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528

  ……
  听完张季的描述,李承乾陷入了沉默。
  他原以为自己提高张季等人的待遇,为他们建立一座专门的墨苑,就能够帮助墨家这个伟大的学派完成复兴。
  只是现在看来,墨家的问题,远没有他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今的墨家在世人眼中看来并不是一个学派,而是一个工匠集体。
  在这个以「士农工商」为标准划分阶级的社会,工匠的社会地位,仅仅只比最低贱的商人高上一个档次。
  想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完成扶持墨家的计划,李承乾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
  在心里谋划一番之后,李承乾对张季说道:“张卿,此事朕知道了,朕会想办法解决的。”
  张季一脸感激地躬身拜道:“老臣拜谢陛下隆恩!”
  李承乾安慰了他两句,转头看向一旁的道岳禅师,问道:“敢问禅师,玄奘法师如今可在寺中?”
  李承乾现在很好奇,这个唐三藏到底打算干什么。
  他可不相信佛门真的是圣母属性爆发,看到墨家混得凄惨,所以伸手拉一把。
  这些秃驴之所以会这么做,必然有着自身的利益考量。
  道岳禅师起身,神色平静地合十一礼,宣了声佛号:“阿弥陀佛,不瞒陛下,玄奘法师正在译经院中编纂陛下所需的《大唐西域记》,已经十数天未曾出门了。”
第404章
:文武分野
  听了道岳禅师的话,李承乾突然想起,自己当年为了给将来的对外扩张制造舆论基础,好像确实曾经要求玄奘法师按照《马可波罗游记》的模式,编纂一本《大唐西域记》。
  只是连续好几年没有音讯,李承乾都快把这件事忘了,经道岳禅师提醒,这才重新记起来,眼前一亮,问道:“法师的编纂工作进行的如何了?”
  道岳禅师再次躬身一礼:“陛下,据玄奘所说,《大唐西域记》的编纂,大约要到元新六年方能完成。”
  一听说还要两年,李承乾顿时有些兴致缺缺,和两人聊了一会儿之后就告辞离开。
  ……
  虽然没能直接从当事人那里得到解答,不过李承乾显然不会就这么放弃,回宫之后的第一时间,皇帝陛下就下诏将赵元茂召进宫中。
  缇骑卫探子四下出击,不过十天左右,有关事情始末的报告就送到了李承乾案头。
  将奏报看了一遍之后,李承乾终于明白,佛教这一次之所以要拉上墨家玩这么一出,原因其实是为了应付来自道教的巨大压力。
  ……
  自从大唐立国以来,高祖就为李唐天下制定了「崇道抑佛」的国策,先后三代帝王,屁股都是坐在道教一边的。
  尤其是李承乾,早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丹鼎派的人一起鼓捣出了火药和炸药,登基之后更是将以袁天罡为首的几个丹鼎派大能招至座下,一副要重用道教的样子。
  面对这种情况,佛门如果再不做出改变,那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为了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佛门这才生出了与墨家联手的想法,通过佛墨联合,抵挡来自道家的压力,维持佛门现有的地位。
  ……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李承乾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些不知该怎么处置。
  仔细盘算一番之后才终于决定不做理会。
  佛门那些秃驴整天高谈阔论,什么正事儿都不干,让他们和墨家好好亲近亲近,学学墨家身上的实干精神倒也是好事。
  至于墨家会不会被佛门影响乃至于同化,李承乾根本就不担心。
  论起洗脑程度,墨翟的学说比起释迦牟尼的思想犹有过之。
  当年的墨者,可是号称每一个都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墨家门徒随时都可以献祭自己的生命,这一点那些秃驴有几个能做到的?
  墨家与佛教合作,不仅没有丝毫危险,反而能借着佛教的庞大信徒群体,完成自己学派的复兴大业。
  想通这一点之后,李承乾便将这件事暂时扔到一边,重新开始关注起朝堂上的事情。
  ……
  元新四年二月初,完成了十六卫遣散工作的军机大使们陆续回到长安。
  李承乾在召集百官商议了几天之后,下诏建立新的大唐军队。
  改制之后的唐军规模,从原有的七十万,锐减到了五十万左右。
  十六卫的军队建制被取消,新的唐军,被划分为了七只陆军与两只水师。
  两只水师分别为: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
  其中北洋水师两万,以现任水师将军、谯国公、忠武将军柴哲威为大将军,负责齐鲁沿海到新罗半岛的海疆安全。
  南洋水师三万,以现任水师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为大将军,负责护卫北起沪地(上海),南至交趾(越南附近)的漫长海岸线。
  至于七只陆军,分别为:金吾卫、关宁卫、虎贲卫、鹰扬卫、玄甲军、神策军、宣武军。
  其中:
  金吾卫十万,以江夏王李道宗为大将军,坐镇长安,镇守关中大地。
  关宁卫五万,以龙门县子、壮武将军薛仁贵为大将军,接替即将徙封前往倭国的河北王李恽坐镇安州,镇压辽东以及新罗半岛。
  虎贲卫七万,以琅琊郡公、怀化大将军牛进达为大将军,坐镇徐州,镇压河南、河东两道。
  鹰扬卫六万,以上柱国、鄂州刺史、鄂国公尉迟敬德为大将军,坐镇洪州,监察淮南、江南两道。
  玄甲军五万,大将军空置,以安国公、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为将军,行大将军事,坐镇肃州,镇压陇右。
  神策军五万,以临清县公、云麾将军苏定方为大将军,坐镇梁州,镇压山南、剑南两道。
  宣武军五万,以上柱国、普州刺史、卢国公程咬金为大将军,坐镇龚州,镇压岭南。
  ……
  如此一番改革之后,大唐天下就完全掌控在了朝廷手里。
  无论哪个地方发生叛乱,或者有外敌入侵,朝廷只需一纸调令,便能就近调集兵马围剿。
  而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先在长安选择出征将帅,再下令地方调集兵马,然后再交给将军们带领出征。
  只是如此一来,新军大将军的权力就比原有府兵制下膨胀了许多。
  为了制衡这些人的权力,防止产生所谓的「军阀」。
  李承乾下旨取消了大将军兼任地方都督的传统。同时,取消都督这个职务,将原本属于都督的一些权力,划归给了刺史。
  使得刺史从原本的监察官,变成了行政官,负责地方民政事务,其作用大概和后世的市长差不多。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军队实力膨胀,以至于地方不能制约的情况发生,李承乾下诏将原本属于军队内部自管的后勤系统剥离出来,交由户部统一管理。
  一连串的动作下来,大将军这个职务,就从军队的绝对控制者,变成了只负责指挥作战和训练士兵的事务官员。
  让他们领军作战没有问题,可是要有人想不开,打算凭借手里的军权造反,那就纯粹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第405章
:无题
  在传统的中国政治模式中,文臣和武将的分界线并不清晰,文臣可以出任武将,武将同样也可以担任文职,所谓「出将入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文武矛盾,避免了文贵武贱,或者武贵文轻问题的出现。
  只是如此一来,难免会出现地方权力过大,最终架空中央的现象。
  汉末的太守自立,唐末的藩镇割据,就是因为各地方主官军政大权一把抓,才会逐渐脱离朝廷控制,自行其是。
  李承乾改革军制,将军队从地方体系中分离出来,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府依靠军队的帮助做大,进而威胁中央。
  同时,掌握了枪杆子的皇帝,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权力下放,给予地方上更多的自主权,朝廷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做好政策制定的工作就行了。
  至于地方上会不会阴奉阳违,表面上遵从中央,暗地里小动作不断?
  呵呵,真当掌握了「风闻奏事」的御史台是摆设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