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528

  “咚……咚……咚……”
  沉闷的聚将鼓声响起,枹罕城中大小官吏将领同时放下手中差事,向着刺史府的方向赶去。
  当他们来到刺史府,看到衙门口挂着的那颗血淋淋头颅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是一跳,战战兢兢的不敢多说话。
  杨松拄剑立于堂上,也不跟这些人废话,每进来一个人,言简意赅地布置了任务之后就直接将对方赶走。
  很快,整个枹罕县就被调动了起来。
  云州仅有的三千府兵和数百衙役在各自都尉和云州司马的带领下走上城头严阵以待。
  枹罕县中的百姓则在云州长史的安排下成为了后勤部队,将一件件守城器械搬上城头。
  等到战事开打,这些人还要兼任医护兵,将伤员送到城中专门开辟出来的伤兵营。
  在那里,枹罕县内所有大夫都已经被召集了起来,等着救治伤员。
  一切准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因为有了阿刺瓦而思的前车之鉴,虽然大家都知道己方根本没有胜算,却没有人再敢提投降的事。
  ……
  心惊胆战地过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打起精神,准备接受随时可能到来的进攻。
  可是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直到太阳落到了山的另一边,星河都已经挂上了天空,也没见到西突厥人的半点影子。
  杨松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又不敢怠慢,下令让士卒们就地轮流休息,防止突厥人半夜偷袭。
  一夜无话,第二天,众人又等了一天,可是依然没有见到突厥人的影子。
  第三天,还是无聊的等待。
  很多士卒都无聊的打起了哈欠,如果不是有长官在一边弹压,这些人恐怕就直接回营房里睡觉去了。
  一直到第四天头上,杨松终于忍不住派了一队斥候出城打探情况。
  在此之前,人手不足的他根本连个斥候都不敢往外派,生怕削弱了城防的力量。
  ……
  枹罕县城的城门时隔四天之后再度缓缓开启,十几道快马奔出城门,向着西突厥人可能来袭的方向搜索过去。
  过了差不多两个时辰,太阳搞搞地挂上了天穹,一骑斥候神色慌张地跑回城下。
  看着斥候盔歪甲斜的模样,城头守军不敢怠慢,连忙打开城门把他放了进来。
  斥候一进城门就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跑上城头,只来得及喊一声「将军」,就一头栽倒在地,下巴都磕出血了。
  杨松连忙带着几个都尉上前,亲自扶起斥候,焦急问道:“怎么了?尔等可是遇上突厥人了?”
  斥候也顾不得去擦下巴上的鲜血,脸上有一种见到恐怖事物才会出现的慌张,眼神空洞无比,嘴里“将……将……将……”地喊个不停,就是说不出下面的话。
  杨松身边一个都尉实在着急,忍不住给了他一巴掌:“你小子究竟看见什么了?!突厥人现在到什么地方了?”
  被长官扇了一巴掌,那斥候总算是恢复了一点神智,深呼吸了几次之后,结结巴巴地说道:“将……将军,突……突厥人死了!”
  (?`?Д?′)!!!(?`?Д?′)!!!(?`?Д?′)!!!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陷入了震惊之中,杨松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连忙抓紧斥候的胳膊问道:“你说什么?”
  ……
  说出了那句话后,斥候的脑子总算是彻底转了过来,听到杨松问起,就将自己的遭遇原原本本交代了一遍:
  “将军,小人等沿着道路搜寻,一直走到将近百里外的一处河谷,河谷之中尽是突厥人的尸首,初步估算足有近万人之多……其他兄弟已经跟着踪迹追上去了,小人是回来向诸位将军报喜的。”
  听完斥候的描述,众人都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自己这些人这几天提心吊胆地等着突厥人攻城,难道最后就等来这么个结果?
  有人想起了头颅现在还挂在刺史衙门口的阿刺瓦而思。
  如果他没有被斩首,现在不知道该是个什么表情?
  ……
  沉默半晌后,杨松有些失神地喃喃自语:“这是……朝廷的援军到了?”
  除了这种可能性外,杨松实在想不到其他解释。
  河州长史陈祎点了点头:“应该就是如此了……明公,我等是否需要出兵协助王师?”
  既然西突厥人已经无法对枹罕城造成威胁,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自然就是痛打落水狗了。
  杨松沉吟了几息,最终摇了摇头:“再等等吧,情况未明,我等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
  对于杨松这个刺史来说,首要任务是要保证河州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战功什么的,有没有并不打紧。
  更何况最艰难的大战都已经结束,自己现在再派人上去,吃相未免有些难看。
  见老大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只得老老实实地依令行事。
  突厥人既然已经被击溃,守卫工作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这么严格。
  将大部分士卒赶回军营之后,众人便前往刺史府等着前方的消息。
  ……
  午后,陆续有斥候回转枹罕县。
  从这些人的嘴里,众人确定了一个消息——朝廷的大军确实已经到了,领军之人是陈国公侯君集。
  听说是侯君集领军,杨松放心下来的同时也在暗自庆幸。
  大唐官场谁不知道这位陈国公斤斤计较兼睚眦必报,自己之前若是真的派兵出去了,恐怕会直接被他恨上。
  其他原本有心领军建功的将军在听说侯君集来了之后,也彻底断了心里那点念想,老老实实地待在枹罕县城里装孙子。
  入夜时分,最后一个斥候也赶在城门落锁前回到了枹罕县城,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身穿右卫军服的小军官。
  从这个军官嘴里,杨松等人终于知道自己提心吊胆的这几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第326章
:背叛成为习惯的突厥人
  原来侯君集自从得了正式诏命之后,并没有按照惯例走浅水原进入陇右山地,而是稍稍绕了点路,从原州方向直插兰府。
  这么做虽然从路程上来说会比走浅水原多出将近二百里,可是因为沿途地形平坦,大军行进的速度反而比走浅水原更快。
  最终,大军比原计划提前了四天进入河州地界,在河州西面百里外的河谷之地设下埋伏。
  ……
  侯君集此番出征,除了诏令中所说的一万大军之外,一路上还收拢了两万自带干粮投军的英雄好汉。
  以三万人对四万人,以有心算无心,最后的结果就是西突厥人在河谷之中留下了将近一万具尸体,仓皇撤离。
  因为有李承乾「赶尽杀绝」的圣旨在,侯君集并没有轻易放过这些人,一路衔尾追杀,将这些人赶往卢国公程咬金和鄂国公尉迟敬德设下的埋伏里。
  大约再过十天半个月,这场战争应该就可以结束了。
  ……
  听完军官的叙述,杨松慨然一叹:“侯公真乃当世名将也!”
  他这话倒也不完全是在拍侯君集的马匹,虽然军官说的轻描淡写,不过杨松却能从字里行间听出这一战的不易。
  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只是带领军队绕了一个圈,还能提前几天到达战场,就不是一般将领能够做到的。
  这份组织调动的能力,即便是在名将如云的大唐,也足以傲视群僚了。
  稍作沉吟之后,杨松对那右卫军官问道:“未知下官等人可否有什么能为侯将军做的?”
  有侯君集在,军功什么的杨松也就不想了,不过打打下手,搞搞后勤什么的却是可以做上一做的。
  虽然做这些基本没什么功劳,不过却可以拍侯君集的马匹,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
  有了这个善缘在,将来升官也会容易一些。
  ……
  军官本就是奉了侯君集的命令来这里办差的,闻言也不客气,直接说道:“不瞒明府,我右卫大军急行而来,随军携带的粮草辎重有些不足。将军派末将过来,就是希望明府能够为我大军提供一些粮草。”
  杨松哈哈一笑,豪爽道:“此事易耳,将军今夜且在城中休息一晚,本官命人备好粮草,明日一早就送往国公大营。”
  早在西突厥人入侵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杨松就下令将河州各地的官府存粮全都拉来了枹罕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