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528

  听到皇帝的吩咐,众人再次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嗯」了一声,吩咐道:“赵真留下,其余诸卿且先退下吧,诸卿的任命,朕稍后会让人各自知会。”
  “臣等告退。”众人起身再拜之后退出温泉殿。
  ……
  等到众人走后,李承乾才对赵真说道:“赵卿,你暂且先做一任右缇骑羽林中郎将,给朕好好调教这些人。”
  暗探和特W虽然听上去差不多,不过总还是有些区别的。
  这些人做惯了大头兵,想要让他们转职成为合格的特W,必须得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赵真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当下点头称是。
  李承乾又交代了几句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才嘱咐他也退下。
  ……
  等到赵真走后,李承乾陷入一段长久的沉默。
  缇骑卫的框架这就算是搭起来了,可是这只力量该交给谁来统领,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本李承乾是很中意赵真的,但是赵真的资历实在太浅,给他一个中郎将,都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如果让他来做这个缇骑都督,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没办法在朝议上通过。
  除了赵真之外,李承乾曾经考虑过的另一个人选是侯君集。
  侯君集这人做事肆无忌惮,够狠、够毒,提起特W这个词,李承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只是因为出了这次陇右的事情,侯君集短时间内是不能再用了,甚至以后想要启用,都要仔细谋划才行。
  ……
  除了这二人以外,李承乾能够想到的人选,要么就是赵真这种资历不足的,要么就是资历足够,手段却不够狠辣,不适合做特W头子的。
  李承乾冥思苦想了半天,几乎把桌板都敲穿了,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当下对黄安吩咐道:“派人回京,将赵先生给朕请来……”
  ……
  自从李承乾登基之后,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赵元茂就自动功成身退,在李承乾赐给他的一座别苑里,和十几个李承乾赐给他的妙龄少女过起了没羞没臊的“退休生活。”
  当李承乾遍寻朝堂也找不到一个满意人选的时候,赵元茂这个一路扶持着自己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作为一个卧底突厥十几年,以一己之力搅动两国风云的猛人,赵元茂无论心性还是手段,都实在是眼下最适合做缇骑都督的人。
  加上他在李承乾登基过程中的功劳,给一个正三品的位置也没人能说什么。
  ……
  当天夜里,收到急诏的赵元茂就匆匆赶到华清宫,君臣二人一直密议了大半宿,才算是敲定了缇骑卫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几天后,当长安百姓和官吏还在为侯君集的事打嘴仗的时候,一个为「缇骑卫」的衙门在大明宫外的长乐坊正式「挂牌营业」。
  在赵元茂的建议下,李承乾并没有在明发的圣谕里言明缇骑卫的具体工作,只是以一句潦草的「监察天下,纠劾不法」匆匆带过。
  因为侯君集的事情,这个新衙门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即便真的有人注意到了,大多也都是赞颂之声。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缇骑卫」这个名字给他们带来的错觉。
  李承乾这个名字可不是瞎取的。
  缇骑在明代是锦衣卫的代称,可是在如今,他却是另一个意思。
  所谓「缇骑」者,《后汉书?百官志》有言曰:“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
  执金吾,最开始名为中尉。
  而缇骑,就是执金吾/中尉的属官,是朝廷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地方豪强和巨盗游侠的。
  汉朝历代的巨盗游侠,倒在执金吾和缇骑手下的数不胜数。
  甚至曾经在某一段时间内出现过一听说执金吾要来,当地治安瞬间MAX的情况。
  可以这么说,执金吾虽然不是汉朝权力最大的官,但绝对是最拉轰的一个。
  后来光武帝之所以会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原因就在于此。
  ……
  汉代以后,「缇骑」之名就不复存在,因此当百官看到皇帝将这只部队命名为「缇骑卫」后,第一反应就是认为皇帝想要学习当年汉文帝故事,对天下的游侠们动手了。
  虽然在当下和后世的文人眼里,游侠什么的,实在是太潇洒了。
  但是在官僚阶级看来,这群人就是天底下最十恶不赦的混蛋。
  这些人仗着有几分手段,动不动就要「伸张正义」,如今地方上的人命案子,有将近一半是这些人打着主持公道的名义犯下的。
  地方官吏早就有心惩治这帮人,只是这些人行踪飘忽的很,听说事情不妙,立马撒丫子跑路。
  大唐又没有后世那种全国联网的通缉系统。
  这些犯了法的游侠,往往只需到外地躲一段时间,就可以逃脱追查,逍遥法外,等到朝廷大赦天下,再大摇大摆地回到故土继续作威作福。
  ……
  各地方官府碍于自身手段有限,虽然对这些人恨得牙根痒痒,却只能无奈看着他们继续蹦跶。
  眼下天子设置缇骑卫,在地方官们看来,就是为了整治这些游侠的。
  收到消息之后,无数底层官吏喜极而泣,甚至就连之前某些因为李承乾「轻饶」了侯君集而感到不满的人,也转变了想法,开始赞扬天子圣德。
  只是不知道日后当他们明白皇帝设置缇骑卫其实是用来对付他们的时候,这些人会不会后悔自己现在的单纯……
第337章
:被圈禁的侯君集?
  长安城西,金光门。
  今天的金光门和往日的金光门没有任何区别,依旧是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十几个禁军簇拥着一辆马车朝金光门的方向走来,马车中,正是刚刚被皇帝老子下诏剥夺了一切职务,闭门思过的侯君集。
  车队缓缓驶过金光门,侯君集躺在柔软的坐垫上,目光直愣愣地盯着车顶,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些天以来的遭遇。
  ……
  侯君集能够成为大唐有数的名将,当然不是一个只会刚愎自用的蠢蛋。
  早在他做出欺骗阿史那贺鲁等人决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甚至他曾经都考虑过皇帝杀自己全家的可能。
  之所以会明知故犯,除了有性格因素的影响外,还存了一点试探的心思,试探自己在这个新皇帝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如果皇帝能够像先帝那样保住自己,那么没什么好说的,他会老老实实做好自己为臣的本分。
  如果皇帝还像当年做太子时那样不待见自己,甚至在这件事情上落井下石。
  那他就会趁着领军在外的机会,直接远遁他乡,投靠吐蕃或者西域某国,再也不回来了。
  至于李承乾担心的造反问题,不好意思,侯君集从来没想过。
  别说他手里只有一万正规军和两万杂牌,就是再给他十倍的军队,侯君集也不一会起造反的心里。
  且不说大唐如今常备的二十万大军和五十多万的预备队,就是程咬金和尉迟恭手下的那一万多人,也足够他喝一壶的。
  ……
  历史上的侯君集之所以敢造反,其实说起来还是「李承乾」的锅。
  大唐的太子可不是后世那种光杆司令,东宫十率加起来足有将近一万人,算是长安城中除了禁军之外最强的军事力量了。
  正是因为得到了「李承乾」里应外合的承诺,侯君集才敢起兵造反。
  就这样,历史上的侯君集在决定造反之后还是每日惶惶不安,生怕失败。
  这一世,没有「李承乾」跟他里应外合,侯君集如果还想着造反,那就真是脑子抽了。
  在接到李承乾的圣旨之后,侯君集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准备潜逃出境的。
  是侯景给他去的那封信,才让他抱着万一的态度回长安来试一试。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