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528


第301章
:长孙皇后的布置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可能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却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长孙皇后就是这种人。
  前些年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她这个皇后没什么了不起,甚至有些人会觉得换一个人来做皇后或许会做得更好。
  但是真当长孙皇后离世的这一天到来,世人才知道长孙皇后这些年到底做了些什么。
  ……
  皇后崩逝的消息传出宫,长安城大小官员全数来到太极宫外请求吊唁,整个长安城更是一片缟素,几乎大半的百姓家里都立起了长孙皇后的神主灵位。
  如果说百官这么做有可能是碍于身份、不得不为,那么百姓们这么做就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他们眼里,长孙皇后值得他们这么做!
  一个月后,当李承乾三兄弟扶着长孙皇后的棺椁走出承天门,前往昭陵的时候,百姓自发组成的送葬队伍足足绵延出去好几里。
  当棺椁葬入昭陵之后,依旧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选择留在昭陵结庐而居,为长孙皇后守灵。
  李承乾原本也想替母亲守灵一年的,可是一件事情打乱了他的布置——
  就在长孙皇后的棺椁下葬之后不久,李二陛下突然再次昏厥!
  而且一昏就是两天两夜,即便以孙思邈的手段,也没能将他唤醒。
  按照孙思邈的说法,李二陛下这是伤心过度,加之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长孙皇后丧礼这些天,李二陛下几乎是凭着超人的意志硬生生扛过来的。
  等到长孙皇后下葬,失去寄托的李二陛下顿时就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因此才会突然昏厥。
  如果强行唤醒,可能会影响到皇帝的神智,因此就连他也不敢草率行事,只能等皇帝自己醒转过来。
  ……
  皇帝晕厥,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要承担起主持大局的责任,是以李承乾连母亲的葬礼都没能参加完,就不得不提前赶回了长安。
  两天后,当李二陛下从昏厥中醒转过来的时候,就好像变了一个人。
  或许因为长孙皇后的去世带给了李二陛下太大的打击,醒来后的李二陛下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对于朝政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上心。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二陛下一直独自待在立政殿,看着殿中熟悉的一切,回忆着长孙皇后的音容笑貌,所有政务都被丢给了李承乾处置,甚至就连以前从来不让他插手的军务,也开始向他汇报。
  对于手中权力的增加,李承乾并没有什么感觉。
  长孙皇后的离世不仅影响到了李二陛下,同样也影响到了他,想到母亲往日里和蔼可亲的模样,想到她一次次在皇帝老爹面前为自己闯的祸求情,李承乾的眼角就总是会不自觉的湿润起来。
  ……
  崇仁殿中,几十个东宫属官次第而坐,勤勤恳恳地处理着六部送来的奏疏。
  李承乾高坐上首,眼神涣散地看着面前一封奏疏,半天也不见翻页,显然注意力并不在奏疏上。
  许久之后,李承乾深深叹了口气,对下面众人吩咐道:“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诸卿先行回去,剩下的公务明日再处理。”
  众人不敢有异议,连忙起身走到殿中列队,恭敬拜道:“臣等告退。”
  说完,依次向殿外走去。
  ……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殿中空无一人的时候,李承乾伸手从怀里取出长孙皇后留给他的那个锦囊。
  伸手解开锦囊上的绳索,李承乾伸手把锦囊里的东西掏了出来,那是一张巴掌大小的青藤纸,纸上除了一首小诗之外就别无他物: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
  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李承乾记得,是长孙皇后某次在上苑游玩时随手写的抒情之作。
  那一次,他是陪着父母一起去游玩的,同行的还有长乐公主、豫章公主、李泰和刚刚出生不久的晋王李治。
  那一次的游玩算是一家人少有的和美时刻,对于长孙皇后写的这首诗,李二陛下当时赞颂不已,甚至还专门让人做了一扇屏风,将这首诗绣在屏风上,日日相对。
  ……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李承乾瞬间就明白了母亲的心思。
  她是想通过这首诗来勾起李二陛下对她的思念,以她和李二陛下之间的情谊为李承乾保驾护航。
  李二陛下只要不是铁了心废太子,多少会给些转圜的余地。
  即便李二陛下真的铁了心,也会看在长孙皇后的面子上给他安排一条出路,不会让他像历史上那些被废黜的太子一样没个好结果。
  看着纸条上娟秀的字迹,想到母亲临终前还在费尽心思替自己安排后路,李承乾隐忍许久的泪水终于再次流了下来。
  半晌,李承乾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收进锦囊,喃喃道:“母后,儿臣知道您的意思了,只是儿臣怕不能按照您的安排去做了……”
  说完,李承乾霍然起身,整个人一扫之前的颓然,对门外吩咐道:“黄安,准备车马,孤要进宫面圣!”
第302章
:劝谏
  太极宫和东宫这些天的异样外人不是不知道,只是考虑到长孙皇后毕竟才刚刚过世,百官也就没有太过苛责李二陛下父子。
  可是眼看着朝廷的政务越堆越多,这两父子依旧没有要出面的意思,这就让大家有点难以接受了。
  暗地里酝酿了几天之后,百官便准备联合上书天子,请天子临朝听政。
  恰在这时,李承乾的太子仪仗浩浩荡荡走出嘉福门,在三省六部各衙门转了一圈。
  等到李承乾走后,各部主官的心才算是放回了肚子里。
  只要太子能够恢复正常,这个天下就乱不了,至于皇帝……
  他爱咋咋地吧,反正以他的身子,就算有心打理朝政,基本上也做不了什么事。
  最近半年,百官都已经习惯了在李承乾的指挥下干活,李二陛下很多时候只是起镇压时局的作用而已。
  百官可以这么想,李承乾却不行。
  且不说他手里的权力还不足以威慑朝野,就是从父子人伦的角度考虑,李承乾也必须尝试着劝解李二陛下。
  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这个姿态是一定要做出来的,否则就会被人指责为不孝。
  在这个时代,一个落下不孝名声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会变得举步维艰。
  因此从门下省出来之后,李承乾的太子车驾就直接向着长孙皇后曾经居住的立政殿驶去。
  ……
  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立政殿就少了很多喧嚣。
  李二陛下不想让人打扰到自己缅怀皇后,更是将宫中的内侍宫女裁撤了大半。
  李承乾来到立政殿的时候,只看到原本莺声燕语的立政殿变得一片死寂,厚重的朱漆殿门也紧紧闭合着。
  大殿四周除了必要的守卫禁军,就只有黄易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看着四周熟悉的景色,李承乾心里再一次想起了长孙皇后的音容笑貌,不免悲从心起,抬手擦了擦眼角。
  稍稍平静一番之后,李承乾吐出一口浊气,带着黄安缓步走上御阶。
  看到黄易,黄安上前躬身一礼:“儿子见过干爹。”
  黄易没有理他,直接对着李承乾一拜:“老奴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伸手扶住他,有些担忧地问道:“黄公,父皇怎么样了?”
  黄易神色一黯,摇头道:“不瞒殿下,陛下依旧每日对着皇后娘娘起居的地方发呆,除了饮食安寝,其他事情一概不理。”
  李承乾叹了口气:“孤有事要求见父皇,还请黄公为我通传。”
  黄易微微躬身:“陛下早先有旨,殿下和皇后所出的几位大王、公主可以随意出入立政殿,无需通传,殿下直接进去便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