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528

  说这话的时候,王猛眼中满是嗜血的光芒。
  显然那个满身赘肉,在他面前耀武扬威,自以为马上就可以翻身的「主人」,下场不会太好过。
  ……
  王吴氏没有理会马上就要倒霉的苏赫巴鲁,眼看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便招呼道:“时候不早了,二叔且稍待,俺这就去给你准备一些吃食……”
  王猛摇了摇头:“不劳烦嫂嫂了,俺这便回去,给那狗入的一点颜色瞧瞧!”
  没有了对「主人」这个身份的畏惧,王猛心里就只剩下了对苏赫巴鲁当年虐待折磨自己兄弟二人的怨恨。
  说话间,便杀气腾腾地起身向外走去。
  王吴氏也没拦着,笑眯眯地将他送出门外。
  临出门时,王猛转身对王吴氏说道:“大兄出征在外,嫂嫂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不妨托人去寻俺,俺收到消息便来。”
  王吴氏满口子的答应着,直到王猛纵马的身影消失在远处,脸色才瞬间变得阴沉,连房门也顾不上关,就急匆匆地朝乡公署赶去。
  ……
  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草原,大唐朝廷在每一个乡都设置了乡公署,从内地抽调精干吏员出任乡正,裁决地方大小事务。
  王吴氏来到乡公署,将王猛所说的事情与乡正说了一遍。
  乡正也明白事关重大,不敢耽搁,连忙带着她一起见了本地县令。
  县令闻讯又带着二人赶往定安城求见上官。
  如此一级一级地上报,最终,消息传到了房铎的耳朵里。
  自从大军开拔之后,安北王府的文武官员,就都被李承德带去了前线。
  如今坐镇定安城发号施令的,正是这位皇帝跟前的红人,朝廷里的太仆少卿。
  听完王吴氏的描述,房铎当即下令关闭定安城门,派出守军大索全城。
  同时传信给附近各县乡,命令他们将手下全部派出去,严查最近一段时间是否有四处走动,行为不轨的人。
  但凡锁定目标,无论对方是不是冤枉的,都先行收监看押,待到战后再行区处。
  众人的动作不可谓不迅速,房铎的处置不可谓不果断。只可惜,他们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第469章
:“义民……”
  封城的命令刚刚传下去不久,房铎正在给一众属官安排下一步行动,就见定安主簿陈完神色慌张地跑到堂下,连行礼的事都忘了,急切道:“明府,大事不妙了!”
  房铎心里一惊,不过脸上却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也不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反而先训斥道:“尔身为朝廷命官,当临难不惧、临危不乱才是。如此失魂落魄,成何体统!?”
  陈完连忙躬身谢罪:“明府恕罪,下官再不敢了……”
  房铎淡淡「嗯」了一声,这才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经过刚才那么一出,陈完的心情平复了不少,也不再慌张,躬身拜道:“回禀明府,城外来了许多突厥人,看阵势,约有数千骑!”
  房铎眉头微皱,继续问道:“可知是何方人马?”
  “呃……”
  陈完闻言愣在当场,嗫嚅着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他刚才只看见一群穿着草原服饰的人纵马朝着定安城涌来,大惊之下根本来不及确认对方的身份,就迫不及待地跑来报信了。
  ……
  看着陈完迟疑的神色,房铎大概也能猜出是怎么回事,眉头不免皱得更深了几分。
  几息后,陈完正要跪下认错,从门外又走进来一个人。
  那人来到小吏身边,朝着上首的房铎躬身一拜,说道:“下官邹怀见过明府,新安、怀安、南湖、濡林四县县令并各乡乡正,携治下百姓求见。”
  “几位县令为何而来?”房铎平静问道。
  邹怀再拜道:“回明府的话,近几日各县之中皆有西突厥细作活动,欲策反草原百姓。”
  “幸赖陛下天威,祖宗之灵庇佑,彼辈阴谋被百姓识破,皆被当众斩首。”
  “诸县令携治下义民求见明府,欲献细作首级于明府座前……”
  听到邹怀这么说,房铎提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相对的,陈完却觉得大事不妙,一副世界末日马上就要到来的表情。
  城外那些人是来邀功的,却被他误认为了是要来攻城的叛贼。
  这一正一反的差距,可就有点大了。
  如果真要追究起来,治他一个谎报军情、扰乱民心的罪名是绰绰有余的。
  想到谎报军情的下场,主簿大人就忍不住颤抖起来,后背瞬间被冷汗湿透。
  ……
  房铎没有理会在那里「打摆子」的陈完,夸奖了邹怀两句之后,就带着一众属官朝门外走去。
  路过陈完身边的时候,少卿大人冷哼一声,揶揄道:“本官今日才知道,陈主簿年不过而立,居然就已经老眼昏花了,想必是操劳王事所致。”
  “依本官之见,陈主簿还是趁早急流勇退,回乡好好将养才是。”
  这番话一出口,等于是断了陈完的仕途。
  陈完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可是他刚刚犯下大错,此时能留下一条命,已然是意外之喜。
  因此即便心中十分不舍,却还是不得不躬身拜道:“明府关怀之意,下官感激不尽……”
  房铎没有再说话,径直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
  片刻后,房铎带着一众人等登上定安城楼。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城外的人马,比起之前陈完所说的又多了几倍,达到近万人的规模。
  虽然人数众多,可是秩序还算维持的不错。
  所有人都勒马停驻,静静等在那里,在众骑前方,是一座人头堆起来的小山。
  「小山」里面,有花发老人,有壮硕汉子,有也有白面青年,不一而足。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讶和不可思议,似乎他们死前并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落到这个下场。
  第一次看到这么恐怖的场面,房铎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靠着扶住城垛才没有倒下。
  城下的人看到房铎露面,顿时有些骚动。
  一个花发老者轻提缰绳,走到城下,拎起手里的人头,高声道:“房少卿,这些贼子居然胆敢蛊惑人心,企图背叛天可汗陛下,实在大逆不道!本公已经将他们全都杀了,还请少卿查验!”
  说着,就将手里的人头扔到城墙下。
  ……
  说话这人房铎认识,他名叫欲谷设,乃是当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弟弟,母亲是当初隋文帝时期和亲突厥的安义公主。
  大唐灭亡东突厥,先帝虽然赐死了颉利可汗和他的儿子、孙子,但是对于阿史那氏的其他旁支却厚待有加。
  不仅允许他们保留各自的传统牧场,还给他们都封了爵位。
  欲谷设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先帝封为怀国公的。
  在李承德和李承鸾就藩之前,这个欲谷设,是安北都护府境内的第一大佬。
  和颉利可汗的野心勃勃不同,欲谷设受母亲安义公主影响,为人温和低调,对待部众和奴隶也不像其他草原贵族那么严苛。
  大唐能在「后东突厥时代」维持住草原的和平,这位怀国公居功至伟。
  房铎当初来到草原推广定居放牧,之所以能进展神速,也是多亏了他的大力协助。
  否则,想要改变草原部族数千年来的生活习惯,至少也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行。
  ……
  随着大唐在安北地区的统治越发稳固,这个曾经叱咤草原的可汗之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传说皇帝打算要将他召回长安荣养。
  却没想到这次的事情,居然把他也惊动了。
  看着那颗被欲谷设亲手扔在城下的青年头颅,房铎赞叹道:“善!怀国公果忠臣义士也,本官必上书天子,为国公请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