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528

  这一等,就是三个月。
  一直到关中已经逐渐有了凉意,太府寺才终于放出了乾陵邑宅邸再次出售的消息。
  关中土豪们欢欢喜喜地拉着铜钱赶往长安,准备给自家子孙买一个前程。
  可惜,当他们来到长安的时候却悲哀的发现,这场盛宴已经没有他们参与的份儿了,因为来自关东、江南等地的真?狗大户们下场了!
  在这些人看来,乾陵邑的房子,就是一张护身符,是一条拉近自己和皇帝之间关系的纽带。
  被「严打」吓坏了的商人们,丝毫不介意拿出一半,甚至全部的身家,为将来买一份保险。
第382章
:拼图的最后一块板
  长安,嘉会坊。
  作为长安的平民区,嘉会坊的秩序远比官员居住的亲仁、修仁等坊要混乱很多,各种小道消息也是层出不穷。
  嘉会坊的一个角落,几个闲汉凑在一座茶棚中吹牛打屁。
  “听说了吗?”一个闲汉看了看身边的同伴,一脸兴奋地说道,“黄门侍郎卫信委托太府寺出售他名下的那间乾陵邑宅邸,原本六百金的宅子,最后卖出了一千七百金,卫侍郎激动的当场就昏了过去!”
  男子的话音刚落,另一个人就一脸不屑地说道:“你说的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就在今天早上,乾陵邑里最后一套千金宅邸,被辽东的南闾家收入囊中,原本一千金的宅邸,硬生生被叫到了三千六百金!三千六百金啊!辽东这些高句丽蛮子怎的如此富庶……”
  说到最后,这人的脸上满是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尔等这就不知道了吧。”
  缺了一条胳膊的茶摊老板拎着茶壶走上前,一边给几人续水,一边说道:“当年某随先帝一同征伐辽东,曾在郧国公帐下见过那南闾家的人,彼时的他们,不过是些不识王化、不知礼仪的蛮夷之辈。”
  “之所以能有今日,还不是托了当今陛下的福。”
  “若非圣上指点,辽王怎能发现辽东那座金矿,没有金矿之利,这些辽东蛮子岂能兴盛的如此之快。”
  听到茶摊老板这么说,众人同时点了点头,目光看向龙首原方向,赞叹道:“当今陛下确实神圣天成,非我等凡夫俗子所可以企及……”
  无形之中,李承乾的形象,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越发高大了几分。
  ……
  相同的场景,在长安城各处上演着。
  乾陵邑的事情,成了现在长安城内最大的热点,作为一个长安人,不了解这件事,不八卦几句,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话。
  百姓们大多都是用调侃和羡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但是朝堂上的官员们,态度就不一样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被皇帝眼花缭乱的手段唬得一愣一愣的,一个个在心里感叹当今陛下果然牛逼,居然能想到用这种手段来捞钱。
  可是随着乾陵邑房产卖得越来越火爆,大家的态度逐渐变得提防和戒备了起来。
  不为别的,就因为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购买乾陵邑房产的主力,从士大夫和地主阶级变成了商人!
  如果只是一间普通的房子,那让商人们买去也不算什么事。
  哪怕是将一间茅草屋用万金的价格强行卖给商人,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毕竟商人在大唐的食物链中处于最底端,薅他们羊毛,大家心安理得。
  但是乾陵邑的房子不一样,一座乾陵邑宅邸,代表的就是至少一张进入国子监的录取通知书。
  而国子监监生的身份,代表着大唐官场的入场券!
  商人和地主,天生就是对立的两面。
  想到将来可能会有商贾子弟通过这条捷径进入官场,大家就觉得完全不能忍。
  随着乾陵邑的房子越卖越多,上书建议对商人限售,或者干脆取消陵邑宅邸附带的入读国子监资格。
  对于前者,李承乾一句“商贾非朕子民乎?非大唐百姓乎?”就对他们产了万点暴击,让这些人吐血败退。
  至于后者,直接被那些已经在乾陵邑中购买了房产的官员喷得生活不能自理,根本就用不着李承乾出手。
  不过考虑到商人子弟通过国子监直接进入官场确实有些不妥,所以李承乾最后还是下旨,取消了国子监学子通过「毕业考试」进入官场的特权。
  从今以后,国子监的学生和普通士子一样,经过科举才能获得出仕为官的资格。
  虽然没能阻止商人弟子进入官场,不过能将国子监这条捷径堵死,多少还是让百官小小的松了口气。
  朝堂看上去似乎恢复了平静,可是私底下有多少暗潮汹涌,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知道的了。
  ……
  大明宫,紫宸殿。
  李承乾看完缇骑卫呈递上来有关朝野动向的奏报,嘴角露出不屑的微笑。
  资本家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李承乾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更清楚。
  这些家伙现在居然还想着静观其变、徐徐图之,这在李承乾看来,简直和作死没有区别。
  都不用等到将来,李承乾就可以预见到现如今朝野上下活跃着的这些人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景象。
  【呵呵,五姓七望……呵呵,千年世家……呵呵,士林楷模……】
  李承乾心里不断默念着一个个名词,眼中杀意越来越浓。
  ……
  如果说商人的存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利因素。那么,世家就是对李承乾这个皇帝最大的威胁。
  隋炀帝是怎么死的,先帝玄武门之变前是怎么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李承乾可都清楚的很。
  早在先帝在位的时候,李承乾就通过建议改革税赋制度,增加世家大族身上的负担。
  之后,改革科举,扩大录取规模,稀释世家豪门在朝堂上的实力。
  现在,将商人们放出来参与政治,终于完成了他计划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将世家一脚踹进了深渊。
  可能短时间内还看不出这个政策的威力,不过只要让商人们「飞一会儿」,以他们的聪慧和韧性,用不了多久,就能成长为一只合格的癞蛤蟆——就算咬不死你,也能恶心得你吃不下去饭。
  那些世家望族再想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地依靠家族实力影响国家大政,干预皇帝决策。
  呵呵,还是做梦来的比较现实一点。
  两方势力的牵扯下,李承乾这个皇帝的皇位将会前所未有的稳固!
  当然了,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
  至少,这种布置对统治者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一旦皇帝的能力不足,就有可能彻底失去对朝局的控制,沦为被地主和商人联合控制的傀儡——
  就好像后世米帝的大统领一样,看上去威风八面,其实不过是个牵线木偶而已。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成了李承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只是他还年轻,这个问题,他有着充足的时间去慢慢解决。
第383章
:霓虹攻略
  元新二年在一片喧嚣之中走到了尾声,整整一年,朝野上下都在围绕着商人做各种事情。
  这种集天朝家全部力量来做一件事的效果是很强大的。
  至少在现在看来,大唐的商人们比起之前要老实了很多,各地官府的工作量都为此轻松了不少。
  ……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元新三年。
  新年刚过之后不久,大唐朝廷就迎来了一波预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客人——倭国人的遣唐使团。
  此番这些人来到大唐,是来告状的,而告状的对象,正是当今天子的好弟弟——河北王李恽。
  早在去岁新年之后不久,得到了李承乾许可的河北王李恽,就像是开了暴走模式的大BOSS,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他对后世霓虹列岛的征服之旅。
  李恽手下原本就有直属于河北王府的两万大军,加上在李承乾指点下收拢的一众游侠,最终凑齐了三万人马,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最初的两个月,李恽用船队将手下军队,连带着他们的家眷一起运送到了对马岛,灭亡了对马国,将对马国的百姓和贵族全都拉回辽东当奴隶卖了。
  之后,又用卖奴隶的钱继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