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8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李渊已经有些手足无措了。
  武德六年,长安的局势对于李世民来说更加的严峻。
  太子党的裴寂,萧瑀分任左右仆射,天策府的旧人都被派往地方任职,让李世民在朝中的势力顿时一空,只有一个杜如晦,在李世民几次三番的恳求下,才被准许留在了天策府。
  虽然形势不容乐观,可是李世民好像并不在意,每天该上朝上朝,该理事理事,兢兢业业的到天策府办公,其他事一概不理。
  李承乾觉得李世民面对着原本高朋满座,十八学士济济一堂,文臣武将分列左右,如今却门可罗雀的天策府,心里指不定想些什么呢。
  不过李承乾这个时候可没功夫替李世民操心,他自己这里还有一副烂摊子:李渊下了圣旨,李承乾住在宫里,由他亲自教养。说是亲自,不过是让自己和太子,齐王家的孩子在一起读书,皇帝「日理万机」,不是在这个美人的别院,就是在那个妃子的寝宫,哪里有空管自己这个四岁的小毛孩子。
  【切!不就是想拿我做人质吗?这么拙劣的计策也拿来对付千古一帝的太宗皇帝,自己这个祖父还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哪。】
  读书的间隙,李承乾很不客气的暗自腹诽着自己这个祖父。
  虽然看不起李渊,不过他这个安排倒是给了李承乾方便,正好趁此机会搞好和太子,齐王两家的关系。
  在李承乾的刻意结交下,太子和齐王两家的孩子很快就和他打成一片,有了这个基础,李建成和李元吉对待他的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对于李承乾亲近太子的行为,李世民并没有阻止,算是默许了。
  ……
  七月的时候,突厥再次犯边,边军作战不力,李世民被派往并州整兵备战,同去的还有太子李建成。
  明眼人都知道,既然太子去了,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大头肯定是太子的,不少人都感叹,秦王这一次恐怕要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站在送行人群中的李承乾看着父亲率军离去的背影,感受到了一丝孤独,一丝无奈,一丝愤懑,还有一丝决然。
  李承乾觉得,李世民这头雄狮已经被彻底激怒了。
  武德七年,最后一个敌人也倒在了大唐的铁蹄之下,新的帝国在旧帝国还没有散尽硝烟的废土上建立了起来。
  李渊第一次体会到了做皇帝的乐处,一年之内,竟建了近十座宫殿。
  未来的高祖皇帝现在每天勤勤恳恳,忙于后宫之事。有时候,李承乾不无恶意的想:真难为他这么大年纪,还有这么好的体力。
  武德八年,沉寂了近两年的李世民终于打消了皇帝陛下心中的戒备,重新获得了信任,被单独派往并州防范突厥。
  这两年,李世民收敛锋芒,恪守本分,好像已经接受了自己与皇位无缘的现实。
  两年来,太子在长安官员口中简直是尧舜再世。这一次,李渊没什么表示,或许他也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干脆就不再防着太子了。
  可是他们都忘了,你不防备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危险,总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第004章
:玄武门,前奏
  时光转眼间已经是武德九年了,面对李世民的严密防守,颉利可汗找不到任何有利的进攻机会。
  再加上天下一统,李渊也有了和突厥一争高下的勇气,无奈之下,颉利可汗只能暂且退兵。
  太子早已经回了长安,李世民借着巡查天下兵马的机会,倒是至今未归。
  长安城里的气氛最近有些诡异。
  李建成并不是一个傻子,单论对于政治的敏感,他甚至还在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之上。
  和李世民在一起待了几个月,他已经能够察觉出自己这个弟弟的心思。
  如此一来,李世民手中的兵权就成了他夜不能寐的最大梦魇。
  一回到长安,李建成就开始积极准备,四处联络朝臣,准备削弱秦王手中的兵权。
  ……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明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的日子。
  并不是李承乾历史学得有多好,只是因为离京大半年的李世民突然回来了,借着劳军的名头,把长孙王妃接出了长安。
  两人前脚刚走,后脚弘义宫的宫门就关上了。
  虽然这几年长孙王妃带着几个孩子在长安受尽冷眼,弘义宫一年到头也没几个客人,大半年的时间都「闭门谢客」,可是这一次不一样。
  宫门落锁之后,宫里的内侍宫女们全部不许胡乱走动,所有人都禁止出门,房玄龄杜如晦几位大人留在京中的家眷也被秘密接进了弘义宫。
  夜幕落下,整个弘义宫仿佛变成了鬼宅。
  “当……当……当……”
  刚交三更,李承乾一身黑色常服,端坐于书案前,稚嫩的小脸上满是与他这个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叩……叩……叩……”
  敲门声起,书房外传来李承乾贴身内侍杨林的声音:“殿下,三更到了……”。
  “知道了……”李承乾应了一声,吹熄了案上的蜡烛,整个房间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吱扭」一声,书房的门打开了,银白色的月光洒下,李承乾慢慢的走出房间,在杨林的带领下,隐身于回廊的幽暗之中。
  ……
  李安是弘义宫的禁卫队长,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对于李世民要做的事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所以当李世民下达了关闭宫门的命令,李安很忠实的执行了,除了各种明岗暗哨,还安排了人四处巡查,以防有人趁机溜出府去,他自己则坐镇宫门,随时准备支援各处。
  宫门下,李安静静而立,左手扶在剑柄上,不断地扫视着四周。
  突然,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宫门右方的巷道,喝道:“谁?!出来!”
  “是我。”
  平淡的语气,平淡的回答,一点幽暗的烛光亮起,映射出李承乾瘦小的身形。
  “世子殿下……末将不知殿下驾到,言语冲撞,望殿下恕罪。”李安单膝下跪,行了一个军礼。
  李承乾虽然被封为中山郡王,李世民身边的人却还是比较喜欢称他为世子。
  “起来吧,本王要出宫,开门吧。”李承乾的声音依旧淡然。
  “殿下,秦王殿下有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李安并没有起身,低头说道。
  “也包括我吗?”李承乾的声音少有的严肃。
  “这……殿下,外面已经宵禁了,殿下出去做什么?况且长安城中宵小横行,殿下现在出去恐有不测。”
  李安当然不敢说包括李承乾,只好找了这么个理由,希望能借此吓退这个他眼中的小孩子。
  “长安令的人本王还不放在眼里。至于宵小之辈,长安城乃我大唐国都,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里绑架秦王世子,陛下亲封的郡王。”
  李承乾知道他嘴里说的宵小无非就是李建成那帮人,他担心李建成最后关头狗急跳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
  不过李承乾本来就是打算去见李建成的,哪里会在乎这些,于是干脆装傻。
  “末将不敢。”李安刚一抬头,看到李承乾的眼睛,那里面满是莫名的光芒,连忙又低下了头,背上有了隐隐的湿意。
  这种眼神他很熟悉,李世民的眼中总会闪现出这种眼神。
  每当李世民是这种眼神的时候就代表他做出了决定,任何人也无法改变。
  虽然李承乾的要求他没办法拒绝,可是李世民的命令他更不能违抗,于是干脆低下头,一言不发。
  看到他这个样子,李承乾拿他也没办法,到底是自己父亲最信任的亲兵队长,不能太不给面子,只好说道:“行了,我也不难为你,不过我的确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出宫,你安排一队人做我的护卫吧,省的你不放心……就是你亲自来也行。”
  人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每当左右为难的时候,只要有个台阶给他下,不管后果是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的走下去。
  李承乾这句话说出的时候,李安如蒙大赦,浑身一轻:“谢殿下。”
  站起身,李安对身边的副手吩咐道:“李成,你带着一队人保护世子殿下,殿下如果掉了一根汗毛,本将唯你是问!”
  李成抱拳一礼,身上的盔甲铿然有声:“末将领命!”
  ……
  李成带着一队士卒护卫着李承乾出了宫门,路上遇到了几拨城防营的士兵和长安令的衙差,对方看到秦王府的标志都识趣的站住,没有一个敢凑上来的。
  等到已经看不见弘义宫的宫门了,李承乾身子微微一侧,低声对身边的杨林问道:“怎么样?都安排好了没有。”
  杨林弯腰垂手,一副标准的宦官姿势,嘴唇不见动作,声音却只字不漏的传进李承乾的耳朵里:“殿下放心,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承乾点点头不再说话。
  又走出一段距离,来到一个岔路口,李成转过身抱拳对李承乾问道:“殿下,咱们接下来该往哪里去,还请殿下吩咐。”
  李承乾不动声色,目光落在杨林身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