烦的心思。
  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很多人都已经彻底绝望,就准备窝在部族里等死了。
  一群来自北方的信使,分别出现在所有部族头人的面前。
  ……
  秋八月戊申(十五)。
  关中百姓喜气洋洋地庆祝一年一次端正月的时候,远离长安数千里外的草原上,得以回到草原的各部族齐聚于都斤山。
  都斤山,后世称之为杭爱山,属蒙古国管辖,此时却正位于安北都护府和西突厥的分界线上。
  在突厥人崛起之前,都斤山在草原上并不怎么出名,不过是柔然人的铁矿之一而已。
  可是自从土门可汗爆种,推翻了柔然人对草原的统治之后,这里就成了突厥人的圣地。
  无论东突厥还是西突厥,新可汗继位之后,都要来这里朝拜。
  因为自土门可汗之后的几任东西突厥可汗,基本上都埋骨于此。
  众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说白了其实就是来挖肆叶护祖坟的。
  只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就算是挖祖坟这种撒气的行为,也实在难以让他们提起兴致。
  草草将几座高大的坟茔扒开,将土门可汗等人的尸骨拉出来晒太阳之后,各部俟斤迫不及待地簇拥着召集这次「盛会」的哥施部俟斤拔和那走进大帐。
  甫一落座,拔和那刚刚吩咐手下给众人端上温热的马奶酒,就已经有人忍不住焦急问道:“拔和那俟斤,你派出的使者说有办法帮助我们度过接下来这个冬天,不知是什么意思?”
  说话这人是一个小部族的俟斤。
  陇右追击战的时候,他很走运,没有碰上一支唐军,一路畅通无阻地跑回了草原。
  可是等他回到族群所在地的时候才发现,他的部族已经被肆叶护给灭了,留给他的只有一片烧成灰烬的营地。
  接下来的这个冬天,像他这样的人,一定是最先死的那一批。
  因此他才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拔和那所说的那个「度过冬天的办法」,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小命,哪怕是卖身给哥施部当狗,他也在所不惜……
第574章
:西突厥的分裂(一)
  拔和那浑浊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严肃道:“想必各位俟斤都已经知道了,今年冬天,草原将发生白灾!”
  众人本就凝重的脸色,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更加难看了几分。
  他们之所以愿意听从拔和那的召唤来到都斤山,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至于挖阿史那氏的祖坟,不过是捎带手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