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528

  还是前两年安北王就藩之时,一群来自太仆的官员,指导大家修建的。
  据说这种名为青贮窖的地窖,之前是专门用来给皇帝的御马储备草料的。
  皇帝仁德,才派人来将修建青贮窖的技术传给草原百姓。
  自从有了这些青贮窖之后,牧民们可以趁着夏天水草繁茂的时节收割牧草存入其中,等到冬天,牛羊牲畜就能吃上比较新鲜的饲料,而不用再像之前那样,纯靠干草度日。
  只要投喂得当,就再也不用担心牲畜冬天掉膘的问题。
  ……
  王勇打开窖门,让其中的腐气散了散,这才走上前,拿起木铲,将窖中贮存了小半年的草料掏出来摊在院外的空地上。
  待草料中的酸气散了一些之后,王勇走到畜圈门口,将饿了一夜的牛羊放了出来。
  没过一会儿,王吴氏也背负着熟睡中的儿子走了出来,将儿子放到离炉火稍远一些的地方,这才走上灶台,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
  王勇盘腿坐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一边看着正在啃食草料的牛羊,一边看着在厨下忙活的妻子,嘴角不由露出了一抹满足的笑容。
  ……
  半晌,正在王勇惬意地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从远处的定安城中,传来一声隐隐约约的钟鸣。
  王勇神色一变,连忙从石头上站起来,目光看向远处的定安城。
  一声响后,紧接着又传来好几声,只是由于离得实在太远,王勇也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好在很快就有一骑快马驰骋而来,马上骑士提着一面铜锣,一边策马疾驰,一边不断敲响铜锣。
  「咣咣」的铜锣声响彻四野,这一次不只是王勇,就连周围几家人家也都听到了动静,纷纷出门查看。
  王吴氏提着锅铲快步走到院中,连重新被惊醒的孩子也顾不上了,神色激动地冲王勇喊道:“天子点兵,你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准备!”
  王勇他们能在这里过上这么舒适的生活,当然不是完全不需要付出的。
  对于王勇他们这类新国民而言,需要负责的任务只有两个。
  首先,他们要像内地的农民一样,向朝廷缴纳税赋。
  只是和内地不同的是,内地的百姓,是按照所拥有的田亩多少,来缴纳贡税。
  只要你不买地,该缴多少税,一辈子都不会变。
  而在草原,则是根据所管理的畜群大小,来确定缴税多少。
  也就是说,假如今年你养了一百头牛羊,那就按一百头牛羊来缴税。
  到了明年,牛羊繁殖,你有了一百一十头牛羊,那就按一百一十头牛羊来收税。
  如果这种政策放在内地,只怕要物议汹汹,天下动荡了。
  不过对于草原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善政」,是以,这些人很高兴地接受了这种税赋制度。
  除此之外,他们需要承担的另一个责任,便是一旦朝廷有警,他们需要自备甲胄,跟随王师一同上阵,对付圣天子的敌人。
  而征兵的信号,就是位于各座城市中的景阳钟声以及四散而出的铜锣信使。
第448章
:选兵
  听了妻子的话,王勇也回过神来,连忙匆匆跑进房中,从箱底翻出好几年都没再穿过的甲胄套在身上,又从墙上取下弯刀和弓箭,然后才快步走出房间。
  这么一会儿工夫,附近几家都已经准备完毕,看到王勇,众人笑着招呼他一起上路。
  王勇匆匆向妻子交代两句,从草棚里牵出自己的战马,扬鞭跟着几个邻居一道,朝着定安城的方向策马而去。
  ……
  定安城,是附近方圆百里之内唯一一座城市,也是大唐安北王李承德的驻谒之所。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城外的鱼海都会汇聚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鸟儿,看上去如同人间仙境一般美丽。
  只可惜眼下正值隆冬,草原各处一片雪白,看上去单调的紧。
  李承德立于定安城头,目光遥望着远方地平线上翻滚的雪尘,感觉心头有一团火焰正在熊熊燃烧。
  因为出身的关系,李承德自从就任安北王之后,就尽量避免掺和与军队有关的事情,眼下还是他上任以来,第一次敲响景阳钟,召集麾下兵马。
  看着那如风卷残云一般汇聚而来的骑兵队伍,李承德的心脏前所未有的剧烈跳动起来。
  ……
  观察片刻之后,李承德转头看向身边的房铎问道:“众军即将抵达,房少卿可愿随本王一同前去训诫一番?”
  面对李承德的好意,房铎微微躬身一礼,婉拒道:“大王美意,小臣心领了。”
  “只是小臣乃奉陛下之命,前来草原教导诸部畜牧之事,其余事项,小臣还是不掺和了。”
  见房铎拒绝,李承德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他很清楚,房铎这个太仆寺少卿虽然名义上暂归他管辖,不过事实上只是皇帝派来镀金的,再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调回长安,进入六部担任要职。
  现如今文武分野已成定局,文臣干预军事越来越犯忌讳,房铎有心退避,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吩咐几个亲卫照看好房铎之后,李承德便带着剩下的随从走下城头,朝城外事先准备好的校军场走去。
  安北王的王驾抵达校军场后不久,附近十里八乡的骑兵就到了大半。
  李承德在亲卫的簇拥下登上帅台,先是朝长安的方向拱了拱手,然后才说道:“圣天子令:夫西突厥可汗肆叶护无道,轻启战端,涂炭生灵,此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今又起边衅,犯我大唐,是可忍,孰不可忍乎?!”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今天子诏下尚书,尚书下本王,草原诸部起兵五万,迎战西突厥。定使彼辈知晓——明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之!”
  说完,李承德拔出腰间长剑,凌空指向西方。
  ……
  “万岁!”
  王勇站在人群当中,一脸激动地看着帅台上身着王袍,挥斥方遒的李承德,振臂高呼:“圣天子万岁!天可汗陛下万岁!”
  东突厥和西突厥原本就有世仇,和他们开战,在场这些人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更何况,他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天子,告诉天下人——
  俺们已经不再是蛮夷,俺们现在是皇帝陛下最贴心的小棉袄。
  李承德站在帅台上,看着台下踊跃的盛况,在心里满意地点了点头。
  等众人的情绪稍稍缓和一点,李承德拄剑而立,继续道:“天子怜悯尔等生活艰辛,故此番出征,我安北一部,仅需出兵三万。”
  “经本王与属官推算,各里需出兵员三十人。”
  “尔等稍后各自按照所属乡里集合,经本王典军选拔,合格者方可随王师一同出征,讨伐不臣……”
  ……
  自从朝廷击败东突厥之后,将一部分草原部族转为定居之后,就开始在草原上推广郡县制度。
  以百户为一里,以十里为一乡,以十乡为一县,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
  就连那些依旧过着游牧生活的部族,也设置了专门的管理衙门,安排了小吏随同他们一起迁徙,以便随时向上级汇报情况。
  这么做既是为了便于约束桀骜不驯的草原部族,同时也是为了征兵方便。
  就好像现在这样,只需一个命令,就能迅速完成征兵工作,而不用担心某个部族被抽调过多,导致生产受影响的情况发生。
  ……
  听到李承德的命令,在场众人在赞颂「陛下仁德」的同时,也开始用戒备的目光打量身边的同伴。
  草原民族,向来就喜于征伐,乐于征战,这么好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
  再加上,现如今朝廷对战功的封赏比起先帝在位时更加丰厚,这就更加激发了众人建功立业的欲望。
  为了能有一个更光明的前途,众人纷纷挺直腰杆,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负责选兵的王府亲军。
  ……
  傍晚时分,王勇骑着战马回到家中。
  看到王勇归来,王吴氏抱着孩子迎上前来问道:“当家的,咋样了?怎的去了如此之久?可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王勇将马拴在棚下,点头道:“大王说了,陛下怜悯我等生活辛苦,此番征兵,一里只取三十人。耽误到现在,就是在选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