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528

  ……
  通过之前程咬金和尉迟恭的奏报,众人已经知道,西突厥人此番进攻北地的人马只有二十万。
  而想要以二十万人马,在十五万大军的防守下肆虐北地,只能说西突厥人是得了失心疯了。
  所有人都明白,西突厥人这次一头撞进北方,等于是撞进了一团马蜂窝,就算不死,也要狠狠脱层皮。
  ……
  现实和文武百官预料的一样。
  当松府城外的狼烟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北地都鸡冻了!
  无数百姓翻出自己家里藏着的刀剑带在身上,马不停蹄地朝松府赶去。
  要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得不提唐朝军队的一个特殊编制——「别部」。
  ……
  所谓「别部」,是相对于主力军而言的。
  在军制改革之前,府兵制还在施行的时候,大军出征,除了作为主力的卫军以外,一般情况下还会带两种人。
  其一,就是各国的随从军,也就是大唐各个藩属国的军队。
  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有类似契丹、回纥那样还算看得过去的军队,也有南诏、交趾那样纯粹的战五渣。
  朝廷带上他们,并不是指望他们能帮上什么忙,只是为了在这些人面前显示大唐军威,让他们老老实实跟在大唐屁股后面做小弟,别想着挑战天可汗爸爸的权威。
  就和后世的米帝打仗,总喜欢带上约翰牛和高卢鸡一样。
  而除了这些藩属国的军队,朝廷出征带上的另一种人,就是那些自带干粮投军的「义士」。
  这些人不会被编入正军,那样会拖累正军的战斗力,也不会让他们和那些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随从军一起行动。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人,防止他们在战场上胡来,破坏作战计划,军队会专门设置一个别部的编制,用来安置他们。
  这个部门多数时候是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只有在战争局势明朗,或者敌人已经溃败的情况下,才会让他们上场,做些收尾的工作,让他们「捡」一些人头。
  而这些人在斩杀了敌人之后,就会将其首级收好,等到战后,用这些首级去军法官那里换取自己的「酬劳」。
  其形式跟雇佣兵有些相似,不过却也有许多不同,严格说起来的话,倒是有点像「临时工」。
  他们在开战前带着自己的刀剑跑去军营要求当兵,等到战后,再带着敌人首级换取到的酬劳回到家乡继续自己的生活。
  只有那些表现出众,特别勇武,而自己又有从军意愿的人,才能有机会留在军队里。
  当年先帝亲征高句丽,在渡过辽河的时候,曾经十分烧包的说过一段话——
  “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
  「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这句话里所说的「愿行者」,最后就会组成别部,跟随大军一起行动。
  此外,当年李承乾化名唐庶混到李元吉麾下,最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是别部,只是由于当时大军实在缺人,而他的能力又十分出众,这才被火速提拔为了正军。
  ……
  多数情况下,这种愿意以「别部」之身从军的人,一般都是空有一腔蛮力,不事生产,搅乱地方,有案底背在身上的恶霸。
  他们希望通过在战场上获取功劳,洗清自己身上的案底,同时得到一笔不菲的赏赐,继续自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意生活。
  可是换到常年都有战争发生的北地,形势却又有所不同。
  北地的丈夫,向来以「豪杰」自诩。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对这些人有过描述——“相聚游戏,悲歌忼慨,起则相随椎剽(拦路抢劫),休则掘冢(盗墓)作巧奸冶(以次充好)……”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群十分不守规矩的人,他们会用能用的一切合法或者不合法手段,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对于他们来说,从军出征,斩杀敌人换取酬劳,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之外的一个「副业」,是他们改善自己生活的一条捷径。
  过往朝廷每次在北方的战斗,他们都参与了,而每一次,他们都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这一次,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
  当这些人骑着马,背着刀剑赶到松府,想要像以前那样加入军队的时候,却被营门外的士兵告知:“不好意思,俺们是新军,不再是府兵了。”
  “奉陛下之命,自今日起,大军出击,再无从军之例。尔若想参军,还是回去好生锻炼,待到下一次大军招募的时候再来吧。”
  听到这番话,豪杰男儿们顿时就握了个大草。
  边郡土地贫瘠,赶不上内地那么肥沃。
  他们能在这里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甚至比内地许多殷实之家还要舒坦,靠的就是不断战斗,不断杀人,用敌人的性命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不让他们上战场,不让他们杀人,难道他们就只能回去种地?那能有几个钱?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或许内地的百姓很喜欢,但俺们是燕赵豪杰,俺们要杀人,俺们要建功,俺们要发达。
  自觉前途一片黑暗的众人顿时满腹怨言,许多人干脆跑去李治在松府城内的临时王宫外,吵嚷着让朝廷给他们一个说法……
第472章
:大战开端
  大唐天下之所以能够维持这么多年的安宁,即便是在刚刚立国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也没有让草原异族侵入中原,和这些北地百姓的付出有很大关系。
  对于他们的诉求,朝廷不能视而不见。
  所以,李治最终还是接见了他们。
  只是不接纳投军的命令是皇帝亲自下达的,纵然李治贵为晋王,也没有办法改变。
  李治能做的,也只有好言安抚这些人的情绪,希望他们能从大局考虑,老老实实回家去做自己的良民。
  ……
  他的这种怀柔手段,或许对那些整天把「子曰诗云」挂在嘴边的老学究很有效果,但是面对这些习惯了刀口舔血生活的亡命之徒,就实在没什么作用了。
  不仅如此,当他们发现李治似乎很好「欺负」之后,反而越发得寸进尺起来。
  之前的他们,只想着以别部之身参军,靠着捡几个人头换取酬劳。
  可是一番交涉下来,其中某些贪心不足的家伙,干脆直接提出了想要加入虎贲卫的请求。
  这就惹恼了在一旁作陪的虎贲卫大将军牛进达。
  老将军原本就因为铁勒人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是看在李治的面子上,才抽空来和这些人交涉的。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这些人这么不要脸,竟然想着混到自己手下,给自己找麻烦,实在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
  对于这一次的大战,牛进达看得比谁都重。
  他眼下已经年近花甲,留在战场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一次的大战,很有可能就是他最后一次领军出征。
  而他还指望借着这一次的功劳,跨过最后那最后一道门槛,混一个国公做做。
  在这个时候,牛进达是不愿意看到任何破坏自己计划的事情出现的。
  于是,暴怒的琅琊郡公直接下令,将那些特别「跳脱」的人,全都拉出去砍了。
  几十颗人头挂上了松府城头,顿时就震慑住了其他那些还想继续BB的人。
  对于那些桀骜不驯的人来说,这种雷霆手段,显然要比李治那种温和的劝慰有效许多。
  就在人头被挂上城楼之后,北地诸州有些混乱的局势就再次平静下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
  五日后,铁勒人的兵锋进入了西受降城的势力范围。
  趁着手下搭建营盘的工夫,咥运带着剩下的人马来到距离受降城不远处的山坡。
  看着西受降城城头上那由唐人和草原人共同组成的防线,咥运眼角直跳,牙齿也咬得咯咯作响。
  从他还是个懵懂孩童开始,他接受的教育就是引弓之民和冠带之士是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族群。
  他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看到引弓之民和冠带之士同仇敌忾,联手御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