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528

  自从侯君集被皇帝关了禁闭,侯氏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正因如此,原本打算日后投靠侯君集的侯勇不得不改变主意,不远千里来到这辽东之地,加入关宁卫。
  为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洗刷侯君集带给整个侯氏的耻辱,让侯氏再次成为世人追捧的名门望族。
  ……
  虽然出了点小插曲,不过关宁卫的选拔却依旧在不急不缓地进行着。
  一直到日暮时分,所有等待选拔的人都已经经过了测试。
  最终,将近三万人的待选人群,留下的只有不到一千人!
  将近三十选一的录取标准,让人在感叹关宁卫行事严苛的同时,也对这只军队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
  走在回家的路上,王士忠笑容满面地享受着同伴们的恭维。
  他完全有理由骄傲,因为此番一起去应招的十几个同乡,最终只有他一个人被关宁卫的军官看中,成为了关宁卫的一员。
  今夜回去准备准备,和家人做个告别,从明天开始,他就要随着大军一起行动了。
  ……
  皎洁的月光下,辽阳城安宁乡甲里灯火绰绰,不管家中是否有子弟应招,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招募的结果。
  当王士忠被选上的消息传开后,每个人都与有荣焉。
  王老汉激动地打开自家库房,端出原本准备留着过年的酒肉,招待前来贺喜的邻里。
  热热闹闹地欢庆一夜之后,王士忠换上昨日军中分发下来的甲胄,和家人郑重告别,在全村人的欢送下朝着城外大营的方向赶去。
  ……
  在辽阳修整了三天之后,新入伍的士卒在军官的带领下开拔北上,朝着鸭绿水的方向赶去。
  因为知道皇帝对关宁卫的看重,为了能练出一只战斗力足够彪悍的部队,薛仁贵直接将此次练兵的地点选在了盖州。
  那里是整个大唐疆域的最北端,是大唐境内气候最为严酷的地区。
  同时,那里东西北三个方向分别和新罗三国、安北诸部、扶余人接壤,内部又有各种游侠团伙兴风作浪,经常能有实战的机会。
  薛仁贵觉得,只有在盖州,才能将这些新兵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锻炼出一只从精神到肉体都无比强悍的军队。
  ……
  贞观十四年冬十月丙辰(二十三),来自辽东大地各个募兵点总计一万七千三百五十六名新兵在盖牟城汇合。
  简单的训话一番之后,薛仁贵分令各部都尉将自己的士卒带下去修整,将关宁卫的军规和军纪与这些人言明。
  第二天一早,大军从盖牟城出发,朝着事先定好的驻军之地进发。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关中长安,下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太极宫,甘露殿。
  李承乾靠坐在御座上,手里拿着一封奏疏,面色有些凝重地看向殿外阴沉的天空。
  这封奏疏是户部尚书于志宁上的,奏疏中是户部对天下田亩年产量的统计。
  在推广了各种新式农具和新的耕作方式之后,大唐的粮食亩产普遍增长了两成到五成不等。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若是放在其他皇帝身上,就凭着这一个政绩,就能被人称上一句「明君圣主」。
  可是李承乾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大唐的粮食亩产虽然上去了,但是户部统计的天下粮食总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去年下跌了两成左右。
  ……
  虽然于志宁在奏疏中语焉不详,但是李承乾也明白,这是自己前期各种政策的副作用开始体现出来了。
  早在当年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建议太宗皇帝对田制进行改革,禁止土地买卖。
  这一系列的政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最终在朝廷的强力推动下,还是得到了贯彻。
  刚开始那几年,因为有了政策利好和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大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了一个顶峰。
  大唐的粮食产量几乎是以每年三成的速度往上增长,朝廷每年收到的税都要比往年上涨一大截,朝野上下都为此欢欣鼓舞。
  可是最近两年,随着工坊业、捕鲸业、移民、淘金潮的接连出现,将许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
  很多人虽然有朝廷分给的土地,但是却不愿意耕作,而是选择做工、捕鲸,用工作得来的钱来缴纳赋税。
  ……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错。
  只是当这些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之后,他们留下的土地该怎么办?
  如果放在以前,他们可以选择将这些土地卖给他人。
  但是在改革之后,朝廷分给你的田就是你的。
  你种不种地朝廷不管,但是你绝对不能把它卖给别人,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到处罚。
  正是因为这个禁令的存在,导致很多土地因为无人耕作而出现了抛荒的现象。
  再这么任由局势发展下去,大唐很有可能走上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时候的道路。
  社会各个方面蓬勃发展,偏偏作为社会基石的农业一塌糊涂。
  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根基不足,导致国家这座大厦崩塌,一切洗牌,重头再来。
  如果自己好心好意地改革改到那种局面,李承乾就真的要欲哭无泪了……
第356章
:鼓励生育
  伸手在御案上敲了敲,李承乾坐直身子,把黄安叫到面前,吩咐道:“传召贤王、太尉、四位阁老、户部尚书、司农寺卿入宫议事……”
  黄安应诺一声,领命而去。
  ……
  趁着黄安去传旨的功夫,李承乾开始想起了对策。
  其实也没什么好想的,既然禁止土地买卖已经成为了限制大唐发展的一个障碍。
  那么只要放开土地禁令就是了。
  反正大唐现在的社会模式已经有别于一般的封建社会。
  商业和工坊业的兴盛,使得土地兼并不会再成为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对于土地交易的限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像之前那么严格。
  李承乾现在主要考虑的还是大唐人口的问题。
  ……
  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口,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不管做什么事,人多力量大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就好像现在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工商业在和农业抢人口,但其实说到底,还是大唐人口实在太少的关系。
  如果大唐能够像满清末期那样有四万万人口,就算其中一半都被工商业吸纳了,剩下的那些也足够可以维持农业的稳定。
  对于人口不足的问题,李承乾早就有所察觉,也和几个亲近大臣商量过解决的办法。
  原本他是打算等到明年换了年号之后再来动手解决这个问题,将这件事作为新君的善政大肆宣扬一番。
  可是今天看到于志宁的这道奏疏,李承乾决定干脆趁着这次的机会,直接将两件事一起办了。
  ……
  正当李承乾在心里反复斟酌计划的时候,李建成等人在黄安的带领下走进甘露殿。
  君臣关上门商议了大半天,直到日暮时分,众人才告辞出宫。
  第二天一早,朝会上,李承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一道诏书。
  在这道诏书中,李承乾取消了实行才不过七八年的土地禁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间自由贸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