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528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引起众人的不满,反而将「圣僧」的形象无限拔高,到了一种世人只能仰视的地步。
  看着他那有些单薄的背影,众人心里最后那一丝阴霾也随之散去,开始在老阿米尔汗的指挥下收拾残局。
  经历过了刚才的巨大风暴,船上的三张船帆尽数折断,就连提前预备,以防万一的船桨也在风浪中丢失了不少,老阿米尔汗东拼西凑,用木棍和木板鼓捣出十几只「船桨」分发给众人。
  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
  有了「圣僧」做依靠,众人的求生欲望前所未有的强烈,在老阿米尔汗的指挥下,挥舞用木板和木棍绑成的船桨,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驶去。
  目的地——大唐!
第280章
:唐三藏
  碧波万里的海面上,察安德号顺着洋流缓缓飘荡。
  今天距离众人遭遇风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原本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已经抵达大唐,在扬州享受甘醇的美酒和各色美食。
  可是因为船帆折断的缘故,这么多天过去了,众人依旧还在海上漂流,连陆地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圣僧」带来的希望并没能支撑太长时间,随着船上储备的食物和水越来越少,众人心里的不安和恐惧与日俱增。
  ……
  阳光依旧灿烂,风景依旧美好,可是却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些。
  所有人都缩在甲板的阴影里,从而避免身体里的水分流失过多。
  老阿米尔汗从身旁的陶罐里倒出船上仅存的一点清水,小心翼翼地端到正在念经的灰衣僧人面前:“圣僧,喝点水吧。”
  灰衣僧人睁开双眼,看着阿米尔汗苍老的脸庞,干裂的嘴唇缓缓翕动:“阿米尔汗,还没遇上其他船只吗?”
  老阿米尔汗黯然地摇了摇头:“圣僧,前次的风暴太过剧烈,我们可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航线……”
  在卫星导航出现以前,人类进行海上航行,基本上只能依靠日月星辰和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物来辨别方向。
  一旦失去这些标志的导航,就有可能在茫茫无垠的大海上迷失,最终死在海上。
  灰衣僧人也明白这一点,闻言没有再说什么,伸手接过老阿米尔汗手里的水碗,并没有自己喝,而是将之喂给了身边一个因为缺水而陷入昏迷的中年妇女。
  看着这一幕,老阿米尔汗也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
  就在舱中沉默下来的时候,从船头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惊喜地叫喊:“有船!那里有船!”
  老阿米尔汗精神一振,连忙转身向舱外跑去,就连一直平静如水的灰衣僧人也忍不住起身跟上了他的脚步。
  二人来到船头,向远处望去,就见视线尽头处海天相接的地方,一艘巨大的三桅帆船正乘风破浪,追逐着海里的某种生物。
  虽然离得很远,不过老阿米尔汗凭借着多年的航海经验一眼就看了出来——那艘船的船身至少比他这艘察安德号大了两倍以上!
  老阿米尔汗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一时间还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好在他身边的灰衣僧人反应及时,推了他一把:“阿米尔汗,给那条船发信号求援!”
  老阿米尔汗一个激灵,回过神来,连忙呼喝着让手下准备狼烟。
  众人手忙脚乱的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在一起点燃,漆黑的烟雾升腾着冲向天空。
  ……
  海洋不同于陆地,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面上任何一点变化都会一览无遗。
  察安德号虽然离那条大船很远,不过漆黑的狼烟还是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中,远方那巨大的船身缓缓转向,朝着察安德号的方向驶来。
  看到这一幕,所有还能站着的船员都喜极而泣,跪倒在地不断磕头,感谢世尊佛祖的保佑。
  ……
  大约过了两刻多钟,那条巨大的如同怪兽一般的船只终于来到察安德号的舷侧,离得近了,老阿米尔汗才看出双方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察安德号的船舷甚至只到对方船舷的一半高度,站在察安德号向对方船上喊话,后脑勺几乎都已经要贴到背上去了。
  一个年轻的将军探出半个身子,对下方的老阿米尔汗等人喊话:“本将军乃是大唐吴王麾下水师中郎将柴哲威,尔等是何人?”
  自从辽东之战以后,柴哲威等人就被李承乾调到李恪麾下听用,时不时就要带着手下将士出海捕鲸,作为水师的「日常训练」。
  这一次他依然是冲着捕鲸来的,却没想到还没捕到鲸鱼,就碰上了遇难的船只……
  老阿米尔汗走上前,沙哑着嗓子回答道:“尊贵的将军,我们是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曷利沙伐弹那的使者,奉曷利沙伐弹那的命令,护送东土圣僧回归大唐。”
  虽然柴哲威听不懂老阿米尔汗嘴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称呼,不过「护送圣僧归唐」这句话他还是听得很明白的。
  身为一个合格的二世祖,柴哲威除了斗鸡走狗玩女人之外,对于佛道两教也是有些了解的。
  据他所知,大唐自从开国以来,可从来没出过什么圣僧。
  ……
  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的柴哲威目光落在老阿米尔汗身边的灰衣僧人身上,怎么看也不觉得对方能和「圣僧」这个词扯上关系。
  面对柴哲威怀疑的目光,灰衣僧人神色平静的合十一礼:“贫僧玄奘,见过柴将军。”
  “玄奘?”柴哲威在心里搜索了一番,一时有些想不起来是否听过这个名字,于是干脆问道,“兀那和尚,你是在哪座寺庙出的家?”
  玄奘法师一脸平静的回答道:“回将军的话,贫僧离开大唐前正在长安大觉寺挂单。”
  作为长安城内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大觉寺的名头柴哲威是听过的,不过对于「玄奘」这个名头,他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
  其实这并不怪他孤陋寡闻,事实上玄奘法师在前往印度之前,不过是一个在大觉寺学习佛法的普通僧人。
  等到他从天竺回国之后,声名才开始日益显赫。
  这就和后世「海龟」比「土鳖」好找工作是一个道理。
  ……
  眼看对方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玄奘法师低头从随身的百宝袋里掏出一卷文书举过头顶:“此乃贫僧的度牒文书,还请将军查验。”
  柴哲威让人从船上放下去一只竹篮,将文书接了上来,打开一看确实是礼部祠部曹发放的度牒文书。
  度牒上将玄奘的生辰籍贯,在何处出家,师从何人,又在何处挂单修行的经历记录的清清楚楚。
  度牒最后一栏上记载的便是他在武德八年的时候进入长安,跟随大觉寺道岳禅师修行《俱舍论》的经历。
  玄奘这个名字柴哲威没有听说过,道岳禅师的大名柴哲威却有所耳闻,当下不再怀疑,吩咐手下士卒扔出钩锁,将两艘船绑在了一起,又用绳网在两船之间搭成桥梁,协助对方将船上的人和货物都拉到自己的捕鲸船上来。
第281章
:唐玄奘的天竺生活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察安德号上的众人和随船携带的货物全都被搬到了捕鲸船上。
  柴哲威命人解开绳索,捕鲸船缓缓调头向来路驶去。
  玄奘法师帮着船上的大夫给几个有些脱水的人治疗了一番,然后就缓步走到柴哲威身边,合十一礼道:“阿弥陀佛,贫僧在此代众人谢过将军援手之恩。佛曰: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人得好意,其福难量。(《佛说骂意经》)将军今日救得如此多的性命,必能长享安乐,日日欢欣。”
  柴哲威客气了几句,有些好奇地问道:“本将方才与那天竺人交谈,听闻法师在天竺国内声誉日隆,却不知为何突然便要归国?”
  根据柴哲威从老阿米尔汗那里打听到的消息,玄奘法师是在贞观五年夏七月抵达的天竺,头两年几乎游历了南北天竺各国。
  每到一处,玄奘法师都能得到当地国王的礼遇,最后更是在一个名为「曷利沙伐弹那」的国王推荐下,进入有着天竺第一佛寺之称的那烂陀寺深造。
  在老阿米尔汗的描述里,那烂陀寺就是万法的源泉,佛陀的净土,玄奘法师能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进入其中学习,那是无上的荣耀和佛祖世尊的恩典。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的学业并没有能够完成。
  按照那烂陀寺的规矩,僧侣只有进入其中学习五年,才能参加辩经大会,经所有僧侣认可,获得「三藏」的称号,才算是正式结业,可以出寺游历,如果没有通过僧侣们的轮番诘问,则需要继续留在寺中修行。
  玄奘法师前后一共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三年多,去年夏天的时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向曷利沙伐弹那辞行,想要回到大唐。
  曷利沙伐弹那曾经几次想要挽留他,却被他一次次的拒绝,最后没有办法,曷利沙伐弹那只能与他定下约定——只有玄奘法师通过了辩经大会的考验,才会允许他归国。
  曷利沙伐弹那原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留下玄奘法师,却没想到仅仅只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三年多的玄奘法师在辩经大会上大放异彩,竟然抵挡住了所有僧侣的诘问,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几个已经得到「三藏」封号的大德僧人。
  碍于誓言的约束,没有办法的曷利沙伐弹那只好派人将他送回大唐。
  虽然玄奘法师靠着个人实力碾压般的通过了「辩经大会」副本,可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在那烂陀寺的五年学业,因此被很多人认为他的修行并不圆满。
  如果不是上一次风暴中的神异表现,同船的这些天竺人根本就不会承认他「三藏圣僧」的身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